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投行篇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4-02
第一章 投行 Analyst & Associate概述 



1.1 概念


1.1.1 华尔街投行 Analyst概念分析员(Analyst)是华尔街公司里面最初级的岗位,通常由本科毕业生担任,为期两年。这些颇具发展潜力的本科毕业生是公司里的“劳动者”,承担着极为紧凑的超强工作负荷,即使从华尔街的标准来看也是如此。尽管在投资银行的各部门都设有分析员的岗位,但公司理财部是这个岗位分布最集中的部门。分析员的主要工作是分析数据、组织并撰写投资条件清单、公司财务分析表或者首次公开发行的招股说明书。这些年轻的专业人员孜孜不倦的工作,以期凭借在华尔街享有声望的公司或者全球性金融机构工作两年的经历获得进入全球顶尖商学院获得攻读 MBA的资格。


1.1.2 Analyst & Associate的概念 New Analyst(新聘分析员)职位一般来说适合刚从大学院校毕业或刚攻读完高等学位但缺乏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作为新聘分析员,你将更多地了解公司业务,建立重要的人际关系,并培养晋升至更高职位所需的各种技能。 New Associate(新聘经理)一般需要二到五年的工作经验或者拥有高级学位(如工商管理硕士),或者两者兼有。作为新聘经理,你将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迅速承担产品或客户责任。


1.2 投行 Analyst & Associat薪酬状况



1.2.1 国内券商投行部门薪酬 投行是很多人削尖了脑袋要进的行业,毕业生年起薪 45万+RMB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行业,不过这主要指有数的几个华尔街投行:MS、GS、JPM,DB,UBS,瑞士一波、贝尔斯登、美林以及花旗和汇丰的投行部门等。国内券商投行部要排除在外,它们跟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和欧洲投行在制度规范性上差的太远,薪酬跟上述投行比起来也很难看。已经比较国际化的中金后面另说,中信亦然。 国内券商投行部门(不包括中金和中信)的员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人:保荐人、非保荐人的管理阶层和非保荐人的普通员工,这里的普通员工包括从最低级的 Analyst到 MD均属于同一类人,三种员工的待遇差别极大。管理阶层的薪水非我所能知道,在此仅说其他两类。保荐人制度从 2004年开始实施,凡是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均可参加保荐人考试。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承销企业 IPO或者增发,每一项目的招股说明书均需 2名保荐人签字,有点类似审计师行业,每份审计报告均需 2名注册会计师签字。所以券商从事投行业务,首先必须得确保自己公司里有一定数量的保荐人,一个项目占用 2个保荐人,而证监会规定,如果保荐人手头的项目没有完成,不得参与其他项目。证监会从事这个制度的一个目的,就是将券商投行业务的责任细化到具体的保荐人身上,如果保荐人保荐的企业出现严重失职,保荐人可能被证监会谈话提醒甚至规定时间内不再接受该保荐人保荐的项目。这也在客观上强化了保荐人的重要性,保荐人逐渐分化出来成为券商里的优势团体。 现在国内券商里面,保荐人站在整个食物链的最上游,待遇都很高,国泰君安保荐人最高的达到 12万/月,最低也有 3万/月;光大证券保荐人的保底工资是 80万/年,这个数字算是中等水平。除了保底工资,保荐人还有签字费,如华泰证券保荐人 IPO签字费 35万,定向增发 15万;此外保荐人参与的项目,当然还有项目奖金,这个数字也是相当可观,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各种收入加起来,大型券商的保荐人,岁入 100万算是少的了。另外通过保荐人考试但尚未注册成为保荐人的也归属保荐人一类,因为就目前形势而言,过会率比较高的券商,让保荐人注册成功还是比较容易的,只需其挂个项目主办人的名义,成功发行即可注册。 和保荐人的高薪相比,非保荐人的普通员工的薪水就比较难看了。在维持保荐人的超高薪水之外,国内券商普遍存在一种压榨非保荐人普通员工的倾向。就毕业生进入券商投行部门来说,第一年的工资都比较低。国泰君安和平安证券、光大证券均在约4000,银河约4500,其他大券商应该在这个水平左右浮动,超过也不会太多,并且每升一级,工资的涨幅并不高,至于中小券商就惨不忍睹了。虽说早知道券商投行部员工的工资只是零花钱,主要靠项目奖金,并且远无法和外资投行相比,但是确定知道这么低的基本工资之后我还是觉得吃惊。 就我了解的某在中小企业上市方面做得不错的 A级券商而言(呃…知道我说的是哪家的,就不要说出来了),新员工每月基本工资约4000,效益工资每月约3000,加起来每月税前约7000。年终和年中都有奖金,多少不等。如果通过保荐人考试,在尚未注册成保荐人的情况下,基本工资涨到8000,效益工资涨到5000,共13000/月。 一般来说一个 IPO或增发项目,项目小组也就三四个人。现在股市形势大好,很多企业希望上市,由于每个项目都要占用 2个保荐人,在保荐人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承销费在 1000万以下的项目都往后排。在三四个人做一个项目的情况下,如果成功,除去公司拿走的大部分,剩下的每个人能够分到的奖金仍然非常可观。举例而言,一个才来不到一年的员工,今年作为某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项目组成员(项目组主要就三个人),老总承诺年底能分到 30万+,这还不算年中奖金。另一个同样不到一年的员工,在没有做成 IPO和增发项目的情况下(做了一个收费较低的改制项目),去年底分到 15万,今年中 8万,加上基本工资+效益工资,粗略估算一年税前在 30万+。因该部门的规定是,只要有一个项目成功,部门所有员工均有分红。 券商投行部门属于典型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类型。就我看来,在当前资本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对于应届生来说,虽然基本工资不高,但加上奖金,总收入仍然是其他行业不能相比的,甚至要高过顶尖外资咨询公司应届生第一年能拿到的薪水,而仅次于外资投行和PE,如麦肯锡 analyst第一年工资加奖金税前约 22万。问题就在于,靠奖金,非保荐人普通员工收入水平一下子就跌落下来,很多行业薪水都可以超过券商投行部门不足 5000的基本工资。合资券商高盛高华和 UBSS在薪酬上和纯粹的外资投行看齐,不在此列,中金亦然。中信目前的薪酬体系也向外资投行看齐,员工基本收入也是看级别,从 analyst-associate-vp-ed-md每级各有规定,保荐人除了拿签字费外,并无特殊之处,不像其他券商一样享有特权地位。据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届生进入中信投行部门第一年起薪8500/月,高于国内其他券商,次于外资投行、合资券商和中金。


