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弟子規》

 如水似衡0919 2014-04-01

總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弟子规,是学习生命之道的扎根经典,是学“做好人”的重要读本。做好人,什么是好人?在没读弟子规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人,而且也不知道怎样做好人。好人,往细里说,好儿子,好女儿,好哥哥, 好弟弟,好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好媳妇,好丈夫,好老师,好学生,好员工,好经理,好老板,好干部等等。做个好人的基础,一是做个好儿女,二是做个弟弟(含女弟)。好儿女长大了,就是好爸爸、好妈妈。好弟弟长大了,就是好兄长,好领导。今天,爸爸、妈妈太难做,或不会做,都跟没有读过《弟子规》有关。《弟子规》是孩子读的,更是大人读的,80岁老人也还是儿子。无论多大官,也无论多有钱,只要是儿子,只要有兄弟,人人都要读。生命学习三大任务,一是身体好,二是心情好,三是人缘好。生命是大学问,离开生命没有学问;幸福是大事,离开幸福人生没有大事。


弟子规,不是圣人规定的,而是智者发现的。顺道者昌,逆道者亡。生命是在家族传承中孕育的,父母及祖宗是我们生命的根。孝亲敬祖,孝是爱根之心,护根之情,养根之行。树断根必枯,人忘祖必衰。孝亲顺道,断根逆道。孝是生命力,我们是生命树,父母及祖是生命的树根。树与根连,生命有力。孝亲,父子有亲,母子连心;敬祖,慎终追远,人心归厚。命不离心,心不离根,人心向祖,根深叶茂,家业兴盛。


弟子规,好人的标准。好人,有生命力的人,幸福的人。中国人把幸福细化,谓之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是果,五德是因(仁义礼智信)。五德之本,孝。“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之舜帝,孝感天地,大孝致福。福田心耕,孝是福本,不孝是祸根。曾国藩云,读尽天下书,唯一个“孝”字。他训诫子侄,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儿孙两条正道,宜耕宜读。读什么?弟子规。怎么耕?福田心耕,遵循弟子规,做人做事。


孝是命根,易失而难得,故要日日知养。孝心,越养越厚,越损越薄。中国人祠堂敬祖,西方人礼拜上帝,其在心理上本无区别。上帝是看不见的天父,父母是看得见的上帝。《弟子规》贯穿一个“孝”,天天诵读《弟子规》(诵读是方法),日日在养孝敬之心。做人不能离谱,弟子规1080个字,113件事,无非是说做好人、做好儿子、做好弟弟的心态及规范(标准)。学而时习,知而力行,一人学习,全家受益,做一事,成一事,受用终生。


亲人不亲,爱人不爱。今天,生命品质中最难解决的两大难题,一是信心,二是信任。一个“孝”字,113件事情,可从根本上,提升信心和建立信任。父母及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树根,树根断裂,生命危机——信心缺损、信任危机,从此而生。心,不孝父母,不敬祖宗,自我、自大、自私,油然而生。生命是在家族传承中孕育的。家不是房子,也不是家具,家是一棵大树,心心相连,血脉相通。祖宗是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枝,儿女是花,孙辈是果。家有家道,伦理,家规,家学,家风,家业。孝亲者不自我,敬祖者不自大,爱人者不自私。孝亲敬祖,能去除人的自我、自大、自私之毒。自我者,有我无家;自大者,有我无祖;自私者,有我无亲。自私,亲人变敌人;自大,对立又对抗;自我,孤独且恐惧。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自我、自大、自私,生命三毒,唯孝能除。信心,信任,生命力,唯孝能兴。


