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

 良大 2014-03-27

1 症状体征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1 缓进型高血压

  (一)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高血压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二)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三)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四)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五)动脉改变。

  (六))眼底改变。

1.2 急进型高血压

  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恶性 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1.3 不同人群的高血压

  小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少见,约占20%~30%,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较多,约占65%~80%。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占79%,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妊高征:即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是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约占所有孕妇的5%。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于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由肾脏及肾上腺疾病所致,以及内分泌性高血压。[1]

2 用药治疗

2.1 西医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

  二、降压药物治疗。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

  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1.硝普钠。2.长压定。3.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1)可乐宁。(2)甲基多巴。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高血压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

  常用药物有:(1)胍乙啶。(2)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

  (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

  1.噻嗪类: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

  2.氯噻酮。

  3.速尿。

  4.氨苯喋啶。

  三、药物治疗原则

  (一)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

  (二)联合用药。

  (三)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考虑分级治疗。

  一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一种无效可改用另一种。

  二级: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为止,若无效转入三级。

  三级: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四级: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

2.2 中医疗法

  降压枕疗法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其性大寒,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雅疼等功能,及袪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石膏降压枕气功疗法

  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

  头部按摩法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高血压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而且头部有几十个穴位。正确的按摩和日常的一些良好习惯对高血压患者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1、梳头

  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刺激皮下腺体分泌,增加发根血流量,减缓头发的早衰,并有利于头皮屑和油腻的清除。

  梳头方法是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用力适中,头皮各部全部梳理一遍,每次2~3分钟。

  2、推发

  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 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把发上提,反复推发10次,操作时稍用力。两掌自前额像梳头样向脑部按摩,至后颈时两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挤压后颈有降压的作用。

  足部按摩法

  中医经络学指出,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部位,手心是心包络经劳宫穴的部位,经常用手掌摩擦脚心,可健肾、理气、益智、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等,对高血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足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于胎儿平卧在足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脚掌)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

  足底按摩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变器官或者腺体的反射区带,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达到治疗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医学的一门传统医疗方法。

  我们的身体借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与毒素的功能,散布在全身的淋巴系统、肾脏、大小肠、皮肤等,都是排除新陈代谢作用所产生的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则体内的废物与毒素无法排除,身体自然就会不健康。

  足底按摩,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效果。足部按摩法治疗高血压,建议使用“脚踏磁力按摩器”

  医学原理

  1、俗话说:“人老脚先衰、树老根先竭”

  人体足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位于足底凹陷处的涌泉穴,关系人体的生命盛衰,因此又叫“长命穴”,按摩该穴,有益精补肾,防止早衰的特殊功效。常搓脚心是许多人的长寿秘诀。

  医学证明,眼睛、鼻、心、肾脏、脑等器官,在脚部都有固定的反射区,反映着人体的病理生理信息,因此,按摩双脚、刺激局部,能达到调节全身器官功能的目的,对高血压有很好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

  2、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保持健康

  脚离心脏最远,位置最低,又常受压迫,容易出现供血不足和血液循环障碍。按摩双脚,可使血液循环加快,代谢能力增强,神经机能得到调节,对消除脑力疲劳,降血压,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患,有良好疗效。

  3、按摩+磁疗=去病强身

  磁作用于人体,有活血、通络、降压、安眠、镇痛等功效。磁疗配合按摩,二者相得益彰,按摩时皮肤组织与磁场的作用,使足底穴位产生细微生物电,并随着按摩逐渐向四周扩散,直至全身。生物电在人体内能调节阴阳,疏通经络。因此,磁疗和按摩对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由于目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我们的腿脚面临运动不足的危机,长此下去将加速脚的老化和全身衰老。