1.2.2 国际投资银行的收入水平 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个本科生最开始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年薪标准大概是 25000美元到 50000美元,其中包括奖金(一般担任助理或普通分析员职务)。有 MBA学历的毕业生年薪范围是 60000美元到 135000美元。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区,薪金标准也不相同。一般刚开始时,奖金占薪金的10%到50%,然后慢慢增加到 1-3倍。目前,投资银行的趋势是薪金中包括股票期权,至少 3年以上不能流动;这样做对公司有利,因为它减缓了人才的流动性。 如果你是一名分析员,可能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受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影响,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跨国投资银行纷纷把削减成本的“大刀”挥向了素以高薪著称的银行家,相当部分员工不得不面对“零红包”的严峻现实,投行业的整体收入退回到 1990年代中期水平。 以投资银行中级别最高的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简称MD)为例,在 2002年拿到的“红包”金额介于 25万-35万美元之间,较 2000年证券市场巅峰时期的150万-175万美元大幅下降80%以上;他们的基本年薪维持在20万美元左右。 地位处于中游的副总裁(Vice President,简称VP)的“红包” 则从 2000年的 100万美元水平滑落至 15万美元;他们的平均年薪在 12万-15万美元之间。至于通常由刚从商学院毕业的 MBA担任的高级经理,“红包”能拿到 4万美元的就算幸运了;他们的基本年薪介于55000 -85000美元之间。 在投资银行界,津贴与补助一般占到银行家每年总收入的一半。摩根士丹利、高盛通常向员工支付较早;而花旗环球金融(Citigroup Global Markets,原所罗门美邦)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则会延迟到来年 3月才给付。 猎头公司亿康先达(Egon Zehnder International)金融服务业务全球主管 Andrew Lowenthal 指出,过去在金融界,“零红包”往往意味着需要另谋出路;现在银行家因为无路可走则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不过,即使没有“红包”收入,国际投行董事总经理的收入仍是英美国民平均年薪的 5倍;高级经理的收入可达到平均水平的 3倍。在资本市场整体低迷的大气候下,证券界正在向凭借业绩获取“红包”的时代回归。



1.2.3 Analyst & Associat薪酬 投行的 entry level一般叫analyst,是给一些刚毕业得本科生 还有中国国内得研究生刚刚加入时候提供得职位,主要做一些分析工作 在大陆,这个薪水通常是20+万人民币,香港一般在40+万人民币左右 作为 analyst,即使 global pay也不过五万美元多一些一年这样子 而且这个 level是很难升上去做到 associate的,属于比较底层的工作morganstanely有一些例外,他在中国设置了research analyst的职位,这个职位比analyst还要低一级,如果在一两年内你的表现比较出色的话,可以被派驻到 ny或者 london之类的地方工作,拿 global pay同时升级为 analyst associate就是投行提供给招收来的 mba或者 phd的职位,这个职位应该算是投行真正体系的一部分了,多数是拿 global pay的,一般的薪水在15+万美元左右。这个岗位的主要任职者是大家熟悉的 harvard/wharton/columbia毕业的 mba/phd/mfe。



1.2.4 关于薪金的建议 建议:有些公司付给你的薪金比别的公司少,其实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不要泄气。刚一开始,你所获得的经验和你接触的人的价值要比你目前挣的钱重要的多。你要最大限度地扩大你目前的价值,并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你目前的薪金会很低,但如果你幸运的话,也许会碰到很高的。


1.3 投行 Analyst工作描述



公司理财: 如果你担任合作金融这个职务,你应该帮助公司为新的项目和以后可能有的项目集资。你应该能够做到通过资产、负债、可转换证券、优先证券、或衍生品证券等方式确定客户所需的资金数量和构成。作为合作金融的一名新的分析员,通常你应该更多的和客户打交道。Merrill Lynch, Paine Webber和 Salomon/ SmithBarney是公认的合作金融行业中的权威。在合作金融中的一些工作是指投资银行中的一些职务。如果你听到有人被称为 IBD 或IBK,他们都在从事合作金融。


并购: 使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交易是许多投资银行资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做法在1995年华尔街上是十分流行的。并且在90年代的剩下的时间里会继续持续下去。如果你从事这类工作,你应该成为客户的咨询者,为交易估值、创造性地确定买卖结构、并协商对自己有利的条款。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Dean Witter 是世界公认的并购领域里的领先者。投资银行经常自己承担投资风险,不断直接参与LBO,母公司收回子公司全部股本使之脱离,附带利益和过渡贷款。你的任务是分析适当的参与形式。


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的范围正在迅速扩大。一般来说,项目融资包括为公司或政府主要的资产负债表上提到的基础设施和石油资产项目筹资。有些银行如 CSFB 或 Deuttsche 在这些方面非常活跃。项目融资交易已经成为将外资引入一些国家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如引入中国、也门和印度尼西亚。当其它借款枯竭时,一般来说项目融资仍然存在。



交易: 投资银行中一些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往往是交易。你的责任是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中进行资产、股票、货币(指 Forex 或FX),选择权或期货的买卖。交易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因此要求你具有全面的市场知识、金融工具和心理直觉。资本交易的工作经常包括给其他交易者“讲一个故事”,告诉他们买你的股票的原因。固定收入交易的工作要求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必要的资金来管理交易比较少的市场中大量盘存。衍生品交易者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你最好具备工科学位)。外汇交易更主要的是要求交易者对市场、政治和宏观经济方面有直觉感。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类型的交易工作。


结构化融资: 结构化融资的工作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以便重新将资金流入投资者中(作为有资产支持的证券)。普通的有资产支持的证券会将应收信用卡,自动应收贷款或抵押贷款证券化。这种市场在 1998-1999年非常火暴,并很可能变成期货市场。其它也在不断变化的领域有资产支持的证券商业票据、有抵押的债券债务(CBOs)和重新包装的资产工具。如果你能同时具有绘制电子表格、会计和法律的技能是非常有利的。


衍生品: 衍生品的价值来自原始证券。选择权、换汇和期货都属于衍生品。衍生品市场是巨大的,并且越来越规范。衍生品业务是一项高利润的业务。它对华尔街上的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的要求很高。衍生品市场将来很可能在换汇交易的形式上以及外来选择权方面进行改革。这将会创造出专业性更强的工作。如果你对这类工作感兴趣,可以先学习数学。除了销售技能非常重要外,你将听到的另一个词是“结构化票据”。一个结构化票据可以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选择权中出现的外汇借贷,远期或期货合同。



咨询服务: 投资银行为大众或私人提供并购和金融方面的咨询服务。许多投资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资本和固定收入研究: 一般来说,证券分析员会被指定做某个企业或地区的分析研究。你的任务可能是向投资者推荐股票和债券的情况。你要不断与公司和机构投资者联系。投资银行经常雇用那些有在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做分析员(相反却不是刚毕业的 MBA或本科生)。比如,你是某个餐馆的经理,你可能就会成为餐馆行业的分析员。了解业务、能够和客户交流并有良好的预见性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点。分析员主要指电脑分析人员和基础研究人员。基础研究人员会根据公司的发展状况,CEO的状况提供一些建议。相反,电脑分析员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确认贬值的证券、市场甚至是整个国家。这类工作不多,但由于个工作要求的专业技能很高,其收入也很高。



国际交易和新兴市场: 尽管亚洲出现经济危机,但投资者对证券发行的需求仍然很旺。公司会派出很多专业的交易人员和专家来满足这个要求。另一个有高需求的领域是新兴市场,如泰国或墨西哥的市场。公司需要雇用一些既精通外语,又愿意常出差,并了解新兴市场的员工。


