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尼尔·西格尔:学会看待孩子的精神世界

 昵称535749 2014-04-01
2014-03-31 20:06 

人物介绍

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接受儿科和青少年精神治疗专科训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致力于人际神经生物学(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研究,专长在家庭互动研究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尤其强调童年依恋对人情绪、行为和记忆的影响。目前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临床精神医学教授。

与丹尼尔·西格尔教授的采访安排在他参加“佛教与心理治疗”会议的前一天,作为世界知名的医学教授和心理治疗师,丹尼尔的行程排得很满。作为心智力学院(Mindsight Institute)的创立者,他整合性的研究方式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令他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参加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演讲。

采访之前,西格尔教授的秘书告诉我行程排得很满,采访时间绝不可以超过30分钟。所以我也就提前到达酒店大堂,摩拳擦掌地等待着。毕竟,要采访到这样世界级的学者和演说家是很不容易的。见了面才发现,西格尔教授异常平易近人,而且明明刚从飞机上下来抵达酒店,西格尔却没有一点疲惫的样子,反而是兴致勃勃地与我攀谈起来。

谈及成为精神医生的经历,西格尔教授总是忍不住笑出来。他坦言自己对一切改变生命的力量都感兴趣,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所以大学本科的时候,读的是生物学。但因为成长环境的关系,西格尔对人为何对相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以及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等课题也非常感兴趣,确切地说,他对一切人类进化和个人发展的机制都特别感兴趣。可是进入医学院的他却发现学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西格尔感到医学院里教的东西缺乏感情和思想,缺乏事物背后的意义。他不断追问老师这些问题,但得到的却是老师的反问:你想做精神医生?还是你家里有人做精神医生?“你知道,‘精神医生’这个词在医学院里基本等同于脏话。”西格尔大笑着回忆当时的经历。

西格尔因此离开了医学院,直到一年后他重新找到了学习的意义才回到学校。但即使如此,当时的精神医疗现状仍然令他沮丧,他在儿科和精神科间来回转换,又经过好几年才结束后续学习。获得教职之后,他就一心铺在对于人类精神和神经的研究上,希望能为精神健康领域找到一条出路。

沟通——洞察孩子的情绪感受

父母要对孩子内在的真正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只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反应。这也是了解他人精神世界的方式,很多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精神世界,可是孩子正是通过学习父母洞察孩子精神世界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别人如何看待你的精神世界,你就如何看待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孩子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法则。

心探索:青少年群体经常与父母和主流社会起冲突,给双方都造成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您觉得原因在哪里?在与青少年相处的时候什么是最重要的?

西格尔:首先,不论你是跟什么年龄的孩子工作,“整合”都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面对青少年是最有挑战性的。人类几乎能够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人类孩子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中,会经历“青少年”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根据人类基因程序,他们会做出和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所处社会的主流成年群体所做的不同的事情,这是人类种群的适应模式。因为如果一个种群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环境,下一代就不能只是做和上一代做的一模一样的事情,要不然这个种群就灭绝了。而人类种群的方式就是让青少年去挑战极限,挑战规则,去反叛。如果一个文化阻碍或者至少不期许青少年去根据他们的基因程序以不同方式做事,这个文化就缺乏适应性。当然,青少年这种行为模式对于成年人和父母来说肯定是特别令人不舒服的。

心探索:那么父母在与青少年子女沟通的时候具体应该怎么做?

西格尔:首先父母应该永远保持原则性,但要开放地去和子女沟通。父母并不需要成为子女的朋友,而应该作为深思的、灵活的、但又有权威性的成年人存在,并为未成年人提供结构和原则。当然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就需要掌握一个平衡,这就是做父母艺术的部分了。还有,要永远保持幽默感(笑)!另外,你要了解到:根据基因程序,青少年本来就应该挑战父母的规则,这也是很有帮助的。

心探索:那如何与小孩子相处呢?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有很多不同吧?

西格尔:小孩子比较不同一些。小孩子正在探索这个世界,与青少年不同,他们一般还不会挑战规则——他们正在学习规则。对小孩子来说,他们希望知道的是你有计划,你能建立结构和原则,并且他们也需要知道他们的很多冲动是应该受到限制的。父母要教给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管理他们自己的情绪,而成年人应该通过洞察孩子的情绪感受来教给他们如何管理情绪。这就是心智力会有帮助的时候,有心智力技能的父母能够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