孟子云,“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孝悌之道,弟子规是门。“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梯,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者,或子或弟,人伦也。规,敦伦尽分,规是应尽职责。圣人,智者不惑,能见生命真相及法则。训,智者破迷,将所见之真理宣说迷人,故曰垂训。首孝悌,首者,本也。孝者,下承上(子承父);悌,后从前(幼从长)。孝悌为本,生命秩序,顺者昌,逆者亡。今日世界,子不孝父,后不从前,天下大乱。次谨信,次,由本而生。谨,疏忽之处。孝是信根,信是命根,疏忽而致不孝,父子不亲,彼此不信,信心俱损。论语云,人无信则不立。自信者爱人,故得人信。自卑者求人爱,不信人,人亦不信。克己复孝,天下归仁,孝生亲,亲生信,信生爱,爱生仁。余力,依弟子规而行,后能劝人。道德,越说越空,越做越实。学文,自己做到之后,著书立说,垂范世人。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是树根,我们是树枝。长出什么样的树枝,不由树枝决定,而由树根决定。我们长什么样子,长多高,漂亮否,谁决定?生命伦理,主从有序。我们是树,父母是根,根树相连,树由根生。父母呼,不能缓。缓,子不孝,父母怨,心不安,亲不信,父子不亲。应而不缓,父母悦,亲心安,彼此信,父子亲。子不孝,父母怨,伤的是父母之心,损的是自己的生命心根。没有父母爱的孩子,不能茁壮成长。呼且不缓,命岂能懒。弟子规,113件事,合天理,通人心,事事符合人之心理。若不相信,等自己做父母之后,全然明白,但悔之晚矣。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伦理,伦,人际关系;理,法则或秩序。父子之间,天然而存在一种生命秩序,父主子从。故父母一言一行,本身具有示范教育作用。若为父母,不孝其亲、不敬其祖,子女必从,如手牵木偶。今子女不听或不顺父母,往往也是跟父母学的,也算是“顺承”吧。故弟子规不是用来要求儿女的,而是示范和影响孩子的。凡事有因果,父母之行是因,儿女之仿是果,如影随形,代代相传,是谓家学,并成家风。如此,决定家族心态,并造就家业兴衰。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父子有亲,如根与树,互利共生,家和业兴。孝亲,浇水养根,滋养大树。东汉黄香,孝亲温凊(jìng),冬暖夏凉,养根茁壮,名垂青史。孝亲养根,养自已的生命信根。黄香温凊,温的是被,暖的是情;凊的是蓆,爽的是心。为父心爽,父子有亲,彼此信任,互增生命信心。省,省亲问安;定,睡前请安。晨昏定省,日日如是,安亲之心,养已孝根。孝是信根,信是命根。孝养信心,更增信任,亲在其中。父子间的信任,是生命的第一信任。儿女的孝敬,是父母的第一生命信心。生命无大事,大事办好都是小事,小事办不好都成大事。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论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远,古说空间之远,今言心理之遥。父子有亲,母子连心,如树与根,片刻难分,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故“意恐迟迟归”。人在江湖,居无定所,或频繁跳槽,一事无成,居不安、业不乐,怎令爹娘不忧不愁。虽有别墅,若心不安,或家不和,祖宗也伤心。父子千里遥,家书值万金,报告心与事,双亲夜安眠。天下游子,思如爹娘,言行举止,勿令亲忧。儿女是风筝,父母紧握线,风筝越远,忧思之情越长,念念恐断线。叶落知归根,北燕春南飞,树欲静而思不止,子欲孝而亲永在。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父子有亲,身心一体。身,以心为本;树,以根为尊;子,以父母为根。父子亦如心与手,若手不能听命于心,心手不应,不是中风,就是帕金森,病态,父子皆病。生命是系统的,身听命于心,子从父之命,此是生命伦理,自然之道。若父母无德,我们可以劝谏,但对父母的恭敬之心,不能或失。论语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擅为,子心离父,自我、自大、自私,病毒丛生。自我者无家,自大者无祖,自私者无亲。无家无祖无亲,皆是心里之无。能做到“勿擅为”,养孝心。若擅为,损孝心。论语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若儿女跟我们犯上作乱,果必有因。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若子藏物,其心先私,与亲疏离,久久对立,且势不两立。父子有亲,树与根连。人有所好,心有所偏,自我,自大,自私,心与亲疏。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都是父母的,又岂能有私物哉。与父母对立,心理分裂,父母最为伤心。娶了新娘,忘记爹娘,伤心的不是器物,而是子女存了私心,与已不亲。婆媳关系难处,儿子丈夫兼两职,更要谨慎处理。父母的生命信心,唯系于儿女的孝敬。若父母缺损信心,担忧恐惧常相伴。反观自己的孝敬,皆知父母的生命品质。不能令父母幸福,我们一生的努力有何益。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孝养父母,贵在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养亲心志,若不知其志其心,养从何入?尊严,信心,亲之所好,唯孝敬可得。子不孝亲,孙不敬祖,最伤尊严及生命信心。伤心,伤的爹娘的信心及自尊。父母伤心,必对儿女丧失信任,我们的生命信根受损。论语云,人无信不立。被最亲的人怀疑,其他人还能信自已?信任,是职业的第一生命力。生命无力,生涯生意,生机何在。孝是信根,信是命根,孝亲敬祖,化疑为信,根深叶茂,家和业兴!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最伤爹娘尊严和生命信心的是儿女。父子有亲,母子连心。亲,亲密无间,我们与父母,能分的是身体,不能分的是心心相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连着父母的喜恕哀乐,连着爹娘贵贱荣辱。常如是观,做人做事,我们岂能轻举妄动。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之无伤,一者不生病,二者不生气,三者不生非(惹事生非)。又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为父母立功,为祖宗扬名,孝子。我无功,父母无名,既令双亲蒙羞,亦是儿孙之耻。相声名家马三立,以名励志,立德,立功,立言,以“三立”报达父母的鸿恩。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有一首对联,评价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生命三毒,自我,自大,自私。求人爱,三毒之病。爱人者,人恒爱。人爱我,我方爱人,自大。我爱人,而不求人爱,自信。人有信心,爱人;人不自信,广求人爱。亲爱我,我亦爱亲,亲憎我,我更怨亲,自私之爱。自信的人,或爱或憎,爱心不变。信心是爱之本,爱是信心的清泉。父子有亲,母子连心,父母是根我是树,树岂能不连根,或不爱根,或不护根,或不养根。明道故心安,心安能理得。圣贤,贤在信道行道。人越自大,越损信任,也越伤信心。道,越行越有信心,越背离越损信任。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複諫,號泣隨,撻無怨。

