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百姓系列”为载体,创新基层党的群众工作路径方法

 小虫贝贝 2014-03-3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要求,总结提炼上海基层党的群众工作的新经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性宣传教育的全过程,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共嘉定区委组成课题组,以嘉定区“百姓系列”为案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调研。课题组深入“百姓系列”活动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与实际工作者和参与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在全区12个街镇及有关委办局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00份,有效回收1763份,了解掌握广大群众对“百姓系列”认知认同和满意度等情况;召开了5个专题座谈会、研讨会和论证会,深入研讨“百姓系列”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作用与价值。通过调研,课题组对“百姓系列”作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形成了本课题调研报告。

    一、“百姓系列”的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嘉定区把遍布区域内的“百姓宣讲团”、“百姓说唱团”、“百姓学社”、“安亭故事团”、“市民大讲坛”、“异乡风采”、“百姓睦邻点”、“百姓学社”、“百姓书场”、“客堂汇”等系统整合,打造形成“百姓系列”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基层党的群众工作的路径方法。

    (一)主要动因

    嘉定区依托“百姓系列”开展群众工作,既有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嘉定特有的历史人文背景。

    ——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嘉定地处上海西北,与江苏太仓、昆山为邻,辖区面积463.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60多万,其中来沪人员近100万。进入21世纪以来,嘉定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和嘉定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三个集中”不断加快(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带来了“三个越来越多”:一是离开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市民存在较大差异,“赤脚”进城还有诸多的不习惯、不适应;二是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有许多心理、文化和交往的需求,需要与人交往、渴望被关注的心情尤为迫切;三是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群众工作对象、内容、领域和环境的新变化,亟待确立新的理念,寻求新的路径、方法和载体。“百姓系列”正是在嘉定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孕育,又为嘉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教化嘉定”源远流长。嘉定自南宋嘉定十年建治迄今,素有江南人文名城的美誉。境内嘉定镇、南翔镇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秋霞圃、古猗园则名列上海五大名园。河川风物之美,养成了嘉定敦笃淳良的底蕴;咏觞文艺之雅,寄托了嘉定清介自守的品格;江海骋望之胜,涵育了嘉定激浊扬清的性情;舟楫津渡之利,拓展了嘉定包容通变的襟怀,而道德文章之盛,更成就了“教化嘉定”的美誉。自宋至清,嘉定才士俊彦代不乏人,徐学谟、李流芳、孙元化、钱大昕、王鸣盛等均为学界翘楚,归有光、陆陇其等饱学之士也在这里兴建了震川书院、当湖书院等学问之所和民风教化机构。流风所被,化及千年。清嘉好学、尚文尊礼的人文传统孕育形成了今日嘉定重教尚行、崇德向善的城市特质,以“教化”为依归,寓教于乐,正得失,厚人伦,移风俗,作为地域文化的遗传密码,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注入新的内涵之后,成为滋养“百姓系列”的肥沃土壤。

    ——民间人才空前活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嘉定的社区、企业、学校、村镇活跃着一大批热心文化、文艺、文学、科普等的民间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百姓系列”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嘉定地域文化传承的实践者。从身份构成看,大致有六种:一是群文工作者。如:1996年,江桥镇群文工作者朱慕蓉发起设立“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俱乐部”,现已在全镇设立了30个分部。二是退休职工。如:1998年,新成路街道退休职工周平、包伯英发起设立“百姓读书会”,如今扩展到11个社区(村)有21个分会。三是退休教师。如:1999年,安亭镇退休教师陈才宣等发起组织百姓宣讲活动,随后全区12个街镇陆续成立了宣讲团。四是退休干部。如:2007年,嘉定镇街道银杏社区退休干部张瑛发起设立“睦邻点”,现已扩展到17个居委会共有319个睦邻点,每天有3000多名居民参加睦邻活动。五是在职干部。如:2005年10月,嘉定工业区宣传干部发起设立“百姓学习中心户”,现已扩大到22户3100人参与,其中2170人是普通农民。六是民主党派人士。如:2006年,真新街道民建成员傅蓓蕾发起设立“真知书香驿站”,现已发展到遍及各社区的读报小组。民间人才中的党员骨干支撑,是“百姓系列”红红火火的重要因素。如:“安亭故事团”团长黄震良以及“百姓大舞台”发起人、徐行镇“客堂汇”堂主、安亭镇“百姓宣讲团”团长等都是党员,他们成为推动“百姓系列”发展的急先锋和引领者。

