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 诗 怪词

 闲之寻味 2014-04-02

奇 诗 怪词

  被称为“诗的国度”的中国,从古至今留下名姓的诗人和传世诗作,大概要分别以万计和百万计,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古诗百花园中别有一类备陈各体,名目繁多,世有篇什、代有流传的杂体诗,如《璇玑图》、《盘中诗》、《回文诗》、《神智诗》、《杂名诗》、《杂数诗》之类,尽管也曾置身庙堂唱和,樽俎应对,科举命题和书斋雅会,但在传统诗学中却一直被斥为“本体不雅、其流易弊”的消闹戏谑之作,诗中或趣味盎然、或记录着诗歌探索历程的种种技巧,也一向被嗤之为争奇斗巧的雕虫小技,因而历来难入正统诗家法眼,以致于和正统诗歌同样源远流长、纷繁多丽的这一系列,一直处于堙没无闻状态汉语、汉字的特有形式,为中国古代杂体诗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块、一音节、一语素,分别表示出汉字的音、形、义三要素,都可以成为杂体诗的构成部件。因此,对杂体诗的归纳揭秘,实际蕴涵着对汉语言文字特性功能及种种现象的进一步探讨与揭示。诸如拆字、离合、嵌字、联边、半字顶针等杂体,均构建于字形特点。而“神智体”运用字形的大小、高低、正反、笔画或偏旁的粗细、增损、变形等方法形成异常外观,再通过对异常外观的描述而附会出汉字本义之外的意义以演绎成诗,则是汉字“以形见义”的表意功能的异化与延伸。至于把方块汉字排成各种图案或各种物品的“图像诗”,如龟形诗、盘中诗、盘鉴铭、灵檀几、算盘、葵心、药笼、车轮、葫芦之类,则是汉字与图画结合的产物,其形式即可溯源到“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的象形字,更直接承袭了商周祭器、乐器、食器上铭文的随物布字的章法结构。毋庸讳言,唐宋以后的这类作品有不少是东施效颦或故弄玄虚之作,但透过文字游戏表象,人们仍可发现其中折射出的汉语汉字异于他种语言文字的本质、令人惊叹的表情达意的无穷潜力,乃至古人在种种巧妙构思中表现出来的令人钦佩的机智和聪慧。-----------《中国古代文化的另类趣味》张雪涛
杂体诗相传源于晋代,从字的排列、句的组合、章的结构、吟的妙法、咏的韵律等方面,都特树一帜,别出心裁,故称之为杂体诗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回文诗离合诗、盘中诗、璇玑图、宝塔诗、等。晋时傅成、温峤所作之诗均未传世。直到十六国时,前秦苏蕙著《织锦璇玑图》后,才相传开来。宋代桑世昌编著《回文类聚》,遂使历代回文诗汇编成集,至清时又加《续编》。万树制《璇玑碎锦》一书,进一步丰富了杂体诗

  我对杂体诗的理解是,杂体诗杂在三个方面:一是体杂. 这是有异于“正体”而言,即不同于传统正宗诗体的某些类型的诗歌。中国古典诗词,以近体(律、绝).再加上乐府、词、曲等为传统体式。除此以外的杂言、杂句,以及不按传统范式用韵的作品,皆被归为杂体。这类所谓杂体诗,实际上就是不圃于传统诗歌体式的自由体。从诗歌内容或创作主旨来看,或言志、抒情,或叙事、明理,与传统诗歌并无大的区别。不要动辄以文字游戏、玩物丧志看待。二、在诗歌艺术构思或修辞上,别出心裁,另具特色,如禽言、叠字、双关等,这类诗高水平的运用汉族语言,虽有炫耀成分,但写作者汉语功底的深厚,对汉语的热爱和熟练,对汉语语言的发展,都是不容抹杀的。三、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的独有特点、进行巧妙的分、离、编排和组合.增加难度和趣味性.构成丰富多样的体式,这类诗词游戏性质最浓,如杂名、杂数、回文、离合、嵌字、盘中等等.多以斗奇逞巧为能事,形式大异于传统诗体.内容也多无关宏旨。但其中回文却脱颖而出,形式多样,读法多样,内容也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不把它当游戏看待。

奇诗怪词可分两大类,一是图形系列,一是非图形系列。本书按这两大类进行介绍。

 