父母亦非圣贤,孰能无过失。亲有过,子不救,或救不了,不孝。若自已也有亲之过,焉能救亲。若已之过,更甚于亲之过,靠什么救亲。判断过失,标准是弟子规。谏,有言谏与身谏之别。身谏,改已之过,动亲之心。怡色柔声,莫若润物无声。言谏之难,难在父母对儿女缺乏信任。论语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劝谏父母,无论父母的过失多么严重,或父母无论如何不从己劝,儿女对父母的恭敬心不能“打折”,否则犯不孝之过。恭敬,恭敬的是父母之人,而非其事。孝顺,不是说父母说的或做的都正确而顺从其意。顺,不嫌弃,不怨忿,不怨为顺。若生气抱怨发脾气,不孝在先。劝谏是长期的,要有耐心和信心,故悦复谏。劝谏,古人有舍身救亲,以死相劝,悲壮感人,故号泣随。过失父母,对儿女之规劝,甚或动怒,以泄己忿,如瞽伤舜,儿女不怨,劝心不改,故挞无怨。用“孝”的方式劝谏父母是一种智慧,舜帝垂范,值得深学。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亲尝汤药,二十四孝之典故。汉文帝,九五尊,娘卧病,儿尝药,孝心仁,和天下。尝有妙意,母病儿尝药,知娘病苦子心忧。侍,侍奉之意,无怨,尽心,周全,敬在其中。今人待娘,有用则呼,无用则去,犹如保姆。娘有病,人无用,病床前,一日孝,二周可,三月愁,四年怨,孝心太薄,亲情太浅。母病三年,文帝千日不离床,孝心深厚,万民受福,文景之治。皇帝,何以不请保姆?我等,为何要请保姆?亲情淡,心地薄,人自我,太自大,很自私,家道不兴,祸在其后。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做人不能缺损信心,养生命信心不能离开双亲。父母是根,我们是树,血脉相承,命根相依。或母或父,百年有期,儿女子孙,如树断根,且恐且忧,悲咽难忍,自然而然。三年之丧,或守祖墓,或祭祠堂,故居处变。心情悲忧,酒不美,肉不甘,故酒肉绝。圣人制礼,合乎天理,顺乎人心,不可或缺。父母去世,命断其根,最伤生命信心。守孝三年,忆恋不舍的悲伤之情,需要一点点地修复生命信心。今天,疏忽守孝,易形成悲郁及焦虑,并在日后爆发成诸多心理疾病。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对爹娘的孝敬之心不能缺损。命不离心,心不离根,人心向祖,根深叶茂。丧,举办丧事,合乎丧礼。人生两件大事,一是生,二是死。人重其生,而轻其死,谬也。丧有凶吉,办得合礼,逢凶化吉;办得不妥,祸害后人。孝是信根,信是命根。孝,敬的是父母,养的是自己的生命信根。生有生日,死有祭日,生日是感恩日,祭日还是感恩日,皆在养己信根。古有祠堂,供奉天地君亲师,心不离祖,义在养生命信心。感恩是一种信心,但感恩之心,易损而难得,故要时时滋养。感恩贵在知恩,知父母及祖宗传家之恩,故事死如生。感恩有三义,一知恩报恩,二传承家业,三知过改过。




出則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生命是在家族传承中孕育的,传家兴业是孝子贤孙的第一道义。我们是家业传承的火炬手,是祖业兴盛的奠基人。人生的意义,传承家业,光宗耀祖,造福后代。古人云,兄弟和而家不分,家和万事兴。兄弟是人伦,恭友是道义,和睦是家业,孝敬是树根。友,友爱,含容,保护;恭,恭敬,依靠,顺从。不友不恭,非孝非敬,伤的是兄弟情,痛的是父母心。兄弟同根,恭友则亲乐,不恭不友则祖忧。恭友失,兄弟伤,双亲泪,祖宗愁,家业衰,事业舛。兄不友,伤弟之信心,损弟对兄的信任。弟不恭,伤兄之信心,损兄对弟的信任。兄弟互伤,家业必衰。


