分享

蛔虫病

 学中医书馆 2014-03-26

蛔 虫 病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疾病。以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甚或吐蛔,便蛔为主要临床特点。   蛔虫在古代又称为蛟鲔(音huí,为蛔的异体字),蚘(蛔的异体字)、长虫。   (历史沿革)   《内经》将蛔虫称为蛟鲔,并记载了其引起的主要症状。如《灵枢。厥病》篇说,。肠中有虫瘕及蛟贿……心肠癌,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   《金匮要略。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炕虫病脉证治》篇对蛔虫病作了专门论述,并最早记载了蛔厥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药。书中乌梅丸一方至今仍为治疗蛔厥的常用有效方剂。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芜荑、贯众、雷丸、榧子、楝实等药有。杀三虫。或。去三虫。的作用。所谓。三虫”者,即包括蛔虫在内。如《诸病源候论。三虫候》说.。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其中的长虫即指蛔虫。   《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将蛔虫称为长虫,。长虫,蚘虫也。。对其形态及引起的病症作了记载。谓“蚘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府藏虚弱而动,~iill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   《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一些治疗虫证的方剂,除上述《神农本草经》所应用到的驱虫药外,鹤虱、槟榔等药也多有应用。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七》为虫对人体的危害与机体的状况及虫之动变与否有密切关系,谓;。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变,而成诸疾也。”该书并列有。治蛔虫诸方。10首。   《小儿药证直诀》对虫痛与其他腹痛及痛证作了鉴别.   《儒门事亲。虫翳之生湿热为主》提出湿热生虫之说。 明.方隅《奇效良方.诸虫门》在诸虫的产生及发病上有很好的论述。认为虫由于食瓜呆与畜兽内藏遗留诸虫子类而生。。又说;“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指出人体患热病之时,蛔虫更易引起危害,这种看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景岳全书》对虫证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及治疗等均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如在鉴别方面认为痛以时作时止,来去无定,痛定则能饮食为其特点。在治疗上提出逐虫之后或未逐之前,可予以调补。   清代《医学心悟》等书,对于部分吐蛔的病人,明确提出需以安蛔之法治疗。综上所述,中医对蛔虫的形态及所引起时病症早有认识。远在汉代即有多种驱虫药用于临床,自:唐代之后用于蛔虫的方剂更为丰富,方剂的组成中除驱虫药外,还注意到配伍理气通腑,安蛔定痛等药物。   [范围] 由蛔虫所引起的病症属于本病的范围。西医亦将本病称为蛔虫病。 ‘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蛔虫是由于误食沾有感染性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的。 《景岳全书.诸虫》所说的O.准生冷生虫为最。,很符合感染蛔虫病因的情况。古代医家又曾有。湿热生虫”之说,这主要是观察到在自然界中,湿热是生虫的重要条件,而在虫证所引起的症状中,亦以属湿热者为多的缘故。   