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亲撰皇陵碑记的启示

 双月楼书斋 2014-03-31

             朱元璋亲撰皇陵碑记的启示

                                                                                         陈有清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朱元璋于家乡安徽凤阳始建规模宏大的皇陵,计划于陵前树立神道碑。碑文由翰林院侍讲学士危素撰写,文中竭力颂扬圣主开国定天下的功业。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竣工时,朱元璋有一天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满头白发,容颜苍老,不由得想起往日的艰辛。再联想起这篇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便自己动手,重写一篇。他毫不忌讳自己的出身寒微,“述艰难,明昌运” ,叙述了自己曾逃荒流浪,出来当和尚的艰难身世和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活。

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从秦始皇起,有几个不是封建暴君?他们只允许人家歌功歌德,对于有失体面的话,谁敢说半句?像朱元璋这样贵为天子,位居九五之尊,在碑文中竟能不避“下贱” ,直言“兄弟异路”“出入僧房”实属罕见。今天我们编修地方志,更应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既充分肯定我们的成绩,又不要回避因极左路线和工作上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与灾难,做到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朱无璋直书家世并不是漫无目的,他的观点很“鲜明” ,为的是“明昌运” ,“戒子孙” ;为的是使后继者能够居安思危,以确保他的大明江山,巩固他的朱氏天下。这又启示我们:今天我们讲的“秉笔直书” ,也不是漫无目的、毫无原则的。我们今天修志,毫不讳言是为四化建设服务的。因此,“秉笔直书” 、“善恶并著”必须服从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否则,就容易变成自然主义的反映。

                                   (原载1983年《安徽史志通讯》第二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