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clz6198 2014-03-31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

 

称谓礼仪

古代年龄称呼

古代女子自称

各种称谓速查大全

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黎炜  看了《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刊登的杨权同志写的《古代年岁的别称》一文,很感兴趣,也摘抄一点来凑趣。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古代年龄称谓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 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可能喜欢

称谓礼仪 家族称呼大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形容男子 古代女子服饰 发髻 亲戚关系称呼 描写古代女子 中国历代版图 清晰美...

第三章第一节 称谓礼仪            17      2财富值

称谓 礼仪     暂无评价     19      免费

1称谓礼仪            17      5财富值

称谓礼仪              45      20财富值

称谓礼仪              94      2财富值

更多与“称谓礼仪”相关的文档>>

今日推荐

 20份文档

乘机安全小贴士

安全乘机指南

如何选择安全的航班

正确使用机上氧气面罩

 

 180份文档

2014招聘简历模版

2014个人简历求职

2014最优秀简历模板

2014应聘主持人简历模板

 

 104份文档

2014年驾照交规

201411起“驾照新规”出炉

最全驾驶证新规及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大全

驾考新题抢先版

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

新版反馈

加入会员!送免财富值下载特权

0 下载券/14

评价文档:     

4

用手机扫此二维码:

以下结果由提供:

百度翻译

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

复制 | 搜索 | 翻译 | 百科 | 分享 | 二维码

文字已复制

分享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