    (二)元素构成

    嘉定的“百姓系列”,聚合多项目,集成大品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了广覆盖、多样式、接地气、常态化格局。主要有“学、讲、唱、演、聊”五大元素:

    ——“学”。就是组织广大群众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才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2006年设立的“百姓书社”,目前全区已有100家,每年参与者近40万人次;“百姓艺术讲座”,为喜爱戏曲、摄影、声乐、舞蹈、小品等艺术创作的群众提供学习辅导平台,每年举办30次左右的培训讲座;嘉定工业区设立的“百姓学社”,成员包括企业白领、退休教师、村干部等,每月活动3次,受众覆盖工业区23000多名企业员工、社区居(村)民和学生等;江桥镇打造“4+4”学习平台,推动空中课堂的分享式学习、固定课堂的基地式培训、辅导课堂的定单式教育、流动课堂的巡回式宣讲,每年开展“党员学习月、百姓学习周”活动,迄今共举办了591场,50000多人次参与,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居一品的学习特色。

    ——“讲”。就是面向群众开展国情市情区情、“三个倡导”、形势任务、政策法律、民生保障、人口管理、教育就业、医疗健身、乡规民约等各类宣讲,回应群众关切。2013年,嘉定区以“同心共筑中国梦·追梦嘉定”为主题,挖掘和宣传平凡嘉定人的梦想,用理论引导、用典型感召、用成就鼓劲,广泛开展“追梦、践梦、圆梦”的群众性宣讲。“百姓书场”以评弹说书为主、兼具文化讲座、戏剧沙龙演出、宣教片放映功能,成为群众欢迎的宣讲平台。“市民大讲坛”每年开讲4场,每年受众面达到13000余人。“安亭故事团”作为全市唯一的一家市级故事团,有成员30多人,汇集了本市乃至全国优秀的故事创作者和表演者,每年创作故事作品100个以上,并通过举办“说说唱唱百姓乐”双周故事会等形式,平均每年在全市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巡讲150场次,成为群众欢迎的常设品牌。2013年,安亭又承办了“全国青春励志故事大赛”,历时半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唱”。就是群众自己创作、自己表演,歌唱家乡变化、歌唱幸福生活、歌唱身边感动,表达对生命的欣赏、对生活的希望、对亲人和朋友的眷恋,唱响和谐文明曲。如:2006年成立的“嘉定区百姓说唱团”有存档剧目约200多个,每年下乡演出600余场,观众74万余人次,成为惠及农村百姓的文化氛围公益性平台。2008年,群众自发成立的徐行镇“乡音戏曲沙龙”,汇聚了一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中青年戏曲艺术爱好者,每逢周六进行唱戏演戏,场场爆满,坚持至今,参与者达11万余人次。2009年设立的真新街道“百姓艺校”共有2个分校、27个分支机构,演唱队伍500余人,每周活动10次左右,受众面7500人次。2006年起设立的“百姓剧场”,每年集中1个半月时间开展巡唱活动。

    ——“演”。就是群众自己编、自己演、演自己,展示出嘉定人的风采风貌。2011年设立的“百姓大舞台”每年举行展演月、戏曲大赛、曲艺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成为吸引全区居(村)民踊跃参赛、展示才艺的群众性平台。江桥镇的“异乡风采”成为广大来沪人员才艺展示的舞台,并在表演中获得身心愉悦,在比赛中得到学习提高。另外,2007年设立的南翔镇“槎溪流动剧场”,130名演艺人员每年演出120场,并与东方宣教中心及多家专业剧团合作,将演出送到村、社区、民工子弟学校等。2010年,全区设立的144家“百姓影院”,以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为平台,区电影公司负责片源和放映指导,每周放映1-2次数字电影,并深入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流动放映,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聊”。就是干部与群众之间、邻里之间面对面交流、沟通、倾听,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除了依托“百姓睦邻点”聊天室之外,还有如:徐行镇“客堂汇”、马陆镇“百姓客堂”、华亭镇“客堂教育点”等,共40余家聊天议事场所,每周活动2-3次,家长里短地聊天下事、社区事、村里事、家里事和烦心事,成为居民理论学习、时事讨论、科技知识传播等有效载体,受众面达到20000人次。安亭镇推出的“嘎嘎三胡”百姓故事会,用“故事聊”的方式,进行互相沟通、交流、传播。“客堂聊”、“茶堂聊”、“故事聊”,不仅让社会主流话题走进家庭、融入生活,聊出了幸福感,聊出了责任感,聊出了邻里亲,而且成为干部听取群众意见,收集舆情信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现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运行特色