心探索:“洞察孩子的情绪感受”是什么意思?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西格尔: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父母带小孩参加社交活动,小孩总是在走廊里跑来跑去。这时候父母可以说:“你给我停下!游戏时间结束了!看我怎么教训你!”也可以说: “哦,我发现你今天很开心,你第一次参加社交活动,又见到这么多新面孔,一定很兴奋,就来回跑。可是在走廊里乱跑很危险,不如我们一起好好开心一下,一起出去到外面跑好不好?”后面的这对父母就看到了究竟是什么情绪感受在驱使孩子的行为。父母要对孩子内在的真正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只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反应。这也是了解他人精神世界的方式,很多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精神世界,可是孩子正是通过学习父母洞察孩子精神世界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别人如何看待你的精神世界,你就如何看待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孩子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法则。

内省——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

在一个尊重每个家庭成员存在价值的家庭中,孩子的心态就会很放松,因为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像他,他会感到安全。就算世界上有几十亿人,还是没有一个人能比你更好地成为你,这和你有没有找到好工作,有没有上名牌大学没关系,而只与你自己存在的方式有关,父母和子女都意识到这点很重要。

心探索:如果由于过去的原因,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已经不太好了,有什么方法能挽救吗?

西格尔:我写过一本叫做《从心开始做父母》的书,里面详细讲了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现在可能还没有中文译本。书的基本内容是,如果你作为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发展心智力,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在,尤其是自己的童年经历、自己与自己的养育者之间,比如你的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互动经历对你自己的意义。当你能意识这些意义和影响的时候,研究显示你的孩子就会与你产生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他以后就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如果父母自己找不到自己生命、生活的意义,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的依恋,以后发展就不好。因为通过亲子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会复制父母的精神,所以关键是父母要做功课。

心探索:具体讲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如何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了解自己的内在?

西格尔:有很多方法。比如心智觉知里面的内省。在你内省的时候,你会深入地问自己一系列问题,问自己你与自己父母的关系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的,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一个逐个地去问。这是个很好的方法。

心探索:现在在中国,很多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非常紧张,社会竞争带来的外部压力也很大,导致了很多两代人之间的问题,但这些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您对这种情况怎么看?

西格尔:我觉得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去单纯地存在,这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存在”(being)本身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是依赖或者仅仅依赖“做为”(doing)产生的。在一个尊重每个家庭成员存在价值的家庭中,孩子的心态就会很放松,因为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像他,他会感到安全。就算世界上有几十亿人,还是没有一个人能比你更好地成为你,这和你有没有找到好工作,有没有上名牌大学没关系,而只与你自己存在的方式有关,父母和子女都意识到这点很重要。

心探索:如果让您对中国的家长们提些建议,您会说什么?

西格尔:呵呵,可以把视角拉广一些来看,世界上现在有六十亿人,市场上没有那么多工作,而注重“做为”的现代人如果不“做”出点什么就会觉得糟透了,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正是这种思维模式制造了大量问题。不管是父母的还是祖父母的,一代代这样传承下来。这就是有挑战性的地方,因为位高权重的成年人都是通过“做”事来获得他们的权力的,而不是因为他们真正懂得如何去“存在”。所以如果现在告诉这些人他们的孩子要去走“存在”的道路,我估计他们会不愿意。但是,在现代世界中,单纯依赖“做为”的思维模式去生活有时候已经不可能了,而“存在”的思维模式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就看大家是否愿意去尝试了。

心智力——看清精神和内在生活的能力

西格尔最近的新书《心智力》大受好评。书中结合神经科学的新研究,发展出了符合人类身心发展的精神健康和心理治疗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可以从本质上改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被西格尔称作“心智力”的技巧。通过多年的家庭和青少年咨询实践,西格尔也发现懂得应用心智力技巧的父母可以与孩子建立起更好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建立起流畅的沟通,减少家庭问题,并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心探索:您的新书谈到“心智力”,可以介绍一下您的心智力模型的一些基本内容吗?

西格尔:在心智力概念中有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上分别是精神、大脑和关系,这就是心智力的基本模型。在心智力模型里面,我们先观察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和不同层面的整合。整合的意思是将相互不同的部分连接起来。通过了解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你可以带来访者了解他们的大脑,帮助他们进行神经层面的整合;教给他们心理化和心智觉知的技巧,帮助他们整合精神;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关系,帮助他们整合周围的人际关系。并让这三方面的整合良性交互作用,达到精神健康。

心探索:您做过这么多生物学、医学和脑科学研究。你觉得我们完全依赖自己的物理身体和大脑存在吗?超越肉体的存在您觉得有没有?

