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
别名 兰花 来源 品种较多,为兰科兰属植物,有建兰、多花兰、山兰,图片所示为山兰Cymbidium goeringii (Rchb.f.) Rchb.f.,以根或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1.建兰(八月兰):多年生草本,须根海绵质,长绳状,稍肥厚。叶丛生,条状披针形,长30-50厘米,宽7-15毫米,稍坚挺。夏秋开花,极芳香,花葶通常略短于叶,基部有鞘状叶3片,穗状花序有花3-10朵,苞片远较子房为短,花径3-4厘米,萼片长圆披针形,长2-2.5厘米,短尖,绿色或淡黄色,有紫色线条,花瓣稍小而色淡,唇瓣卵状长圆形,全缘或微3裂,绿黄色带红斑或褐斑。蒴果椭圆形。 2.多花兰(夏兰、九头兰、六月兰):多年生附生草本。假鳞茎粗大,长圆形,须根丛生,肉质,柱状,黄白色。叶5-6片,丛生,叶片革质刚硬,直立,先端外展,宽条形,长达85厘米,宽2-3厘米,基部窄缩成鞘,鞘基扩大,叶片落后鞘上有明显的叶柄痕迹。夏季开红褐色花,芳香,花葶从叶丛抽出,高约45厘米,有鞘叶2-4片,长达5厘米,上生总状花序,花7-10朵,花梗连子房长1.6-3厘米,苞片甚小,三角形,花径约3厘米,萼片长圆披针形,边缘稍向后卷,花瓣向两边开展,唇瓣短于花被,3裂,侧裂片直立,有紫红色斜斑纹,边缘紫红色,中裂片长圆形,先端稍反折,中部有两条浅黄色脊。 3.山兰(春兰):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密集成簇,根多数,粉白色,稍肉质。叶丛生,质较软,窄条形,长20-25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急尖,边缘有微齿。春季开花,花葶较短,高10-25厘米,花单生,黄绿色稍带紫色斑纹,萼片狭矩圆形,稍肉质,花瓣似萼较短,唇瓣反卷,较萼片为短,白色带赤紫斑。蒴果长约7厘米,径1.5-2厘米。 生境与分布 建兰生于山野,多为栽培;多花兰附生于树上或岩石上,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西藏等地区;山兰野生于林下或岩石上,多为栽培,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各地。 采集加工 四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辛、平。滋阴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用法 百日咳,肺结核咳嗽,咯血,神经衰弱,头晕腰痛,尿路感染,白带。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 肺结核咯血:兰草根30克,捣烂取汁,调冰糖炖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