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任熊绘画作品欣赏
任熊(1823-1857),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俱擅胜场,尤工神仙佛道。笔法圆劲,形象奇古夸张。与任薰、任颐、任预,合称“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传世作品有《四红图》、《柳鸭图》,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画谱,刻印行世,为木刻画中精品。
清 任熊 花卉图

【名称】清 任熊 花卉图 【年代】清代 【简介】扇面,洒金笺,纸本,水墨,纵19.2厘米,横54.3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扇面以纵笔恣肆的风格,写鲜花盛开之貌,设色大胆、对比强烈。红、黑、绿三重色相互映衬。叶之俯仰欹正,随意点写,又自得天成之趣。
清 任熊 瑶宫秋扇图

【名称】清 任熊 瑶宫秋扇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85.21厘米,横3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世俗趣味。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风格近似陈洪绶,是任熊的传世杰作之一。
清 任熊 柳鸭图

【名称】清 任熊 柳鸭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设色,纵144.6厘米,横52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将水墨及设色融为一体,清新朴实。柳树丝绦蔓垂,枝叶纷披, 皆以水墨撇写,浓淡有韵,大笔渲染出岸背景。两只凫鸭水墨写成,略加赭石渲染,留白以成白羽,姿态生动,俯仰呼应。画面意境深远,悠然淡雅。
清 任熊 临陈洪绶钟馗图

【名称】清 任熊 临陈洪绶钟馗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97.6厘米,横35.6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绘钟馗骨相奇伟,一手持剑,一手捧爵,似正在驱鬼。用枯墨粗笔,勾画衣纹,简疏方折,仿效陈洪绶早年的奇倔笔意。衣上补子的图案、剑鞘、花纹以及其帽翎之旁的鲜花却极细上整细致。画面粗中有细,变化之中又有统一。钟馗面容层层晕染,结合方笔勾墨,显得坚毅而果断,须髯皆由细笔绘出,根根宛若生成。此画继承了陈洪绶人物画夸张变形的特点,线条遒劲,刻画出钟馗鲜明的个性,其耳畔一簇工笔花卉,又便画面平添无限生趣,也反衬出钟馗面恶心善的本性。









 任熊自画像
其父任椿,善画,在当地稍有名气。受其影响,任熊自幼喜爱绘画。父卒,又从村塾师学画肖像。凡影描勾填之法,画男女老幼之容,无所不会。因不愿死板地恪守粉本,乃窃变其法,以期画出裹在衣冠里的人体解剖结构,于是弄得“朝服翎顶者秃其颅矣,端拱者跣一足矣”,因而引起老师的不满。任熊遂离师而赴各地卖画为生。 在杭州他得到同乡陆冶山相助,结识了许多画友。此时他的肖像画已为人所重,然他对传统艺术的学习仍孜孜不倦,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浙西周闲喜爱任熊绘画,将他邀至范湖草堂,使他终日临抚古人名作,略不满意,则再临一遍,必达到与原作乱真或胜过原作乃已。兴致所到,经常通宵达旦,前后达8年之久,故其画艺日益精深。他又被宁波文人姚燮延请。姚家收藏甚富,使他得以饱赏宋元明清诸代名家的书画佳品。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姚燮诗意图》120幅(故宫博物院)。后来常往来于宁波、杭州、上海、苏州等地,靠卖画为生。任熊的绘画、人物、花卉、山水无所不能,工笔、写意兼长,尤以人物画著称。其画格、画法主要学习陈洪绶,并加以发展,笔法清新活泼,气味静穆,富有装饰趣味,深为当时人们所喜爱珍赏。 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其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长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尝居蛟川姚梅伯(姚燮)家,为作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二十帧。与酣落笔,二月余而成。为生平杰作之一。设境之奇,运笔之妙,令人但有赞叹。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画谱行世。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尝作秋林共话图。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木刻图谱行世,称绝一〔清〕任熊洛神图轴时。咸丰七年(1857)尝作《秋林共话图》。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1855)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