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现象,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 ![]() ![]() ![]() ![]() ![]() ![]() ![]() 心无旁骛的伟大征程 ![]() 6月-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因为季节原因,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 ![]() ![]() 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非洲动物大迁徙的时间。纳库鲁湖边,小红鹳的羽毛呈现出朱红色,光泽闪亮。一只小红鹳飞起,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升上了天空。 ![]() 7月-8月是迁徙时间 ![]() 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的马**拉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北方因连绵的降雨而孕育出新鲜青草地,芬芳的青草气味将130万原居于南面的牛羚深深吸引,使之汇聚成为动物世界最大的一组移动群体。在广袤的地平线上如浪潮般一波一波涌进来。如斯景象,也造就了独步天下的牛羚大迁徙。 ![]() 每年5月到6月是非洲动物大迁徙最佳观赏时间,坦桑尼亚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漫长旱季让动物饥肠辘辘。角马、蹬羚、斑马等数百万食草动物为了生存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北上,跋涉3000多公里,展开凶险面艰辛的迁徙。 ![]() 在逃过埋伏在草原的狮豹、隐藏在河中的鳄鱼后,它们来到肯尼亚境内的马**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短短两三个月后,它们再次不辞辛苦,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 饥饿、干渴、体力不支、被天敌猎食。只有30%的幸运者能回到出发地。而跟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40万旅途中“制造”出的新生命。 ![]() 这,就是每年都会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动物大迁徙”。 12月到次年5月,动物散布在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东南面一直延伸到恩戈罗戈罗保护区的无边草原上。充足的雨水为它们提供着充足的食物。 ![]() 斑马迁徙 5月中后期,随着旱季来临,动物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追赶青草和水源。 6月是动物哺乳期,几十万角马在迁徙路上降生。 7、8月,持续的干旱令动物纷纷越境,穿越马拉河,来到马**拉,一直待到9月。 ![]() 10月,塞伦盖蒂的草原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始返青。同时,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拉并不足以维持数百万头外来动物的生活。动物们再从东线南迁到塞伦盖蒂,回迁一直持续到11月。 ![]() 12月,动物各自回到故园,休养生息,繁殖后代,补充途中丧失的大量同类。 最佳观赏时间:每年7月到9月之间是东非旅游的最佳季节 最佳观赏地点:马**拉国家公园中的马拉河沿岸,从热气球或小型飞机向下俯瞰最为理想。 迁徙主角: 斑马:迁徙数量约20万只,是军团的先锋,善以锋牙齿咀嚼草茎顶部。 角马:约140万只,是最令人瞩目的主力军,所以,动物大迁徙又被称作“角马大迁徙”。 ![]() 蹬羚:约50万只,是军团的压阵官。角马离开后,草地上露出刚刚长出的嫩草,正是后面蹬羚的美食。 迁徙天敌:河马、狮子、猎豹、鳄鱼、豺狗 ![]() 大量游客前来观看 动物大迁徙每年上演,但每年看的迁徙路线都会有所偏离,比较典型的有:2000年12月,动物本应向南至坦桑尼亚南部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恩戈罗戈罗保护区,但当年少雨,动物们逆时针从马拉河进入坦桑尼亚西部,到12月下旬赛伦盖蒂开始下雨,动物才回到原有的正常路线。 ![]() 父与子 2001年9月,动物比平时大概晚了2个月到达马**拉,其中的100万角马中只有20万路过马拉河,可9月23日,角马再次开始逆向回到坦桑尼亚。所以,要事先准确预测某个时候动物群会在什么地方非常困难,看到大迁徙的概率只有15%,毕竟背后推动这种大迁徙的原因,是越来越变幻无常的天气。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