目录

一、音韵系列
1、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言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
6、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7、犯韵体: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古诗中也有句全平、一句全仄的。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10、双声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言诗:以禽鸣之谐音,假定为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二、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16、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现在我们说藏头诗是指嵌字诗中嵌于句首(鹤顶格)的诗。
    拆字诗:今天称为半字顶真诗。
18、建除诗: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以建、除等十二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全诗十二联,廿四句。因十二辰的头两个名称为“建”“除”,故名“建除体”。
19、药名诗:诗中嵌药名,“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附  汤头歌
20、针穴名诗:以针炙名联缀成诗。
21、卦名诗:每句诗中嵌用《周易》一个卦名。
22、龟兆名诗:诗中隐藏解释卦象意义的词语。
23、相名诗:嵌相术名。
24、星名诗:嵌星辰名。
25、节气名诗:嵌二十四节气名。
26、鸟兽名诗:嵌禽鸟名和兽类名,或用本义或双关,或巧用别名。
27、草木名诗:嵌草名和树木名,而语意双关。
    姓名诗:每句都含有姓名。
28、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假借词意成篇。
29、宫殿屋名诗:每句嵌入建筑物名称。
30、车船名诗:诗中嵌车名、船名。
31、围棋名诗:嵌围棋的一些别名。
32、象棋名诗:嵌象棋的一些棋名和术语。
33、歌曲名诗:词牌名体,词曲名诗:嵌乐府歌名、词牌名、曲调名等,词义双关。
34、戏目名诗:嵌戏目名。
35、四气诗:也称四时诗,实为四时诗的一种变化体,是将“春”、“夏”、“秋”、“冬”四字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内容符合各个季节的特点。
36、四色诗:也称四色咏,五言四句,偶句押韵。每句诗嵌入一种颜色的名称,因此叫做“四色诗”。也有分四段,一段描写一色的。
37、五行诗:就是将五字嵌入诗中,别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
38、六甲诗:就是将六十甲子的数字嵌入诗中,仅借用字面,而另行组词,缀联成诗。
39、六府诗:五言十二句,“六府”的次序为:水,火,金,木,土,毂。将此六字依次嵌于单数句句首,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与否皆可。
40、八音诗:将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
41、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十二神诗”。依序嵌十二生肖。
42、数字诗: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如果嵌在首位的则为同头数字诗。有半字诗、一字詩、两字诗、三字诗、四字诗、五字诗、六字诗、七字诗、八字诗、九字诗、百字诗、千字诗、万字诗等。
43、数名诗:又叫十数诗。是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连贯而成的诗,现在一般也称数字诗。
44、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犹如一道趣味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可口可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

三、诗体结构系列

(一)、限定格式填空型
45、两头纤纤诗:四句七言,每句前四字描绘事物特点,后三字描绘事物名称。这是一种填空体,每句填三个字。两头纤纤    ,半白半黑     ,腷々膊々    ,磊磊落落  
46、五杂俎诗:或做五杂组,三言六句, 以首句名篇。偶句押韵.其内容多寄予哲理。一、三、五句与《古五杂俎》同,唯更改二、四、六句。这也是填空式的诗体:五杂俎,  。往复还,    。不获已,   
47、三妇艳:五言六句。大妇     。中妇     。小妇     。      。良人  。  。良人也可用丈人、丈夫、众人、上客、佳人等。
48、尔汝歌:五言四句,每句有汝。
49、一半儿: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与词牌【忆王孙】相仿,惟末句七字增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故名。【一半儿】小令兼用,即【忆王孙】,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
50、自君之出矣诗:五言四句或四句以上,也可写若干首。首句一定要是“自君之出矣”。
51、四愁诗:共四首,每首都以“我所思兮在××”开始,而以“何为怀忧心 ××”作结,故称“四愁”。
52、五噫诗:五句成诗,五句同韵,五韵同字,古今罕见。五个“噫”(噫本平声音依)字强化突现诗人的感慨。为楚歌变体。
53、六忆诗:每首以“忆”字开头,回忆聚、别、行、坐、食、眠六种情境,留连吟唱。“忆x时”三字领起,继之以五个五言句,格式定型。
54、十索诗:乐府诗,本十首,故称“十索”。每首末句有“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等语。
55、十离诗:以十首为限,每首诗题均有“离”字,如“犬离家”、“笔离手”、“竹离丛”之类,因称“十离诗”。

(二)、限定段落与内容
56、诸言体:又叫诸意体、诸语体,凡描写情态之辞皆可自为一体格。常见有:
了语:
大言:即说大话,夸海口。系调侃、玩笑之作。
小言:极言其小,亦玩笑之作。
乐语:说的是人生的乐事。宋宫廷演剧,命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先为对偶韵文,后附以诗,也有不附诗的。后成为文体。
滑语:描摹“滑”的形态。
馋语:描摹馋相。
醉语:描摹馋相。
安语:
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一种比赛,看谁说得最惊险。
57、反义词诗:每句都有反义词。
58、五更诗:把一更至五更发生的事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分别描述成篇构成连章组诗。  
59、十二时诗:就是将十二时的名目冠于句首。
60、禁体诗:即指赋诗时,预定不准犯某某等字之诗。因诗家以体物为工巧,废而不用,视同禁例,有如徒手相搏,不持寸铁。后遂以禁体诗为白战。
61、七哀诗:《韵语阳秋》云“《七哀诗》起曹子建,其次则王仲宣、张孟阳。释诗者谓病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谓一事而七者具也。子建之七哀,在于独栖之思妇;仲宣之七哀,在于弃子之妇人;张孟阳之七哀,在于已毁之园寝。唐陶雍亦有《七哀诗》,所谓君若无定云,妾作不动山。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是皆以一哀而七者具也。”
62、百年诗:十年为一章,共十章。
63、广告诗:

四、利用材料系列

(一)、引用类
64、集句诗:就是全用前人诗句词句杂缀成诗。      
65、集句词:就是全用前人诗句词句杂缀成词。
            
(二)、改造类
66、剥皮诗:也称“拟古诗”,是一种仿造诗,即旧瓶装新酒。此体有时被冠以【拟】或【赋得】之名。其形式是步前人诗体,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份诗句。其内容则以各个时期的生活画卷为基础,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妙趣横生,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
减字剥皮诗/加冠诗/添脚剥皮诗/(附)拟古诗
67、櫽括体:就前人诗文的内容剪裁改写而成。
68、逐字替换诗:把原诗逐字用同义字代替,形成一首新诗。