弟子规是做好人的标准。首孝悌,前一段讲“孝”,做好儿女的标准,本段讲做好弟弟的标准。悌是讲弟弟对兄长的恭顺心态,也是兄长对弟弟友爱的心态。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相处,共同振兴祖宗传承的家业,上无愧列祖列宗,下无亏子子孙孙,这是大孝,故曰孝在中。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家和贵在人和,人和贵在心态。兄友弟恭,这样的兄弟叫好兄弟。今天的兄弟少了,加之孝道的缺损,兄弟之情难以培养,故与领导、同事及朋友相处,友爱恭顺的意识比较淡薄,且容易产生对立,发生对抗或冲突。悌心的根基是孝道,独生子女培养友恭心态,可以在表兄表妹或堂哥堂姐之间來做,也可以扩大到师兄弟或同事间的师长关系。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重财者轻义,轻义者寡情,寡情薄义孝根浅,不自信,人亦少信。信心缺损者自卑,怨天怨地怨双亲。人不自信必自大,骂兄骂弟语不忍。据说,四川有一种地方习俗,兄弟情深,若有一个亡故,或兄或弟,断指铭心。兄或弟,手足情,伤一指,铭记心。古人云,妻财之念重,兄弟之情疏。兄弟娶妻成家,本是树枝分杈,花叶各别,根还是一个。若妻念财,劝兄弟分,家业亏蚀,祖宗伤心。生命是父母的“遗体”,家是祖宗的家业,十世同堂,果实累累,祖业兴盛。兄弟连心,互增信心,其利断金。彼此怨忿,兄弟不信,祖业不兴。古人云,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则盛德日新;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则孝行自笃。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生命尊严,伦理至美。尊严,连着生命信心。子孝父,父敬祖,尊严在其中。若父若祖,为人欺侮,儿孙的尊严何在?今天,欺侮父祖的不是外人,首先是儿孙本人。长先幼后,谁规定的?伦理不是圣人定的规则,而是自然的生命秩序,顺之则两尊,背之则双辱。周易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树枝,老枝在前,新枝在后,没有老枝,焉有新枝。天理如是,人心亦复如是。敦伦尽分,敦伦,依从伦理;尽分,长先幼后。若幼先长后,越理越分,天下大乱。家庭危机,肇始于越理越分。化解社会危机,重返伦理,至美至巧,人人有尊。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生命无小事,小事做不好就变成大事,大事做好了都是小事。人活在生命系统里,如鱼活在水中。鱼与水构成一个生命系统,鱼离开生命系统,先恐惧后死亡。家庭、公司是一个生命系统,小组也是生命系统。长呼人,上级发出一个指令,一传十,十传百,我们是二传手,确保指令通达。若指令受阻,生命系统就会出故障。好比身体的血液淤堵,肌体血流不畅,危及生命。即代叫,即,立即,刻不容缓。人不在,已即到,确保上级的指令完成。代叫是传达指令,已即到是完成指令。指令就是生命信息(信号),中风,半身不遂,都是生命信号不能传达的生命衰相。伦理是生命秩序,和谐是生命的完好状态。人能顺道,信心增长;若人逆道,损害生命信心。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见,音现,表现之意。信心要养,越养越厚,越损越薄。别人的信任,是养生命信心的土壤。尊长的信任,是滋养信心的肥沃土质。长幼有序,尊卑有礼。顺长幼之序,守尊卑之礼,信任日增,信心日长。若称尊长之名,损害长辈尊严,挫伤尊长的生命信心。尊长不悦、不满,必以怨气或怒气相对,我们的生命信心也在怨愤之中受损。称呼之礼,事虽小,义甚大,与尊严及信心,紧密相连,不能疏忽。在长辈面前表现或炫耀自己的才华,令尊长惭愧或羞耻,更是无知,何故?树枝与花果,树枝是长辈。花果虽美也能,但若没有树枝,花从何开?果由何结?树枝,的确没有花美,但再美的花离开树枝,不能久美。花瓶中的牡丹,因为无根,转瞬即谢。心中有尊长,生命有根。尊敬长辈,就在养自己的生命信根。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长幼之序不能乱,尊卑之礼不能废。今日我尊长,明日必受人尊。其实不待明日,我敬长,长必爱我,敬长爱幼,长幼彼此,信心不损,信任日增。天伦之乐,乐在人人尽己之分。天伦,伦理是生命秩序,天然之序,人能顺之,不能乱之。顺天之伦,信心、信任、喜悦、尊严,财富,生命力日日增长。乱天之伦,损自信、亏信任、生烦恼、失尊严,坏名誉,生命力时时减损。生命教育,从学习伦理知识、增强伦理意识、遵守伦理法则开始。道德,越说越空,越做越实。顺天伦是因,生命力增长是果,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自受,何必求人。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遇到尊长,骑马的要下马,乘車的要下車,问候及敬礼之后,目送远影,百步有余。