  使用脚踏磁力按摩器能够最有效地刺激足反射区以外,还能够运动下肢关节,同时磁场作用于人体可以起到活血通络,降压安眠的作用。

2.3 足浴疗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脉运行,调理脏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降压疗疾的目的。足浴时,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2.4 高血压茶疗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主要成分:银杏叶黄酮、杜仲、罗布麻、灵芝、何首乌、茯苓、枸杞子、决明子、绞股蓝、山楂等,以绿茶为原料,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茶疗药理相结合而研制的袋泡茶。该产品的茶疗作用是可扫除血液毒素和垃圾,降低血液粘稠度,阻止血小板沉积,清除血管壁污垢,增加血管弹性,增强人体胰腺肠胃功能,排除血液自由基,增加血液携氧能力以达到洗血目的,增加大脑供血量,提高大脑供氧,提高记忆力,预防癌变,推迟人体器官老化,延年益寿,经常饮用可对头晕、头痛、四肢麻木、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糖等现代文明病进行养护和茶疗。一个月时间明显会感觉神清气爽,服用简单方便。品性温和,口感自然。

  杜仲降压茶:杜仲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血脂、抵消药物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肌肉骨骼老化等作用。杜仲茶在舒张血管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使硬化的血管恢复原有的弹性,从而恢复血压的自我调节机制,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罗布麻茶: 罗布麻茶的降压原理是通过罗布麻中的天然有效成分,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血压的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菊花茶: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三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龙茶散:绿茶50克,龙胆草30克。共研细末,温水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能清热泻火,平肝降压。适用于肝火鼎盛所致的高血压、口苦等症。

  决明茶:高血压患者吃什么好,决明茶比较好。草决明250克,蜂蜜适量。用蜜炙草决明,待冷后贮于玻璃瓶中。每用10克,泡水代茶饮。本方能清头目,通大便,可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目昏等症。

  芹菜红枣茶:芹菜350-700克,红枣100-200克,绿茶10克。加水适量煮汤。每日分3次饮服。能平肝养血,清热利尿,理胃中湿浊,除心下烦热,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急性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等。 

  叶齿兰茶:叶齿兰4-5克,泡水代茶饮。叶齿兰所含的叶齿兰素和叶齿兰皂甙对血压、血糖、血脂过高及异常有着较好的调节作用。

3 饮食保健

3.1 高血压食疗

  (1)芹菜粥:芹菜连根120克,粳米250克。将芹菜洗净,切成六分长的段,粳米淘净。芹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成粥,再加少许盐和味精,搅匀即成。

  (2)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高血压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晚餐食用。

  (3)绿豆海带粥: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

  (4)荷叶粥: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

  (5)醋泡花生米: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压、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

  (6)糖醋蒜:糖、醋漫泡1个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饮其糖醋汁20毫升,连服1个月,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

  (7)罗布麻五味子茶:罗布麻叶6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常饮此茶可降压,改善高血压症状,并可防治冠心病。

  (8)何首乌大枣粥:何首乌60克、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降血压之功效。

  (9)淡菜荠菜汤:淡菜、荠菜或芹菜各10~30克,每日煮汤喝,15日为一疗程,对降压有效。

  (10)胡萝卜汁,每天约需1000毫升,分次饮服。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饮胡萝卜汁,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11)灵芝汤:将灵芝切成碎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取汤加蜂蜜,早晚各服用一次,可降血压。

  (12)煮熟鸡蛋,将鸡蛋清剥去吃了,将鸡蛋黄放入碗里,研碎,加适量醋,搅匀,吃下去。长期服用,高血压者可以降低。

  (13)胡萝卜粥:用鲜胡萝卜120g切碎,同粳米100g煮粥食用。

  (14)大蒜粥:大蒜30g放入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再取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后,重新放入大蒜再煮一会儿食用。

  (15)葛根粉粥:用葛根粉30g,粳米100g同煮为粥,作为早餐食用。

3.2 高血压对身体好的食物

  1、多吃防治高血压的食物,如

  菌类:灵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叶菜类:芹菜、茼蒿、苋菜、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菜、菠菜等;

  根茎类:茭白、芦笋、萝卜、胡萝卜、荸荠、马蹄;

