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竺黄

 btdv 2014-03-28

天竺黄

别名  天竹黄、竹黄

来源  为禾本科大竹节属植物、慈竹属植物等竹属植物茎秆内的伤流液自然干燥后凝结成的块片状物。

药材特征  呈不规则多角形块状或片状,直径1-6厘米,表面为灰白色、乳白色、牙白色、灰褐色或灰蓝色。破断面多光亮,用手摸之有滑感。致轻脆,易砸碎。吸水力强,但不溶解于水,放在水中有气泡产生。用舌舐之粘舌,味甘而微有凉感。

生境与分布  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采集季节  剖开自然枯死的竹子,取出片状或颗粒状凝块,晾干。自然生者不易得,大部分以人工使竹受暴热,促使竹沥溢在节中,凝固而成竹黄,劈开取之,晾干即得。

药理作用  抑菌实验:天竹黄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寒。清热豁痰,宁心定惊。

主治用法  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壅,小儿惊风抽搐。用量3-6克。常入丸、散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