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报】华山路掠影(04.5.6)

 陈世万相 2014-03-31

在这里大声说话都是种亵渎

 

年代久远的花园洋房本就让人想入非非,更何况配上“丁香”这个温存的名字。在今天的华山路,最令人注目的花园,就是一组中西合璧式的大花园洋房———丁香花园,这是上海滩百年来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花园洋房之一。

自这座花园落成之日起,人们几乎一直地传说,这是清末大学士李鸿章为其七姨太(或者是八姨太)建造的藏娇之所。姨太名丁香,所以花园也叫丁香花园。

丁香花园扑面而来的是江南园林的景致。蜿蜓曲折的琉璃瓦龙墙勾勒出园林不规则的外墙,可惜这个小园林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只能从一些老人的口里打听里面的风景。据说主龙墙正对未名湖,与湖中八角亭遥相呼应;环湖用太湖石块堆砌成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园内还建有小径、小桥、石洞等。

如今丁香花园里,唯一对外开放的就是2号楼,现在的申粤轩。从门口到申粤轩约200米的通道,是游人唯一可以自由活动的地方。短短的200米,就挂了两块禁鸣的牌子,一位保安说,“不过这里挂不挂‘禁鸣’都一样,没有人会在这里按喇叭,哪怕是大声说话都是一种亵渎。”

丁香花园内共建有三幢别墅(其中2号楼为20世纪50年代所建),1号楼是李鸿章和丁香居住,也是李鸿章在沪接见部属的官邸。二层结构,本白色,红瓦。下层朝南有主房、客厅、餐厅;朝北有厨房、贮藏室、佣人房。上层有主房三间,中间是凸出大阳台,内为卧房,旁有小书房、会客室等。楼前满目丁香树,郁郁葱葱。室内装饰堂皇而不奢,华丽而不俗,并安装了卫浴设备和取暖通风、消防等设施。

一位在申粤轩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园子里,有10多棵百年以上的香樟树;还有200多岁的紫藤,由于紫藤一般在北方生长,在上海保存这么久远的紫藤,实属罕见。园子里还有杜鹃、桂花、腊梅、橘子、李子、柿子等,一年四季飘着香味。占据2号楼的申粤轩就在其包围之中,全身的落地大玻璃,一草一木尽收眼底。夜幕降临,打开灯,好似一座水晶宫落入凡尘。

据记载,上海解放后,丁香花园曾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办事处,后为市工商联合会机关。现在1号楼、3号楼、4号楼为老干部活动中心。

当丁香花园破墙透绿以后,华山路已经少了“墙外行人,墙内千秋”的疏离,可她的优雅高贵依然无法让常人平视。

每经过一栋老洋房,都不禁想看透里面最深处的那扇窗,这里曾经住着怎样的有识之士、名门淑媛?浙江兴业银行的最大股东、该行的创办人之一蒋抑巵;中孚银行的总经理孙仲立;民国女子银行行长、徐志摩的前妻、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的妹妹张幼仪;中国近代第一家面粉厂的创办人孙多、厂长孙伯群.....这些无法让历史忘记的人都曾在这里哭过笑过生活过。

华山路是柔性的,却不似淮海路那般妖娆。她的外表全是女性的优雅,骨子里却沉淀着男子的大气。

 

留取心痕永不磨

 

华山路303弄位于华山路和常熟路的交界处,从这里开始,华山路拐向西,这里可算得上是华山路“颈脖”。颈脖处的303弄16号,曾经居住过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毛泽东曾为他题字“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现在对外开放的蔡元培故居是16号的底楼,早先是蔡先生家的地下室,储藏之用。如今陈列了蔡元培先生的照片、画像和手稿,还有小电影播放。二楼和三楼分别居住着蔡元培先生的女儿和儿子。

很幸运,在采访的当日,记者在二楼见到了蔡元培先生的二女儿蔡睟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蔡睟盎热心地介绍了这幢小楼和蔡元培先生的故事。蔡先生故居是一幢黄色花园洋房,外形采用较陡的两坡屋顶,深灰色卵石墙面,加上红瓦屋顶,显得亲切而高雅。这栋小楼由一个英籍犹太律师建造,1937年蔡元培从愚园路的家搬到这里,可惜好景不长,上海沦陷,蔡元培即带着家人迁往香港。“我父亲从1937年10月29日到11月27日居住在这里。”蔡睟盎说,虽然时间短暂,却是蔡元培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保留了他大量手稿。

蔡睟盎介绍说,三楼是三个卧室,二楼是客厅、饭厅、书房。虽然格局相同,但各个房间的功用却已和当年大不相同。现在二楼最大的一个50多平米的房间,全成了书房,放着蔡元培先生的手稿。二楼的阳台也被改建成一个“微型展馆”,去年曾在这里举行过蔡元培遗物手迹展。