(三)、兼收类
69、藏诗体对联:联绝连环体,对联的下联作为绝句诗的首句,第二句则从下联第四字读起再接上联头三字,上联作第三句,第四句从上联第四字读起再接下联头三字,全诗结束。这是从十四字回转回文诗(十四字脱御连环诗)改造出来的,先把这十四个字编成对联,再按十四字回转回文诗读法来读。
70、诗改词:通过句读把诗读成词,偶尔可加减个别字。近似櫽括体,但有异。櫽括体作了较大的文字改动,诗改词在文字上基本不变。
71、诗词包含体:是诗同时也是词,只须改变句读。诗改词也属此类,只是诗词包含体是作者本人构思出来的,诗改词则是别人改原作。
72、中西合璧诗:每句中都有中文与外语混杂。
73、号码诗:是指把阿拉伯的数字写入汉文字的诗中。
74、藏字横诗竖铭:横读是诗,竖读是铭,又可根据需要进行嵌字。
75、诗词合璧:专指回文虞美人又可读出回文律诗的。
76、联诗:由对联组成的诗。
77、诗联:由诗组成的对联。

(四)、字句数量类
78、掉脚诗:“十七字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亦称“无赖体”,俗称“瘸腿诗”、“吊脚诗”、“翘脚诗”,今天通称三句半。从内容上看,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后一句多是诙谐风趣的调侃;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在节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一般把十七字的“三句半”叫十七字诗,把不是十七字的“三句半”叫瘸腿诗。
79、九言诗:一般说来,全诗每句九字,句数不限,以偶数句式为主,节奏均依传统体式。
80、宝塔诗:这种诗由若干行组成,第一行只有一个字,第二行二个字,第三行三个字,如此类推。当书写时每句都居中排列,就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像一座宝塔一样,故名“宝塔诗”。种类甚多。
81、一七体诗:宝塔诗的一种。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
82、飞雁体:同头体的五律或五言八句的古风可排成这种形状。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宝塔诗,读法是左右开弓斜着读,呈人字行,犹如雁阵,所以叫飞雁体。
83、火焰体诗:以其形似火焰,故名。但读法与宝塔诗恰好相反,宝塔诗是自上而下读,火焰体诗则是自下往上绕着读。
84、叠翠诗:“八×叠翠诗”属于宝塔诗。一三五七行的首尾二字相同。还有一种叫“包×叠翠诗”的是倒数三四句的中心分别多出两个×字,故名。共分四层,一二三层各两行,第四层有四行,第一层每行二字,下面每层增加二字。
85.八大山诗:是叠翠诗的改装,形状像飞雁体。八行,每行开头为同字。
86、三句诗:
87、摊破诗:又名“摊声”,在绝句和词牌规定的句数上,摊破一句或半句,比如使绝句成为五句或四句半的一种新诗。摊破之处,应是诗眼,能点醒全篇。


五、重现系列   

(一)、镶嵌式重现
88、复字体:是在全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而且一句中可以复用两三次。
89、重字体詩:是指同一词语在句中重复使用。
90、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91、两字连珠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两个字
92、翻韵诗(倒字诗):是将通常的词语顺倒过来,使之句句协韵,所以也称“倒字诗”。
93、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
94、罗嗦诗:重复诗,有意的意思重复,造出一种颇有诗味儿的意境。
95、绕头诗: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二)、全句式重现
96、双承体:上句句尾的词,在后文中进行两次承接。
97、首尾吟体(首尾重复):一句而首尾皆用之。
98、辘轳体:也称轮回体,是主题相关的组诗。她与顶针格、鹤顶格诸体不同,更不同于回文诗。她的写法是:选定一个内涵较丰富的中心句子作题目,采用七律或七绝的形式来写。如果采用七律形式,则将选定的题目按第1、2、4、6、8句顺序,分别镶嵌于其中,象车轮转动一样,使其形成五首的一组诗。如果采用七绝形式,方法亦类似,不过镶嵌的分别是在第1、2、4句上,三首为一组。后来也有人利用仄声韵的律诗把它放到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的,这样可就全辘轳起来了。         
99、换序诗:指的是调换现成诗词作品的句子顺序,使之具有新的意义,而形成的一首新诗。

六、修辞系列
100、语义双关诗:双关诗分两种,一种是同音双关,还有一种是意义双关,此指意义双关,包括同字双关(使用相同的字构成双关)。
101、粘对诗:或称“当句有对”、“隔句对”。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在一联上下句相对的同时,再以每句的前后半句相对;另一种是以奇数句和奇数句相对,偶数句和偶数句相对。
102、歇后诗:又称缩字诗或缩脚诗,将成语或古人陈句,引用前一部分,而略去后面的本质部分的歇后修辞方法引入诗篇,称为歇后诗。
103、问句诗:必须全诗为问句,又叫设问诗。
104、排比诗:以排比句式贯串全诗的,才算是排比诗或排句诗。
105、反语诗:反语诗是利用反语修辞,正话反说。与反义诗的区别,反义诗即颠倒诗,是把事物都说反了,与学理相悖的诗。反语诗是用和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的诗。
106、顶真体:是诗、词、曲的一种体式。其构成是下一句的首字用上一句的末字,或下一句的开头部分用上一句的末尾部分。各句之间以同字符串连在一起,有如珠之联缀。
107、句蝉联:每句的末字或词是下句开头的字或词。
108、倒顺连环锦缠枝:七言八句的回文顶真诗还可编成图形顶真诗,称为倒顺连环锦缠枝,每行七字,共七行,第七行头上少一字,读法从中间顺时针旋转,下一句的头是上一句的尾。然后回文。
109、回环顶真诗:诗或词的最后一个字同首句的第一个相同,组成一个连环体。
110、顶真回文诗:回文顶真诗是回文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把一句话首尾衔接,形成一个环,字字相扣,形成一首倒顺皆可读的诗。
111、连环体诗:是指上一首诗的尾句是下一首的首句。连环体诗又叫首尾联环诗,属于顶真类。此体多为整句重复式,故又称重句体。
112、段落顶真(节蝉联):段落之间用上一段末尾的词或字当下一段的开头,叫段落顶真。如果是上一段末尾的整句当下一段的开头的则叫连环体诗。
113、半字顶真体:此种诗体后句首字多系前句末字的一部分。
    (1)首尾二字没回环;
    (2)首尾二字也半字回环,即藏头拆字体,
114、藏头拆字体:有一种半字顶真诗,末句的尾字又是首句首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是末句的尾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和末句的尾字可共组成一字,这种诗可编成环形。

