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当今中国农民大量买粮食吃

 xcaq 2014-04-01

2014-03-22 02:37:05   李子迟:

在我们曾经的印象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壤肥沃,耕地遍野,阡陌纵横,河塘清澈,到处是鱼米之乡,稻浪翻滚,瓜果飘香,粮食满仓;中国农民是勤劳、忙碌、艰辛的,面目黧黑汗流浃背,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习惯了男耕女织、耕读传家、自给自足、不买不卖的田园生活、小家庭生活。

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社会变了,人也变了,与时俱进,物是人非,事物不同了,观念、生活也跟着不同了,中国的农民不再是过去的农民,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农村。我的老家在农村,这些年每年都要回去一两次,我眼里的老家不再是以前的样子,父老乡亲也与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庄稼满畦、蛙声一片,而是田园荒凉、河塘干涸、山林萧条、树木光秃;没有一个人在田地里干活、忙碌,他们在干嘛呢?围成一桌一桌的打麻将、字牌、扑克、下棋,或者就是看电视、吃零食、聊天、静坐,总之搞农业的不多了,曾经勤劳的身影不见了。

我也调查、询问过他们,每年出去打半年或七八个月工,挣上少则两三万、多则五六万,这样全家一年就够花了,然后其他时间就呆在家乡玩乐、休息。干什么农活呢?那太辛苦了。随便拿出个万而八千的来买粮食副食、肉类蔬菜、油盐柴米酱醋茶,也就够吃了。他们宁可呆在家里也不去干农活,为什么?一则,钱够花了;二则,农活太辛苦,被人看不起,而且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便宜,种再多也卖不到几个钱;三则,打牌、打麻将,要是手气好、经验足、赢得多,说不定赚钱更多呢!呆在房里,不晒太阳不淋雨,不冷不热,这种生活多轻松、多惬意啊!

我没有做过统计,也没有查过有关数据,我不知道,像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曾经许多年都是生产粮食总量在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似乎与美国和俄罗斯媲美),常常有多余,有大量出口,还可以支援亚非拉美小友邦,以及闹水灾、旱灾、震灾、台风等全球各国各地区。而我们家乡的老百姓,亦曾经长期是粮食足够吃,甚至还可以出售一些的;可现在呢,他们经常要买粮食吃,远远不够自给自足,从“出口”变成了“进口”。

 

比如我们村,听村长老叔说,每年全村得买粮好几吨;去年大旱灾,百分之九十五的稻田无收获,更加买得多,几百号人,据说至少要买十几吨!他们有钱,粮食又不贵,他们买得起,所以才不管你旱灾不旱灾、粮食能否丰收呢。过去旱灾水灾,收获不了粮食,人们慌得很,怕没有饭吃、肚子挨饿,现在他们一点也不怕,房外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房内饭菜飘香、欢声笑语,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到“手中有钱,心中很甜”,天灾人祸已经打不倒农民了,这算是进步吗?

种粮食的农民如今却要买粮食吃,这是为何?一则,由于耕地大量减少,用于建房子、修道路、办工厂等;二则,水旱灾害增多,气温转暖,降水减少,田地荒芜,河塘干涸,以及土壤、大气和水流受到工业等因素污染,对农业生产、粮食收获大有损失;三则,亩产大有增加,现在一亩地打的粮食等于过去两三亩地,所以你没有收获而人家有收获,本村荒芜而邻村丰收,也许从很大范围(比如全中国)来看是不愁买不到粮食吃的;四则,农民手里有钱,而粮食又不贵,他们完全买得起。

也许农民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吃穿住用行不再发愁,再有什么天灾人祸也不担忧和害怕,日子也比过去清闲和舒适,农村已经脱离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田园经济模式,商业买卖很普遍,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这些都是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可是,农业破产、农村萧条、农民不务农(至少是相当一部分的农业、农村、农业),我看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再说,我并不是反对农民过清闲、舒适的日子,过去那种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苦生活我也不提倡,可是,中国农民那种传统的勤劳、忙碌的形象彻底改变了,变得好逸恶劳、好吃懒做、闲得无聊,甚至打牌赌博、吃喝玩乐、男女苟合等不良风气盛行,这大概也不是好现象。还有,也许现下的农民买粮食吃,只是局部地区、部分人,从全国来看,咱们的粮食还是充裕的,多数农民还在坚持搞农业生产;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说不定有一天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大多数中国农民都离开了农业,到时候该是个什么状况呢?

曾经以种粮食为业的农民,如今却要大量地从外面购买粮食,这个现象和趋势真是值得警惕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