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蔓荆子

 btdv 2014-03-28

蔓荆子

别名  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

来源  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单叶蔓荆Vitex rotundifolia L.,或蔓荆V. trifolia L.,以成熟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1.单叶蔓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茎灰白色,幼枝四棱形,密生柔毛。单叶对生,叶柄甚短,叶片倒卵形或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或微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下面灰白色,两面有毛及腺点。夏季开淡紫色唇形花,圆锥花序窄长,顶生,密被粉状绒毛,花萼钟形,长5毫米,上端浅裂呈波状齿,绿白色,花冠长1厘米以上,管状,顶端裂成二唇,上唇二裂,下唇3裂,中央裂片特长,先端圆,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二裂。果实近球形,灰黑色,直径5-7毫米,下半部为增大的灰白色宿萼包围。

    2.蔓荆:落叶灌木,高2米左右,全株密被灰白色细绒毛。枝条常蔓生,幼枝四棱形,节上生根。叶对生,通常为三出复叶,叶柄长0.5-3厘米,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下面密被灰白色细绒毛,揉之有香气。夏季开淡紫色唇形花,多花排成顶生聚散圆锥花序,花较单叶蔓荆稍小,花冠1厘米以下。果实球形,褐色,稍带肉质,较宿萼稍长。图示为蔓荆。

生境与分布  单叶蔓荆生于海滨、沙滩、湖畔。分布于辽宁、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各省。蔓荆生于旷野、山坡、河边、沙地草丛及灌木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时采收。锅内炒至焦黄色。

性味功能  苦、辛、平。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法  风热感冒,头晕,头痛,目赤肿痛,夜盲,肌肉神经痛。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  1.感冒头痛:蔓荆子、紫苏叶、薄荷、白芷、菊花各10克,水煎服。

2.高血压病,头痛眩晕:蔓荆子、菊花各10克,薄荷(后下)、川芎各6克,钩藤12克,水煎服。

3.急性结膜炎,头痛:蔓荆子、决明子、菊花各10克,蝉蜕6克,水煎服。

4.老年体虚,手脚抽筋:蔓荆子10克,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