二、病机   蛔虫寄生在肠道中,扰乱肠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并因此而引起脐腹疼痛、纳差、腹泻、消瘦,甚至烦躁、磨牙、精神不安等症。   由于蛔虫具有喜温喜暖、畏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等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命乱窜而招致多种病症。如蛔虫上窜入胃,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吐蛔,虫从H鼻而出,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胁剧痛,而形成蛔厥,钻入阑尾,使气滞血瘀,血败肉腐,而导致肠痈,蛔虫数量较多,又因脾胃偏寒偏热,或驱虫不当,虫不安定而缠结成团,阻塞肠 中,形成虫瘕,若阻塞太甚,可导致传化不行,腑气不通。 . ┏━━━━━━━┳━━━━━┓ ┃        ┃钻入胆道 ┃ ┃        ┣━━━━━┫ ┃脾胃功能失调  ┃      ┃ ┃        ┃缠结成团  ┃ ┃        ┣━━━━━┫ ┃蛔虫钻孔乱窜  ┃      ┃ ┃        ┃钻入阑门 ┃ ┗━━━━━━━┻━━━━━┛   (类证鉴别]   蛔虫病以脐腹疼痛为常见症状,应注意和其他腹痛相鉴别。如《小儿药症直诀。虫痛》说:虫痛与。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虫痛的特点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虫》说。。凡面色痿黄,饮食不为肌肤,起伏作痛,聚散不定,痛止即能饮食者,皆有虫积。。现将虫痛与其他几种腹痛的鉴别列表如下。 ’ ┏━━━━━┳━━━━━━━━━━━━━━┳━━━━━━━━━━━━━┳━━━━━━━━━┓ ┃ ┃ 腹 痛 特 点 ┃ 伴 见 症 状 ┃ ’病史特点 ┃ ┣━━━━━╋━━━━━━━━━━━━━━╋━━━━━━━━━━━━━╋━━━━━━━━━┫ ┃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痛止 ┃胃脘嘈杂,甚或鼻孔发痒, ┃有类似腹痛史或吐 ┃ ┃ 虫痛 ┃ ┃面黄肌瘦 ┃虫、便虫史 ┃ ┃ ┃即能饮食 ┃ ┃ ┃ ┃ ┃ I ' ┃ ┃ ┃ ┣━━━━━╋━━━━━━━━━━━━━━╋━━━━━━━━━━━━━╋━━━━━━━━━┫ ┃ 食积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便后. ┃噫气,嗳腐 . ┃常有暴饮暴食史 ┃ ┃ 腹痛 ┃痛减 ‘ ┃ ┃ ┃ ┣━━━━━╋━━━━━━━━━━━━━━╋━━━━━━━━━━━━━╋━━━━━━━━━┫ ┃ 虚寒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神疲,气短,畏寒,舌淡苔 ┃病史较长 ┃ ┃ 腹痛 ┃ ┃白,脉细 ┃ ┃ ┣━━━━━╋━━━━━━━━━━━━━━╋━━━━━━━━━━━━━╋━━━━━━━━━┫ ┃ 热证 ┃腹痛较剧,胀满拒按 ┃身腹灼热,大便秘结,口苦 ┃病势较急 ┃ ┃ 腹痛 ┃ ┃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 ┃ ┗━━━━━┻━━━━━━━━━━━━━━┻━━━━━━━━━━━━━┻━━━━━━━━━┛   另外少数患蛔虫病的儿童,因蛔虫扰动而引起严重腹痛,出现类似痫证的症状;但以虫痛无神志异常、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为鉴别之要点。正如~4xJD药证直诀。虫与痫相似》说。“小儿本怯,故胃气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蛔虫病症的轻重,与蛔虫的数量及人体的状态有密切关系。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偶有脐腹疼痛,重者则出现多种症状。正如《太平圣惠方。治九虫及五脏长虫诸方》说。“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的动变,而成诸疾也。”对蛔虫病的辨证应着重下述两点;   1.确定蛔虫病的诊断。脐腹疼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饮食是蛔虫病的临床特点。