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黄红兵:翁葆光的《悟真篇注》思想及其影响

 木立 2014-03-26
   提要:自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问世以来,注家蜂涌。南宗翁葆光亦给《悟真篇》作过注。翁氏认为性命要双修,不过,他重在修命。其注在论及内丹修炼原理及药物来源、内丹上的特殊空间观、先后天模型、炼丹的两个主要步骤及离中阴的问题等修命理论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翁葆光的注在宋代诸多《悟真篇》注解中,理论最为深刻和系统。翁氏成为对当时和后世给该文作注的影响最大的内丹思想家。
   
    主题词:翁葆光,张伯端,叶文叔,刘一明,朱元育,悟真篇

  悟真篇自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问世以来,注家蜂涌。给《悟真篇》作注的,现保存下来的资料,南宋大致有叶士表、翁葆光和袁公辅的《悟真篇》注解,陆子野的《悟真篇注》(散见于翁葆光之注中),夏宗禹的《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王庆升的《爰清子至命篇》部分注解及李简易《玉谿丹经指要·悟真篇指要》撮要式的注解。元明清三代大致有,元戴起宗的《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陈致虚的《悟真篇三注》,明陆西星的《悟真篇小序》,彭好古的《悟真篇解》,李文烛的《悟真篇直注》,清陶素耜的《悟真篇约注》,甄淑的《悟真篇翼注》,仇兆鳌(知几子)的《悟真篇集注》,刘一明的《悟真直指》,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董元真的《悟真篇正义》,汪启贤的《济世全书悟真指南》等。

    其中南宗翁葆光的注除了见于上面所说的袁公辅的选录本及戴起宗的《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后面简称《注疏》),另外还见于直接题名翁葆光的《紫阳真人〈悟真篇〉注释》(后面简称《注释》)和《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后面简称《秘要》)两部著作。翁葆光还有《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它只是收录《悟真篇》中的一部分作品,不是注。
    翁葆光是张伯端的再传弟子,其注遵循张伯端的性命双修而重在修命的思路特色,并对修命中的诸多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比如炼丹药物及其来源这种根本性的问题,从深奥难懂的《悟真篇》的字面上是猜不出的,而南宋有些注家在药物及其来源上仍未摆脱外丹①及钟吕心液肾气等的影响,有许多认识还模糊不清。翁葆光在金丹药物来源上作了重大的修正,由此暗示了存在一个特殊的空间观,其建构的先后天模型让后世注家得到启发,其论述的两个炼丹步骤也被后世多数注家所继承,其对离中阴的论述启示了刘一明且被刘氏进一步深化,并由此解决了从南宋到清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个矛盾(见后文)。可以说翁氏的注涉及或解决了内丹学上诸多疑难点。事实上,翁葆光对《悟真篇》的注解也是南宋最为深刻和系统、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元代陈致虚编《悟真篇三注》,冠名道教南宗薛道光之名的注释,其主体应该是翁葆光的注释②。元明清诸注家,基本上是在翁葆光的《悟真篇注》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至清代,《悟真篇注》最为成熟,刘一明和朱元育的注为其代表,其中刘一明的内丹理论吸取翁葆光的理论尤为明显,可见翁葆光之注的影响。当前学术界对翁葆光的内丹理论研究不够,在此笔者对其理论作个初步的探讨。
    一、修炼原理及药物来源