财政: 市政公债市场巨大并需要分析学家、市政咨询专家和商人来研究它。搞财政的工作很难争取到,但是这行的报酬却很高。曾在市政行政部门工作过的人会对投资银行业务有很强的吸引力。市政方面的主要增长点是项目融资这一块。比如 Tucker Anthony 的财政高级 VP在 1995年 8月发表讲话说,以前他从事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项目融资占15 而现在增加到了60%。证券交易经纪人: 证券交易经纪人的工作是为个人卖股票、债券、和其它投资服务。有些经纪人只为收入高的客户服务,而有些经纪人则不加以区分地为所有客户服务。尽管这个行业开始做时很难(尤其是你的年龄要比客户小的多),但只要你具有相当水平的交易技能,你的回报是很高的。据证券行业协会报道,1993年证券交易经纪人的平均年收入为 128,553美元。有些经纪人的年收入甚至达到了 500,000美元。因此,最好能进入象 Merrill Lynch这样的公司,接受良好的培训。


机构销售 机构销售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将有关特殊证券的信息传递给机构投资者。你很可能与你公司里的分析专家和销售人员有频繁的接触。销售技巧和掌握产品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你是否有能力说服繁忙的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中的销售的工作(卖方)经常是在为转向买方(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会)做准备。两种工作都可将你置身于受谴责的境地。华尔街上常流传这样的笑话:买者和卖者有什么区别呢?答案:如果你是卖方,他们只会在挂掉电话后诅咒你。诅咒可以创造财富。据证券行业协会报道,1995年,机构销售人员的平均年收入超过 300,000美元。


计算机专家 在华尔街上可以找到有关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方面最好的工作。一个公司如果有几套好的销售软件或办公软件就非常有优势。1994年和 1995年,华尔街上许多大公司都在全国寻找能开发UNIX 的工作站软件和金融主机应用程序。对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来说,6位数的工资也不算奇怪。


资信评估分析员: 进入投资银行的一种方法就是从资信评估分析员做起。这个工作的薪金不是很高,升职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干投资银行的人对这种情况非常清楚,因此经常以资信评估机构的名义吸引新的资信评估分析员。Moody的资信为 50亿美元证券和 560名分析员。Standard and Poor的资信为 20亿美元证券和 800名分析员。资信评估机构是获利高的机构,它的任务是对公司和独立实体进行信贷能量评估定级。这一行对人员的能力和专业要求都很高。



第二章成为投行 Analyst & Associate



2.1 了解投行人的生活



在感性的印象里,投资银行里工作的是一群穿西装、打领带、开名车、坐飞机头等舱、住星级酒店的典型成功人士。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从他们今天巴黎,明天纽约的行程中,我们也能隐约地知道他们都很忙。的确,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一直都是华尔街精英梦寐以求的地方。由于投资银行所从事的交易一直以来很少让公众所知晓,而投资银行又不断地创造着财富神话,再加上投资银行家们独具品位的生活方式,这种反差使得投资银行这个行业充满了神秘感和诱惑力。



2.1.1.超负荷的繁忙生活 想进投行,就要做好准备迎接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和毫不停歇的长途奔波。不仅如此,投行的精英们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获得信息,使自己永远处于最专业最敏感的状态。 所以,一旦进入这一行,你就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职业银行家应该做好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尽最大努力获得学习经验,保持坚持不懈的专业精神。 投资银行帮助企业和政府发行证券,帮助投资者购买证券、管理金融资产,进行证券交易与提供金融咨询等服务。因此,投行从业人员需要极为熟悉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的解读及其在投资银行具体行业研究中的应用。


2.1.2.体面的收入 投行不仅以高强度的工作闻名,也以其丰厚的薪水让人称之为“金领一族”,让其它行


业望尘莫及。 根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引述一项非正式的调查结果,在纽约投资银行工作的 MBA 毕业生,第一年可以挣得 20 万到 26.5 万美元,4 年以后,这个数字涨到 60 万元,如果坚持 7 年,可以达到每年 100 万元。在高盛银行和摩根斯坦利,这个数字还可以稍微高一点,每年有 110 万元。7 年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这个梦的诱惑太大了,大得可以盖过所有过来人的“忠告”,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不论为哪一家投资银行工作,都可以告诉刚刚走出校门、渴望挣大钱的学生们同样的故事:如果选择了投资银行,就意味着要放弃好多年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如何一连7 天工作,一连数周每天只睡 2 个小时,如何因为一点拼写错误而遭到来自老板的难以想象的训斥,如何忍受屈辱、收起自尊,一遍又一遍改写一个高中水平的简单文件。但这些带有劝戒的故事,从来没有激起哪怕是一点点浪花,多少年来,华尔街都有人嚷嚷着 “My Life Sucks”,然后甩出辞职信,从投资银行离开,但很快又会有人前仆后继地加入。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申请投资银行工作的时候,虽然人人都知道你应该是很爱钱的,但“钱”这个字在面试中是一个大忌讳。许多赢得投资银行工作的学生都表示,当被问到为什么希望成为银行家的时候,申请者应该大谈特谈工作的挑战、交易的动人心魄以及和能力超群的同事一起创造财富的乐趣。但是,绝对、永远不能谈钱。



2.1.3.他们的共性,他们的交友圈 全球金融市场是个充满生机与变化的领域,投资银行业务是一个高层次、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业内领先者的普遍共性是:精力充沛、热情向上、学识丰富、高度自律与具有极强的自我约束力。 他们有坚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过度疲劳时产生的挫败感和工作情况顺利时的喜悦感。在投资银行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团体协作。能够将每一个人团结起来,共同为客户服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回报很可能是非常高的。 在投资银行这个圈子里,有一个高贵的“血统”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高盛,德意志,波士顿还是摩根斯坦利,里面的都有一部分亚裔员工,但学历基本都是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国外名校的MBA。即使是分析员或者助手,也都是从北大清华这有限的几所牛校中走出的最优秀的毕业生。因此,如果没有这些皇室贵胄的“血统”,那么更好的机会可能就在中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国内大银行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工作成绩。



2.2投资银行人才能力素质要求

强大的人际交往与领导才能



摩根斯坦利中国首席执行官竺稼先生曾形象地说:“我们希望所有的人都既能做'方’的事情,也能做'圆’的事情。”可见,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人相对容易进入投资银行人才搜寻的视野。



出色的学习与逻辑思考能力



应届毕业生获得录用后一般会从初级职位做起,如笔头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量和工作压力相当可观,如果不具备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快速采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很难适应。日后如果能够依然保持这种能力将可以游刃有余应付激烈的竞争。


良好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



顶级的金融机构一般并不对人才的专业背景进行限制。正如美国许多优秀的投资银行家并非金融学、经济学出身,但是具备相当的金融知识,能够熟练运用金融分析工具,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充沛的创造激情与工作能力


金融是智力产业,正如竺稼先生所言:“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和机


器,但要区别于其它公司并在竞争中取胜,最大的砝码就是人才! ”金融业务有时非常复杂,之前可能没有人尝试过,这就需要团队成员具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饱满的成功信念和制胜勇气