面部白斑,舌面斑点等体征可供参考。吐出或便出蛔虫,以及大便显微镜检查发现蛔虫卵即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   2.辨明有无蛔虫引起的其他病变: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辨明有无蛔虫上扰及乱窜的病症。 ’   二、治疗原则 治疗蛔虫病的基本原则是驱除蛔虫,以根除病因。但在腹痛及恶,‘呕吐等症显著时,宜先用安蛔之法。驱除之后,及病久脾胃虚弱面黄肌瘦者,应采用健运脾胃之法。而对蛔结阻塞及蛔厥的患者.则应着重采用理气通腑及安蛔定痛为主的治则,   三、证治分类   (一)蛔居肠中证   症状及分析: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一一这是蛔虫病最常见的症状。蛔虫内扰,气机郁滞;故脐腹疼痛,虫安暂伏,气机疏通,则痛止如常,   鼻孔作痒,睡中浙齿,流涎一一虫居肠中,湿热内生,湿热循阳明经脉上薰,故见鼻痒介齿,流涎,   不思饮食,面黄肌瘦一一由于蛔虫扰乱脾胃功能,并且吮吸水谷精微所致。   治法:驱除蛔虫,调理脾胃。   方药,化虫丸。   O)方解。本方集多种驱虫药于一方,有良好的驱蛔作用。苦楝根皮、使君子、鹤虱、芜荑、枯矾,驱除蛔虫, 槟榔,驱虫兼能理气通便。    加减,腹痛较剧以及有胃脘嘈杂等症者(虫扰较甚),加川椒、乌梅辛酸安蛔,以达到安驱并进之目的。若患虫病已久,面黄肌瘦,或驱虫之后,脾胃运化功能尚未恢复者,均需运用健运脾胃之法,可施香砂六君子汤。   (二)蛔结阻塞证   症状及分析。   腹胀腹痛,不矢气,不大便,腹部可摸及条索状的软包块一一肠中蛔虫数量较多,被扰后缠结成团,形成虫瘕,甚则阻塞肠道,以致气机郁滞,传化不行,   恶心呕吐一一胃气不能下降而上逆。   治法:通里攻下,行气活血。驱虫导滞。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 .   (1)方解:本方具有理气攻下、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于一般肠道阻塞之证。大黄,芒硝,通里攻下,厚朴,枳壳、莱菔子,理气导滞,桃仁、赤芍,活血化瘀。   (2)加减:可酌加苦栋根皮、鹤虱、槟榔以驱除蛔虫。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半夏降逆止呕。   (三)蛔虫上扰证 、 症状及分析. 、 .   脐腹疼痛一一蛔虫内扰,气机郁滞,   胃脘嘈杂、恶心吐蛔一一蛔虫上扰,胃气上逆,   因寒而扰者,症见便溏溲清,腹痛肠鸣,手足不温一一中阳不足,脾胃虚寒。   因热而扰者,症见身热烦躁,面赤,口燥,舌红,脉数一一热邪内盛。   治法。安蛔驱蛔。   方药.因寒而扰者宜理中安蛔汤,因热而扰者宜连梅安蛔汤。   方解。理中安蛔汤具有温中健脾,酸辛安蛔的功效,对脾胃虚寒伴见蛔虫上扰者甚为适宜。人参、干姜、茯苓、白术,温中健脾,乌梅、川椒,酸辛安蛔。   虫安之后,可继服驱蛔方药。   连梅安蛔汤具有清泄里热、安蛔驱蛔的作用,适用于热证而伴见蛔虫上扰者。黄柏、胡黄连,清泄里热,乌梅、川椒,酸辛安蛔,槟榔、雷丸,驱蛔。   (四)蛔厥证   症状及分析.   突然发作胃脘及右胁部剧烈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胃脘或上腹有压痛,但腹皮柔软一一蛔虫扰动,钻入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经脉气机阻滞,   疼痛阵作,痛剧时弯腰曲膝、辗转不安,痛止则如常人--虫扰则痛,虫安暂伏.气得疏通,则疼痛缓解,   恶心呕吐,甚或吐蛔一一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治法:安蛔定痛,驱除蛔虫.   方药:乌梅丸。   (1)方解。柯韵伯《名医方论》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本方酸苦辛俱备,具有安蛔定痛的作用。又方中寒温共用,扶正补虚,尤宜于蛔厥证之寒热错杂而正气偏虚者。乌梅、蜀椒、细辛,酸辛安蛔,黄连、黄柏,苦可下蛔,且清里热,干姜、桂枝;附片,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益气血。   ⑨加减。若无寒证,可去干姜,附子,若无虚象,可去人参、当归。痛甚者(气机郁滞较甚),酌加郁金、延胡索、木香、白芍以活血理气,缓急止痛。大便秘结(腑气不畅)者,加大黄、芒硝,槟榔以泻热通腑。疼痛发作不频繁以及疼痛暂缓时,可加使君子、苦栋根皮,鹤虱等驱蛔、安蛔并进,减少再发。腹痛剧烈者,尚可合并针刺疗法,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可选用胆囊穴(阳陵泉下1N2寸)、阳陵泉、内关、中脘,足三 里、丘墟、、日月等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耳针采用交感、神门、肝、胆,留针15---,30分钟。   变证   胁腹疼痛较为持续,右上腹部压痛拒按,且有发热,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甚或表现轻度黄疸者,为郁而化热,肝胆内蕴湿热,治宜疏肝清热利胆,排虫,可用胆道排蛔汤。方中以郁金,木香、枳壳疏旰理气,黄芩、茵陈(或金钱草),大黄清热利胆,乌梅酸以安蛔,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驱虫,大黄,槟榔并有通腑导滞的作用。   除以上几个证候外,因蛔虫引起的肠痈,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均与一般肠痈相同,可参阅外科有关内容,在此从略。 一 / ’ 蛔虫病辨证论治筒表 ┏━━━━━━┳━━━━━━━━━━━━━━━━━━━━━┳━━━━━━━━┳━━━━━━━━┳━━━━━━━━┓ ┃ ┃ 症 状 ┃ ┃ ┃ ┃ ┃ ┣━━━━━━━━━━┳━━━━━━━━━━┫ ┃ ┃ ┃ ┃ 证候分类 ┃ ┃ ┃ 病机 ┃ 治法 ┃ 主方 ┃ ┃ ┃ 主症 ┃ 兼症 ┃ ┃ ┃ ┃ ┣━━━━━━╋━━━━━━━━━━╋━━━━━━━━━━╋━━━━━━━━╋━━━━━━━━╋━━━━━━━━┫ ┃ ┃ 脐腹疼痛,时作 ┃ 鼻孔作痒,睡中 ┃ 蛔虫扰乱脾 ┃ 驱除蛔虫,调 ┃ 化虫丸,香砂 ┃ ┃ 蛔居肠中 ┃ 时止 ┃ 介齿,流涎食少, ┃ 胃,吮吸水谷 ┃ 理脾胃 ┃ 六君子汤 ┃ ┃ ┃ ┃ 消瘦 ┃ 精微 ┃ ┃ ┃ ┣━━━━━━╋━━━━━━━━━━╋━━━━━━━━━━╋━━━━━━━━╋━━━━━━━━╋━━━━━━━━┫ ┃ ┃ 腹胀腹痛,虫瘕 ┃ 恶心呕吐,不矢 ┃ 蛔虫缠结,阻 ┃ 理气通腑,驱 ┃ 复方大承气汤 ┃ ┃ 蛔结阻塞 ┃ ┃ 气,不大便 ┃ 滞气机,传化 ┃ 虫导滞 ┃ ┃ ┃ ┃ ┃ ┃ 不行 ┃ ┃ ┃ ┣━━━━━━╋━━━━━━━━━━╋━━━━━━━━━━╋━━━━━━━━╋━━━━━━━━╋━━━━━━━━┫ ┃ ┃ 胃脘嘈杂,恶心, ┃ 腹痛肠鸣,便溏 ┃ 蛔虫扰胃,胃 ┃ 安蛔降逆,驱 ┃ 理中安蛔汤, ┃ ┃ ┃ 吐蛔 ┃ 溲清,手足不温, ┃ 气上逆 ┃ 除蛔虫 ┃ 连梅安蛔汤 ┃ ┃ 蛔虫上扰 ┃ ┃ 或身热烦躁,面 ┃ ┃ ┃ ┃ ┃ ┃ ┃ 赤口燥,舌红, ┃ ┃ ┃ ┃ ┃ ┃ ┃ 脉数 ┃ ┃ ┃ ┃ ┣━━━━━━╋━━━━━━━━━━╋━━━━━━━━━━╋━━━━━━━━╋━━━━━━━━╋━━━━━━━━┫ ┃ ┃ 胃脘及右胁剧烈 ┃ 恶心呕吐,甚或 ┃ 蛔虫内扰,肝 ┃ 安蛔定痛,驱 ┃ 乌梅丸,胆道 ┃ ┃ 蛔厥 ┃ 疼痛,时作时止, ┃ 吐蛔 ┃ 胆气机郁滞 ┃ 除蛔虫 ┃ 排蛔 ┃ ┃ ┃ 痛止可如常人 ┃ ┃ ┃ ┃ ┃ ┗━━━━━━┻━━━━━━━━━━┻━━━━━━━━━━┻━━━━━━━━┻━━━━━━━━┻━━━━━━━━┛   四、其他治法   (一)在驱除蛔虫方面,尚可采用下列简易方法;   1.苦栋根皮6一15克,去表面粗皮,浓煎,早上空腹一次服下。   2.川栋素片,每片25毫克,成人8-lO片,晚上睡前一次服。   3.使君子炒香去壳,取仁嚼服,成人1-15粒,空腹服。   4.鹤虱9-12克,水煎,空腹服。《千金要方.九虫》即谓;“治炕虫病方,苦酒空腹服方寸匕鹤虱佳。” :   5.鲜美舌藻(鹧鸪菜)30-60克,洗净,水煎服或作菜吃。或用美舌藻片,每片0.3克,成人8片,儿童酌减,空腹时一次服下。 ,   (二)安蛔。食醋60毫升,口服。或食醋加花椒少许,煮开后除去花椒,顿服食醋。 .   (预防与护理)   养成卫生习惯,不吃生冷菜蔬,瓜果要洗干净,食前便后要洗手,是预防蛔虫病的重要措施。   