    嘉定区从制度方式上探索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形成了“百姓系列姓百姓”的运行模式。

    ——百姓主体,突出“三自”。问卷调查显示,59.5%的市民认为“百姓系列”的鲜明特点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如:在自我教育方面,“百姓宣讲团”成员自编“乡土化”教材,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大众化诠释,用“百姓话”说“国家事”,帮助群众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在自我管理方面,如江桥镇的6万导入人口和17.9万来沪人员,在“异乡风采”俱乐部及其30个分部的平台上,开展宣传教育、文化体育、技能培训、村居管理、环境整治等活动,维护促进了一方和谐稳定。在自我服务方面,如新成路街道1998年初创的“百姓读书读报点”,目前已扩建至20个之多,覆盖了全部居委,每个点有1-2名居民积极分子作为负责人,牵头组织读书读报活动,有的每天一次,有的每月一次,学习时间、地点张榜公布,服务爱好阅读的居民,并且创造出“五字读书法”、“快乐学习法”等新颖阅读方法,演绎了全民阅读的精彩。

    ——百姓参与,覆盖“三在”。问卷调查显示:市民对“百姓系列”活动的参与率为71.4%。如此高的参与率源自“百姓系列”的“三在”覆盖:一是覆盖了“在家的村(居)民”如江桥镇的火线村居住着来自24个省市的4200名新村民,村委会设立的“村民大舞台”占地1080平方米,可容纳近千人,至今举办了100多场文化活动,参与活动的新老村民累计达1万多人,还吸引了周边南翔、黄渡等地社区居民。二是覆盖了“在职的员工”。如安亭镇举办“民星来了”第三届汽车城梦想秀,吸引了包括上海大众汽车、福耀玻璃、德尔福派克等规模以上企业的3万多名员工参与,活动历时7个月,经过30多场海选、复赛、复活赛等。“梦想秀”涌现的达人、“民星”走上红地毯,享受梦想实现的喜悦。嘉定工业区的百姓学习中心户、百姓文艺队、百姓读报组、百姓聊天会、百姓巡访队、百姓宣讲队、百姓编创组、百姓素质课堂、企业职工文化微吧等九大平台,吸引了工业区2万余名员工参与。三是覆盖了“在线的青年”。如江桥镇的“e”系列,包括“e”课堂、“e”月谈、“e”家园等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和方式,吸引了广大青年上线,学习理论,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百姓发展,走进“三堂”。问卷调查显示,嘉定市民参与“百姓系列”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丰富业余生活”(82.7%)、“增长文化知识”(63.9%)、“提高文明素养”(61.8%)。市民认可“百姓系列”活动的社会影响主要是“丰富群众社会文化生活,和谐邻里关系,增强人民幸福”(67.6%)、“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理论”(59.8%)、“宣传和普及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57.4%)。嘉定百姓正是为了这些自身的全面发展,走进了“百姓系列”,特别是走进了“三堂”:一是走进“礼堂”。如:“嘉图百姓讲座”在区图书馆多功能厅内举办各种讲座,使市民及时知晓新形势新知识新信息;“新成百姓书场”开办至今十八年,始终坚持以低票价、公益价的“日日演”吸引百姓。二是走进“课堂”。如:“百姓艺术课堂”在2013年4-5月两个月内,连续开出南翔专场、徐行专场、安亭专场、工业区专场等,使更多的老百姓得到艺术的熏陶。“百姓艺校”在2011-2013年的三年间,共举办各类综艺节目82场(次),受众面十分广泛,深受曲艺、书画、摄影爱好者的欢迎。三是走进“客堂”。徐行镇的“客堂汇”充分利用农家的客堂场所,搭建起理论、党史、政治、时事、科技等学习平台,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发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党员“堂主”作奉献的功能作用。礼堂、课堂、客堂,以分类讲、串联讲、互动讲、说唱讲的“四讲法”,形成“三堂”联动,用不同的方式,对重大理论、政策、决策进行解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到位,增强了群众性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

