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肥气“中医治疗经验方大全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3-27

相关文献:

  • 肥气

    肥气 病名。即肝积。以其似覆杯突出,如肉盛之状,故名肥气。《灵枢·邪藏府病形》:“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复杯。”《难经·五十六难》:“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疒皆)疟,连岁不已。”《

  • [卷四积聚统论]肥气

    豆研匀,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丸、七丸,生姜汤送下,临卧服。有孕忌服。易老云∶本方治肥气,加柴胡、川芎。 鳖甲丸 治肥气体瘦,饮食少思。鳖甲(一枚重四两者,洗净,以醋和黄泥固济背上可浓三分令干)京三棱(炮,制)枳

  • [卷之八五积证治]肥气丸

  • [卷八内积形]肥气积一百三十

    阳夏张主簿之妻,病肥气,初如酒杯,大发寒热。十五余年后,因性急悲感,病益甚。惟心下三指许无病,满腹如石片,不能坐卧,针灸匝矣,徒劳力耳。乃敬邀戴人而问之。既至,断之曰∶此肥气也。得之季夏戊己日,在左胁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发

  • [卷一百七十积聚门]肥气(附论)

    凡积聚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名曰肥气。肝之积也。肝脏血。故阴多而阳少。病为 令 方 酸枣仁丸 (出圣济总录) 治肝积肥气。久不已变疟。令人热多寒少。小便赤涩 。 酸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肥气

    水,面目萎黄,此名肥气,并女子血瘕。根汤方蓬根(锉二两)牡丹皮(锉)赤芍药(各一两)桂(去粗皮)枳壳(去瓤麸炒各三分)槟榔(锉)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一服。治久积肥气,寒热疟,青蒿汤方

  • [心腹痛门胁痛评治]肥气丸

  • [卷七诸积病证]肥气伏梁息贲奔豚

    逆动也,故曰上,名息贲,即喘息也;胁下肝经所行之部也;沉厥者,其沉伏而厥逆,故突然自下上冲,乃名奔豚;足不收者,足少阴经脉强急,足不能曲也;二便为肾之门户,肾积气闭,故不得前后便也。《难经》言五脏之积∶肝曰肥气,心曰伏梁,脾曰痞

  • [卷四]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奔豚丸五方总考

    东垣,百世之师也。其制肥气丸以治肝积,制息贲丸以治肺积,制伏梁丸以治心积,制痞气丸以治脾积,制奔豚丸以治肾积,率以攻下温热之品类聚为丸,夫五脏积,辟在肠胃之外,而用巴霜、浓朴辈峻剂以攻肠胃之内,非其治也。人皆曰东垣方,余直以

  • [卷八]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弗得。其着于俞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而空窍干。此邪之从入内,从上下者也。曰∶ 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曰∶积之始也,得寒乃生厥,止乃成积。曰∶其成奈何?曰∶厥

  • [卷四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奔豚丸五方总考]《三因》散聚汤

    一钱五分)聚在六腑,随其上下,发作有时,令人心腹痛,攻刺腰胁,少腹胀,大小便不利者,此方主之。上件皆六腑之病也。之所积名曰积,之所聚名曰聚。积者五脏之邪,聚者六腑之病也。是方名曰散聚者,所以散六腑之聚耳。盖中之道,热则施张

  • [卷四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奔豚丸五方总考]伏翼屎

  • 肝积

    盛之状,故名。《难经·五十四难》:“肝之积名曰肥气。”证见两胁下痛,足肿寒,胁痛引少腹,男子积疝,女子瘕淋,身无膏泽,喜转筋,爪甲枯黑,脉弦细。(《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治宜大七气汤煎熟待冷却,以铁器烧通红,以药淋之,乘热服,兼吞肥气

  • [卷六]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麻是虚,木是湿痰死血。东垣云∶麻木,不行也,当补肺中之。一妇人,体肥气郁,舌麻眩晕,手足麻,塞有痰,便结,凉膈散加南星、香附、台芎开之。 《丹溪治法心要》 元 朱震亨、 公元1279-1368年

  • 五积

    五积 病名。五脏积证之总称。《难经·五十六难》载五脏之积:肝之积名曰肥气,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后世称为五积。详见各条。 作者:

  • [卷八内积形]茶癖一百二十四

    一缁侣,好茶成癖,积在左胁。戴人曰∶此与肥气颇同。然疟不作,便非肥气。虽病十年,不劳一日。况两手脉沉细,有积故然。吾治无针灸之苦,但小恼一饷,可享寿尽期。先以茶调散,吐出宿茶水数升;再以木如意又涌数升,皆作茶色;次以三花神丸