  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西瓜子、向日葵子、莲子心;

  水产类:海带、紫菜、海蜇、海参、青菜、海藻、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动物类: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

  水果:苹果、西瓜、鲜梅、柠檬。

  2、宜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饮食宜多食钾食物。

3.3 高血压少食食物

  1.忌烟,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血管,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少食动物脂肪、不食动物内脏等。

  3.少吃甜食,吃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少吃动物性蛋白。

  4.为了保持血压相对稳定,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辛辣调味品。红茶中含咖啡因较多,因此,高血压病人尽量避免饮红茶水。

3.4 高血压饮食要点

  1、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

  2、食盐摄取每天应该限制在3克以下。浮肿明显时,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但长期低盐或者缺盐,可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现象,所以不能无盐。

  3、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宁素勿荤,宁淡勿浓,宁饥勿饱,生活上做到调情志,益肾精,慎饮食。

4 预防护理

4.1 高血压预防

  一、限盐

  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和“脑卒中王国”。相反牙买加某岛每天摄盐小于2克,则无高血压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平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限盐勺”来帮助我们控制摄盐量,没有“限盐勺”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参考一啤酒瓶盖的盐量大概是2克的办法控盐,还可以采用在原来用盐量的基础上减少1/3~1/2的办法。

  二、控制体重

  身体质量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为: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BMI≥25 为超重,BMI≥27为肥胖。

  三、自身预防

  ①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②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③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④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⑤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⑥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⑦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四、适量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1、进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 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

  ② 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

  ③ 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④ 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勿在巷道、马路边。

  ⑤ 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2、运动的禁忌

  ① 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② 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③ 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

  ④ 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五、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4.2 高血压急症急救法

  1、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2、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3、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硝酸甘油或一支亚硝酸戊酯,并吸入氧气

  4、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4.3 高血压病护理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八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5 病理病因

5.1 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5.2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6 疾病诊断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0mmHg。

  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②心力衰竭;

  ③肾功能衰竭;

  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需考虑:

  1、急,慢性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肾血管性高血压。

7 检查方法

  一、确定有无高血压:测量血压升高应连续数日多次测血压,有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方可谓高血压。

  二、鉴别高血压的原因:凡遇到高血压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检查,以排除症状性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尚有利于治疗时正确选择药物。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应作为高血压病病人的常规检查。

  (一)血常规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粘度增加,易有血栓形成并发症(包括脑梗塞)和左心室肥大。

  (二)尿常规

  早期病人尿常规正常,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可有少量尿蛋白、红细胞,偶见管型。随肾病变进展,尿蛋白量增多,在良性肾硬化者如24小时尿蛋白在1g以上时,提示预后差。红细胞和管型也可增多,管型主要是透明和颗粒者。

  (三)肾功能

  多采用血尿素氮和肌酐来估计肾功能。早期病人检查并无异常,肾实质受损到一定程度可开始升高。成人肌酐>114.3μmol/L,老年人和妊娠者>91.5μmol/L时提示有肾损害。酚红排泄试验、尿素廓清率、内生肌酐廓清率等可低于正常。

  (四)胸部X线检查

  可见主动脉,尤其是升、弓部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有左室增大,有左心衰竭时左室增大更明显,全心衰竭时则可左右心室都增大,并有肺淤血征象。肺水肿时则见肺间明显充血,呈蝴蝶形模糊阴影。应常规摄片检查,以便前后检查时比较。

  (五)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时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肥大或兼有劳损。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差不大,假阴性为68%~77%,假阳性4%~6%,可见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不很高。由于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左房舒张期负荷增加,心电图可出现P波增宽、切凹、Pv1的终末电势负值增大等,上述表现甚至可出现在心电图发现左心室肥大之前。可有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