六、文字结构系列                  
115、藁砧诗、隐语诗、谜语诗:以字为谜底的诗,也称廋语诗、隐语诗。它的谜面主要是将字形分解,而将谜底隐藏其中。所用诗句多数着眼于字形,有的则兼释字义
116、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字的诗。常见的情形是,每四句离合一字。即次句的第一字与前一句的第一字相犯,分离出一个字,或一个偏旁,或某种笔划,再与后两句分离出的字、偏旁、笔划,合并成另一个字,故称离合诗。           
117、拆字诗: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拆字诗与离合诗相近似,但又不尽相同。            
118、同旁诗:又叫联边诗  嵌字中字体,每句都以同旁字排列的诗叫同旁诗。
119、叠字形诗:多用于方言.每句中都有一个特定的字,两个这样的字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三个这样的字合在一起又构成一个新字,一连三字连在一起。这种新字,有的在字典中还查不到,只存在于方言中.


七、语言风格
120、逆挽诗/抑扬诗:一般是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但从全诗来看,知只是一种铺垫,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1)、铺垫式:所谓铺垫式(拨叶寻花),是指故意先用数字作铺垫,使诗的前半部显得通俗易懂、平淡如水;最后却用警句作结,使全诗平中出奇,骤然生色,使读者在大失所望之时,眼前突然为之一亮,充分体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之妙。
(2)、巧补式:犹如续字联,就是命题写诗或作联的条件、背景一变再变,使得写诗人或题联者穷于应付,这是要考考咏诗或题联之人的应景捷才。
(3)、波浪式:设悬再解,又设悬又解,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
(4)、解疑式:先设疑后释疑,形成新奇的意境。
(5)、扬抑式:打油诗中还有一种先扬后抑的,前面写得很文雅,富有诗意,后面忽然粗俗,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
121、颠倒歌:又叫撒谎歌,是我国诗歌园地里有一种颇为有趣的反义诗。特点是把很多不可能发生的看见的的事物,用歌谣的形式,非要说出来,让人听了笑破肚皮,还在嬉笑怒骂中学到作人接物,是移风易俗的好教材。
122、俳谐体、俳体、谐体、覆窠体、打油诗
打油诗:内容浅显明了,字句诙谐风趣,形象鲜明生动的诗称作“打油诗”。


八、语序系列   
123、回文诗           
           一、通体回文体
             附反复体诗、双篇回复式
           二、本篇回文体
                      (一)、标准的本篇回文诗
                      (二)、回文辘轳体(有人把它叫做叠字回文诗,叫法不大对)
           三、回转回文体
                      附头尾不粘式
           四、上下句回复式(又叫双句回文)
           五、本句回复式回文诗(又叫双回文诗、就句回文)
           六、其他形式的回文诗
                      (一)、叠词回文诗
                      (二)图形化的辘轳体(连环诗)
124、颠倒虞美人:就是虞美人词的上片倒读就是虞美人词的下片。


九、图象诗系列
125、围棋四季诗:把围棋盘分作四块,一块为一季。
126、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为“十”字形,读法颇多,有的也可回文读.但一般居于“十”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                  
127、数名会意诗:诗中的数字不写出来,却用字的个数来代替,构成图形。
128、阡陌诗:又称称十口井田歌,极像田间之阡陌纵横。以“十、口、井、田”四字作为连接点结构成诗。回旋往复,耐人寻味。
129、纵横田亩诗:
130、花心诗:五言诗一首,从顶上开始,顺时针转,第一个字读成离合字,再与中间的字连线读到对面。
131、拆字图诗:此诗可谓拆字诗中一绝,每隔一行的字每字拆成两字,拆后全诗从右至左竖读,成一首七言律诗或五言绝句。如果是横排的,则拆后全诗从左至右横读。
132、相思璧:运用拆字连环。
133、神智体:形意诗,它靠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的利用,并不是靠调序来达意。
134、圈儿诗:
135、图画诗:
136、画中藏诗:两棵竹枝上竹叶是由二十个汉字拼画而成,可读成一首五言诗。
137、竹枝三弄:竹竿和竹叶由字组成,可读出三首绝句。每首的结构固定,相当于词。(此为刚刚始制)
138、梅花形诗:共84字组成。共七个圆,是由一个同心圆(花芯)和六个圆(花瓣)构成,每个圆12个字,两圆之间公共合用3字。读法:诗中某些字要重复读,形成连珠,要一个圈字挨一个圈子读,读成蝉联式连环七绝三首。
139、梅花三弄:共有三朵梅花,每朵梅花构成诗一弄(五句一首)。一朵梅花五瓣(五个圆)由31字组成,中心一字即题目,两圆之间公共合用3字(包括圆心的那个字),这样每瓣梅花由9个字组成。每句诗都由中心那个字开始,组成同头五句七言诗三首。
140、蜘蛛图诗(综合离合诗):全图因形似蛛网而得名。
141、图象诗:               
142、八枝盘鉴图诗:图中花上八个大字及中心处花枝间八个小字,以四字为句,环旋读之,各得诗八首。
143、六棱品字玦诗:共含三个六棱形,分成六个三角形。先以六个角上的字来读,分别是碧、暮、翠、暗、小、夜。呈三角形状来读。可读出六首五言绝句。
144、龟形诗:以回文作龟形诗。
145、宝塔形的文字葫芦
146、葫芦图形诗
147、回旋四季诗                  
148、盘中诗,是将诗句写于盘中,从中心一圈一圈屈曲成文,词意回环。
149、方角书诗
150、方结连环诗
151、石碑诗
152、卦形诗
153、酒壶诗
154、火环诗
155、饮月诗(反义诗)
156、鸳鸯诗
157、翠峰诗
158、金花连环诗
159、火球形诗
160、三角形诗
161、风花雪月诗
162、鳞迭连环诗    翠蕉-四时歌
163、渔网诗
164.  方印诗
补充:连韵体诗 步韵回锅体诗