    二、“百姓系列”的做法和经验

    (一)主要做法

    “百姓系列”扎根在基层,任务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嘉定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引导、服务管理,提高“百姓系列”科学化水平。做到“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百姓系列”最初萌芽时,活动圈小,影响力不大,如果放任自流,必定难以持续。嘉定区通过街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对有生命力的项目进行整合,使之形成规模体系、品牌特色。如:原先嘉定业余文艺演出团队共约500多个,规模小,分布散,只能维持门面。2006年,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联、区文广局联合,将这些演出团队集聚起来,组建成区、镇两级“百姓说唱团”,并建立了文艺曲目资源库和创作、演出队伍资源库,形成了规模优势。各街镇也根据区域百姓的口味和喜好,自由选择本镇或其他街镇的节目与团队下乡演出,百姓自己演、演自己,自己看、看自己,内容和形式都受到百姓喜爱。平台载体的规模越大,群众的知晓度就越高,同城效应就越强,问卷调查显示,嘉定市民对“百姓系列”活动的知晓率为84.3%。

    二是注重规范,构建长效机制。“百姓系列”起始阶段带有自发性,随意性也大,如果不加以引导规范,势必产生良莠不齐的情况。嘉定区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大力促进“百姓系列”的正向发展。如:受区内志愿者在家中自发成立读书读报点的启发,2006年嘉定区启动“百姓书社”工程,政府财政投入200多万元,在喜爱读书、愿意提供场所并能够进行日常开放管理的居民家里设立“百姓书社”,统一挂有“百姓书社”铭牌,使之成为微型公共图书室。区图书馆统一进行图书和报刊配送,每三个月更新一次,并定期提供推荐点书单,由各书社管理员根据居民的阅读喜好进行点书,并定时开放借阅。规范的点书、配送、管理模式,使“百姓书社”的运转机制长效化,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深受广大百姓欢迎。

    三是注重设计,发挥集约效应。“百姓系列”源于百姓,自由度比较大,如果不作总体规划,活动效应会事倍功半。嘉定区通过对“百姓系列”开展顶层设计,力求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江桥镇把领导干部、镇级讲师团、基层宣讲员集成“百姓宣讲团”,依托三级宣讲网络,每年宣讲达200场以上,有效扩大了受众覆盖面,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党的十八大精神群众性宣讲活动优秀宣讲团”。嘉定工业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中涌现出十来个自发性学习组织,十分热闹但效应有限。工业区党委将这些自组织整合成“百姓学社”,并成立了一支由退休教师、外企白领、年轻村干部等组成的理论大众化教育骨干队伍,汇编发行《百姓话坛》期刊,以百姓语言、百姓故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集聚效应立刻显现出来,先后有100多批领导、学者等前往参观考察,并被评为“全国教育实验示范项目”、“上海市社会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四是注重提升,挖掘项目内涵。有些“百姓系列”项目推出时,目的性比较简单甚至模糊,如果不加以提升,会偏离正确方向。嘉定区通过项目研讨等方式,挖掘创新载体的丰富内涵。如:原先“百姓睦邻点”给人的印象是退休居民谈山海经的场所,后来嘉定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加以总结,概括出“地缘、志缘、业缘、趣缘”的睦邻类型,“居家式学习、读报、娱乐、聊天”的睦邻方式,“主人自愿、志同道合、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睦邻点特征,并且培育出“老爸爸聊天室”睦邻点、“练祁学苑”睦邻点、“新上海人”睦邻点、“我也行”睦邻点、“心灵交流”睦邻点等睦邻典型,形成了“睦邻文化”概念,在全区引发了“睦邻文化”建设热潮。2012年“百姓睦邻点”被评为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之一。

    五是注重投入,提供基本保障。“百姓系列”在民间发起阶段的活动费用多由百姓自掏腰包,长此以往,不利于活动的持久开展。嘉定区通过区、镇两级财政给予扶持,确保底线经费。如:江桥镇每年对“异乡风采”投入50-100万元的经费保障;新成路街道每年对“百姓书场”补贴10多万元,至今连续补贴了18年;工业区为“百姓学社”每年财政拨款达70万以上,其中,每年为“百姓编创组”提供支持经费25万元,为“百姓学习中心户”项目拨款8万元,同时相关农村、社区每年每个点投入5000元;徐行镇每年为镇“百姓宣讲团”提供资金1万元,等等。其余的“百姓故事团”、“百姓说唱团”等都有财政拨款。经费的支持,为“百姓系列”良好运行提供了基础性保障。问卷调查显示,54.3%的市民认可“政府在资源配置、运转资金和人才队伍上的扶持”。