  (六)超声心动图

  目前认为,和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比较,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可在二维超声定位基础上记录M型超声曲线或直接从二维图进行测量,室间隔和(或)或心室后壁厚度>13mm者为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时左心室肥大多是对称性的,但有1/3左右以室间隔肥厚为主(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比>1.3),室间隔肥厚常上端先出现,提示高血压时最先影响左室流出道。超声心动图尚可观察其它心脏腔室、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情况并可作心功能检测。左室肥厚早期虽然心脏的整体功能如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仍属正常,但已有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顺应性的减退,如心肌收缩最大速率(Vmax)下降,等容舒张期延长、二尖瓣开放延迟等。在出现左心衰竭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左室、左房心腔扩大,左室壁收缩活动减弱。

  (七)眼底检查

  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见下列的眼底变化:

  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

  Ⅱ级A: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

  B: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

  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

  Ⅳ级:Ⅲ级加视神经乳头水肿

  (八)其他检查

  病人可伴有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及载脂蛋白A-Ⅰ的降低。亦常有血糖增高和高尿酸血症。部分病人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升高。

8 并发症

  在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是肾功能衰竭,在临床表现一节中已描述。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起病常突然,迅速发生剧烈胸痛,向背或腹部放射,伴有主动脉分支堵塞的现象,使两上肢血压及脉搏有明显差别,一侧从颈动脉到股动脉的脉搏均消失或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少数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未受堵塞的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瘤可破裂入心包或胸膜腔而迅速死亡。胸部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明显增宽。超声心动图计算机化X线或磁共振断层显象检查可直接显示主动脉的夹层或范围,甚至可发现破口。主动脉造影也可确立诊断。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可造成下肢疼痛、跛行。

  高血压危象:是高血压患者并发的一种极其危急的症候,常在不良诱因影响下,血压骤然升到26.6/16千帕(200/120毫米汞柱)以上,出现心、脑、肾的急性损害危急症候。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指全身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造成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浆渗漏、血管内有形成分渗出,产生视网膜水肿、出血、缺血或渗出斑等病变,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脱离。

9 疾病种类

  鉴别诊断需考虑下面的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确诊前须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不可乱用降压药。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常见疾病,二者关系密切。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并随年龄增长、体重增加及病程延长而上升,女性高于男性。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由各种肾实质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的5%~10%,其发病率仅次于原发性高血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居首位。

  肾血管性高血压: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各种病因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肾动脉及其分支狭窄进展到一定的程度,即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血压可恢复正常或改善。

  戈登综合征:是高血钾、高血氯、低肾素性高血压,也称为家族性高钾性高血压或Ⅱ型假性醛固酮减低症。

  盐敏感性高血压:可定义为相对高盐摄入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盐的摄入量多少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但在人群内个体之间对盐负荷或减少盐的摄入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存在盐敏感性问题。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呈现诊断室中所测血压始终增高,而在诊室以外环境时日间血压不高,同时动态血压监测正常。

  假性高血压:是指用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血压值高于经动脉穿刺直接测的血压值。多见于老年人、尿毒症、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的患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从而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大多数是由肾上腺醛固酮腺瘤引起,也可能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细胞所形成的肿瘤。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自颈动脉体至盆腔的任何部位。可导致血压异常(常表现为高血压)与代谢紊乱症候群。某些患者可因长期高血压致严重的心、脑、肾损害或因突发严重高血压而导致危象,危及生命,但如能及时、早期获得诊断和治疗,又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病。

  其他有高血压症状的肾病: 

  慢性肾盂肾炎:多引起肾性高血压,一般认为与患者高肾素血症及一些缩血管多肽的释放和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有关。少数患者切除一侧病肾后,高血压可得以改善。至病程晚期,患者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即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10 预防方法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适量运动

  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1、进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

  ②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

  ③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④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勿在巷道、马路边。

  ⑤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2、运动的禁忌

  ①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②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③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

  ④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高血压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居家自我照顾:

  卧床休息之重要性:采左侧卧,可减轻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因而使静脉回流增加,进而增加全身血循环、胎盘和肾之血流灌注而使血压下降。

  按时就医

  ①服完药

  ②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

  ③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救120急救中心。

  八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