今人以其为繁,古人以此养心,养恭敬之心。尊严人人爱,天天在追求,从何而来?拜金主义者,用名利买尊严。但为名利,常以出卖尊严换名利。名利日增,尊严日损,然后再以名利补尊严,所谓先污染后治理。拜祖(孝亲敬祖)主义者,敦伦尽分,上下有序,尊卑有礼,在生命秩序中享受尊严。天伦是永恒的,尊严是平等的,先后是有秩序的,尊卑是互利的。其实,离开人伦没有尊严。有钱或有名,离开人的尊敬,钱或名价值几何?金钱式恭敬或尊严靠不住。尊敬,人伦自有秩序,各自遵守生命伦理,尊严就在其中。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生命是一种顺序,后从前,前传后,秩序井然。或立或坐,虽是小事,但关乎人伦大道,生命秩序及生命力。长坐幼立,尊卑之相。长命幼坐,随顺长幼秩序,彼此心安,和谐共生。今日小皇帝,颠倒长幼,尊卑错位,老少不安。长者立尊,幼焉不尊。长不能自尊,非幼之过,乃长之非,家业之祸。尊卑,卑是能尊,尊是所尊。受人尊敬,人有尊严,生命信心,完好无缺。能敬重人,令人信任,岂非尊严?人有信心,方能卑已尊人。若缺信心,必求人尊。长幼先后,伦理有序,顺之则安,乱之则怨。事连着心,心连着命,认识生命秩序,随顺人伦关系,信心、信任、尊严、喜悦、生命力,尽在其中。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尊卑是生命秩序,秩序里蕴藏着生命力量。尊长,或年长,或位尊,或识高,或才高,或德高。尊卑一体,如鱼游水,鱼不敬水,危在旦夕。以卑尊长,如鱼投水,鱼水一体,亲而不分,养生命信心。言语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尊卑有礼,信心日深,尊卑皆益。跟尊长说话,低而能闻。音低则心卑,尊在其中。低不能闻,或内心胆怯,必有鬼私;或令尊长感觉耳聋眼花之衰相而忧心忡忡,故曰不宜。今日尊者不能令人尊,乃尊者不能自尊。何谓尊者?一者尊人,二令人尊敬。家中老人,若不能敬其父母,尊其祖先,虽处尊位,但缺乏尊贵之气,故难令儿孙尊敬。公司领导,亦复如是。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上下是生命秩序,尊卑是人伦心态。下对上,卑以尊上,敬爱有亲。上还有上,以至无穷,故上受卑之尊,也必卑以尊其上,何尝不卑哉。若上不敬其上,尊而不贵,必失下之敬。下还有下,以至无尽,故下尊其上,必受其下之敬,何尝不尊哉。秩序是永恒的,尊卑是平等,能尊人,自然不失下之尊。播种与收获,尊人是播种,受人尊是收获。若求人尊,然后尊人,颠倒本末,必定事与愿违。遇到尊长,主动上前问候则有礼。老少相聚,老者先退席而少者居后。行礼问候,态度真诚,神情专注,而不是应付或走过场,故曰视身移。左顾右盼,心神不定,礼而失敬,难得实效。轻财忍语,长先幼后,勿呼勿见,或揖或立,或下或待,长命幼坐,声高音低,皆是日常小事,但小事当中蕴藏是生命秩序及生命力。生命伦理,得之则兴,失之必亡,其中奥秘,唯圣人能知,唯行者能得。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生命是在家业传承中孕育的,伦理是家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秩序。伦是关系,理是心态。敦伦尽分,明确自己的人伦角色,并彻底履行自己的角色责任,就是顺道之德。道是自然法则,德是顺道之心、守道之行。德通得,人有德,幸福必得。若人缺德,家不和,业不兴,生命遭殃。孝悌是伦理,做到了有道德。子孝于父,父子有亲,家和必兴;弟顺于兄,手足情深,齐心协力,光宗耀祖,造福后人。五伦大道,幸福之路。父慈子孝,夫义妇随,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实友信,各守其伦,恪尽其分,万事和顺,天下太平。孝有大小,小孝是自己孝敬父母,大孝是让天下人尊敬自己的父母。何以大孝?我恭敬天下的父母,天下的人必恭敬我的父母。事诸父,如事父,象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天下的父母。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实不谬。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论语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君子务本,凡人舍本逐末。生命有根,孝悌是本,故曰首孝悌。生命是在家族传承中孕育的,积福传家是人生的第一道义。传家贵在积福,积福贵在一个“勤”字。早起眠迟,勤之始也。我们是家族兴盛的火炬手,若家业在自已手中衰落,上愧对祖宗,下亏蚀儿孙。振兴家业,分秒必争,故曰老易至。生命中的每一秒中,有人积福,有人享福,有人损福。福,越积越厚,越损越薄,故曰惜此时。早起眠迟,日常小事,但直接连着“勤”字,决定家业兴衰,故曰次谨信。谨,谨慎而不马虎;信,小事做到了,家业大事方能有信。