    内丹修炼的基本原理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逆则成仙,此逆返说有多种③,也较复杂④。不过,这些逆反说,其最重要的过程和思想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从后天中返出先天和用先天化后天。从后天中返出先天的思想(见后文三、四两个部分),张伯端及几乎所有注家都涉及到,而用先天化后天的思想,并不是所有注家都论述得很明确和深刻的。"先天"是指先天一炁(或称真一之氣、太一含真之气⑤、真铅等),按翁葆光的说法,它是"道降而生一氣"之一氣,"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中",超乎天地之外而无死生,是"虚而无者","有氣而无质",是至阳之炁⑥;"后天"是阴阳所生之物,是"实而有者",是属于阴的,是有生死变化的。先天化后天,也就是用先天至阳之炁变化后天身体中的精气神之阴物而为先天⑦,炼就纯阳之身而最终为仙。明确地阐述先天化后天的思想,是在《悟真篇》注出现之后⑧,而翁葆光恐怕是比较完整和深刻地阐述这种先天化后天思想的第一人。翁氏说:
    道降而生一氣,非动非静,非浊非清,邈不可测,圣人强言,谓之混元真一之氣。一氣及判,化为阴阳。……故自有天地以来,未有一物不因阴阳相交而得其形者。夫欲修炼者,若以金石草木之象名,万有不同之器类,以至一身精神氣血液之属而为丹质者,此皆后天地生滓质之物也。滓质之物有形可睹,安能生有形而入于无形也哉。后天地生者也,皆不离乎天地之内,而有形者未尝不坏,安能变化而超乎天地之外也哉。不超乎天地之外而有形者,未始不堕于阴阳生死之数者也。……是故圣人采先天一氣为丹,炼形还归于一氣,炼氣归神,炼神合道,而归于无形之形,故能超乎天地之外,……。⑨
    这里,翁氏认为阴阳所生的万物,包括人身精神氣血液之属,都是后天地所生,是"有形可睹之物","未始不堕于阴阳生死之数",故不能"生有形而入于无形"。要想不为阴阳所拘而超乎天地阴阳之外,须采取先天之一炁。用此先天一炁,来炼后天之形而归炁以至于与道合真。这就是《悟真篇》注家修炼内丹逆反说的最重要的思想:先天化后天。此先天一炁就成了金丹大药,内丹家借外丹术名也称之为真铅。
    先天化后天的思想,是翁氏对内丹学崇阳论的继承和明确的、比较完整的阐述(见注释⑧)。同时,翁氏又对这种先天药物(先天一炁)的来源作出了重大修正。我们知道,丹家莫不崇阳贱阴,如中唐时的内丹家罗公远说:"日者魂也,属于阳,故真仙无影,纯阳也。"⑩唐末五代的钟离权认为人的"四大一身皆属阴"11,要想成仙,须炼就纯阳之身;要想炼就纯阳之身,不能依凭后天有形之物,而要用至阳之物来炼就纯阳之身。张伯端及《悟真篇》注者当然都继承了这种崇阳理论。问题是,这种至阳之物,它在哪里?这就成了炼丹药物的来源问题。钟吕以前的或可能与之大致同时的一些内丹家认为炼丹药物来自身体内部,如叶法善与元阳子认为它来自肾或心12。钟吕认为心液肾气(心液本质上也是肾气)为炼丹药物,而这种药物钟吕一方面认为它源于自己双肾中间的禀受于父母的一点元阳真气13,即来自身体内部,另一方面认为此元阳真气来源于宇宙之前,即来源于身外14。钟吕似认为这种元阳真气追根溯源下去应是来自身外宇宙诞生之前,故最终是先天的。其用意大概也是暗示炼丹要用先天的东西,以先天化后天。不过,元阳真气到底来源于父母还是身外,推究下去是有逻辑矛盾的。也因如此矛盾,元阳真气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也存在逻辑上的矛盾。这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元阳真气对于婴儿来说是先天就有,对于父母来说是有形而生,即有形生形,仍是后天。二是该元阳真气若说来自身外宇宙诞生前,则是先天的,若是来自于父母身体,则是后天的。
    除翁氏和夏宗禹15之外,南宋其他《悟真篇》注家都基本上继承了钟吕这种矛盾之说,一方面认为先天一炁(后世内丹家把钟吕的元阳真气叫先天一炁)来自身外16,另一方面认为它来源于自己的双肾17,只是不像钟吕那样说是禀于父母。既然如此,此矛盾好像可以这样解决,残存于宇宙的先天一炁在父精母血融合时,或者在孕妇呼吸时,从体外进入体内,然后先天一炁由新生之人的肾产生。南宋有些注家所说的胎儿在母体中随母呼吸受氣而成,似有这个意思18。但这只解决了先天一炁如何从体外进入体内的问题,它又陷入了同样的矛盾,这就是后天之肾居然能产生先天的东西。总之,这仍然没有摆脱钟吕的巨大影响。
    而翁葆光跳出了这个矛盾的圈子,他多次否定先天一炁产自于身体某一部位,他还批评叶士表以双肾为产先天一炁的地方,因为人是后天之物,又怎么能生出先天的东西来呢?元代戴起宗对翁葆光之注解释得很清楚,他说:"今以人身皆为阴者,何也?以其后天地生,有质生质。既有质,则为阴阳五行所拘而为阴矣,所以不能变化。……今以为纯阳者,何也?以其氣得之先天地生,无质生质,能化有形为无形,故能变化后天之氣而为纯阳,故曰阳也。"19可见,后天之身不能变化出先天之炁,先天之炁能变化后天之氣。