  • [卷第四十八]治肝积气诸方

    夫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疟。连岁月不已。以仲肺。 治肥气在左胁下。似覆杯。咽酸吐水。面目萎黄。胸膈不利。宜服蓬根散方。 蓬根(二两锉)牡丹(一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三分)京三

  • [卷之十五气门(附论)]气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五脏气,一切冷血气,肥气息贲,痞气奔豚,伏梁疾,抢可忍,似板筑定,冷汗喘急,不语欲绝,痛令立止。天台乌药(细锉,酒浸一宿,微炒)茴香(炒)青皮(去白)良姜(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温酒调服,妇人用

  • [卷之五十七胁痛门]病机

    也,肝血蓄于左胁,作块而痛者,为肝积,名肥气。肺位于右,以行 也。肺气郁于右胁,痞硬而痛,咳喘为肺积,名曰息贲也。而脾所系于右,其经湿胜,故痰饮流注右胁,右胁痛者悉是痰。丹溪云∶有肝火盛,木实,有死血,有痰流注。 《古今医

  • [草部下品之上]蜀漆

    味辛,平、微温,有毒。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蛊毒鬼疰,疗胸疟,治温疟寒热,下肥气积聚。日华子云∶治症瘕。栝蒌为使。恶∶贯众。畏∶橐吾。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元 佚名 公元1279-1368年

  • [第二卷]鹅肠菜

    \r鹅肠菜\pb18.bmp\r,味甘、淡,性平。补中益气,消痰,止头疼,头目眩晕,利小便,治肝积肥气,止玉茎疼痛,治劳淋,赤白便浊,妇人赤白带下。鹅肠菜(不拘多少),猪肚(一个),煎食二次痊愈。(又方)鹅肠菜(不拘多少)煮鸡

  • [卷一卤石部]风化硝

    ,故治上焦心肺痰热,而不致于泄利者宜之。并治经络之痰湿,但重着而非酸痛者用之有效。指迷茯苓丸治痰湿流于肩背之阳位,而隐隐作痛,最为合剂,然惟体肥气实者为宜。眼睑赤肿,和人乳点之。 《本经逢原》 清 张璐 公元1617-1700年

  • [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五积

    肥气丸 治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龟鳖状,久久不愈。发咳,呕逆,疟,月不已,其脉弦而细。青皮(炒,二两)当归须苍术(各一两半)蓬术三棱(切)铁孕粉(各三两。与三棱、上为末,醋煮米糊丸,绿豆大。每服

  • [卷上五脏歌]肝脏歌一

    木。位列在东方。含血荣于目。牵筋运爪将。逆时生恚怒。顺候脉弦长。泣下为之液。声呼是本乡。味酸宜所纳。麻谷应随粮。实梦山林树。虚看细草芒。积曰肥气得。杯覆胁隅旁。翠羽身将吉。颜同枯草殃。四斤余四两。七叶两分行。 《脉诀刊误》

  • [心腹痛门]胁痛评治

    致伤肝脏。肝脏既伤,积攻注,攻于左,则左胁痛;攻于右,则右胁痛;移逆两胁,则两胁俱痛。久而不愈,流注筋脉,或腰脚重坠,或两股筋急,或四肢不举。渐大抵诸,惟膀胱胁下痛最难治,神保丸能治之。更有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大如覆杯

  • [卷之八]五积证治

    积,皆脏不平,遇时相逆而成其病。如忧伤肺,肺以所胜传肝,遇长夏脾旺,传克不行,故成肝积,名曰肥气肥气者,以其积藏于肝木之下,犹遁于山林也。失志伤肾,肾以所胜传心,遇秋肺旺,传克不行,故成心积,名曰伏梁;伏梁者,以其积横架于肓

  • [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内景

    肥气,肝之积也,在左胁下如覆杯,痛引小腹。由血两虚,逆瘀血相并而成。宜和肝散积行血,瘠丸主之。 瘠丸 川芎(一两)当归(一两)肉桂(五钱)沉香(五钱)红花(一两)延胡索(一两)香附(一两)莪术(五钱)赤芍

