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秦王朝的影响力!秦王朝"二世而亡",而且秦政的暴戾被其后所有的朝代引以为戒,是一个反面的和批判的对象。但诡异的是,这个极其短暂的秦王朝却决定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的特征,秦朝灭亡以后的几千年里,中国的历史都是在以秦王朝为模板的"一乱一治"中重复。
为什么一个极其短暂朝代却可以保持如此长久的影响力呢?秦王朝的基因密码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潜藏于中华民族的观念之中呢?这个"基因密码"就是秦始皇强令推行的书同文的政策,所谓书同文就是要求不同语言的人使用同一种文字,这必然造成文字与语言的分离;书同文事实上造成了汉语逐渐成为了一门没有文字的语言,导致了汉语作为语言的结构被破坏了。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语言被破坏了则必然造成思维能力的下降。书同文破坏了汉语作为语言的自洽性,使得中国人失去了思维的工具,逐渐沦落为一个思维混乱的民族;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在书同文之后,中国再也没有重现过先秦时期的思维活跃的局面。而一个庞大的、思维混乱的民族不但没有能力为人类文明作出任何贡献,还充满了奴性和盲从,这使得中国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不断的需要野蛮暴力的强权来建立驯化和奴化的"大一统"。
秦王朝虽然短暂,但是秦始皇的书同文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种文字格局确定了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基本方向。中国文化出现第二次重大转折是在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即抛弃文言文而使用与语言更接近的白话文,这次语言和文字的融合掀开了中国人现代化的序幕,其引发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中国持续百年的追求民主和解放的浪潮,可见,语言和文字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是根本性的。
结语:文化的根基是语言和文字,扭曲的语言会造成扭曲的思维和扭曲的文化。同样,语言和文字的升级会造就文化升级,或者说,没有语言和文字的变化,文化就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时至今日,秦始皇的书同文所奠定的文字与语言割裂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这是中国人走向理性和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国人太有必要思考一下"汉字向汉语回归"这一重要的文化命题了。(小兵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