    后世《悟真篇》注家,绝大多数都吸取翁葆光的观点,不认为双肾之间是产先天一炁的地方20,而像翁氏一样,认为先天一炁来自虚空,存在于虚无之中,翁氏说:"太极之氣在虚无之中,不可求测"21,此太极之氣指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既然从虚空中来,那么它如何进入后天之身而炼就纯阳之躯?它若在后天之身中,又在哪个位置?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翁葆光所论述的先天一炁似是从体外摄入身内,又似本来就藏在身内。若藏身内,在何处,不得而知。其先天一炁所凝结的金丹(仍是先天之物),似是在身内,又似在身外某神秘的不能确定的地方。不过,既然翁葆光说先天一炁从虚空中来,存在于虚无之中,那么虚空或虚无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恐怕是内丹学最为深奥难懂的地方之一。内丹学大概有一个特殊的空间观。
    二、特殊空间观
    我们先看上面所说的矛盾的地方。翁葆光说:"金丹自外来,吞入腹中……"22从先天一炁产生的源头及"一身俱属阴"的逻辑推断,此处"外来",指金丹原本来自身体之外。此处的"吞"字,似指由体外吞入23。如何得到先天一炁,翁葆光多次说过,是用后天的真阴真阳24来诱或盗此先天一炁。其《悟真篇注·读周易参同契》云:"圣人先以真阴真阳二物为炉鼎,然后诱太极一炁为丹","盗先天一氣为丹"。此"诱"和"盗"字,也似说先天一炁在体外。这也说明,先天一炁绝不是通过呼吸或在父母交媾时进入体内。
    不过,翁葆光所论述先天一炁又似原本藏在身体之内。翁葆光多处使用"藏"、"寓"等字,如,"两者异,真一之氣藏。两者同,真一之氣变"25,"盖无质者,真一之氣也,寓于真龙真虎之中"26。这里的"两者"指真龙真虎,也即后天的真阴真阳,属于后天之物;这里的"异"指不相交,"同"指相交。这里的"真一之氣"指先天一炁。也就是说,体内真阴真阳不交合,先天一炁就潜藏起来(潜藏在后天的真阴真阳之中,即"真一之氣也,寓于真龙真虎之中");真阴真阳相交,先天一炁就能结成金丹而变化后天之物。(关于真阴真阳也即龙虎,及先天一炁的关系,第三部分有论述)。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翁氏进一步论述说:
    真一之氣一变为水在北,二变为砂在南,三变为汞在东,四变为金在西,五变为土在中。故金丹非天地不生,非日月不产,非四时不全,非五行不就,非总数不成。是以遍历诸辰,阴阳数足,自然通神变化也。然其造化妙用,出入不离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27
    真一之氣即先天一炁,它生后天之五行天地万物(五行生天地万物),但要炼就金丹,又需后天的天地日月四时五行等,"非天地不生",翁氏从一般意义上论述先天离不开后天。也就是说,先天一炁应该可以存在于后天之身。
    如此说来,先天一炁到底是在身体之外,还是在身体之内,或是内外都有?无论哪种情况,我们似都能找到证据。翁氏说先天一炁"出入不离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玄牝在何处?翁氏只说:"(玄牝)亦有指两肾之间混元一穴,如叶文叔者,岂能窥测天机,而欲以此排斥他说也哉。玄牝二物,岂可以一穴言之?自开辟以来,若无此二物,安能有万物乎?"28这里翁氏只说玄牝生万物,而明确否定玄牝在人的双肾和某一具体的位置("岂可一穴言之"),但有时又说玄牝在丹田,如说偃月炉(玄牝)"即北海也,原始祖氣在焉"29,而翁注有个北海中宫之说,中宫也即丹田。
    另外,先天一炁所凝结的金丹(仍属于先天),其所在的位置,翁氏所述似在身内,又似不在身内。如,"黄道即中宫,金丹凝结生成之处也"30,这就说明它在黄庭中宫,在身体某一确定的位置,可翁氏又多次说:"大如黍米31,在空玄之中。"32"圣人以同类二八初弦之氣,感而遂通,降灵象空玄之中,一粒之黍"33,"空玄"在何处?翁氏说:"陆公(按:指陆思诚)发其端,救鲁鱼之失,秘其源,惧竹帛之传。吾侪亲授师旨,当自知之。如或不然,空玄之中,去地五丈,黍米之珠,未易得也。"34此"空玄之中,去地五丈",金丹似在身外。
    先天之物到底在哪里呢?难以确定,只知存于虚空之中,出入不离玄牝之门,难怪清代朱元育说:"真铅乃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即金丹大药也。此药至灵至妙,不在四大一身中,却又不可身外摸索。"35朱氏说它既不在身中,又不在身外,这种不符逻辑的表述,似乎暗示了内丹学中先天之物所存在的"虚空"是某种特殊的空间。对此,刘一明在与其弟子对话中有过较详细的论述:
    问曰:"既不在身内,又不在身外,先天之物果在何处?"
