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育期预报

 LM0318 2014-03-27

发育期预报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0)


摘要
  发育期预报是针对作物某一发育期到来日期而编发的作物物候期预报。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为追肥、灌水、病虫防治以及作物收获等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目录

[显示全部]

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针对作物某一发育期到来日期而编发的作物物候期预报。在鉴定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速度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未来的气象条件和有关自然物候指标制作预报。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为追肥、灌水、病虫防治以及作物收获等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预报原理编辑本段回目录

  确定作物某个发育期到下个发育期之间的发育速率,是编制作物发育期预报的关键。作物发育速率与它的生物学特性、光照、温度、水分等气象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栽培措施有关。在土壤条件及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发育速率主要取决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气象条件。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以及发育时期不同,对光温等条件的反应有明显差异。在作物生物学零度和适宜温度上限范围内,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感光性强的作物和品种,除了受温度影响外,日照长短和光照强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的发育速度。在正常情况下,水分对旱田作物发育速度的影响不明显。水分过多或严重不足,发育速度就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或加速。土壤和空气干旱会使小麦灌浆期缩短,提早成熟。因此,在水分过多或严重不足时,必须考虑水分条件对发育速度的影响。
  编制发育期预报,首先要分析作物、品种的发育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出主要影响因子,确定发育期预报指标或模式,然后编制预报。

预报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1.平均间隔法

  对于感光性较弱的品种,在水分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作物相邻两发育期的间隔日数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据此可以作出作物发预期预报。用下式表示: D=D0+n 
  式中:D为预报的发育期出现日期;D0为前一个发育期实际出现日期;n为两发育期多年平均间隔日数。

2.物候学方法

  可根据动、植物的物候现象预报作物的物候。如中国农民用青蛙始鸣日期,推算冬小麦成熟期。作物本身的某些物候现象和特征,也可以作为发育期预报的指标。如晚稻穗分化期内幼穗长度与抽穗期有密切关系。应用这种关系,根据抽穗前在田间剥查主茎幼穗长度,便可推算抽穗期。 

3.积温法

  对于感光性较弱的作物或品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高低成比例。作物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一定值。有效积温法预报公式可写成: D=D1+A/(t-B) 
  式中:D为预报的发育期出现日期;D1为前一个发育期实际出现日期;A为完成本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有效积温;B为该法预期的生物学下限温度;t为该阶段的平均气温的预报值或多年平均值。这个公式适用于作物前一个发育期出现后立即编制预报。如果预报在前一个发育期出现若干天后编制,公式可改为: D=D2+(A-∑t2)/(t-B)
  式中:D2为编制预报时的日期;∑t2为前一个发育期到编制预报日期的有效积温。
  若考虑作物发育中生物学零度与生物学最高温度,在这两个温度范围内,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上述公示的线性关系只是非线性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4.光温法

  对于感光性强的作物发育期预报,目前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先通过试验求出不同光照长度下有效积温的换算关系,再利用这些系数将不同光照长度下的有效积温换算成同一光照长度下的有效积温,并以此为依据,用有效积温法预报作物发育期。有的利用温度和考虑光照长度的参量与发育期资料,建立统计回归方程,然后据以编制作物发育期预报。

5. 温湿法

  在旱作农业区,土壤水分是作物发育速度的重要影响因子。根据田间试验资料,拟合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及土壤湿度的经验方程,然后编制作物发育期预报。
  此外,还可通过试验,找出作物发育速度与气象因子以及其他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建立作物发育期预报的经验方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