金融业充满了挑战,在激烈而漫长的竞争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充足的信心,以及不畏艰难的勇气。事实上,在正式进入任何一个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之前,繁琐的书面申请程序和笔试、面试等活动已经将那些眼高手低、毛躁虚浮的人屏蔽在外了。

兼备全局意识与实干精神


金融业不需要夸夸其谈的空想家,踏实肯干是任何一个阶段必须保持的本色。初入顶尖金融机构的人工作起点都很低,即使是MBA毕业生。但对于一个对未来有规划的职业人来说,起点正是学习的良机。和同事的谈论,与客户的商议,并非小事,你应当从中渐渐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并在工作中对全局有一个思考和把握。


2.3投资银行的职业背景要求


以跨国投资银行的证券销售人员为例,他必须每天浏览包括《华尔街日报》、《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在内的大量专业财经报刊;同时还要关注来自彭博资讯、路透社、 CNBC 和 CNN 的最新金融报道。在仔细研读、消化和吸收后,他需要分析出这些新闻将如何影响客户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将自己对信息的领悟与见解传递给客户。


高强度的生活节奏

如果一个负责美国市场的证券销售人身处亚洲,他必须在美国市场开市交易到闭市的时段一直工作(相当于北京时间从晚上9:30到凌晨 4:00),因为必须关注市场每时每刻的动态和股市快讯中各家上市公司的资讯,而且还务必在第二天亚洲时区的正常工作时间准时起床上班,经过短暂的几个小时睡眠后还要与当地客户洽谈。这种每周平均工作 50到 90小时、不分昼夜、黑白颠倒的生活几乎打乱了一个人所有的社交生活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一旦进入这一行,你就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度自律。所以,职业银行家应该做好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尽最大努力获得学习经验,保持坚持不懈的专业精神。


职业发展之路


在欧美发达国家与地区,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刚进入投资银行时都是从分析员做起。要想成功地做好这个工作,必须具有特别的技能,如处理电子表格技能和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接下来才有可能会成为高级经理。这需要同样的技能,只是要求更高一些。在事业的中期,你的成功取决于你能否和客户交流并顺利做成交易的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市场情况,政治



和宏观经济情况以及运作机制。


专业要求


投资银行的一些工作要求很强的数学功底。如果你数学很好,不妨考虑在理工类学科中再拿一个更高的学位(如随机演算和微分方程学),然后继续在财务分析和股票评估等学科中选修几门更深的课程。在大多数分析员的工作中,正确地分析财务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证券分析师,你必须努力获得 CFA (注册金融分析师)职称。如果有一天,你有志成从事融资业务 , 并成为公司财务分析家,你最好再考虑一下考取 CMA(注册管理会计师)。有科技和法律背景的员工对投资银行来说价值很高:科学家可以从事任何类型的工作,从计算金融衍生产品到生物工程学;律师则可以协助设计新型证券,进行租赁经营并用他们杰出的分析能力与客户交流。

人脉关系是关键



“学会推销自己”是成为投资银行家的基本功。进入投资银行业的关键是关系网 ——也许你早已被这种关系网所吸引,但如果你还不具备,就应迅速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多参加一些行业会议,并在同学通讯录里找一些从事商业的朋友。当然,关系网不一定马上就能起到作用。进入投资银行业后,通常情况下,你应负责把你接受的每一个项目及时做好,无论是写报告、绘制电子表格、谈生意、做研发还是制定工作计划。然后,一旦有机会接触客户并参与创造利润,如果你能为公司谈成生意,回报将相当丰厚。如果你已经成为高管(通常为董事,董事总经理及更高层管理人员),你必须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这种职位上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的人,就要被迫离职。



2.4具有以下的优势让你离投行更近


2.4.1地缘优势


顶级投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虽然范围广泛,但是他们在中国总部却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一线。因此在上述城市的名校毕业生在应聘方面可以抢占很大先机。


2.4.2英语优势 投资银行招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聘者必须具备非常 skilled的英语能力,口语要说得地道,英语思维要敏捷。这从他们的面试过程中可以感觉出来,因此,如果你的英语不是很好,建议首先要回去好好努力。


2.4.3职业化优势 具备在AA,PWC这样的大公司实习的经历也直接造就后来的职业化潜力,这是一个软优势。因此,如果想在竞争中占优,首先要摆脱自己的书生气,广泛接触面向社会,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2.4.4更宽的视野


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城市的佼佼者,他们平时所接触的机会和平台更加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和增强他们的自信。他们能够更加容易的接触大公司,见识大场面、大人物。


2.5投行的职业发展道路


首先,进入投资银行的途径通常有两种:途径之一,认识圈子中的人,有他人推荐或者介绍;途径之二,校园招聘。


从级别上来讲,从低到高大致有这些层次:


Analyst(分析员,一般国外名校本科毕业、或者国内名校本科研究生毕业)


Associate(经理,从分析员升任或从国外名校 MBA招聘)


VP(副总裁,从经理升任)


Director(董事,从 VP升任)


Managing Director(董事总经理,从 Director升任)。


上述称谓不同的银行有所不同,但本质相通。一般来说,每一级别之间大致相差三年的工作经验,按资升级。越往上,人才在不同银行之间的流动情况越普遍。从功能上来讲,投资银行的人大致分为做客户关系管理的和做业务实施的。前者一般相对应的级别比较高,通常 VP和以上为主;后者虽然各级别的人都会做,但是主要工作集中在 Analyst到 VP这几个级别。进入投资银行业后,通常情况下,你应负责把你接受的每一个项目及时做好,无论是写报告、绘制电子表格、谈生意、做研发还是制定工作计划。然后,一旦有机会接触客户并参与创造利润,如果你能为公司谈成生意,回报将相当丰厚。如果你已经成为高管(通常为董事,董事总经理及更高层管理人员),你必须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这种职位上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的人,就要被迫离职。简单而言,如果想做到 Director以上或者做客户关系管理,即拉业务为主,要么你从底层爬上来,积聚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客户服务经验以及广阔的人脉,要么是因为家庭的背景,或者行业的长期经验和人脉。其它可能性不大。