    答曰:在玄关一窍。夫所谓玄关者,乃四大不者之处,非有非无,非色非空,非外非内。……在身非心肝脾肺肾,非眼耳鼻舌意,……
    问曰:"玄关既不在身,又不在外,又曰阴阳窍,本身岂无阴阳乎?"
    答曰:……玄关者,即魂魄出入之门户。但此门户无形无象,在虚空中开阖,而魂魄亦在虚空中出入。因其在虚空中,所以不在身内,亦不在身外。即此身之一动一静,亦在虚空中来。36
    刘氏说虚空既不在身内又不在身外,但身之一动一静,亦在虚空中来。这样说来,刘氏所说的空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身内、身外和虚空。身体的动静和虚空是密切相关的:身体的一动一静,亦在虚空中来。明白内丹学这样的空间理论,许多深奥难懂的东西会迎刃而解。原来先天一炁我们不能说它在身内,也不能说它在身外,而是在虚空之中;而我们可以用自身后天之真阴真阳来诱或盗虚空中的先天一炁。同理,由先天一炁凝结的金丹和炼就的圣胎也在虚空之中。
    刘一明对内丹学的空间观总结和解释得最清楚,而翁葆光虽没有明确提出虚空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但先天之物应存在一个特殊的空间是比较明显的,其功是不可没的。这是因为:(一)翁氏是南宋《悟真篇》诸注家中第一个否定先天一炁来自双肾之间等体内某一部位的人。(二)翁氏先天之一炁既是来自虚空,又潜藏在后天之物之中。(三)第一点和第二点被宋以后的包括朱元育和刘一明等在内的绝大多数《悟真篇》注者所继承,这势必引起一些优秀的内丹理论家思考先天一炁所处的空间在哪里,自然会得出存在某一个特殊的空间,而该空间与后天身体之动静是密切相关的37。
    三、先后天模型
    上面说过,先天藏于后天之中,逆反说也是要从后天中返还出先天。构建一个形象的先后天模型是阐释这种理论的主要方法。同时《悟真篇》不仅有大量的名词术语,还融合了阴阳、五行、生数、方位等理论。如何把这些理论和诸多名词术语融入到一个模型之中,确实是解释《悟真篇》和阐发自己理论的需要。为此,翁葆光构建了先后天模型。应该说,翁氏构建的先后天模型,是南宋最为完善的,为后世一些注家仿效。
    宋代内丹家一般认为,大道顺行为道生一,一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一"为先天一炁,它藏于后天阴阳五行之中。坎离二卦很形象地表示这种先后天关系,比如坎离代表后天的阴阳五行,坎离各自中间的一爻具有先天的因素。这就是先天藏于后天之中。具体说来,坎离代表阴阳。坎又代表水,其中一阳爻代表金;离代表火,其中一阴爻代表木。坎中之阳、离中之阴具有先天的因素,是炼丹的真正药物。坎离分别纳戊土和己土。土为媒婆,使坎离交媾。现在要在后天的阴阳五行中逆反出所藏的先天一炁,其办法是让后天的坎离交媾即阴阳交媾,则行聚在一起(张伯端所说的"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就是这个意思),其中具有先天因素的金木相并,就产先天一炁为金丹。也就是说,后天的阴阳及五行聚集交媾,其中蕴藏的先天一炁就产生。内丹学中所谓的"颠倒"之说,也就是这个意思。坎离这个模型把这种先后天关系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张伯端多次提到坎离,其理论及诸多名词术语和种种比喻,都可以从这个模型上得到解释。
    翁葆光在采用坎离这个模型外,主要以龙虎及其弦氣来构建他的先后天模型。他说:
    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实而有者,真阴真阳也,同类无情之物也。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氣也,有氣而无质者也。两者相形,一物生焉。所谓一物者,真一之氣,凝而为一黍米之珠者也。《经》曰:"元始悬一宝珠,在空玄之中。"此其证也。圣人恐泄天地之机,以真阴真阳取喻青龙白虎也,以两弦之氣取喻真铅真汞也。38
    这里的龙虎即后天的真阴真阳("实而有者"),相当于坎离。其中翁氏把龙比作离、汞、震男等等一系列名词术语,把虎比作坎、铅、少女等等一系列名词术语。这里的两弦之氣具有先天之因素("虚而无者","有氣而无质者"),分别相当于坎离各自之中爻。其中翁氏把龙之弦氣比作离中之阴所具有的名词术语,比如真汞、姹女、朱里汞等等,把虎之弦氣比作坎中之阳所具有的名词术语,比如真铅、金公、坎中男等等。这样,先天之弦氣就藏在后天的龙虎之中。两弦氣交合产先天一炁("两者相形,一物生焉")。他又把龙虎及其弦氣与五行、生数等联系起来。这样翁氏就以龙虎及其弦氣完整地构建了其先后天模型。