蔡元培向来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美育,且非常爱画。在客厅环视一周,墙面几乎被各种各样的肖像画、风景画占据了。在客厅显要位置,分别挂了蔡元培先生两幅非常著名的画像,左面一幅为刘海粟先生所画,右面一幅是太太周峻于1926年在德国所作,1929年蔡元培先生自体诗:“我相迁留每刹那,随人写照各殊科。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蔡睟盎告诉记者,在客厅里摆放的饭桌、写字台、圈椅都是父亲当年用过的家具,还有蔡先生使用过的两根手杖、酒杯、果盘、日历、信插,都一一陈列在玻璃橱里。一切生活细节栩栩如生地摆在面前,衣食住行,无一赘物,感慨蔡元培先生一生正直廉洁,无限崇敬。

 

百乐门 舞步也透着精心

 

像她这样年纪的人,无论男女,在每个舞场,平均都有一个或几个,专为舞会倒溯历史的。他们为舞场带来了绅士和淑女的气息,是三四十年前的,虽然不起眼,却是舞场的正传。他们上场时,一律表情严肃,动作一丝不苟。初看上去,你会以为他们是把跳舞当工作,本着负责的精神。可再往下看,你就在他们的举手投足间看出了心底的快乐。这快乐不是像年轻人那样如水漫流,而是在渠道里流淌,不事张扬却后劲十足的样子。相形之下,年轻人那快乐就只能叫做疯狂。这时你会明白拉丁舞的妙处。

———选自王安忆《长恨歌》

百乐门是英文PARAMOUNT的谐音,意味“最高最优秀的建筑”。

严格意义上说,百乐门不在华山路,它位于静安寺和愚园路交界处。可是要讲华山路,总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与它一街相隔的百乐门,她就好像华山路优雅的序曲,老上海名流风雅华贵的气息就从这座“远东第一乐府”散播开去。

要讲百乐门的故事,在上海滩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比得上唐阿姨。

唐阿姨是谁?她父亲唐乃安是获庚子赔款资助首批留洋的学生,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她同父异母的姐姐唐瑛,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滩上的名媛,与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并称“南唐北陆”。

一袭合身柠檬黄的旗袍,长到脚背,粉嫩的颜色里,镶嵌着精致的银丝,凭空多了几分优雅妩媚。旗袍是精心裁剪的,由领到腰,贴合得天衣无缝,膝下开叉,配一双细高跟鞋,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这是1942年,唐阿姨17岁。第一次在百乐门跳舞。

唐阿姨说,过去女士不穿旗袍,男士不穿西装是进不得舞厅的。女士的旗袍讲究质地精良,以丝绸、丝绒、乔其纱为主,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女士备有长、中、短袖旗袍。男士则一年四季穿着西服,汗流浃背也不能脱。要知道,那时候的百乐门虽然是沪上一流舞厅,可还没有空调,大伏天跳起舞来,这电风扇哪里管用?唐阿姨笑称,那时候男士的忍耐力很强啊!

唐阿姨至今仍然保持着每星期到百乐门跳舞的习惯,她常常批评现在舞厅里的男装太不地道:“竟然有用涤纶料子做的,跳舞的时候下摆都会飘起来,过去的西装多挺括呀。”

百乐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极尽奢华,其实和今天的装潢水平一比,当时百乐门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客人坐的竟然不是沙发,只是普通的椅子!

唐阿姨指着舞池门口墙上的巨幅壁画说,过去百乐门的墙上几乎没有装饰,垂直坠感的丝绒窗帘几乎充当了所有的墙面装饰。

她把身子往背后的沙发上靠了靠,“过去也没有柔软舒适的沙发可以坐可以靠,舞厅两边靠墙的是长凳,给舞小姐坐,中间留给客人的就是普通的方桌和椅子。”

不过既然是远东第一乐府,还是有它的过人魅力。

弹簧舞池是出了名的。唐阿姨回忆说,当年二楼号称千人舞池,舞池用汽车钢板支撑,下面有一部分是空心的,跳舞的时候地板会和着音乐一起抖动,这是上海唯一装有“弹簧地板”的舞厅。唐阿姨一边说,一边用手按了按身边的沙发坐垫,就是这感觉!舞动的时候,新奇、舒服,同一个曲子,每次跳的感觉也都不同。

现在改装成餐厅的三楼,在过去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玻璃舞池。玻璃舞池较小,只能容纳五、六对舞者。舞池中央是一块极厚的玻璃,底下装着红、绿、紫、蓝、黄五色彩灯,前三者颜色较深,后两者颜色较浅。彩灯一共有好几十个,不规则地分布在玻璃底下。如果是快舞,红、绿、紫三色深色的彩灯就伴着节奏飞快闪烁,如果是慢舞,柔和的蓝色和黄色彩灯则发出微微的光亮。那时候的曲子都是三支一放,快慢相间,各色彩灯则轮番上阵,如梦如幻。不过,这大大有别于今日的迪斯科舞厅,绝不是刺眼眩目的光亮,这里的一切都有柔和醇正的特质,就连最张扬的红,也好像旭日东升蒙了淡淡的云彩,滤过光芒,只留下温柔的色调。

