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认识的误区

 ntex 2014-03-28

  1 是t>MIC还是t >MIC?

  时间依赖性抗菌物有一个重要药物动力学/药效学(PK/PD)参数t>MIC ,其表观的含义是:抗菌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很明显,只有“>MIC”是下标时t>MIC才是一个完整的PK/PD参数,其基本量是时间(t),计量单位是:时(h)、分(min)、秒(second)。有一些论文、著作将t >MIC印制为t>MIC[1-4],除了可能的印刷错误外,对t>MIC含义理解的不深是另一个重要原因:t>MIC是不等式,而且是一个毫无意义地将时间t与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比较的不等式;对于这样一个不等式而言,不可能有任何计量单位,包括时间。科研和临床实践中,t>MIC有时也用其占给药时段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某一类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 >MIC的期望值是50%,如果给药方案为q.8h.,那么就是期望在一天24小时给药时间段中,该类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在12小时以上,即给药方案应使t>MIC≥12 h。



  2 体外MIC还是靶部位MIC?

  时间依赖性抗菌物PK/PD参数t>MIC下标涉及MIC,但此MIC并非常规意义上的体外MIC,确切地说应该是靶部位MIC。例如,某抗感染药物体外MIC是1μg/ml,t>MIC的期望值是50%,那么设计某种给药方案后,即使该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大于 1μg/ml的时间在12小时以上(即t>MIC>12h),常常也可能不会取得满意疗效。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体外MIC是1μg/ml并不等同于血药浓度的期望值也是1μg/ml;血药浓度是1μg/ml时,靶部位药物的浓度常常是低于该值。由于靶部位药物浓度难于测定,而靶部位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常有较好的相关性,所以常用血药浓度衡量/表示靶部位药物浓度。对于一般感染来说,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应该是体外MIC的4-5倍,才能保证靶部位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对于较为严重的感染,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应该更高,可以是体外MIC的8-16倍。



  3 “时间依赖性”也要关注浓度?

  增加给药次数或延长静脉滴注的时间是提高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MIC的有效方法,但如果认为“该类药物用药方案的目标是尽可能增加药物和细菌的接触时间”[5],应该认识到如此表述的前提是:至少首先考虑和了解了基本浓度数据 MIC。如图1所示,MIC由1μg/ml增大至3μg/ml时,MIC增大后的t'>MIC比原t>MIC大幅缩短。由此可见,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也应关注浓度(包括MIC和血药浓度),考虑到MIC的变化(例如:感染是由耐药菌株引起,MIC增大时)和血药浓度的期望值,并以此浓度数据为依据设计可以使t>MIC达标的给药方案(增加给药的次数或延长静脉滴注的时间),就会更具科学性,从而取得好的疗效。



图1.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MIC对t>MIC的影响







1.jpg








    参考文献



    [1]李运景,邢洁,陈文娟.时间依赖性抗茵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72-73.

    [2]胡玲峰,段金菊.临床药师在抗生素PK/PD理论临床应用中发挥的作用.临床医药实践.2010,19(4A):290-291.  

    [3]魏 玮,陈向东.罗红霉素对临床感染常见致病菌的PK/PD研究.药学进展.2010,34(l):36-39.

    [4]王宏.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临床给药方案分析.中国药师.2006,9(9):854-856.

    [5]区林华,李斌.依据PK/PD参数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临床合理用药.2010,3(8):12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