    翁氏构建的先后天模型是南宋最为完善的39,他在张伯端的模糊的坎离模型之外又建立起另外一个模型,这种做法或许让后世一些注家得到启发。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悟真篇》注中出现以弦氣指代先天之物,而且表现在他们可以根据时代及自己的理念来构建自己的先后天模型。这里最突出的是刘一明。他把离坎分别变作人心道心,为后天,把离中之阴和坎中之阳分别变作真知灵知,为先天,其中灵知具于人心中,真知具于道心中。如他说:"人心惟危,邪气盛而正气弱,道心不彰,而道心惟微矣。"40真知灵知交合便得先天一炁,谓还丹,此还丹也指返回到人的良知良能的本性。这显然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想,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炼丹技术。
    四、炼丹步骤
    翁葆光的炼丹步骤是炼形化炁,炼炁合神,炼神合虚,经过这三个阶段,达到形神俱妙的境地。南宋其他注家也基本是这样的,不过,炼形(精)化炁一般是各代注家的重点。翁氏也把这个阶段作为重点来论述,因为达到形神俱妙的境地,是"先天地生之一炁使之然也"41,化后天之形(精)为先天之炁,当然是论述的重点。翁氏的炼形化炁又有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金丹和还丹。他说:
    雄里雌乃龙之弦氣,汞是也。阴抱阳乃虎之弦氣,铅是也。二物交合,灵丹自生,吞入腹中,点化阳魂,以消阴魄。42
    ……乃是虎之弦氣,谓之红铅。山阳也,月阴也,山头月白者,阳中之阴也,乃龙之弦氣,初弦之氣故曰药苗新,谓之黑汞。古歌曰:"红铅黑汞大丹头,将红入黑是真修。"此之谓也。圣人以此二物,于一时之中,造化成一粒阳丹。在北海之中,赫然如日,光透帘帏,即时采入腹中,点化阴汞,则一身阴氣悉皆消灭,亦如晓月初自东海而升,赫然照耀,阴怪悉消灭矣。43
    从上面看出,炼丹第一步是龙虎之弦氣交合而产金丹(金丹亦叫灵丹、阳丹等等。这里实际上是后天之龙虎交媾时,其中藏的先天之弦氣亦交媾。产金丹的只是先天之弦氣),这一步实质上是从后天中返出先天。第二步是将金丹吞入腹中,点化自身阴汞,即以至阳之丹化尽身中阴氣,则可变成纯阳之身。这一步实质上是用先天化后天。这两个步骤可以笼统地说是炼丹,不过又稍有分别。第一步的结果叫金丹,也叫外药。第二步的结果叫还丹,也即金液还丹,或叫圣胎或婴儿,"以丹点己阴汞而结圣胎,养就婴儿"44。
    金丹与己之阴汞也叫内药。完成第一步的时间很短,"于一时辰内结成一粒黍米之珠",完成第二步的时间较长,运转河车,温养十月等都在这一步。
    南宋其他注家如叶士表的炼丹步骤似也有两步,"铅汞合和,方成至药,点化凡躯,阴消阳壮也"45,不过,这两步及第二步的药物是什么,显得有点模糊。其他注家在炼丹步骤上有些模糊,好像是一步到位。如夏宗禹是以阴阳结丹而消阴。
    后世《悟真篇》注者的某些名词术语,比如还丹、圣胎、内外药等,它们的内涵与翁氏的这些名词术语或相近或根本不同,但多数注者在炼形(精)化炁这个阶段的两个步骤与翁氏大致相同。如朱元育说:
    然对坎离二物而言,……直到二物会合,产生一点真种,才算得真铅。真铅即金丹也,所谓虚无一炁从虚无中来者。学者既识得此真种,采取而锻炼之,是名金液还丹。更加乳哺之功,损之又损,以至虚无,消尽后天阴滓,浑然一片,先天法身圆明,与太空同体,是并其真铅而弃捐之矣,况凡铅乎?46
首先是坎离交媾,其中所藏的坎中之阳和离中之阴亦交媾而成金丹,这与翁氏第一步中龙虎交媾时,使二弦氣交媾成丹相同。朱氏的第二步是"采取而锻炼之……消尽后天阴滓",这与翁氏的第二步中将金丹"采入腹中,点化阴汞,则一身阴氣悉皆消灭"相同。
    五、离中阴的问题
    以上两个步骤中,有一个为宋元明清诸多注者所困惑的问题,此问题也增加了内丹学的深奥难懂,这就是离中之阴(翁氏称之为龙的弦氣)与崇阳论的矛盾。离中之阴与坎中之阳都是结金丹的药物,由于崇阳论的影响,二者地位不平等。坎中之阳几乎被所有的注家直接或间接地称为真铅、先天一炁。而离中之阴由于属阴,故最终要消除,才能炼就纯阳之身。这有点像生孩子本是男女共同的功劳,但只承认孩子是男人的而女人却要被抛弃一样不平等。比如,朱元育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矛盾:
