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学中医书馆 2014-03-30
药性:辛,温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脘冷痛、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腹泻用法:煎服,3至9克,或捣汁服注意: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入肺,脾经。具有温胃止呕,散寒解表,温肺止咳的作用。可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客肺咳嗽等病患。此外,生姜还有解毒的功效。

生姜含的姜辣素对口腔和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使脂肪分解酶作用加强,促进食欲。生姜对胃黏膜细胞具有保护功效,并且有抗溃疡与保肝利胆作用,能抑制胰酶对淀粉,蛋白质与脂肪的消化作用;能直接兴奋心脏,扩张血管,具有增进循环的功效;有镇痛,镇静与镇吐作用;另外,尚有抗炎,抗菌,抗原虫与强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生姜还有防腐作用,它对于肉类食物有防氧化作用。肉类,特别是熟肉中的脂质氧化物会促使肉类变质,使肉类变酸变臭。如在烹饪时放进生姜,就可以减慢变质的速度,所以对肉类具有防腐作用。

生姜单煎加红糖,增强发汗感冒良。生姜味辣性温平,咳逆痰涎呕吐灵。开胃祛寒下食喜,祛腥除膻鼻塞通。

生姜的治病验方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姜糖水:红糖,生姜,用水煎服。

2、用于胃寒呕吐,干姜6g,人参6g,半夏9g,为细末,生姜汁调糊为丸。

3、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与脾行水消肿,通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至10g。

4、胃部凉痛,呕吐:生姜30g,橘皮10g,酒白芍15g,甘草5g,姜半夏10g。上药用清水煎煮两回,取200毫升分四回温服。具有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可治过食生冷,寒邪凝胃,胃部凉痛,呕吐清水或者呕吐黏液等症。

5、呕吐,恶心:生姜15g,干姜5g,高良姜10g,橘皮10g,姜半夏10g。上药用清水煎煮两回,取200ml分三回温服。具有温胃散寒止呕的功效,可治无明显诱所以出现频频呕吐,恶心清水,胃部凉痛,喜热等症。

6、解毒:因误食生半夏,生南星,生野芋与鱼蟹,禽,兽肉中毒,出现喉舌麻痹的轻度中毒,可以用生姜一块(约30g)嚼碎慢咽,或者用生姜榨汁,一口一口慢咽,或者喝生姜汤,具有解毒作用。

7、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生姜15g,橘皮10g,法半夏10g,甘草5g。用清水煎煮两回,取200ml,加入麦芽糖30g,分三次温服。具有温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8、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生姜,干姜各50g,苍术10g,当归15g,研成末过筛,把药末用95%的酒精调成糊状,敷到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疼痛最明显处,再用装有60至100瓦白炽灯泡的烤箱外烤,每天一回,每回20至40分钟,经三到五次治疗后有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疼的功效。

9、胃气不和,呕吐:姜半夏10g,煎汤取汁50ml,加生姜汁50ml,分四回服用。具有和胃止呕作用。

生姜的食用方法

1、红枣肉250g捣烂,生姜60g煎汤,鸡内金30g焙干研细粉,以上三味和匀,加入500g面粉中,做成小饼,烘熟,于饭后吃两至三个小饼,每天三次,连食一周。具有健胃散寒,消食导滞的功效,比较适用于脾虚食滞,消化不良症。

2、生姜30g,大枣30g,红糖30g。把生姜切成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两回。具有温经行滞的功效。比较适用于月经后期,色黯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者怕寒肢冷,脸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等症。

3、生姜10g,葱白2根,羊肉100g,粳米100g,细盐少量。羊肉洗干净切成肉末,生姜葱白洗干净切成碎末。先把羊肉,粳米入锅加水同煮粥,待熟时,入盐,生姜,葱白稍煮就可以。每天两回。具有疏风解表,通窍的功效。可治肾虚证,症见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感,常常反复发作,伴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苔白,脉濡弱。

4、将鲜生姜100g洗干净阴干后,放进100mL五香酱油中浸泡一天后就可以食用。具有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比较适用于胃寒呕吐者。

5、生姜60g,麦芽糖30g,加水煎成浓汤,趁温热徐徐服。具有散寒止咳的功效,比较适用于虚寒性咳嗽咳泡沫痰。

6、生姜10g,蜂蜜2汤匙,葱15g。先将生姜,葱洗干净后捣取汁液2汤匙,和蜂蜜混合,以热水冲服,每天饮四至五回。具有解表散寒,芳香化浊的功效。可治寒湿证,症见呕吐恶心,泄泻清稀,肠鸣腹泻,身重体倦,胸肚胀闷,头疼,四肢不温,苔白,脉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