2.6中国职场:投行到底要怎样的人


要说中国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行业,莫过于投资银行了。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行业待遇好, 又有很多红利,都希望能够加入其中。那么投行到底要怎样的人? 自去年第 4季度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公开发行成为全球焦点。2003年,中国人寿成为全球 IPO集资额最大的公司。今年,市场也预计中国大陆的公司在海外筹集约 150亿美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活动,投资银行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不少投资银行都表示要增加人手。根据人力顾问公司 Hudson的调查,有超过一半的金融界企业都打算在 4月至 6月扩充人手,但投资银行最需要的是什么人呢? 在 Hudson任职银行及财务招聘组长的卓东樱说,投资银行在中国的招聘比起商业银行要少很多, 不过随着市场的开放,它的潜力比很多行业都大。她说,现在投资银行最渴求有丰富经验而又懂中国国情的人,能说普通话当然最好,但对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了解也非常重要。所以,海归派和香港人在这方面都有优势。 而对中国年青人来说,竞争则比较激烈,因为投资银行是在过去两年才开始较有规模地招聘毕业生,但想加入这个行业的人却越来越多。 不过,机会也不是没有的。投资银行除了会在大学举行校园招聘外,也会跟商学院合作举办课程来挑选人才。但中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商科生毕业,要脱颖而出,也不是一件易事。 摩根士丹利的副总裁,负责亚洲人力资源调配的韦文翰说,投资银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职者要有好的学业成绩,因为成绩代表一个人学习的能力及潜质。由于中国商科毕业生比比皆是,一个MBA 学位也逐渐变成必需了。 不过,他说中国的学生有一个通病,就是只着重学习的表现。可惜,拥有一张满分的成绩表,并不代表一个人能成为出色的银行家,一份均衡的简历才是银行最想看到的。 “投资银行是充满竞争的行业,能力,热诚及目标当然重要,但创造力及忍耐也是不可缺少的。”他说。 除了学业上有好表现,投资银行也喜欢一些也在其他方面有成就的人,例如音乐,艺术或体育。 “一个有才华的人,代表他是一个充满热诚的人,这种热诚往往能够在事业上帮助他们。”他说。 不过,希望加入投资银行的人,也要有心理准备这将会是一份竞争及压力均非常大工作。 在投资银行工作了七年多,现于香港 ING担任地产分析员的李智颖说,她每天至少要工作 12小时,除了要对自己负责的行业及公司有很深入的认识外,也要掌握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因为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件,每一个普通的数据都可能对地产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客人就依靠你的判断去做买卖。 她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但也是一个很奖罚分明的行业。”

第三章投行生活


3.1 一篇高盛的 Associate的一天生活


8:15 Arrive at 85 Broad Street. (Show Goldman ID card to get past the "surly" elevator guards). 8:25 Arrive on 17th Floor. Use "blue card" to get past floor lobby. ("Don''t ever forget your blue card. Goldman has tight security and you won''t be able to get around the building all day.") 8:45 Pick up work from Word Processing, review it, make changes. 9:00 Check voice mail, return phone calls. 9:30 Eat breakfast; rea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ut don''t let a supervis or see you with your paper sprawled across your desk.") 10:00 Prepare pitchbooks, discuss analysis



with members of deal team. 12:00 Conference call with members of IPO team, including lawyers and client. 1:00 Eat lunch at desk. ("The Wall Street McDonald''s delivers, but it''s the most expensive McDonald''s in New York City; Goldman''s cafeteria is cheaper, but you have to endure the shop talk.") 2:00 Work on restructuring case studies; make several document requests from company library. 3:00 Start to prepare analysis; order additional data from DRG (Data Resources Group). 5:00 Check in with vice presidents and heads of deal teams on status of work. 6:00 Go to gym for an abbreviated workout. ("Many Goldman employees belong to the New York Health & Racquet Club across the street. The firm has also opened a new state-of-the-art fitness center at 10 Hanover.") 6:45 Dinner. ("Dinner is free in the IBD cafeteria, but avoid it. Wall Street has pretty limited food options, so for a quick meal it''s the Indian place across the street that''s open 24 hours.") 8:00 Meet with VP again. ("You''ll probably get more work thrown at you.") 9:45 Try to make FedEx cutoff. Drop off pitchbook to Document Processing on 20th Floor. ("You have to call ahead and warn them if you have a last-minute job or you''re screwed.") 10:00 Order in food again. ("It''s unlikely that there will be any room left in your $20 meal allowance -but we usually order in a group and add extra names to bypass the limit.") 10:30 Leave for home. ("Call for a car service. Enjoy your nightly ''meal on wheels'' on the way home.")



3.2 投行面经——高盛篇


求职期间,一直是 job版面的小潜水艇,现在拿到喜欢的offer,该参加的入职酒会什么的也都忙完了。静下心来写面经,擅情的心路历程估计之前有很多人写过了。我直接写有用信息吧。*****高盛篇****FICC*****Fixed Income, currency and commodity**********



一、电面


从日本东京打来的电话,之前会和你约时间,打通手机后会很体贴地问你要不要换固话。 Why this function? Why Tokyo? Example of teamwork.? Example of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 Your hobby? 问题很简单,看你口语如何,逻辑是否清晰。



二、北京面试 匆忙补习了一下金融知识,匆忙踏上了北上的飞机。应该是每个人面试3个面官,都是从东京直接飞过来面的。我比较special case,连续面了 7个。所有人在lobby等待,叫到你就去某房间面试,这间房间面试好再回到 lobby等待下一个面官叫你去他的房间。我们就如同走穴一样,一个一个房间地去享受自我鄙视。当我三场面完准备回去的时候,被 hr叫住,拖进另外一间房间加面,这样的事情连续发生了四次,于是那天我成了 interview queen。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加面我那么多轮,我从 associate面到那个部门的外国老大;起先面对加面,是所有 candidate的羡慕声,因为大家认为加面就是对你有兴趣,你的 chance就比人家大;而之后反复的加面,却给了我不确定感。这个之后讨论。


面试内容: 1.一个口语很差的中年上海男人。主要测试我的数理能力。大一的时候随便用耳朵都能做出来的概率题,我居然都全部遗忘不会做了。尽管我很诚恳地告诉他我大学里的数学类课程全部是A,估计他也比较失望吧。



2.1男,1女。金融问题和数理问题的结合。据说有人被问到“17的 8次方是多少,请现在估算一下”。估计死翘翘了。这里的话,学过金融课程的人应该都没什么问题。



3.1个日本人。问我的职位选择。我要做sales,1说希望我做trader,大家谈了一下想法,1说 sales不招非日本人。我晕。当时那个汗,估计可以流一辈子了。心里暗恨,不



招就不招,为什么网站上不说清楚呢。我今天退了 3个咨询的面试啊,就为了来北京一趟。不过,死马当活马医,trader我是绝对不喜欢的,我坚持说我要申请sales。1说好的。然后还是金融专业知识考察,给我讲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式,问我一些利弊,这个很难没有接触过,不过她会引导,最后解决了。



4.PP JJ,看到我就开始笑,很 nice的一个人,还是金融知识考察,这里她给我介绍了一个新的期权组合方式,让我理解一下然后把她当客户去展示这个新投资模式,又顺手递给我一杯水,要我说服她买这杯水。很明显是考察我的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persuadingskill,整个流程非常顺利,那些说服她的字眼从嘴巴里 blabla出来,这辈子都没发现自己用英语说服人都能那么溜,说得她笑眯眯说:好好我要买下了。出她房间的时候她说,你真的很适合做sales。我惨惨笑笑,心想你们东京又不招sales,何必给我正面评价呢。


5.第五轮结束的时候已经 6点,zt开始张牙舞爪催促我,因为飞机 8点 40要起飞,我不想被留在北京,因为第二天还有 3场面试。正当我口中叼起一块 pizza准备大块朵颐的时候,东京老大(外国女人)很 nice的 woman,她朝我招招手,我又尾随进了一个房间。随便聊聊,没有任何金融知识的考察,问我为什么叫rachel,我很老实地说我喜欢 friends里那个角色啊。她豪放大笑, 反正整个流程就很开心,稍微考察了一点我的 persuadingskill。