    坎中真阳是名黄芽,离中真阴是名白雪,即此二物,金丹之真药也。……真铅即金丹也,即黄芽白雪二物所会合而成者也。47离中一阴属己土,己之象也,"人心惟危",法当炼而消之。坎中一阳属戊土,心之象也,"道心惟微",法当保而持之。48
    朱氏离中之阴是与坎中之阳交媾结金丹之物,可最终要被消除掉。不仅朱元育在此问题上有矛盾,绝大多数注家在此问题上都有矛盾。
    那么,翁葆光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他认为炼丹的两个重要步骤既然有造化内外之分49,那么离中之阴也应有内外之别。他说:"朱汞者,在外龙之弦氣也,在内己之真氣也。"50而龙之弦氣是"有氣而无质者",为先天;己之真氣是"后天地生",为后天。同样是"朱汞"(离中阴),在外为先天,在内为后天51。这似乎也暗示可能有先天的离中之阴,也可能有后天的离中之阴。故翁氏提出金丹大药,法象有"内四象五行,外四象五行。又有内外阴阳互用。法象反反复复,不可名状"52。
    翁氏这种内外阴阳五行的提法,启发了刘一明。刘一明继承了翁氏的内外阴阳五行之说,他说:"盖先天有戊己(按:戊己为五行中的土),后天亦有戊己。以先天而论,离中有己(按:此"己’相当于离中之阴),坎中有戊(按:此"戊’相当于坎中之阳),……具此二土以合坎离,则水火相济而结丹,逆道也。以后天而论,离之一阴为假阴,乃不正之阴,……坎之一阳为假阳,乃不正之阳……"53这里,刘氏明确肯定:离中之阴,有先天的(真),有后天的(假)。
    到此我们明白,结金丹的离中之阴是真的(先天的),是不能消除的,若离中之阴是假的(后天的),则要消除。也就是说,翁氏炼丹第一步骤中龙之弦氣(离中之阴)是不能消除的,因为它是真的;所消除的是后天离中之阴。刘氏离中之阴有真假之别,与翁氏离中之阴有内外之分,是一脉相承的。
    六、结语
    翁氏《悟真篇注》的内容,按其《秘要》中的叙述,包括三个部分,即采金、运火、抱神仙之道以入无形。前两个部分是修命,后一部分是修性,翁葆光亦主张性命双修。不过修命一般是各注家论述的重点,内丹学中疑难点基本上集中在修命这一部分。所以翁葆光在《秘要》中说:"是故命道,莫不有传于师指而后明,修持而后著也。若夫性道则不然,不由外至者也。……惟于自己胸中,自悟自明,方能尽性道,而得所谓最上乘者也。"54也就是说,命道须有"师指而后明",性道是"自悟自明"。据此,笔者也只论述翁氏命道部分中的几个问题而不涉及性道,因性道是以禅宗释性,是"自悟自明"。不过,翁葆光把"性"与"命"分开论述,似二者是分开进行的,这或许是其不足之处。
    《悟真篇》注的理论,清代最完善,但不可否认翁葆光巨大的奠基之功。翁氏的《悟真篇注》思想是丰富的,值得探究的地方很多。笔者所探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且由于内丹学的深奥,有不足者还望方家指正。
    注释
①夏宗禹炼金丹包括外丹和内丹,内丹炼神,外丹炼形,外丹仍为铅汞固态物质。
②一般认为薛道光的注已散佚,元戴起宗及明王守仁等认为冠名薛道光之注实质是翁葆光之注。不过今人杨立华认为薛道光确实给《悟真篇》做过注释,且在元代薛注与翁注已混同。(杨立华:《〈悟真篇〉薛注考》,《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澳大利亚学者柳存仁也认为翁注与薛注有所混同,但认为薛注很少,只是零星存在,他说:"《三注》本中之道光部分或即翁《注》,……然道光遗说亦间或偶存。"(柳存仁:《张伯端与悟真篇》,《和风堂文集》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800页。)朱越利先生亦认为翁注遭人篡改,但其基本内容保存,他说:"翁葆光盖实有其人。其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撰《悟真篇注释》。虽然今存《悟真篇注释》及加疏的《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皆遭后人篡乱,但翁葆光注的基本内容大致保存。"(朱越利:《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