 

1:福唐体诗/独木桥体诗/独韵诗

一般来说,一首诗中韵字不许重复,除非意义不同。连续用同一韵字的诗为独木桥体,这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用韵险窄的诗体,即独韵诗,又叫福唐体,创始人为黄庭坚。黄庭坚有《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一首,“福唐独木桥体”不知何谓,“义未详”,但后世因此而有“福唐体”、“独木桥体”等称呼。黄庭坚又有《瑞鹤仙》一首隐括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首韵脚都用“也”字,这是独木桥体的一种变格。

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 宋"黄庭坚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瑞鹤仙"隐括《醉翁亭记》     宋"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荒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难,醉翁亭也。

瑞鹤仙  寿丘提刑"方岳
    岁十二月二十有九日,实维绣衣使者焕章公绂麟盛旦也,岳敢拜手而言曰:月穷于纪,星回于天,盖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于是焉极,而岁功成矣。惟天之运,循环无穷,一气推移,不可限量,其殆极而无极欤?分岁而颂椒,守岁而爆竹,人知其为岁之极耳。洪钧转而万象春,瑶历新而三阳泰,不知自吾极而始也。始而又极,极而又始,元功宁有穷已哉!天之生申于此时,意或然也。岳既不能测识,而又旧为场屋士,不能歌词,辄以时文体,按谱而腔之,以致其意。
一年寒尽也。问秦沙、梅放未也。幽寻者谁也。有何郎佳约,岁云除也。南枝暖也。正同云、商量雪也。喜东皇,一转洪钧,依旧春风中也。    香也。骚情酿就,书味熏成,这些情也。玉堂深也。莫道年华归也。是循环、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但丁宁,留取微酸,调商鼎也。

瑞鹤仙  归宁都,因成,寄暖香诸院  赵长卿
无言屈指也。算年年底事,长为旅也。凄惶受尽也。把良辰美景,总成虚也。自嗟叹也。这情怀、如何诉也。谩愁明怕暗,单栖独宿,怎生禁也。      闲也。有时临镜,渐觉形容,日消减也。光阴换也。空辜负、少年也。念仙源深处,暖香小院,赢得群花怨也。是亏他见了,多教骂几句也。

天童山中月夜独坐二首(选一首)  易顺鼎
此时闻松声,此时闻钟声。此时闻涧声,此时闻虫声。

戏和正辅一字韵 宋"苏轼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薑蕨交荆菅。奇孤甘挂汲古绠,侥觊敢揭钩金竿。
己归耕稼供藁秸,公贵干蛊高巾冠。改更句格各謇吃,姑固狡狯加间关。(音同)

柳梢青    辛弃疾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休采药难。人沈下土,我上天难。

水龙吟   宋"辛弃疾
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皆为之釂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钦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路险兮山高些!愧于独处无聊些!冬糟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芬芳,龙团凤片,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陶陶些!

水龙吟  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  蒋捷
醉兮琼瀣浮觞些。招兮遣巫阳些。君毋去此,飓风将起,天微黄些。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月满兮西厢些。叫云矣、笛凄凉些。归来为我,重倚蛟背,寒鳞苍些。俯视春红,浩然一笑,吐山香些。翠禽兮弄晓,招君未至,我心伤些。

折桂令  
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酒色迷人,财气昏人,缠定活人。钹儿鼓儿终日送人,车儿马儿常时迎人。精细的瞒人,本分的饶人。不识时人,枉只为人。

长思仙    元"马钰
功要圆。行要圆。修炼身中子母圆。何愁性不圆。      喜团圆。十分圆。云水风邀月正圆。无分昼夜圆。

独韵诗    明"谢  
烟苇出渔灯,书声半夜灯。山扉树里灯,风幢闪佛灯。竹院静禅灯,蛾影隔笼灯。星悬宝塔灯,心空一慧灯。风雨异乡灯,倦客望村灯。鬼火战场灯,除夜两年灯。雪市减春灯,茅屋只书灯。树隐酒楼灯,穴鼠暗窥灯。殿列九华灯,星聚广陵灯。棋罢暗篝灯,疏林见远灯。蛩吟半壁灯,农谈共瓦灯。屋漏夜移灯,明灭几风灯。窗昏梦后灯,流萤不避灯。寒闺织锦灯,形影共寒灯。调鹰彻夜灯,海舶浪游灯。夜泊聚船灯,霜风逼旅灯。灵焰凤膏灯,春宫万户灯。

如梦令  二首  明"卓人月
娘问为何不去,爹问为何不去。背地问檀郎,难道今朝真去。郎去,郎去,打叠离魂随去。       今日问郎来么,明日问郎来么。向晚问还频,有个梦儿来么。痴么,痴么,好梦可知真么?