    (二)基本经验

    “百姓系列”把服务联系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用群众欢迎的形式组织联系群众,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说服引导群众,用群众喜爱的方式帮助服务群众。

    一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嘉定区各级领导认为,“百姓系列”的活力源在于群众的首创精神,应当把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灵魂。为此,区有关部门在整合民间文艺团体成立区、街镇两级“百姓说唱团”以后,坚持“百姓做演员,百姓来捧场”的巡演特色,重引导、重服务,不包办、不替代、少干预,并建立了汇集全区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节目的“百姓说唱团节目库”,以确保“百姓说唱团”演出内容能始终凸显群众主角地位、表达群众原创意蕴。由于“百姓说唱团”演员来自百姓,节目反映百姓自己的生活,看节目的是当地居民,这样的演出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

    二是强化思想文化引领。嘉定区各级领导认为,“百姓系列”的价值点在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应当把思想文化引领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关键。为此,区委宣传部要求,“百姓宣讲团”的宣讲菜单需报街镇党委宣传部门审批备案,宣讲内容、教案规范、考核管理等需由街镇党委宣传部门指导,以此确保运作有序、可控可管。马陆镇党委为确保“市民大讲坛”的正确导向,专门成立了由宣传科、党校、教委、团委等1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统筹活动相关事务。调查显示,53.2%的市民认可“百姓系列”发挥较大作用的重要因素就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指导”。

    三是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嘉定区各级领导认为,“百姓系列”的生命力在于科学发展,应当把制度建设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重心。为此,先后出台了《百姓宣讲团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宣讲工作考核制度》,并编印《百姓宣讲优秀教案汇编》,建立宣讲员、联系人网络,结合实际举办各类培训,为全区“百姓宣讲团”正常、有效开展宣讲活动提供了制度支撑。安亭镇每月通过“文化服务菜单”,用宣传册、微博、微信、报刊等方式,建立健全“接地气”、“配胃口”的文化服务常态管理制度,确保群众文化像百姓餐桌一样,“天天家常菜,日日翻花样”。

    四是发挥草根领袖作用。嘉定区各级领导认为,“百姓系列”的内生性在于拥有一批草根领袖及骨干,应当把培养草根领袖及骨干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核心。为此,区、街镇党组织积极引导、培养退休教师杨品华、退休干部张金龙以及仇光华等热心公益文化活动的骨干分子,扶持他们分别担任嘉定工业区“百姓宣讲团”、钱桥村“客堂汇”和“老爸爸聊天室”睦邻点的负责人,帮助他们成为“百姓系列”的建设者、推动者。除培育草根领袖外,一批通过招募等方式产生的志愿者骨干也为“百姓系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菊园新区的“布谷鸟”文化义工队伍。问卷调查显示:68.8%的市民认为,“百姓系列”活动“发挥较大作用的因素是群众骨干、负责人、召集人的辛勤付出和热心奉献”。通过“百姓系列”活动,调动了包括草根领袖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是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嘉定区各级领导认为,“百姓系列”的影响力在于基层组织和基础网络的支撑,应当把基层基础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保证,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和群众工作。为此,江桥镇在组建“异乡风采俱乐部”的同时,在所有村居建立了“新村民党支部”、“新居民党支部”,由新村(居)民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团结“异乡风采俱乐部”在册骨干人员,编织起一张宣传、引导、服务群众的工作网络,依靠党员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凝聚了17万多来沪人员;嘉定镇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睦邻党建”,建立了“睦邻点”政治指导员制度,把“楼组党建”融入“睦邻点”,提高楼组党员引导、组织和动员群众的能力,通过“睦邻点”活动锻炼培养一支能做、会做、善做群众工作的党员队伍。

    三、“百姓系列”的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评估

    十多年来,嘉定区以“百姓系列”为载体,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推动了核心价值观的落地。问卷调查显示,嘉定区基层群众参与率高的“百姓系列”活动分别是:“百姓宣讲团”(56.3%)、“百姓故事团”(48.9%)、“百姓说唱团”(38.2%)。“百姓系列”继承创新了面对面宣传教育的传统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到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之中。问卷调查显示,48.9%的市民认可“百姓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而讲故事、演说唱等正是群众所欢迎的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为追求,采取灵活多样宣讲方式,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入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渗透到千家万户,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中实现有效落地,为增强广大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是推动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从江桥镇“村民大舞台”的站点志愿者,到菊园新区的“布谷鸟”文化义工;从“百姓睦邻点”的居民自治管理,到“百姓书社”的村民自我教化;从“异乡风采俱乐部”的新村民支部书记,到“睦邻点”的政治指导员,“百姓系列”在探索“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公共文化建设新路径的同时,也创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社会治理方式。问卷调查显示,市民对“百姓系列”活动的满意度为92.7%。这数字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嘉定社会治理能力的充分肯定。