③据王体的《〈悟真篇〉清净注本的"先天一炁"名词之所指》一文,这逆返说大约有五种:一是逆道生一生二生三之老子万物生化顺序之"逆返说";二是逆宋儒之太极生化论之"逆返说";三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之"逆返说";四是道生阴阳、阴阳为铅汞、铅汞合为金丹之"逆返说";五是返还到"生身受炁初"、"父母未生前"之先天"祖炁"之"返本还原说"。(《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3期。)
④相当部分《悟真篇》注者的金丹修炼原理糅合了两种或以上的逆反说,其中以老子的宇宙生成顺序之逆反说为其主要思路。
⑤炁、气与氣等不同。"炁"一般指先天性的或通过内丹修炼所产生的能量性的东西,如炼精化炁之"炁"。"气"一般指后天性的,如呼吸之气等。"氣",在丹法中含义是广泛的,既可指先天性的炁,也可指后天性的气。有些丹经不作严格区分,将"炁"写作"气"或"氣"。
⑥此至阳之炁,一般认为它是纯阳的。不过,元戴起宗认为是从其为先天而言才称其为纯阳的,清刘一明进一步认为所谓至阳之炁,实质是从其为先天阴阳长交不散,先天之阳为其主宰而言的。
⑦翁葆光没有提到变化后天之神的问题,对此不必苛求,因内丹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⑧因为崇阳论的影响,应该说内丹学的修炼原理隐含有先天化后天的思想,只是在《悟真篇》注之前都没明确地阐述。如,钟吕认为纯阳而无阴为仙,阴阳相杂为人。要成仙,须凭借先天的元阳真气炼去阴质而不能用后天的阴质。至于这样做的原因,钟吕没有任何阐述说明。另外,其元阳真气为先天,是经我们的推理来的,钟吕并没有这样明确说,并且在证明上有逻辑矛盾,这一点见后文及注释。可以说翁葆光的先天化后天的思想是对内丹崇阳论的继承和明确的、比较完整的阐述。
⑨19、21、22、25、26、27、28、29、30、32、33、34、38、41、42、43、44、50、52、53、54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19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352、300、344、306、303、304、339、329、322、315、302、318、311、302、336、340、309、309、308、330、365、354页。
⑩[宋]曾慥:《道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12页。
11云房(钟离权)《指玄篇》曰:"涕唾精津氣血液,七者原来尽属阴,若将此物为仙质,怎得飞神贯玉京。"又曰:"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钟离权的《指玄篇》已佚,此转引自夏宗禹的《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12《道枢·九仙篇》载叶法善之语:"光辩天师曰:"水火者,古先圣人之大药也,不在于外而在吾身焉。心,火也,应于离;肾,水也,应于坎。故造金丹者,须凭龙虎水火者也。"认为金丹药物出自心肾。《道枢·参同契下篇》载元阳子之语:"肾之二气,合而为一,是为铅汞焉。"铅汞为炼丹药物,元阳子认为它来自肾。叶法善为中唐时人。元阳子一说为晋人,一说为五代或以前的人。
13《钟吕传道集·论天地》云:"元阳在肾,因元阳而生真气。"《钟吕传道集·论铅汞》云:"肾水之中,伏藏受胎之初父母之真气,真气隐于人之内肾。"
14《钟吕传道集·论铅汞》云:"肾水之中,伏藏受胎之初父母之真气,真气隐于人之内肾,所谓铅者,此也。"此处说铅为真气。再看他对铅的论述,《钟吕传道集·论抽添》云:"夫人之铅,乃天地之始,因太始而有太质,为万物之母。因太质而有太素。其体也,为水中之金;其用也,为火中之水。五行之祖而大道之本也。"此处说翁葆光的《悟真篇注》思想及其影响铅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五行之祖而大道之本。铅不仅有生天地万物的功能,而且在道之上。因铅为真气,故真气来源于宇宙诞生之前。
