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兴科技孵化器:孵化企业先孵化自己

 决策咨询 2014-03-30

  国家级孵化器巡礼之四

  创新打造民营孵化器核心竞争力

  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是云南省首家全额投资的民营国家级孵化器

  作为我国孵化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孵化器丰富了我国孵化器的内涵。没有体制束缚、轻装上阵的他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他们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丰富的资源优势(1455.478,-4.73,-0.32%)结合起来,突破了民营孵化器的发展瓶颈。而对市场的敏感使得他们拥有极强的市场运作能力,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邓淑华报道  

  “要孵化企业,就先孵化自己。这是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员工铭记于心的一句话。”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孵化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金云向记者表示。

  2008年年底,成立仅3年的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被科技部评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云南省首家全额投资的民营国家级孵化器,真正做到了官助民办,并加速了昆明经开区的快速发展。

  谈及从事孵化器工作以来的最大感受,胡金云坦言,行走在政府体制边缘的民营孵化器遇到的困难要比政府创办的孵化器多很多,但“只要坚定信念,就能化压力为动力”,创新是民营孵化器发展的不竭动力。

  引导民营资本介入 投资体制大胆创新

  2003年,原昆明经开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体制改革,改制后的领导班子经过考察调研,将投资主体方向由传统的房地产开发转移到现代化科技工业园建设上,并于2005年投资建设了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大胆开创了由民营企业全额投资,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综合孵化器的模式,同时建立了市场化运作机制。

  “这样既减轻了昆明经开区在建设项目上的投资负担,又完善了工业园区的硬件配套,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昆明经开区提供了一个创业发展的平台。”胡金云向记者表示,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解决了昆明经开区孵化器硬件资源不足的局面,打开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进驻昆明经开区集聚创业的另一扇大门,为推动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总建设面积4.6万平方米。作为昆明经开区产业配套的重点项目之一,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正积极承担着培育和孵化企业及企业家的任务,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积极探索盈利模式 运行机制全面转型

  全新的投资体制预示着孵化器运行机制也需要创新。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指导性合作机制和联合开发管理机制。

  “一直以来,人们对民营资本投资建孵化器的盈利模式有许许多多的质问和疑虑。”胡金云表示,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对盈利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目前,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实行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开拓创新、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近期,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积极“引资入渠”孵育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以此向资本市场的更深层迈进。

  作为民营孵化器,最大的发展瓶颈是容易游走在政府体制的边缘之外,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却通过积极与政府合作,将政府相关政策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与政府紧密联系而相互依靠的指导性合作机制。“虽然是民营孵化器,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与昆明经开区保持紧密联系,为园区企业争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胡金云表示。

  社会服务资源是促进孵化器发展最活跃、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能够在更广泛的层面满足在孵企业的各种现实需求。云南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与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电子技术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校联合共建了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并引进了各类型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在孵化企业搭建了完整的服务平台。

  突破模式运行缺陷 管理体制创新求变

  在探索民营孵化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发现,“企业管理企业”模式存在着管理上的缺陷,入孵企业对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下发的政策性文件、优惠政策、统计数据、上报及主动上门服务的行为均持怀疑态度,甚至不予配合。

  为解决这一问题,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组织各部门分析讨论,积极探索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以政府职能部门授权设立的行政托管机构来管理入孵企业,并向昆明经开区管委会提交成立“孵化区管理办公室”的申请。此举得到了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各级领导的支持,并下发了相关行政性批复文件。该文件的出台,大大提高了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行政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使孵化器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结合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具体情况,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根据企业行业、性质的不同,为入孵企业制定具有个性化服务的孵化方案,并形成了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达到130家,毕业企业28家,孵化企业先后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3.7亿元。

  胡金云表示,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自成立始便不断创新求变,探索了孵化器的投资体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创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未来,昆明经开区新兴科技孵化器将进一步开拓进取,力争成为昆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