晨必盥,兼瀨口,便溺回,輒淨手。

生命中没有小事,小事做不好都成大事,大事做好了都是小事。个人的小事做不好,必将影响家业兴衰之大事。晨起洗漱,这个习惯很多人或许多地方都未养成。去除污秽,人之常情,且日日清。一日不清,一天不洁。若三日不清,臭不可闻。身要洁,房室亦要洁,办公室、办公桌亦要清爽。洗心革面,心也要日清,否则不良情绪,日积月累,形成心理压力。自我、自大、自私,若不能日日清洁,肯定破坏信心、信任、信用。事有大小,心无轻重,事事连心,福田心耕。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古云,勿以恶小而为之。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便溺污秽,如人染污恶习,故须净手以去之。若人改过,养成盥漱净手的习惯,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兴,日有所增。改过先须知过,知过贵在诵读弟子规。天天诵读,日日知过,时时改过,德日进,福日厚,家日兴。



冦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尊严,人之所爱。人之一生,无非追求“尊严”二字,从何而来?求人尊而严,莫如自尊自严。若不自尊,必失人尊。冠正纽结,自我尊严。歪带帽子,敞胸露怀,尊严自失。女孩子,发零乱,或怪发型,或披头散发,或露肚脐,或展胸背,亦属仪态不庄。冠服衣着,尊严之具,善用而不能乱用,故必守规矩。袜履紧切,合适为要。或大或小,亦失尊严。小脚穿大鞋,走起路来,拖拖拉拉,跌跌冲冲,毫无尊严。大脚穿小袜,不仅难受,亦无尊严。若究深意,做事要恰到好处。力小而强做大事,不仅难且易败,更伤自尊或信心。力大而做小事,人怨或嫌,损信任,毁名誉。尊严是生命的大事,连着生命信心,也决定生命意义。个人尊严,或为家族增光,或令祖宗蒙羞,可不慎乎。古圣先贤,注重在日常生活小事中修养心态,真可谓小事蕴藏生命的大学问。