对一般的蛔虫病除注意饮食卫生外,勿需特别护理。而对于蛔结阻塞的患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腹痛、腹胀及神态、脉象等的变化。若病人出现矢气、排便,腹胀减轻,为病情好转的征象,若腹痛加剧,则提示病情恶化。病期以禁食为宜,待腹胀腹痛缓解后可渐进易于消化的饮食。对蛔厥患者可用食醋疗法,配合起到安蛔止痛的作用,在腹痛间歇期间,可进清淡的饮食。应注意观察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的变化,对有肝胆湿热征象者应及早采取相应的方药治疗。   [结语]   一、蛔虫病是虫证中最常见的一种,以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为其临床主要表现。   二、蛔虫寄生肠中,扰乱脾胃气机,以及吮吸水谷精微为蛔虫病的主要病机。由于蛔虫性动好窜,善于钻孔,易于引起蛔结阻塞、蛔虫上扰;蛔厥等病证。   三,驱除蛔虫是治疗蛔虫病的基本原则。但对于蛔结阻塞者应理气通腑,驱虫导滞,蛔虫上扰者应安蛔驱蛔,蛔厥应安蛔定痛,驱除蛔虫。对蛔结阻塞及蛔厥证的患者,尚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适当处理。.   四、养成卫生习惯,是预防蛔虫病的主要措施。 一   [文献选录]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炕虫病脉证治》篇;“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忱厥者,当吐炕,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蜕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鱿厥者,乌梅丸主之。。   《诸病源候论.三虫候》;“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为三虫,犹是九虫之数也。长虫,鱿虫也。” 。   《小儿药证直诀。虫痛》:“面咣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安虫散主之。小儿本怯者,多此病,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   《小儿药证直诀。虫与痫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 一   《儒门事亲.虫霁之生湿热为主》;“巢氏之衍九虫三匿详矣,然虫之变,不可胜穷,要之皆以湿热为主。。   《奇效良方。诸虫门》。凡欲服补药及治诸病,皆须去诸虫……不尔必不得药力。。   《幼科准绳.腹痛》,。胃受极寒极热,亦令虫动,或微痛,或不痛,遽然吐出,法当安虫为上”。   《景爵全书.诸虫》。“凡虫肩症必时作时止,来去无定,或呕吐青黄绿水,或吐出虫,或痛而坐卧不安,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黄或白,而唇则红,然痛定则能饮食者,便是虫积之证,速宜逐之。” … .   《幼幼集成.虫痛证治>>;。时发腹痛,以手摸之,腹内有块,或一条梗起,外证面白唇红,六脉浮洪。其痛时作时止,痛止即能食者,虫痛无疑。” .   (附方]   化虫丸(《医方集解》)。鹤虱 槟榔 苦栋根皮 铅粉 枯矾 使君子 芜荑   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手册》);大黄 芒硝 厚朴 帜壳 莱菔子 桃仁 赤芍   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人参 白术 茯苓 木香一砂仁 半夏 陈皮 甘草 生姜大枣   理中安蛔汤(《医学心悟》)。人参 白术 干姜 茯苓 乌梅 川椒 、   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胡黄连 乌梅 川椒 雷丸 槟榔 黄柏   乌梅丸(《伤寒论》);乌梅 细辛 桂枝 附子 人参 黄柏 黄连 干姜 川椒当归   胆道排蛔汤(黄家驷、吴阶平主编《外科学》);郁金 木香 枳壳 黄芩 茵陈(或金钱草)大黄 乌梅 苦栋皮 槟榔 使君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