6.第六轮结束的时候是 6点半,zt抓着我就走,电梯门口的时候,hr又悄然出现,“Rachel…..” zt给我一个绝望的眼神,恶狠狠地告诉我,飞机真的不等人…sigh…我也知道。hr告诉我,东京让我去高盛高华香港部门去面 2轮。我告诉自己,我会疯掉的如果赶不上飞机。我坚持只能再加面 1轮,时间 20分钟。hr进去沟通了一下,说可以。过了 5分钟,我进去。面对今年面试中最不堪的刁难和技术问题,我充分被他打击了,涨红脸出门,心里暗恨我再也不说自己是学金融的了。


经验:Soft skill只能一时之用,如果想去投行的人,要早点开始准备专业知识。不要去玩票,真的不好。 结果:香港部门的 offer要求我做 2年 trader再转sales,由于实在是不喜欢,没有和他们达成共识。放弃了这个offer。



3.3 听投行人讲投行故事



出场人物介绍 S.T:2007年毕业进入某总部在纽约的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香港办公室。 Jacky:供职于中信证券投行部。 Jennifer:供职于麦格里银行。 Lee:供职于华泰证券投行部。 Alan:供职于中银国际证券。 Linda:供职于国泰君安投行部。 关于公司的概况 中国校园导刊:贵公司人员架构是怎样的?晋升机制又如何?



S.T:从上到下是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或者董事,副总裁,经理,分析员。在投资银行部,一般分析员 3年可以到经理,在亚洲一般不用读MBA,但在其他地区可能需要MBA。过 2到4年到副总裁,再经过 2到4年到执行董事或董事,再经过 2到4年到董事总经理。具体的年限要看工作表现和市场情况来定。在与销售和交易相关的部门,并没有固定的年限,



由于个人的贡献比较容易看出来,如果做的特别优秀,可能会晋升得很快。



Lee:从下往上依次是项目助理、项目经理、高级经理、执行董事。项目助理一般很少,都是由本科新人担任。评级晋升时间比较长,没有固定的年限。一般通过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测试后自动晋升到高级经理,执行董事则是整个投行精华所在,一般由资历、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投行资深人士担任,这个比例是少于10%的。



中国校园导刊:贵公司的薪酬制度是怎样的?员工福利如何?



S.T:投资银行里面,分析员的基础工资一般是一年 6万美元,每过一年会适当上调,每升一级基础工资大概至少翻一番。每年之后会有奖金,奖金的数额视职位、当年的市场情况以及个人表现而定,奖金有时候会超过基础工资,特别是对于职位比较高的人。



福利来说,晚上加班的话可以报销晚饭和回家的出租车费;周末加班的话可以报销吃饭和来回的出租车费。公司花了很多钱给员工买医疗保险,因此去看病或者住院只要出示一下保险卡就可以了,完全不用花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公司会安排 agent帮忙找住房等等,每个月给住房补贴。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待遇加上社会主义的福利。

Jacky:虽然都在投行,可是公司之间、员工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主要还是看你的努力程度的。我现在每月税前七八千,主要靠年终奖金,这个是领导根据你一年的项目工作量和各项表现综合考评出来的,差别会很大,但是如果这一年你什么项目也没做的话,年底奖金也有 15W吧,还算高吧?



Lee:我们的工资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不好计算,主要是固定工资加季度奖金加项目奖金加年终奖,后三个奖金数额都不确定。员工福利与一般企业没有什么区别,中等水平吧。Alan:工资加奖金,首年工资大约 6至 8万美元,比如前台奖薪比基本为1:1;员工的福利是与工作有关的开销全部由公司负担,比如机票,交通费,餐费等等。 中国校园导刊:你觉得投行的光环来源于哪里?是否真实?


S.T:投行的吸引力在于报酬相比其他工作比较高,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很多东西,接触到很多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人,做的事情可能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出现在报纸的头条上,如果去申请 MBA或者做其他行业也比较容易。我觉得,吸引力是真实存在的,但提升到“光环”的角度,就不太好了。


Jennifer:高薪、高度竞争以及广阔的前景,并且当前金融行业最热门。这种光环有它的真实性,但是必须认识到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Lee:投行光环在于大多数人见到的投行员工要么衣冠楚楚在高档写字楼工作,要么西装革履在机场穿梭,安排RS(roadshow路演,就是巡回推介、巡回推销)的时候更是在高级酒店,而且据说待遇很好,其实国内投行待遇远远不如想象中的好,再加上这个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行业人员也不是很多,所以可能给人有一些误解。我觉得这个光环其实不是很真实。投行工作是很辛苦的,而且有时候付出和收获是不成正比的。



Linda:投行之所以有所谓的“光环”,一是大部分人不了解它,二是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投行从业人员是高收入阶层,三是要完全胜任投行工作,确实需要比较全面的知识和比较高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一流券商和一些中小券商之间,投行人员的薪酬差距比较大,机制也不尽相同,对新加入中小券商的投行从业人员来说,其收入并没有想象中的优厚。 关于投行的员工状况 中国校园导刊:一定要学经济类专业的人才能胜任投行吗?什么样的人适合投行?


S.T:不一定。尽管很多人都有经济或金融的教育背景,但是也有学文学、艺术、物理、生物、法律等等的人进入了投资银行。因此,相比教育背景来说,核心的素质是更加重要的,比如说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字的敏感。


Jacky:以前一些工科学生都可以进的,毕竟有数学基础。但是近年来这个行业比较火,应聘的人多了,公司选择也就多了,已经有那么多经济专业的人来了,足够优秀并且足够胜任工作,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去重新培养一个没有知识背景的人吗?

Jennifer:并不一定是经济专业的,但是对经济、会计、金融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和相当的兴趣。适合投行的人才需要有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强、沟通交往能力强,能够出活儿,当然也要有抗压能力。


Linda:从专业性角度讲,投行需要综合的素质包括经济类、管理类、法律类、和熟悉企业相关的行业特性。所以说,并不一定非要经济类专业的人才能胜任。



从事投行工作一定要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要做好辛苦工作的准备,需要提醒的还有:付出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



中国校园导刊:初进投行会有怎样的困难?



S.T: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投行里面的工作语言都是英语,同事多数也是外国人或者在外国长大的中国人,因此语言和文化上可能有一些障碍。工作上的英语一般中国学生都还是能够应付的,不过一些生活上的闲聊,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Jennifer:和其他行业一样,所有的东西都要从头学起,包括适应公司的文化,跟上节奏。 Lee:知识结构与实际需要不完全匹配,所学非所用,就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同时,工作节奏快,不太适应。另外,工作中的待人接物与校园里的习惯完全不一样。 Linda:在国外著名的大的投行一般都有较长时间的培训阶段,国内投行一般培训时间较短,要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更需要加强自身的努力! 中国校园导刊:有哪些证是一定要考取的吗?对前途有何影响?