醉太平    清"朱守方
秋夜,戏用独木桥体。
邻狗(一作猧)吠声。池鱼跃声。萧萧叶堕阶声。闻空梁鼠声。沉沉鼓声。寥寥磬声。小楼横笛声声。接长街柝声。

好了歌   清"曹雪芹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扬州慢   略叙偕墨同游踪迹,伤怀曷已    叶圣陶
山翠联肩,湖光并影,游踪初印杭州。怅江声岸火,记惜别通州。惯来去、淞波卅六,篷窗双倚,甫里苏州。蓦胡尘纷扑,西趋廛寄渝州。        丹崖碧山献,共登临,差喜嘉州。又买棹还乡,歇风宿雨,东出夔州。乐赞旧邦新命,图南复北道青州。坐南山冬旭,终缘仍在杭州。

 

2:柏梁体诗

据说汉武帝建筑柏梁台,台成之日,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且有重韵,凑成一首二十六句意不相属的联句,诗歌史上称之为柏梁台联句。所以后人称平声一韵到底,且逐句入韵的七古因其地点称为“柏梁台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且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成特殊的诗体。
    所谓“柏梁台体”必须有几个特点:只有七言,没有五言;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必须有重韵;逐句入韵;前后句意不相属 (这是柏梁台体的关键,今天大家所写的柏梁台体都缺这一条,因为这样写就不是诗了) 。
    南濠诗话:汉《柏梁台诗》,武帝与群臣各咏其职为句,同出一韵,句仅二十有六,而韵之重复者十有四。如武帝云:“日月星辰和四时。”卫尉则云:“周卫交戟禁不时。”梁孝王云:“骖驾驷马从梁来。”太仆则云:“修饰舆马待驾来。”在司马云:“郡国士马羽林材。”詹事则云:“椒房率更领其材。”丞相云:“总领天下诚难治。”执金吾则云:“徼道宫下随讨治。”京兆尹则云:“外家公主不可治。”大将军云:“和抚四夷不易哉。”东方朔则云:“迫窘诘屈几穷哉?”御史大夫云:“刀笔之吏臣执之。”大鸿胪则云:“郡国吏功差次之。”少府则云:“乘舆御物主治之。”其间不重复者惟十二句,然通篇质直雄健,真可为七言诗祖。后齐梁诗人多效其体,而气骨远不能及。方朔乃云:“迫窘诘屈,直戏语耳。”
                          汉武帝 柏梁诗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郡国士马羽林材。总领天下诚难治。
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撞钟伐鼓声中诗。宗室广大日益滋。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与马待驾来。
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
三辅盗贼天下危。盗阻南山为民灾。外家公主不可治。椒房率更领其材。
蛮夷朝贺常会期。柱枅欂栌相枝持。枇杷橘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
啮妃女唇甘如饴。迫窘诘屈几穷哉。

宋孝武帝华林都亭曲水联句效柏梁体
九宫盛事予旒纩,   宋孝武帝
三辅务根诚难亮,   杨州刺史江夏王臣义恭
策拙枌乡惭恩望,   南徐州刺史竟陵王臣诞
折衡莫效兴民谤,   领军将军臣元景
侍禁■储恩逾量,   太子右率臣畅
臣谬叨宠九流旷,   吏部尚书臣庄
喉唇废职方思让,   侍中臣偃
明笔直绳天威谅。   御史中丞臣颜师伯

梁武帝清暑殿联句柏梁体
居中负扆寄缨绂,  梁武帝
言惭辐凑政无术,  新安太守任昉
至德无恨愧违弼,  侍中徐勉
燮赞京河岂微物,  丹阳丞刘泛
窃侍两宫惭枢密,  黄门侍郎柳憕
清通简要臣岂汨,  吏部郎中谢览
出入帷扆滥荣秩。  侍中张卷
复道龙楼歌楙实,  太子中庶子王峻
空班独坐惭羊质,  御史中丞陆果
嗣以书记臣敢匹,  右军主簿陆倕
谬参和鼎讲画一,  司徒主簿刘洽
鼎味参和臣多匮。  司徒左西属江葺

梁元帝宴清言殿作柏梁体
玉衡七政转璇玑, 梁元帝
升降端揆而才非, 侍中尚书仆射臣裒
澄镜朱紫眇难追。 吏部尚书臣谷

华林都亭曲水联句产柏梁体诗   宋孝武帝刘骏
九宫盛事予旒纩。(帝)
三辅务根诚难亮。(扬州刺史江夏王义恭)
策拙枷绮讯魍#闲熘荽淌肪沽晖醯
折冲莫效兴民谤。(领军将军元景)
侍禁卫储恩逾量。(太子右率畅)
臣谬叨宠九流旷。(吏部尚书庄)
喉唇废职方思让。(侍中偃)
明笔直绳天威谅。(御史中丞颜师伯)