西格尔:很多人都觉得我搞科学应该很唯物主义,其实我不是这么想的。我认为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模式,具体说就是通过精神对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调控所生成的能量和信息的模式,是超越单一神经系统的存在。比如当我谈到整合,我指的不只是神经系统的整合,它也可以发生在关系中、家庭中、社区中、乃至一个文化中,你在所有这些事物中都能发现它们特定的能量流和信息流模式。比如最近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刚刚过世,但他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模式仍然存在。就算他的身体已经死了,大脑已经不存在了,但他的精神仍然在他所写的书中、他活着的时候影响过的那些人身上存在。

心探索:在您这么多研究和著作中,您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西格尔: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意识到,你的关注点会改变你的人生。改变你的关注点能够改变你大脑里的结构,改变你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帮助有艰难童年的人从他们过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心智力模型中,整合成为了健康的中心,我发现要获得健康的精神,就要整合大脑和整合关系。当然,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不同时代的人如何生活,或者去看单独的个人。当“整合”存在的时候就会有和谐,当它不存在的时候我们就得到混乱或者死板。对于个人来说,你关注点在哪里会影响你的大脑的整合,告诉人们这一点就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他们的人生。

三个点击

1、心智觉知(mindfulness)

心智觉知是把个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此时此刻对个体内部和外部刺激的体验上,是一种特殊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即有意识地、此时此刻地、不批判地集中注意力的方式。这种直接集中于注意力的能力可以由冥想练习发展而来,被定义为每时每刻有意识地对注意的自我调节。心智觉知疗法是发源于小乘佛教冥想的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心理疗法中。

2、心理化(mentalization)

心理化是表示一个人理解自身和他人内在精神状态能力的心理学概念。心理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幻想性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精神状态(包括需要、感觉、信念、目标、原因等等)。心理化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精神分析中,并在近些年与神经科学对于精神分裂的研究相结合,研究显示具有不良童年依恋关系的人成年之后缺乏心理化能力,而这种能力能保护人免于受到心理和社会创伤。

3、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

一种严重的双向性情感障碍,此障碍的特征是躁狂和忧郁交互或混合出现,表现为异常兴奋和异常抑郁的周期不断交替出现,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当事人自己也很难控制。

西格尔的主要著作

2010年《心智力:转化的新科学》
(Mindsight: The New Science of Transformation)

本书突破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疗愈能力“心智力”,这种能力基于情商和社会智商,掌握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他们的大脑和生活中创造积极的改变。通过案例研究,西格尔展示了通过正确的方法,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学会控制他们内在的关注点,并真实地改变他们的大脑结构和连接。

2010年《自觉的治疗师:临床治疗师的心智力与神经整合指南》
(The Mindful Therapist: A Clinician's Guide to Mindsight and Neural Integration)

在本书中,西格尔将心智觉知方法带入到心理治疗的实践中,提出整合的精神状态是精神健康的根本。书中也介绍了提升精神健康和加强能量的实际技巧,以及由研究脑损伤病人得出的九个大脑的基本整合功能。

2009年《情绪的疗愈:情感的神经科学、发展和临床应用》
(The Healing Power of Emotion:Affective Neuroscience, Development & Clinical Practice)

本书由丹尼尔·西格尔、戴安娜·福沙、马里恩·所罗门合著,运用前沿神经科学方法解释人类的情绪体验。我们通过情绪与人连接,大脑、身体和精神与情绪是密不可分的。创伤性的情绪事件可以严重打击家庭和人心,但同时,情绪也可以像催化剂一样在疗愈过程中发挥转化性的效果。

2007年《觉知的大脑:在内省和协调中创造幸福》
(The Mindful Brain: Reflection and Attun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Well-Being)

本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为何保持觉知状态和体验丰富的经历可以加强我们的的生理、心理和人际能力。通过理论、科学解释和例证,西格尔阐明了为何转化大脑能够在心理治疗和日常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和平衡情绪。

2004年《从心开始做父母》
(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本书由西格尔与玛丽·哈策尔合著,来自一系列与教育和亲子关系有关的工作坊。书中结合了西格尔关于沟通与大脑发展的研究及哈策尔三十余年的儿童和父母教育经验,教授父母如何与孩子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2003年《治疗创伤:依恋、心智、身体和大脑》
(Healing Trauma: Attachment, Mind, Body, and Brain)

本书由西格尔主编,是一本关于创伤治疗的研究文集。创伤治疗一直是心理学中的热点话题,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系统理论等等都对其有不同阐释。本书强调了社会环境,包括一个人的亲子关系和成年后的关系,是如何改变人的大脑并最终改变人的精神的。

2001年《人际关系与大脑的奥秘》
(The Developing Mind: How Relationships and the Brain Interact to Shape Who We Are)

本书是人际神经生物学的经典作品,目前有台版译本。本书从神经科学角度探讨了人际关系与大脑之间的互动和其对大脑的影响。西格尔阐述了他对于人类精神发展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及我们是成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记忆的独立个体的过程。(来源/心探索杂志,采访撰文/清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