15翁葆光的《悟真篇注》较夏宗禹的《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早约半个世纪。夏氏虽否定先天一炁来自心肾肝脾等器官,但仍认为采此炁是从自身中采取,如"采取吾身金水之氣",这与翁氏认为先天一炁来自一个特殊的"虚空"(后文说到)是不同的。夏氏的《讲义》还很粗糙,如先天一炁与铅汞的先后天关系不清,他还认为铅汞互生、炼金丹包括外丹和内丹两个部分等。此注释引用夏氏的话,见《道藏》第3册第49页。
16南宋其他注家都直接或间接认为先天一炁为金丹大药,并且先天一炁是来自身体之外。如,叶士表说:"铅者,北方正炁,一点初生之真阳,为药母也。"这一点初生之真阳应是真一之炁。袁公辅说:"真铅居混沌杳冥之先,始生一炁,一炁生两仪……"不过,袁氏认为真铅为药母,也就是说炼丹药物还是来自身体外。夏宗禹说:"道生一,一为太一含真氣,……则取一氣于杳冥恍惚之内,以造化金丹。"此"太一含真氣"即是先天一炁。李简易说:"真铅,实为先天一炁耳。"又说:"采混元未判之氣,夺龙虎始姤之精入于黄房,产成至宝,可谓无质生质,身外有身……"此条注释,叶氏、袁氏的话分别见《道藏》第4册第719页、725页。夏氏的话见《道藏》第3册第45页。李氏的话分别见《道藏》第4册第416页、410页。
17如,叶士表说:"两肾中间,混元一穴是也。真炁从此出。"李简易说:"真铅是先天之氣,自肾中生。"此条注释,叶氏、李氏的话分别见《道藏》第4册第733页、406页。
18比如,南宋袁公辅说:"世人妄认父母精血为本来面目,生身之处,非也。殊不知人禀先天一炁而生。……然后有夫妻之欲,一有感合则结成胎孕,子在胞中,随母呼吸受氣而成。"袁氏既然否认父精母血而认先天一炁生人,则"随母呼吸受氣而成",此"氣"似应为先天一炁。不过,袁氏同样认为先天一炁产自肾。照此推测,先天一炁由体外进入胎儿体内,以后就由新生之人之肾产生。此条注释,袁氏的话见《道藏》第4册,第719页。
20仍有个别例外。如,元陈致虚还认为先天一炁在肾附近,如"待彼一阳初动之时,先天真铅将至,则我一身精氣不动,只于内肾下就近便处,运一点真铅以迎之,此之谓前行短也"。见《道藏》第2册,第998页。
23此处的"吞"有两种可能,一是指体外吞入,二是金丹在体内运转河车时从泥丸峰顶降入口中而吞入。如云:"……而生成金液之质。复自尾闾逆上泥丸峰顶,降下口中,徐徐咽归丹田土釜之中,长长如此运转不息,若河车之流转不已,化成金液还丹也。"不过,翁氏用的是"徐徐咽归"而非"吞"字。此条注释,翁氏话见《注疏》第338页。
24老子说万物负阴抱阳,而翁葆光等注家说后天之物皆属阴。这并不矛盾,因这是从先后天来说的。戴起宗的疏中对此有说明。
31此"黍米"是翁氏比拟金丹成象之状。从理论上说,金丹是先天,应该是无质无形的,翁氏还说金丹是"降格兆形",这与其理论矛盾。后来刘一明否定金丹有形,保持了理论的前后一致性。
35、46、47、48[清]朱元育:《悟真篇方圆阐幽》,石明辑注:《悟真篇三家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212、225、212、257页。
36刘一明:《道书十二种》,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第362-363页。37内丹学上有关先天一炁来源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从逻辑上说来源于虚空,事实上来源于双肾或双肾之间或身体其它某部。二是来源于虚空。三是来源于一个特殊的空间。
39南宋其他注家,比如叶士表等也认识到离中之阴与坎中之阳交合能产金丹,但坎离及其中爻的先后天关系,没有明确的表述,并且叶士表、袁公辅认为铅汞互生,与先天一炁的关系似纠缠不清,根本看不出哪是先天的,哪是后天的。
40刘一明:《道书十二种》,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年,第116页。
45佚名:《修真十书·悟真篇》,《道藏》第4册,第742页。
49翁氏把弦氣交媾结丹这第一个步骤称为"造化在外",把金丹点己阴汞结圣胎这第二个步骤称为"造化在内"。朱汞为弦氣,它用来与虎的弦氣交媾结丹,属于第一个步骤阶段,故为"外";朱汞为己之阴汞,它用来与金丹结圣胎,属于第二个步骤阶段,故为"内"。
51所以,翁氏表示离中之阴的名词术语既可表示先天,也可表示后天。如他称龙的弦氣为"姹女",而"姹女"又可表示后天之物,如"姹女,即我之真氣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