置冦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冠正衣整,自我尊严。冠服,尊严之具。对待冠服,也要恭敬。戴帽,要有恭请之心;穿衣,也要恭请有意。皇冠,加冕仪式,隆重庄严。古代王臣,衣帽是身份之具。今人也是靠衣着装扮自已,名牌如是。既然衣帽、手表、手机、皮包、鞋子等是身份之具,我们岂能随便。对冠服恭敬,就是自我尊严。怎么做?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冠服有秽,是尊严有秽,养尊之道,不可不惧。弟子规云,次谨信。信是取信或养信,取人之信任来养己之信心。养信,心想事成,把知道的做到,自养信心。信心是尊严的根基,尊严是信心的花朵。谨,谨慎,小事不马虎,大事不慌乱。因谨而信,因信而谨,良性循环,彼此互养。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小事养信心,大事用信心。若少信心,不能成事,也缺乏自尊。鞋帽衣包,日常之用,尊严之具,不可不慎。今人爱名牌,用名牌取尊严,表面荣华,心无底气,难免虚荣,反失自尊。有人衣名牌则尊,失名牌则卑,甚至用假名牌,自欺欺人。衣冠之尊,尊在人心。对衣冠存恭敬心,善用(冠正纽结)、善存(有定位)、善护(衣贵洁),自尊而人敬。冠服是身份之具,当与身分相称。若百姓穿警服,不称,或有欺骗之嫌。且要与家庭经济状况相称。若经济窘迫,而著耐克,虚荣不尊。人之尊严,尊在恭敬和善待衣帽等尊严之具。华而不实,爱慕虚荣,盲目攀比,自傲自大,甚至“衣冠禽兽”,人不敬,且更厌。恭敬心是获取尊严的根本,心存恭敬,人必尊敬。信心是恭敬心之本,在日常的穿衣戴帽中养成。小事养大心,大心做大事,成就家族大业。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偏心不正,正心不偏,偏心、偏见、偏执,必然“偏瘫”。有生有死是正心,贪生怕死是偏心。有得有失是正见,贪得怕失是偏见。偏食,偏的是心。饮食,本为吃饱,补充生命能量,养精气神。偏食之后,一者营养不健全。二者把钱财花在自已的偏好之食,而浪费本有的、易取的食物。三者染污正心,养成偏心,导致偏见偏执。比如,桔子是甜的,若先吃一块甜甜的巧克力,后再吃桔子,感觉枯子是苦的。为什么?正心被巧克力染污而偏甜,偏甜之心吃桔子,觉得桔子不甜-偏见,日后拒绝吃桔子-偏执,少吃了桔子而微生素c缺乏导致营养-“偏瘫”。心本无染,习有偏好,正心才能吃出食物本来的味道。饮食有偏,偏心的习气开始养成,且认偏为正。因为偏执,而生贪恋,必然过量。好色之徒,其祸在好。好者,过度也。心,因偏而好,因好而忧,忧则信心暗伤。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寿诞祝酒,求品不求量。酒可养人,亦能伤人。老人体虚,饮酒活血,少年血气方刚,饮酒乱性,故勿饮酒。酒是养生之药,不是取乐之汤,借酒消愁,醉酒伤身。忧愁是信心缺损之相,酒壮人胆,但坏理智。信心从智慧来,不从酒中来,故曰心安理得或理得心安。今日交友,聚会饮酒,不醉不休,醉亦不休,灭理智,伤身体,发酒疯,乱德性,失尊严,说醉醺醺的话,做醉醺醺的事,醉驾惹祸,父母担忧,家人难受。我年轻时,无知无畏,敢喝敢醉,伤身败德,惭愧至极,亦后悔莫及,不堪回首,以此为鉴。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人际交往,礼之为贵。礼不是巴结,也不是丧失自我,更不是客套。礼是养尊之法。穿衣戴帽,礼在其中,能养尊严;醉酒乱德,失其礼,亦自损尊严。尊严日日养,越养越深厚。礼养尊严,怎么养?走路,站立,见面,遇长,无处不是、无时不是养尊之处。步,立,揖,拜,养尊之法。从容,端正,深圆,恭敬,养尊的功夫。人必自尊,然后人尊。养自已的尊严,得天下的礼敬。损自已的尊严,遭亲朋之厌离。人不敬,伤自己的生命信心。从容,心不慌,步不乱;端正,心端身正气浩然;深圆,深弯腰,圆起落,真实不虚;恭敬,至真至诚,至尊至严。揖,古为作揖,今为握手,见面问候之礼;拜,遇祖辈及师长问安之礼。礼能养尊严,失礼伤尊严。若人傲气,求人来敬,越求越失,更自大,更自卑。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修养,修信心,养尊严。信心是一种尊严,缺损信心,人失尊严。人能自尊,必然自信。求人尊者,必不自信。养尊严,能修复信心。在日常行持中滋养生命尊严,生命不息,尊严之养不止。养尊严,一端身行,二正仪态,三养正气。践阈,踩门坎;跛倚,斜歪站;箕踞,岔腿坐;摇髀;抖动身。跨坎入门,恭敬;斜歪而站,不庄;岔腿而坐,不雅;抖动身体,不威。四勿,养吾尊严的妙法。身不正,气不能顺,亦不能和。仪态之中蕴藏气质,气质决定生命品质。做到了,养尊严;做不到,失尊严,也损尊严。求人尊重,莫若立己尊严。被人要求或被人管理,失尊严。自律,人最有尊严。自觉地做到“四勿”,尊中养尊。人先自尊,然后人尊。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尊严,我之所好,人之所求。恭敬待人,人亦恭敬待我,尊严双得。傲慢待人,人亦傲慢待我,尊严两失。恭敬心,尊严之本,时时要养,处处能养,天天增长。怎么养?对门帘、桌椅板凳等物也恭敬,缓揭而无声,庄严以待;宽转而勿撞,恭慎以待。事虽小,但能养恭敬心。恭敬心,先自用,后人用。对桌椅尚如此恭敬,更何况对父母、领导、同事、朋友、客户呢?尊严是在恭敬心中滋养的,恭敬谦和是信心的真实流露。以事养心,用心正行,这就是弟子规的魅力所在。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面对众人,我们挺正人君子的。但在人所不见之处,我们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常“见不得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戴着假面具做人,累心。虚室,无人之境。古人重“慎独”,宋之赵阅道,不敢令人知的事,一概不做。人不亏心,心地清净,尊严自养,所谓自尊。自尊是真尊严,自尊的根本是自律。若被人管,最失尊严。自我管理,最有尊严。人若管人,最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读圣贤书,自读自知,知过改过,永保尊严。但一个人若不能自我管理,一定要被人管。与其被人管,何不自我管理。人能自觉(自我觉悟),皆能自律。人能自律,自尊,自信,自在,不求自来。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心亡人忙,丧心病狂。心,信心,信任,尊严,智慧,良心,孝敬,爱心。心亡,亏蚀信心,越亏越忙,苦不堪言。人心不安,一不放心,二不踏实,三不知足,贪婪无厌,故忙。人少信心,犹豫不决,赡前顾后,其心忙乱,一忙。缺乏信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四处奔波,难遇人信,二忙。焦虑不安,心慌意乱,颠三倒四,舍本逐末,故曰忙多错。信心缺损,人或自大,或处自卑,害而无益。自大者,遇事轻略,粗心大意而失荆州,故以“勿轻略”为药。自卑者,遇事畏难,顾虑重重,缩手缩脚,错失良机,故以“勿畏难”对治。《弟子规》是良药,对治人性的弱点。不孝不悌是心病,不能自尊或自信,是生命之病态。不能治愈自己身上的人性弱点,做人必忙,做事必错,而且是一错再错,一错到底,陷入“错误人生”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心态是大事,大事不错,悠闲自在,简单不繁。把《弟子规》113件小事做到,人性优点,力量无尽。



