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移栽及分蘖期培管技术意见 --先锋镇

 LM0318 2014-03-27

   

  水稻适期早播、培育壮秧作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举措,各地全面推广标准化育秧技术,育秧物质准备充分,技术培训到位,良种覆盖率高,机插水稻面积进一步扩大,秧苗素质普遍较好,生长健壮。但部分秧田仍存在秧板平整度不够、用种量偏高、底水不足、覆膜盖草不均匀、揭摸偏迟等情况,出现出苗不齐、黄苗弱苗,甚至死苗现象。水稻栽插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为水稻丰收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抓好秧床后期管理、搞好技术培训的同时,要着力抓好今年的水稻移栽工作,提高移栽质量。

  一、加强秧田后期培管

  各地要因苗制宜,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秧田的后期培管,适时补肥补药,培育健壮秧苗。尚未揭膜的田块要按时揭膜,控制窜长,旱育秧播种后7-10天、机插秧5-7天进行揭膜,揭膜后坚持旱管秧苗不卷叶不浇水,以提高秧龄弹性,增强秧苗的抗逆性能,杜绝旱育水管,结合浇水每亩大田的秧田用“微生物调理剂”250ml,促进壮秧形成。鉴于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形势,各镇务必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打好“治虫防病”战役,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链”,减少发病面积和减轻危害损失。每亩用25%吡蚜酮20g,或48%毒死蜱乳油100ml或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25-30ml,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用足水量,每隔3-5天防治一次,并注意以上配方交替使用。

  二、耕翻晒垡,施足基肥

  耕翻晒垡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栽后僵苗,确保前期早发和中期稳健生长。各地要强化领导,组织机械,在夏熟作物腾茬离田后,抢抓晴好天时,突击抢耕晒垡,熟化土壤,做好通气大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有机质,为水稻早发稳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结合耕翻每亩大田用水稻专用肥50公斤,人畜粪20-30担或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作基肥,同时每亩增施微生物调理剂200-300ml,解磷解钾提高肥料利用率。各地要严禁秸秆焚烧,减轻环境污染,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利用率,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对秸秆还田的田块,在耕翻后及时上水沤田软化秸秆,机械埋茬耕整沉实后栽插。

  三、适时浅栽,栽足基本苗

  适期适龄栽插不仅能缩短返青缓苗时间,更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确保秧苗与生长季节同步,促进早发、快长。各地要根据适宜移栽秧龄大小,及早做好茬口衔接,科学安排移栽期,努力做到适期适龄移栽,最大限度地降低超龄秧比例。旱育稀植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机插秧龄控制在18-22天,塑盘旱育抛秧控制在22-25天。同时做到薄水浅栽,水层深度以1-2cm为宜,同时机插秧机手要根据育秧时间,适时适龄栽插。栽插前田块沉实1-2天,提高秧苗成活率。对于种植直播稻农户,要在前茬腾茬一块抢种一块,力争早播早出苗。

  穗数不足已是限制全区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重点解决基本苗不足问题,合理配置行、株距,确定适宜基本苗,通过协调个体、群体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使个体健壮、群体合理,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和光能。旱育稀植田块行距在27cm左右、穴距在12-13cm,每穴栽插3-4苗,基本苗控制在7-8万,高产创建田块行距30cm,穴距12-13cm,每亩大田基本苗控制在7万左右;机插秧行距一律为30cm、穴距12-13cm,每亩大田基本苗控制在7.0-7.5万,机插秧栽插密度原则上是壮苗少栽,弱苗多栽,可通过株距和秧块大小来调节,高产田宜采用小秧块小株距。塑盘旱育抛秧每亩基本苗控制在8万左右,如超龄移栽,则要增加基本苗,靠缩短株距,增加栽插穴数,不能以增加每穴苗数来增加基本苗。同时坚持因种栽培,栽插分蘖性较强的品种基本苗可适当减少,分蘖性相对较差的品种可相应增加基本苗。直播稻田每亩大田基本苗控制在10万左右,过密、出苗不匀的田块,在三叶一心期进行移密补稀,对当前仍未播种的田块,要迅速进行播种,控制好播量,机播田块每亩用种4-5kg,手工播种不得超过6.0kg。

  四、抓好一栽就管促早发

  水稻移栽后要抓好一栽就管,坚持分类管理,把握田管主动权,促进移栽秧苗快速返青活棵、早生分蘖。科学调整肥料运筹策略,为促进群体早发稳长、大穗多粒打下良好基础。手栽稻栽后5-7天,每亩大田施分蘖肥12-15kg尿素,秸杆还田的根据苗势可在九叶期进行一次追肥,每亩大田追施尿素3-5kg。机插秧根系植伤重,吸收能力弱,分蘖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栽后5天,每亩施尿素6kg,第二次在栽后12-15天,施尿素6-7kg。同时要及时用除草剂防除杂草,为增加防效,除草后保持水层5-7天,机插秧秧龄小、栽插浅,对除草剂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在机插秧稻田禁用苄?乙复配剂,以防药害发生。直播稻分蘖肥分两次施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施第一次蘖肥,亩用尿素10公斤,在五叶一心至六叶一心时,补施一次蘖肥,亩用尿素5-7.5公斤。由于直播稻田易生杂草且基数大,在播种后20天,选择对路除草剂再进行一次化除。如遇长期阴雨,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止长期箍深水,引起僵苗不发。

  对于部分因推迟移栽, 肥、药、水管理不当, 或连续高温等不利气候引起的秧苗素质下降,红叶、僵苗现象,各地要及时指导农户用好微生物调理剂、安力素等生化制剂,促进秧苗迅速转化,确保秧苗正常生长。在秧苗移栽大田后,要求各地要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指导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确保稻苗早发、稳发,消灭草害田、病害田、虫害田。

  五、加强水浆管理

  水稻移栽后以促进早发壮苗为目标,做到浅水勤灌与露田增氧交替灌溉相结合,移栽到返青期要灌水护苗,分蘖期浅水勤灌,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促进多发根、快分蘖。机插秧苗体柔弱,栽后不能上大水和长期淹水,否则会造成烂苗和水僵苗,因此在水浆上要注意做到精确定量节水灌溉,栽后要搞好灌水护苗,水层深度一般为苗高的1/3-1/2,以防高温蒸苗。活棵后湿润灌溉,浅水勤灌,间隙露田增加根部透气性,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秸秆还田的田块要及早排水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促根促蘖。直播稻为确保一播全苗与扎根立苗,播种后应坚持湿润灌溉,2叶1心后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

  搁田是水稻生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要及早部署和指导搁田,以水控苗,以水促根调气,合理促控群体发展,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穗数与穗型间的矛盾。在够苗叶龄稍前要及时断水搁田,旱育稀植田块在总茎蘖苗达到23-25万左右开始断水搁田;抛栽水稻搁田在总茎蘖苗达到20万左右开始;直播稻个体生长量小,总茎蘖苗达到25-27万时开始搁田;机插水稻分蘖发生迟,小分蘖多,对水反应敏感,搁田宜在主茎叶龄达11叶够苗叶龄时为宜。搁田方法采取分次轻搁,断水2-3天后灌一次跑马水,反复2-3次,搁至田中不陷脚、不开裂,叶片挺举为止。对于苗数偏高,总苗达30万以上的田块要重搁,断水4-5天后灌跑马水,再搁,至叶色退淡、分蘖停止发生。

  当前正是三夏大忙季节,各地要搞好宣传指导,严把技术关,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技术风险,把水稻移栽及分蘖期培管的关键措施落到实处,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奠定基础。

   

                             二0一二年六月七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