    三是推动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百姓系列”开辟了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的“直通道”,延伸了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课堂”。譬如“客堂汇”,汇聚民意晓民情、汇聚民智办民事、汇聚民俗展民风、汇聚民心惠民生,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百姓系列”不仅在物理空间上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从感情上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近几年,嘉定基层党政干部通过“百姓系列”,既宣传、教育和服务了群众,也教育、启迪和升华了自我,加深了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下街镇、到村居,走巷尾、站田头,强化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

    四是推动了城区文明程度的提升。问卷调查显示,群众认同的“百姓系列”对嘉定社会发展影响前三位的是:“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81.2%);“增强新市民对嘉定的认同感、归属感,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68.1%);“通过开展活动,吸引投资,促进招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67.8%)。“百姓系列”以人为本、以文化民,推动嘉定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良好氛围,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成为主旋律,城市的知名度、文明程度显著提升。2013年,嘉定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60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9.8%。在迎办世博至今的历次上海市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嘉定的综合排名在郊区县中始终名列前茅。2009年至今,嘉定连续四年创成上海市“平安城区”,并被评为2009-2012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二)几点启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百姓系列”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对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百姓系列”由百姓满足自我需求而萌芽,因党政组织对接百姓需求而发展。嘉定区把有限的宣传文化资源配置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充分调动了百姓主体的能动性。这种有效的对接,在于细分百姓需求,构成了不同的服务模式,如“睦邻点”是服务社区居民,“客堂汇”是服务乡村农民。同时,对接百姓需求,不刻意策划,不华丽包装,与嘉定淳朴、平和的民风天然契合。“百姓系列”启示我们:任何主题、任何内容的宣传教育落到基层,都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只有坚持服务群众,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才有方向、才有灵魂,离开了服务群众,群众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就失去目的和意义,更谈不上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启示之二:必须采用群众喜爱的方式方法。“百姓系列”是“以文载道”,“载道”的形式是寓教于乐、喜闻乐见,如故事、说唱、演戏、舞蹈、吟诗等,“载道”的途径是走街串镇、专场汇演,如展台、舞台、书社、书场、客堂等,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接受心理和认知方式。“百姓系列”让百姓共享乡土文化资源,走的是“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路径。“百姓系列”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接受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人民群众喜欢的文化,才是优秀的文化;人民群众受益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文化,只有坚持把群众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的第一标准,才能引领群众、赢得民心。

    启示之三:必须挖掘凝聚群众的智慧力量。“百姓系列”主体是群众,其外在的“形式”是始终由百姓担任舞台主角,其内在的“精神”是百姓的首创精神,这种“形”与“神”的完美统一,是“百姓系列”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就是要依靠群众主体,挖掘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创造。“百姓系列”启示我们:扫除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最好药方,就是让老百姓来当教练员、裁判员,在制定政策、出台规范、实施项目、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等方面增重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只要把群众的智慧充分挖掘出来,把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从群众中找到创新思路、改进工作的源头活水,再难的问题也不难解决,再不好做的事情也可以办好。

    启示之四:必须壮大群众参与的队伍力量。“百姓系列”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与群众广泛参与和互动紧密相联,凝聚着发起人、草根领袖、志愿者的心血。“百姓系列”实现了宣教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群众是自治组织的主体,宣教对象也是群众,双方之间没有排异性。“百姓系列”启示我们:没有群众参与的宣传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宣传教育,没有群众互动的宣传教育是没有力量的宣传教育,只有找准与群众心声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才能切实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渗透力。

    启示之五:必须创新群众工作的运行机制。“百姓系列”的每一步推进,都蕴含运行机制的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最需要创新,也最需要务实。“百姓系列”适应宣传思想工作对象、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创新服务管理、专业培训、产品创作、资源利用、评估考核等运行机制,推动了基层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序开展。“百姓系列”启示我们:只有把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理念,化为制度设计,化为操作方法,化为资源支撑,化为集成优势,就能跳出开展群众工作“个体容易群体难;一时容易持久难”的困境。制度设计、机制创新、常做常新、保持长效,是基层党的群众工作的永恒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