S.T:对进入投资银行业务来说,并没有任何一定要考的证,而且像 CFA之类的,对于投资银行业务来说,也没有什么帮助,如果是做Portfolio Management,很多人都有CFA;当然考取 CFA可以说明你有较强的英文阅读能力,因为考试是英文的,而且学习资料也很厚。CPA/ACCA可能有一些帮助,因为投资银行业务经常和会计打交道,但是大学生也不可能拿到这些证,最多只是参加一部分考试。


对前途来说,在投资银行界,很多资深人士也没有考任何证,所以我个人觉得基本没有影响。



当然,如果在香港的金融行业工作,必须要考执照,总共大概有 9类,看从事的具体业务而定。



Jennifer:没有证是一定要考的,但是如果有,比如CFA,CPA,ACCA,都是一个加分。


Lee:证券从业资格、CPA、CFA、司法考试、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都有帮助,主要是前 4种,要求的可能多一些。进入国内投行之后,如果在职业上想有长远发展,必须要求考试通过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测试,通过之后即为准保荐代表人,如果再有 3年从业经验,同时在最近一年主持过一个主承销项目,IPO,可转债、增发、公司债等,就可以晋升为注册保荐代表人,全国现在不到 1000人,固定年薪不少于40w,加上其他各种收入, 100w年薪很正常。



中国校园导刊:员工的流动性强吗?



S.T: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很强,特别是在市场很好的时候,因为不同的银行之间都在想方设法地挖对方的员工。我听说有一家银行,一天早上一个团队的董事总经理来到公司的时候,发现办公室都是空的,自己整个团队都被挖走了。


Linda:投行从业人员整体上流动性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在近一两年投行队伍需要大幅扩充的情况下,同时在券商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优秀投行人士向一流券商集中的趋势很明显。



中国校园导刊:贵公司有实习生么?他们的待遇如何?招聘是否规范?实习生能得到什么锻炼?


S.T:有暑期实习生,工资待遇和正式的员工一样,也有保险等等。招聘规范,流程和正式的员工差不多。实习生应该能得到很大锻炼,并不是部分人想象中的端茶倒水。实习生和正式的员工做的事情也是比较相近的,而且实习快结束的时候,实习生的工作效率甚至能够超过刚刚招募进来的新员工。

Jennifer:有。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不同在于,可能没有固定的职位,哪里需要就为哪个组工作。学习范围比较广,也是一个融入公司文化的过渡期。 Lee:在暑假期间会不定期招,没有工资,除了每天给一些伙食和交通补贴,实习生有时候可以参与全程项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表现优秀者有机会被公司录取。 Alan:我们公司有实习机会,待遇还不错,是底薪加住宿加交通,招聘很规范,有两至三次面试,通过实习,能够学会如何从学生变成白领并发现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 中国校园导刊:流传的“一夜之间账户上多了几个零”这种说法正确吗?

Linda:从形式上可能存在这种状态,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或许是辛苦了一年甚至很多年才可能出现这样的一次现象。 关于投行人的工作状态 中国校园导刊:你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S.T:早 9点左右上班,晚上下班的时间看项目的繁忙程度,平均大概 1到 2点吧,如果项目忙的时候也要到第二天早上,甚至连续几天加班。


Jacky:早上九十点上班,晚上可以准时七八点下班,但是回家后要继续工作到 11点左右吧,然后就能休息了,比较常规,但是如果碰上出差做项目就说不准了。 Lee:一般正常朝九晚五,标准作息。项目来的时候很难说,在最后冲刺阶段曾经连续 50天,每周睡眠时间 30小时。同时要经常出差,总体来说,正常作息时间比较少。


Linda:作息时间基本没有规律,既要遵从企业的作息时间,也要以完成工作为准来安排时间。 中国校园导刊:你的亲人、情人、朋友们对你的工作有何意见或评价?


S.T:因为工作地点和家庭原来的地点不一样,和亲人见面的时间就很少了,因为假期经常需要加班,也很难有机会回家,家人觉得工作是我自己的决定,并不干涉。女朋友还是很理解和支持的,也不介意因为工作的缘故而没有能够在她身边。朋友来说,因为下班时间的缘故,很少能够和公司以外的朋友再去活动,即使约了和朋友吃饭,也可能突然有工作会在最后一刻取消。 Jacky:家人都还是支持我的工作的,毕竟年轻人嘛,就是应该辛苦点多奋斗一下,只是会嘱咐我注意身体。



Lee:投行里单身比例较高,主要是没时间。亲人和朋友主要是劝注意身体,注意休息。


中国校园导刊:你会拖着行李箱住在公司里吗?那是个“把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的地方?


S.T:不会,公司里面没有床。如果哪一天没有时间回去睡觉,至少要回去换件衣服……其实牲口比我们好多了,天黑,大概就是晚上 6点以后,牲口应该都回猪圈/牛圈睡觉了我们还在办公室里面。女生和男生的工作确实没有太大区别,工作强度都是一样的。


Lee:在做项目的时候有时候会这样,比如去年 8月份做一个项目时,每天加班至少到2点以后,家住的地方离公司比较远,早上打车过来路上也比较堵,算了算要是回家的话睡觉的时间太少,所以有几次就在公司睡了。


关于投行人的职业规划 中国校园导刊:你对未来的展望如何?

S.T:做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去读 MBA或者JD,这样可以在读书的时候休息一下。长远来看,10年以后可能会去投身公益事业,同时也做自己的企业。 Jennifer:可能想出国读MBA。


Linda:投行从业人员只有一小部分会成为投行家,大部分是成为投行工匠。

中国校园导刊:你想对拼命要进入投行工作的大学生说什么?



S.T: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投资银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希望大家的梦想都能成真。如果刚毕业的时候没有进入,以后也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比如之后读一个 MBA什么的。当然,很多其他的职业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把眼界放宽一些,用一个同事的话说,“世界上多的是比投资银行赚的钱多,又没有投资银行那么累的职业。”



Jacky:我觉得投行没有外界以为的如此可怕,还是可以接受的,想来就来吧,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就好。


Jennifer:想进投行的人很多,但一定要想明白自己适不适合。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放弃了投行的 offer而选择了其他工作。因为这个工作有可能会成为你生活的全部,而挤压掉你和朋友、亲人、情人在一起的时间。如果你做了决定,就得从现在开始自我准备,投行的门槛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

Lee:想好了再来,这里不好玩。 现在拥有国内保荐牌照的机构大约 68家,真正有实力开展业务的很少,如果去了一些不知名的机构,首先是待遇上不去,可能比一般行业还低;其次对个人成长不利。 Linda: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包括熟悉证券市场、把 CPA的几本书好好学习一下。然后做好辛苦工作的准备。


第四章 附录 4.1 投行 Analyst & Associate比较(以高盛 08
招聘为例)略



4.2 投行及其它金融职业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 buyside和 sellside两大类。



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 fixedincome和 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 IBD,sales&trading,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这部分和 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 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 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 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等等。




就 career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 IBDcareer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 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 trader从 associate升到 director只用了 2年。



sellsideequity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 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 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 lifestyle比 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 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帖子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 hedgefund往往做的不是 hedge,相反很多 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 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 hedge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 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 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 hedge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 hedge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 hedgefund的身影。由于 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 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上 billion的 fund都算不上特别大。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 100股的期权(put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 put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



7.8,你可以用 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 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 BOC变成 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 0.2元。



就职业而言 buyside和 se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 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 sellside取得。sellside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 buy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 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 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 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



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 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 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 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 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 buyside跳,不过 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 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 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 IBD一般不容易转 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

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 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 hedge fund的概念(相对于 mutualfund)。而 PE是一个相对于 public 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 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 market,导致 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 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 VC看成是 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 target 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 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 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 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 go 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 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 vc做的是整天看 business 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 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 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 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 IPO之前,公司都是 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 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 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

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 private or 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Update


既然提到了,今天就略微谈一下 M&A.





