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支点

 蒲黎生 2014-03-26

 

蒲黎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能否抽出时间,留出空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的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生命中物质的享受与心灵的富有孰轻孰重;人生的失败与成功那个高贵那个平庸;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坐标,给内心一个安顿。其实人生的支点不是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是别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灵。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碑林中,有块无名氏的墓碑上这样写道: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是呀,要想改变世界,你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就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个得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里所说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在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贪婪的人易烦恼,舍得的人易幸福。人生在选择坚持一件事的同时,也选择了放弃其它的。成长的过程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和适时的放弃而构成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快乐很简单,快乐即放弃。放弃不堪的负荷,放弃满腹的哀怨;放弃虚伪的矫饰,放弃纤巧的诡辩;放弃失落的痛楚,放弃屈辱后的凄婉;放弃无休止的争吵,放弃没尽头的周旋;放弃对感情的奢望,放弃对金钱的渴盼;放弃对权势的觊觎,放弃对虚荣的纠缠。畜道止于本能,人伦却重在于心。人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类能够超越功利与得失,懂得悲悯,敬重与宽容,也就是说人性温柔。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才真正懂得放弃是快乐。

世事不是你想怎样就怎么样,不能由个人处境而定,而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遮掩自己的锋芒,不要给他人造成压力和不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当我们想舒展一下四肢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碰到他人。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我们留一道吻合的人际空间。假若事事工于计算,利益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美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一个人把所有的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变形。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人群的过分喧嚣,有时候给人们的生活一种误读,人们总是放大想要放大的东西,经过渲染,人们就会加深种种美好或者恶劣的印象。而外界的喧哗总是难免的,只有端正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就能找到自己的均衡点,摆正自己的位置。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抑制心底的不快。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的联系。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林清玄在《生命的馅》里写道: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层次。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的追求与物质平衡的重要。物欲的追求与心灵的追求乃天平的两端,一个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即可充饥又好吃的面包。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也就是来自于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同良师益友间的切磋交流,真正来自于一个人内心的定力和信念。我常常梦想像孔子及其弟子一样:“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123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