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名利场,是非地,你死我活苦相斗,闹心,故曰绝勿近。勿近,一者心勿近,二者身勿近。心勿近者,身在名利之场,心存利人之念。幸福不是争来的,越争生命品质越损,越养生命力越旺盛。信心是养出来的,孝亲敬祖,爱人利人,信心、尊严、喜悦,生命力日有所增。人有生命力,然后才有生产力。信心决定命运,家风决定家业,祖宗家业之根深,个人事业方能叶茂。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何以行孝?不淫。淫心如火,烧毁祖宗百世家业,故曰绝勿问。问且不能,何况犯淫。淫,邪僻之首,损福之凶,其有十害。一伤身,二破财,三绝嗣,四家破,五毁业(事业),六仇杀,七辱祖,八祸及子孙,九乱家风,十身败名裂。弟子规云,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以我片刻之乐,令父母辗转难眠,毁百世祖业,不孝大矣。淫心最伤信心,最失尊严,最乱家风,最败祖德,最损福田。人若不淫,五福临门,事业必兴。



將入門,門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入门拜访,登堂问安,事虽小,礼不缺。礼贵敬,若心不敬,礼必虚伪,令人生厌。入门拜访,先问家里是否有人,或是否方便进来,此恭敬心也。若不先问,如入无人之境,狂妄自大,大不敬也。访客预约,见师先约,敬而礼也。登堂问安,先报大名,长辈准入,方能登堂。若长辈有故,或堂上无人,不得擅入,否则为“闯”。与人相处,礼敬当先,心中有人,人必爱我。若只有已,心中无人,人见人厌。人在江湖,礼敬为本,礼多人不怪,敬者人人爱。故礼敬人自在,没有冲突,亦没有压力,更无“嫉妒陷害”。自我,自大,自私,生命三毒,腐蚀礼敬,损害生命力。生命本无小事,亦无大事。小事做不到,全变大事,不可不知,不能不慎。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入门登堂,先报大名。若答吾或我,人难辨吾我是谁。人,有姓有名,有字有号。姓,是祖传之姓,故要令祖姓越来越贵;名,乃父母所赋之名,故要令名之气越来越大。名声,名气,名望,表人贵贱,连着家族的兴衰。若人有名而不敢称,或有名而人不知,不孝。光宗耀祖,靠“扬名”。若败坏名声,辱祖害孙,大不孝,也大不敬。做了坏事,不敢称名;没做好事,人不知名。入门,臭名难入;登堂,无名难登。为登堂入室,有人冒名顶替,或张冠李戴,何故?名不贵也。名是生命的logo,一要珍惜,二要增光。名牌,名中有信任。自我,自大,自私,为人不信,虽有能力,但难有用武之地。孔子云,人无信而不立。信心,信任,信用,生命法宝。名,因信而贵,亦因不信而贱。孝养信心,敬养信任,利人养信用。人有名气,尊严、喜悦、信心、信任,尽在其中。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偷,首先是偷心。偷心,明知是错而侥幸行之,内心恐惧,表面镇静,信心亏蚀。人之物而非我有,或我之物而非人所有,谁能不知。今人自私,喜将人物当已物,谁愿把己物作人物?偷税,如是;偷情,亦如是。贪污,受贿,回扣,剽窃,盗版,冒名,侵权,偷懒,三角债,磨洋工,拖欠工资,假公济私,假冒伪劣,虚假广告,花言巧语,偷心之为。小偷真叫“小”,偷鸡摸狗,小之偷法。员工用公司电话办私事,也是一种偷盗行为。今人虚伪,明明是想掏人口袋里的钞票,不直说“为人民币服务”,反高呼“为人民服务”。今人无耻,不以“偷心”为耻,反以占便宜为荣。今人无知,天天在偷而不以为偷,或常常被人偷也不以为偷,还学着跟着偷。如是而言,偷心之盛,偷盗之广,随处可见。佛门五戒,不偷盗是根本戒。犯戒,凡动偷心,先伤己之信心,又损生命尊严,其后破人财,再后被人偷。信心是命根,信心受伤,命根残缺不全。偷心动一次,信心伤一分,不偷盗之戒,贵在保护生命信根。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向人借物,为何不难?信任。又借人物,何以艰难?不信任。借与不借,其心理活动是“信与不信”。何以不信?人有偷心。偷心,自私而占便宜之心,令人吃亏之心。同时,还要精心编导并自演一出“我吃亏而人占便宜”的偷心戏,迷惑别人。商家的跳楼价,大放血,鲜活一幕。生活中,生意中,恋爱中,交友中,权钱交易中,偷心戏,似未落幕。偷心,造成自己及他人心理危机及心理压力的重要根源。偷心变真心,信心恢复,压力自除。借物而还,事小益大,养信心,护尊严,增信任。人什么都能缺,就是不能缺信任。人什么都能有,就是不能有偷心。有信任,缺什以可借。存偷心,把自已的生命信心及天下的信任“偷去”。人没有了信任,还拥有什么?人丧失了信心,还能做什么?次谨信,本篇说谨,下篇论信,小事要谨慎,信心是大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