其实 M&A并没有太多的神奇之处。就财务上来说就是合并报表的问题,这个对于坛子里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就估值来说,大致做法和 IPO估值差不多,不过就是要考虑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而 synergyeffect则是十分错综复杂,虚无缥缈,深不可测的东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被并的公司必然出现人事动荡,导致士气低落,这种情况就十分难以像财务数据一样被量化。


其实,个人觉得 M&A多半是投行的忽悠行为(银行当然为了做成 deal不择手段的把synergy effect吹得很好)。由于事实上的负协同效应加上winner's curse,十之八九的MA是失败的。


Update


既然大家对投行的级别和工资那么感兴趣,我稍微科普一下。


投行的称呼和四大不太一样,最低级别叫Analyst,上几个级别叫Associate,然后是 VP,senior vp(或者 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和四大基本可以一一对应。


至于投行的收入则比较复杂,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是收入构成。投行做一年以上 bonus的收入一般将超过工资本身,成为极其可观的数字。而四大的 bonus基本是隔靴搔痒。第二,工作性质。在投行工作分工远比四大复杂的多,因而收入会有天壤之别。front office,mid office以及 backoffice收入都大相径庭。就算都是frontoffice,trading和 IBD有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即使一个 team的同事可能因 bonus的差别导致收入相差不小。所以,不顾具体情况就比较投行的工资是毫无意义的。第三,global pay的问题。投行的本地化远远不如四大。因而大多数地方投行都是给globalpay。反之,四大在国内给的 pay已经比较 local了。这是我认为四大和投行工资差距最主要的原应。


现在比较流行PK,很多人大概会觉得我上面说的废话过多。我在这里就给一个大概的可比概念。高华第一年 IBDassociate所有收入大致相当于一个国内四大表现正常的seniormanager。把话说回来,有位老兄说四大 partner无法和投行的 vp以上人比,这一点我很不认同。就收入来说,四大收入更像金字塔。其实四大顶层和投行顶层的收入相差并不大,越往下收入相差越大。就工作成就来说就见仁见智了。

结论是:不要总觉得什么工作比什么工作牛。自己人牛才是关键。人牛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做这份工作以及是否喜欢做这个工作。

4.3 世界主要投资银行(排名不分先后) 高盛集团 Goldman Sachs 高盛集团成立于 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

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 23个国家拥有 41个办事处。 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

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 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2004年,高盛实现突破,在北京建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公司,真正 进入了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服务市场。 花旗集团 Citigroup


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 1998年合并而成。换牌上市后,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或定向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股权运作与扩张,并 对收购的企业进行花旗式战略输出和全球化业务整合,成为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 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 500亿美元,在 100个国家有 1亿客户,拥有 6000万张信用卡的消费客户。从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全能金融集团之一。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从 1935年到 1970年,大摩一统天下的威力令人侧目。它的客户囊括了全球十大石油巨头中的 6个,美国十大公司的 7个。当时惟一的广告词就是“如果 上帝要融资,他也要找摩根士丹利。”大摩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就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于 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开设办事处。1995年,摩根士丹利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创立了中国国际金融 有限公司,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批准的唯一一家合资投资银行。2000年,摩根士丹利协助完成了亚信、新浪网、中国石化和中国联通的境外上市发行。 摩根大通公司 JP Morgan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为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由大通银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团在 2000年完成合并。合并后的摩根大通主要在两大领域内 运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义下为企业、机构及富裕的个人提供全球金融批发业务;二是在美国以“大通银行”的品牌为3 千万客户提供零售银行服务。摩根大通与新中国的关系始于 1973年,当时担任大通银行主席的大卫·洛克菲勒带领第一个美国商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大通银行 当年就成为中国银行首家美国代理银行,并于 1982年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的美资银行之一。 2003年 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了 QFII资格。 美林证券 Merrill Lynch


世界最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公司创办于1914 年 1月7日,当时美瑞尔(Charles E. Merrill)正在纽约市华尔街 7号开始他的事业。几个月后,美瑞尔的朋友,林区(Edmund C. Lynch)加入公司,于是在 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美林 。1920年代,美林公司纽约办公室坐落于百老汇 120号,并且它在底特律、芝加哥、丹佛、洛杉矶和都伯林都有办公室。今天,这个跨国公司在世界超过40 个国家经营,管理客户资产超过1800亿美元。 瑞银华宝UBS Warburg

1995年瑞士银行以13.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英国最大的投资银行华宝集团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瑞银华宝公司。瑞银华宝是欧洲最大的投资银行集团, 2002年收入 123.7亿瑞士法郎,税前收入约 13.7亿瑞士法郎。瑞银华宝曾担任三家 H股公司海外上市的全球协调人,同时是香港的三大股票经纪商之 一。它是首个通过重组原北京证券获得国内证券综合业务牌照的外资公司;在中国首家取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并投下 QFII第一单;是中国 第一家持股比例上摸 49%——这一合资基金公司外资股权政策上限的外资金融机构。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CSFB


“第一波士顿”的名字源于 1933年,当时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的证券机构和大通国民银行的证券机构合并组成了第一波士顿公司,主要经营投行业务。到 1988年,成立了现在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瑞士信贷拥有44.5%的股权。1996年,公司进行重组,原先第一波士顿的股东通过换股方式,放弃第 一波士顿股权转而成为瑞士信贷股东,而瑞士信贷通过换股,取得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的全部股权。自此,公司进一步演化为大型金融


控股集团,利用多个专 业子公司开始从事银行、证券、信托等多种金融业务。 德意志银行 Deutsche Bank


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简称:德意志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银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总部设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它是一家私人拥有的股份公司,其股份在德国所有交易所进行买卖,并在巴黎、维也纳、 日内瓦、巴斯莱、阿姆斯特丹、伦敦、卢森堡、 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等地挂牌上市。 1995年12月底,德意志银行的净收入高达 21.2亿马克,资本和储备金为 280.43亿马克,总资产价值 7216.65亿马克。根据 1995年著 名的《银行家》杂志对世界大银行的排名,德意志银行为世界排名第六名的大银行。历年来,德意志银行一直被穆迪评级公司、 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和IBCA评为为数极少的几家。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雷曼兄弟公司通过由其设于全球 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资本市场, 这一网络由设于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于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统筹管理。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 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 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力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野村证券Nomura Holdings 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首,也是全世界最大证券公司之一。野村证券作为一家日本大券商,也是最早拓展中国金融和投资业务的境外机构之一。1925年成立的 野村证券现为日本第一大券商。到 2002财年结束时,野村证券管理的股票和债券资产规模达到了 13.6万亿日元,公司净利润达到1680亿日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