唐中宗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润色鸿业寄贤才,(李 显)
叨居右弼愧盐梅。(李 峤)
运筹帷幄荷时来,(宗楚客)
职掌图籍滥蓬莱。(刘 宪)
两司谬忝谢钟裴,(崔 湜)
礼乐铨管效涓埃。(郑 愔)
陈师振旅清九垓,(赵彦昭)
欣承顾问侍天杯。(李 适)
衔恩献寿柏梁台,(苏 颋)
黄缣青简奉康哉。(卢藏用)
鲰生侍从忝王枚,(李 乂)
右掖司言实不才。(马怀素)
宗伯秩礼天地开,(薛 稷)
帝歌难续仰昭回。(宋之问)
微臣捧日变寒灰,(陆景初)
远惭班左愧游陪。(上官婕妤)

唐中宗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柏梁体联句
大明御宇临万方,(李 显)
顾惭内政翊陶唐。(皇 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
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
再司铨筦恩可忘。(崔 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郑 愔)
万邦考绩臣所详。(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阎朝隐)
权豪屏迹肃严霜。(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宗晋卿)
玉醴由来献寿觞。(明悉猎)
两仪殿赋柏梁体  李世民
绝域降附天下平,(李世民)
八表无事悦圣情。(淮安王)
云披雾敛天地明,(长孙无忌)
登封日观禅云亭,(房玄龄)
太常具礼方告成。(萧瑀)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是标准的仿柏梁台体。
         饮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附:汉魏洎刘宋七言诗的用韵及柏梁体诗


    汉魏洎南朝刘宋之七言诗,皆句句押韵。其间又有转韵与不转韵之分,但无一句不韵这点则是相同的。
    转韵者如汉之武帝刘彻《秋风辞》,张衡《四愁诗》;晋之傅玄《吴楚歌》,《拟四愁诗》,张载《拟四愁诗》四首之一二四,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无名氏《白纻舞歌诗》三首之一二,王嘉《歌》三首之一;宋之刘铄《白纻曲》,汤惠休《白纻歌》三首之一,鲍照《代白纻曲》二首之二,《代鸣雁曲》,宋明堂歌《歌赤帝》,无名氏《白纻舞歌诗》。其转韵不限平韵,亦间押仄韵。
    其一韵到底者又有平韵仄韵之分。
    平韵如:
汉司马相如《歌》:“独处世兮廓无依,思美人兮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日既暮兮花色衰,敢托身兮长自私。”
    同上《琴歌》二首其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其二:“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汉张衡《歌》:“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绝,思美人兮愁屏营。”
    汉灵帝刘宏《招商歌》:“凉风起兮日照梁,青荷昼偃叶夜舒。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千年万岁嘉难逾。”
    魏文帝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含吾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霑衣裳,援瑟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魏明帝曹叡《燕歌行》:“白日晼晼忽西倾,霜露惨凄涂阶庭。秋草卷叶摧枝茎,翩翩飞蓬常独征,有似游子不安宁。”
    魏无名氏《行者歌》:“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晋傅玄《两仪诗》:“两仪始分元气清,列宿垂象六位成。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圣人忧代念群生。”
    晋陆机《燕歌行》:“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恆苦悲。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双鸣关关宿河湄,忧来感物泪不晞。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
    晋张翰《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晋张载《拟四愁诗》四首之三:“我所思兮在陇原。欲往从之隔秦山。登崖远望涕泗连。我之怀矣心伤烦。佳人遗我双角端。何以赠之雕玉环。愿因行云超重峦。终然莫致增永叹。”
    晋无名氏《白纻舞歌诗》三首之三:“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玉舞瑶珰。声发金石媚笙簧,罗圭徐转红袖扬。清歌流响绕凤梁,如矜若思凝且翔。转盻遗精艳辉光,将流将引双雁行。欢来何晚意何长,明君御世永歌昌。”
    晋王嘉《皇娥歌》:“天清地旷浩茫茫,万象回薄化无方。浛天荡荡望沧沧,乘桴摇漾着日旁。当期何所至穷桑,心知和乐悦未央。”
    晋苏兰若《璇玑图诗》经纬之一:“玑明别改知识深,峨嵯峻岩幽岑嵚。所感想忘荒淫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诗兴感远殊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岩幽岑嵚。”之二:“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问旧新。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外经之一:“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妙显华重云章。臣贤惟圣配英皇,伦匹离飘浮江湘。(回文)”之二:“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中经之二:“何如将情缠忧慇,多患生艰惟苦身。加兼愁悴少精神,遐幽旷远离凤麟。”四角之方:“仁智怀德圣虞唐,真志笃终誓穹苍。钦所感想忘淫荒,心忧增慕怀惨伤。”
    晋《大风谣》:“大风蓬勃扬尘埃,八井三刀卒起来。四海鼎沸中山颓,惟有德人据三台。”
    晋《丁令威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国千年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
    宋谢灵运《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秋蝉噪柳燕栖楹,念君行役怨边城。君何崎米嬲鳎裎薷嚆甯叙倜6跃撇焕掷嵴从В俅翱吓伢荨5飨掖僦喟R姑髟录∑痢K雍呵城仪澹棺挤悲明星。”
    宋谢惠连《燕歌行》:“四时推迁迅不停,三秋萧瑟叶解轻,飞霜被野雁南征。念君客游羁思盈,何为淹留无归声。爱而不见伤心情,朝日潜辉华灯明。林鹊同栖渚鸿并,接翮偶羽依蓬瀛。仇依旅类相和鸣,余独何为志无成,忧缘物感泪沾缨。”
    宋汤惠休《白纻歌》三首之二:“少年窈窕舞君前。容华艳艳将欲然。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长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之三:“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他人相思君相忘。锦衾瑶席为谁芳。”
    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一:“吴刀楚制为佩祎,纤罗雾縠垂羽衣。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屣飒沓纨袖飞。凄凄风夏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晖。”之二:“桂宫柏寝拟天居,硃爵文窗韬绮疏。象床瑶席镇犀渠,雕屏铪匝组帷舒。秦筝赵瑟挟笙竽,垂珰散珮盈玉除,停觞不语欲谁须。 ”之四:“池中赤鲤庖所捐,琴高乘云腾上天。命逢福世丁溢恩,簪金藉绮升曲筵。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宋吴迈远《楚朝曲》:“白云萦蔼荆山阿,洞庭纵横日生波。幽芳远客悲如何,绣被掩口越人歌。壮年流瞻襄成和,清贞空情感电过。初同末异忧愁多,穷巷恻怆沈汨罗。延思万里挂长河,翻惊汉阴动湘娥。”
   仄韵如:
    吴鼓吹曲《克皖城》:“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奸慝。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民昭至德。”
    晋谢安等《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王嘉《歌》三首之三:“欲知其姓草肃肃,谷中最细低头熟。鳞身甲体永兴福。”
    晋王嘉《白帝子歌》:“四维八埏眇难极,驱光逐影穷水域。璇宫夜静当轩织,桐峰文梓千寻直。伐梓作器成琴瑟,清歌流畅乐难极,沧湄海浦来栖息。”
    晋郭文《金雌诗》:“云出而两渐欲举,短如之何乃相岨。交哉乱也当何所,唯有隐岩殖禾黍,西南之朋困桓父。”
    宋孝武帝刘骏等《华林都亭曲水联句效柏梁体诗》:“九宫省事予旒纩(帝),三辅务根诚难亮(扬州刺史江夏王义恭)。策拙枌乡惭顾望(南徐州刺史竟陵王诞),折冲莫效兴民谤(领军将军元景)。侍禁卫储恩逾量(太子卫率畅),臣谬叨宠九流旷(吏部尚书庄)。喉唇废职方思让(侍中偃),明笔直绳天威谅(御史中丞颜师伯)。”
    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之三:“三星参差露沾湿,弦悲管清月将入。寒光箫条候虫急,荆王流叹楚妃泣。红颜难长时易戢,凝华结藻久延立,非君之故岂安集。”
宋元嘉中魏地童谣:“軺车北来如穿雉,不意虏马饮江水。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
    由此可见,从汉魏洎刘宋,句句押韵原本是七言诗的“正格”,而隔句押韵作为“变格”也正是始于刘宋。其时王韶直《咏雪离合诗》,袁淑《咏寒雪诗》,汤惠休《秋思引》,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之一,三,十二,徐爰《华林北涧诗》,便都是隔句押韵的七言诗。
    探讨了汉魏洎刘宋七言诗押韵之正变,再来说说柏梁体。就一般的认识,柏梁体是指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且限押平韵,不拘句数的七言诗。柏梁体三字出现在诗题中,应始于上面所引宋孝武帝刘骏等的《华林都亭曲水联句效柏梁体诗》。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到了刘宋时七言诗仍以句句押韵为“正格”,而隔句韵只是刚出现的“变格”,这首“正格”诗又何必因其句句押韵而以柏梁体自别呢?可见,最初柏梁体的内涵同后人的一般认识是有所差别的。再联系唐初的几首标明柏梁体的作品,太宗时的《两仪殿赋柏梁体》,高宗时的《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中宗时的《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及《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这些作品与那首有些不可靠的汉武帝柏梁台诗以及宋孝武帝的联句诗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朝廷宴会时皇帝与宗室群臣一起作的七言联句诗,人各一句,且多述自己职分。至于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不过是保持了古七言诗的“正格”而已。只是到了后来,七言古体隔句押韵由“变格”逐渐演变为“正格”,柏梁体便因其句句押韵而成了希罕物。

