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摁住咽喉:阿里腾讯支付大战

 邢冬阳2LX7 2014-03-28

中 国互联网商业江湖20年以来,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终于争锋相对起来,双方各自出手连连,不断投资与收购,自家业务拓展上同样咄咄逼 人,频下重手。无论是侧面包抄,用自家不是最关键的业务去冲击对手最关键的业务——比如腾讯搞电商,阿里做游戏,还是正面冲撞,一个用微信红包着实展示了 一把肌肉,一个用封杀链接拒绝平台上商家使用微支付,打得好不过瘾。更有甚者,在打车软件上,你贴十块,我就贴十一块,你贴十二块,我就满大街送礼品,砸 入重金,大有一股要把对手牢牢按死在地上之感。


核心其实是这样一盘棋:支付。有所谓支付是入口之说,虽然也有评论对“入口”二字嗤之以鼻,但无论如何,任何人都必须承认,支付是当今商业社会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一环。所谓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一跃,这个过程的具象表现形式就是支付。可以这么说,即便支付不是入口,说它是“咽喉”,大抵不差。


事实上,阿里和京东等电商之间的竞争,最大的优势就是支付宝, 京东再怎么折腾,优化物流也好,大手笔拍货也好,玩命促销也好,最终都无法绕过这个环节:消费总是需要支付的。货到付款是一种相当不经济的行为,以京东之 顽强,手笔之大,在当当等电商前可以耀武扬威,但在支付宝面前,便没了脾气。京东的模式其实是亚马逊模式,而阿里淘宝天猫的模式则更类似于eBay,国外 亚马逊势力远远超过eBay,但国内则正好倒过来。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在我看来,无论亚马逊还是eBay,都不掌控支付,但阿里和京东,阿里是掌控支付的。


于是,阿里这个其实从来不卖货的虚拟商业地产,牢牢把握住了电商行业的龙头老大之位,核心就是支付。故而,马云极其看重支付宝,宁可被舆论指责缺少商业诚信,也要将支付宝从VIE架构中拿出归入自己名下。


打车软件,这个其实用来为使用者更好地获取出租车服务的工具,最终演变成抢夺支付咽喉的前哨。利 用打车软件叫车后,就可以使用相应的支付工具做车费结算。这件事其实去年上半年阿里就开始尝试,市场调研结果表明,出租车司机很欢迎这种方式,原因在于可 以在车厢里少备现金,大大提高自己的安全性。但乘客这一头,却不乐观。因为乘客总觉得拿出手机来完成支付,相对于现金或者刷公交卡而言,还是不够方便。阿 里的这个调研后来没了下文,看上去一时想不出什么法子让乘客乐于用手机来支付车资。


时间推到下半年以后,商业公司们决定,既然你乘客觉得不方便,那么我就用贴补现金的方式,让你占便宜。便宜占久了,就会形成习惯。嘀嘀的背后是腾讯,快的的背后是阿里,都是不差钱的高富帅,狠狠地砸了一把钱下去,硬生生地让乘客摸出手机来,进行支付。


在 移动支付领域,运营商有一套解决方案,我称之为硬支付,也就是手机本身就可以完成支付功能,但运营商与中国银联关于标准问题争执不下,最终市场也没有培育 起来。而今天盛行的需要装一个App才能做支付的,我称之为软支付,很显然,巨头们用通过讨好消费者让他们有利可图的方式,将软支付生生地推广了起来。


无 论是硬支付还是软支付,都需要绑定银行卡。但硬支付在开通时,就需要提交银行卡号码,也就是说开通硬支付和绑银行卡是一个行为。但软支付则是两个动作:装 了软件未必就会绑银行卡。阿里用了八年时间,才让支付宝账号绑上了一亿张银行卡,而微信在春节期间推出的红包,短短几天,绑上了少说百万张量级的银行卡。 这种发展速度,让阿里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当用户们都习惯微信支付时,移动领域中,支付宝便不能再像在桌面领域中那样呼风唤雨了。


腾 讯在打车软件激烈竞争中还腾出手来,投资了一把大众点评,可以想象的一个场景是:如果用微信支付,这顿饭钱可以减免10元(或者其它什么优惠,比如往点评 账号塞点券?)。对于大众点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落地的事,直接参与到餐饮业的支付环节中,对于腾讯来说,又可以借助已经形成的大众点评用户群,再绑定海 量级的银行卡。支付之争中,点评是一张好牌。不过,阿里也有高德导航,为了增加所谓O2O的力量,阿里甚至从投资变成了收购,只不过,导航产品距离支付,似乎比点评产品距离支付,还远一些。当然,阿里还投资了一个美团网,离支付同样很近。在团购领域,腾讯的几个团购项目就差一大截了。


支付本身能不能赚钱?这件事不好说,也许会有利差,但肯定不是最大一块,至今一般消费者还不习惯在支付宝里存着一大笔钱。但支付后面接着的就是金融,这是一块想象空间极大的领域。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暂时无利可图,但一旦对手摁住了这个咽喉,自家未来的日子就得仰人鼻息。这个道理,就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巨头们四处投资的道理一样。投错不要紧,错过就完蛋。


谁 都不敢掉以轻心,对手越发狠,就值得我更发狠。一场宛若绞肉般的碎钱机大战,AT双方,上得来都下不去,既然已经开打,就很难结束。很难说最终谁会胜出, 平分秋色是最有可能的结局。但对于桌面支付上没有任何力量的腾讯来说,显然会更有利一些:移动中占据到的,全部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