  • [卷上]五脏见沉脉者主病

    沉。主小肠淋沥。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肝部沉。主怒伤肝。胁痛肥气。眼目赤涩肚疼腹满。脾部沉。主虚伤脾。肌寒客热。食不作。肌肤痞。身黄瘦。肺部沉。主咳嗽多呕。上喘急。呕血失血息贲肠痈。肾部沉。主胀满不食。小便淋漓。阴痈

  • [卷之十一]胀满证治

    五积以五脏气不平,肝为肥气,心为伏梁,肺为息奔,脾为痞,肾为奔豚。皆聚结痞块,随所生所成之日,分推而究之,皆喜怒忧思,乘克胜克,相因相感。如斯等类,从五积法治之可也。但内所因,不待成积,即为胀满,亦当随其脏 而平治之。所谓虚实补泻

  • [卷四积聚统论]气积

    滞成积也。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故王宇泰云∶治积之法,理为先, 既升降,津液流畅,积聚何由而生。丹溪乃谓无形,不能作聚成积,只一消痰破血为主,误矣。天地间有形之物,每自无中生,何止积聚也。戴复庵只以一味大七

  • 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

    五脏为积,六腑为聚。积属阴而有定处,聚属阳而无常形。肝之积曰肥气②。心之积曰伏梁③。脾之积曰痞④。肺之积曰息贲⑤。肾之积曰奔豚⑥,世人谓之块。丹溪论曰:块乃有形之物,不能成形,俱是痰与食积、死血也。在中为痰积,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

  • [卷二十积聚门]诸经叙积之始

    寒内伤于忧怒则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渗着而不去而成积矣难经曰肝之积名曰肥气(见后方下云云)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

  • [卷之六十一眼科]治法

    ,宜补养以安神。除风散热者,泻青丸主之。养血安神者,定志丸主之。妇人,熟地丸主之。有体肥气盛,风热上行,眼目昏涩,槐子散主之。有因目疾服药过多,致损血,久之眼渐昏弱,乍明乍暗,不能视物,此则失血之验也。熟干地黄清气,定志丸相须而养之。

  • [卷四]六十七、七情证

    为呕血,飧泄,煎厥,薄厥,胸满胁痛,食则逆而不下;为喘渴烦心;为消脾肥气,目暴盲,耳暴闭,筋缓。怒伤肝,为逆,悲治怒。 喜 为笑,毛革焦伤,不收,甚则狂。喜伤心,为缓,恐治喜。 悲 为阴缩筋挛,肌

  • 第十二节论痰积用吐下

    白朮调中汤五苓散, 后以四物汤和之, 不再月血合度, 数月而娠一子。 戴人尝曰: : 用吾此法, 无不子之妇, 此言不诬。 (知脉病相应故病可除子可得) (验案) 阳夏张主簿之妻, 病肥气初如酒杯大, 发寒热, 十五余年, 后因性急

  • [卷六暑形]疟十九

    故息城一男子病疟,求治于戴人。诊两手脉,皆沉伏而有力,内有积也,此是 。病者曰∶左胁下有肥气,肠中作痛,积亦痛,形如覆杯,间发止,今已三年,祈禳避匿,无所不至,终不能疗。戴人曰∶此疟也。以三花神丸五、七十丸,以冷水送过五、六

  • [卷之三十三积聚门]治案

    损,至是而面有童色,经水复行。阳夏张主簿之妻病肥气,初如酒杯大,每作发寒热。十五余年后,因性悲感病益甚,惟心下三指许无病,满腹如石片,不能坐卧,针灸服药罔效。敬邀戴人,既至,断之曰∶此肥气也,得之季夏,在左胁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发疟

  • [卷上]积聚

    治积之法,理为先,既升降,津液流畅,积聚何由而生。丹溪乃谓无形而不能作块成聚,只一消痰破血为主误矣。天地间有形之物,每自无中生,何止积聚也。戴复庵以一味大七气汤,(调气和血,使其升降自如,津液周流,灌溉脏腑,无滞窒则积聚

  • [续集脉诀四言举要卷上]积聚脉证第七十二

    强者生沉细者死此言积聚脉证生死之义也(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阴 也聚者阳也阴沉而伏阳浮而动又曰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凡有五肝之积名曰肥气 心之积名曰伏梁脾之积名曰痞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奔豚其病各有五其痛有常处六腑为聚其病奔

  • 肝足厥阴经病证

    阴经病证》:“肝气虚则恐;实则怒。”“病先发于肝者,头目眩,胁痛肢满。”“肝病者,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此外尚有肝中风、肝胀、肝著、肝痹、肥气等多种病证。详参各条。 作者: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