建于1933年的百乐门,至今已经四易其名,红都大戏院、红都电影院、百乐门电影院,无一企及百乐门舞厅的显赫名声。2000年9月有台商投资2500万元,将总面积3500平方米的百乐门改建,回归金色和米色为主的浪漫风格,回复到1930年的优雅华贵,也还了她的本名———百乐门舞厅。

如今出入百乐门的大多是港澳台的游客和怀旧人士。为了吸引更多人客人,百乐门也把三楼的部分舞厅改成了餐厅,晚上经营西餐,左边是具有现代PUB风格的吧台,右边兼设豪华的卡拉OK包房,可容纳6-20人不等。

据介绍,新百乐门在秉持百乐门凸显1930年代ARE DECO的华丽繁荣之外,同时加入了巴洛克建筑的浪漫和繁复,在内部装潢中求得尽善尽美,无论是精心请厂商制作的桌椅、还是高挂在高挑天花板上的大型水晶吊灯,都以时尚和怀旧兼容并蓄的精神作为经营基调,让21世纪的百乐门成为无可替代的“东方百老汇”。

 

特立独“行”

 

话剧艺术文化

上海戏剧学院、儿童艺术中心、话剧中心,上海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华山路这样集结了这么多话剧元素。这些元素也赋予了这条马路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心旷神怡。

有幸的是,上海计划打造一条“戏剧大道”,以汇集戏剧尤其是话剧演出的人气。华山路就在有关部门“戏剧大道”的规划中———以延安西路、华山路、安福路与乌鲁木齐路为界限,这一地域内的文化资源将被连接起来,建设成戏剧大道。

咖啡酒吧文化

你如果心情忧郁,不管是为了什么,去咖啡馆!

深恋的情人失约,你孤独一人,形影相吊去咖啡馆!

你觉得一切都不如所愿,去酒吧!

你内心万念俱灰,走投无路,去酒吧!

......

曾经有人找出100个去咖啡馆和酒吧的理由。

去看看那些地方,除了令人迷醉得让人飘飘然的咖啡、红酒的香味外,还有着一些什么,是被我们这些习惯了忙碌和紧张的现代生活的人所轻易忽视了的。

华山路就是以咖啡和酒吧闻名的休闲街,她的酒吧和咖啡屋好多都是文化怀旧的形式,有着中国古典传统的那种忧郁美。

时尚购物文化

贯串三大商业坐标的华山路从来也不缺少时尚购物的人气,而曾被叫做徐家汇路的华山路天然就和这个商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十几个徐家汇地铁出口站上,分别排列着东方商厦、港汇广场、第六百货、汇金百货、太平洋百货、百脑汇电脑广场、太平洋数码广场、美罗城等数十家大型商场,地下又有著名的上海地铁商城。如此集中的商业物态,不仅是外地游客,就连现在的老上海也把脚步挪到了徐家汇。不过到了购物天堂,到大大小小的特色店中“淘金”需要能耐,而选店则是第一关。

然而,在流连商圈的同时,似乎就和华山路的特性有所偏离了,我始终觉得,华山路中段的雅致和精巧才是这条名马路的精髓所在,与之相匹配的,就是那些散落在街边的特色小店,它们也许没有世界精品的点缀,但构思的奇特和穿着的特立独行觉得会吸引更多寻求超凡脱俗的时尚人群。

 

浮躁中归于安逸

 

华山路是一条奇特的路,从繁华的静安寺一路蜿蜒穿过幽静的湖南街道最后又回到同样繁华的徐家汇,就好像是上海的缩影,包容了这座城市应有的繁华、时尚和与生俱来的优雅。而这优雅由这条街的骨子里透出来更滋养了走在这条街上的女子。就像每次坐在戏剧学院边上的“真锅”,看着眼前走过的女子,时常能让我从浮躁中归于安逸。

典型的华山路是从江苏路到常熟路,于是我寻找“马路天使”的历程也开始于丁香花园那黑色的竹篱笆边。边走边看,午后幽静的路上行人并不多,阳光透过刚刚发芽的梧桐树叶洒在街面上,让人感觉惬意。走累了的我坐在武康路车站上,这时一个戴着浅浅的棕色墨镜的女孩进入了我的视线,女孩素净而且美丽,抬头看着车牌时瞬间的凝眸里,有轻轻浅浅的安然与从容。我在这一瞬间按下快门,凝固住这纷扰里的专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