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税评估对象相关资料归集和初步案头分析方法

 xjzxcds 2014-03-28

纳税评估对象相关资料归集和初步案头分析方法

(一)熟悉纳税评估案源的内容

接到纳税评估案源后,纳税评估人员首先应当熟悉纳税评估案源的内容,分析是多项指标形成的案源,还是单项指标形成的案源,形成案源的指标是税负率、预警指标、还是其他纳税异常的指标。初步判断形成纳税异常的时间区间。

(二)根据纳税异常的时间区间调取和归集纳税评估对象的相关资料

包括:“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各类票证比对结果等;

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

(三)对纳税评估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的案头分析

在对纳税评估对象一定时间区间的相关资料调取和归集后,要结合纳税评估案源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案头分析,判断除案源信息外是否有新的纳税疑点、税务机关已经拥有的资料能否满足评估分析的需要。确定需要获取的第三方信息的内容与方式和专题事项调查的内容与方式。

在整个纳税评估的过程中,分析——判断——获取的第三方信息——进行专题事项调查,再分析——再判断——进一步获取的第三方信息——进一步进行专题事项调查是一个交叉往复的过程,初步的案头分析阶段,分析的越详尽,估计的越充分,计划的越周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叉往复的过程。

1、对税务登记情况的分析

通过税务登记表和税收管理员日常采集的信息主要了解,企业的注册资本及注册资本的构成、企业的组织结构,总、分支机构情况、关联企业的情况,主营的项目、生产经营的范围、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银行基本帐户和从业人员情况。

通过税务登记表和税收管理员日常采集的信息,不能满足需求的,确定下一步进行数据采集、专题事项调查和通过第三方获取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如通过企业提供的文件资料和现场查看,可以采集和了解生产的主要产品、主要的生产设备、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的组织体系和架构,企业的总、分支机构情况、关联企业情况;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关联企业情况及相互间的关联关系。

2、对资格认定情况、文书审批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资格认定情况、文书审批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拥有的各种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如出口退税、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福利企业优惠等资格;可以了解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历史情况和现状。

3、对发票领购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发票领购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使用发票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可以辅助判断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情况,可以从发票领购的数量和结构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4、对纳税申报清册的分析和各税纳税申报表及附报资料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纳税申报清册的分析主要了解评估期内各税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的基本状况、变化情况,分析有无异常变化。通过对各税纳税申报表中的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纳税申报相关联的各项指标数据是否异常,如增值税计税收入是否与所得税申报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否一致,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转出是否相关财产损失、出口退税的相关数据一致等,并据以确定进行数据采集和专题调查的项目和内容。

5、对开出的各类发票的的分析

通过对企业开出的各类发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产品或商品销售的方向、结构等信息,经过分类筛选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对不同销售对象在价格方面的差异,企业销售单的路径是否符合常规,是否有在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让定价套取税收优惠,逃避纳税义务的嫌疑。要达到分析的目的就应当对发票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销售对象名称、产品或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的采集和补录;可以通过由企业提供合同、文件了解企业销售产品的作价原则、方法和实际作价情况;可以通过登录互联网了解期货市场及其他市场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

对销售收入、开票量异常增长的纳税人,一般要分析其是否有虚开发票的嫌疑。这就要求要对生产经营场所、生产能力、仓储能力进行专题事项的调查,在不能排除疑点的情况下,要对企业的银行结算帐户进行调查,了解掌握企业是否有符合常规的购销结算。

6、对取得的各类抵扣凭证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企业取得的各类发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采购项目的渠道、结构等信息,经过分类筛选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不同供应对象在价格方面的差异,企业采购货物的路径、用途是否符合常规,是否有在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让定价套取税收优惠,逃避纳税义务的嫌疑。要达到分析的目的就应当对进货发票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中的销售对象名称、产品或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的采集和补录。也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相关文件、合同和登陆互联网采集信息。

对销售收入、开票量异常增长或进货异常增长的纳税人,一般要分析其进货是否真实。进货是否企业与生产经营的产品、生产经营场所、生产能力、仓储能力相匹配,取得的进货发票与货物的运输、货款的结算是否相匹配。要达到满足分析评估的目的,就应当对有疑点的重点事项进行专题的抽样调查。

7、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反应较为完整的报告资料,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一般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等。趋势分析法是利用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将各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纳税人的资产组成结构,各项资产的搭配或配比是否符合常规,有无重大疑点;可以确定对资产或负债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明细项目,如存货、应付账款、银行借款等的明细项目。

8、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纳税人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企业的情况,结合与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和相关的纳税申报表的对比分析,确定是否有不符合企业经营和申报纳税常规的情况,并确定进行信息采集的项目和内容。

9、其他由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或报送有关资料,如关联企业、关联交易报告报表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