 

3:间韵诗(变体诗、平仄两韵诗)

不合格律的诗也被称之为“变体诗”,又叫“拗体诗”。如十七字诗等。这里所说的变体诗,其实指通篇压韵的诗。古代的诗通常要求下句押韵,词的要求因词牌而异,但也有些诗词句句都押韵,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句句都押韵中有一种间韵诗,又称平仄两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变体诗   章碣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

鸥鹭不嫌斜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

   

唐朝章碣首创间韵诗,他自号变体诗(蔡宽夫《诗话》:碣诗平侧各一韵,自号变体),作者原来所说的“变体”,是指奇数句押同一诗韵,偶数句押同一韵。

       另有版本,第二句作“正是穷愁薄暮天”,第三句作“鸥鹭不嫌斜雨岸”。

       本诗仄、平两韵相间,单句韵脚“畔、岸、看、算”属“十五翰”仄韵,双句韵脚“天、船、眠、边”属“一先”平韵。

         间韵诗,有点儿名气,历代书上都有记载,但仿写的人却没有,唐朝章碣首创间韵诗后,自己也不再写了。它的名气,我想来自作者之名,并非诗作本身。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诗韵》中,作了这样叙述:“章碣‘变体’只存这一首,也不见别人仿作,可见并未发生影响。他的试验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我想是在太板太密。” 朱先生说的“太板太密”,指的是韵的问题。韵脚过于密集,诗就显得呆板单调。

         但从今天的观点看,则是各句都押言前韵,读起来也很好听。很多岔曲如《潇湘馆》,《太虚幻境》等等,也有这种特点。又如少白派的京韵大鼓《建文帝出家》:

建文帝听此报,似雷轰七魄,震失了三魂,不由得血泪飘零落满身,望空大叫真是痛胆摘心,说:天哪你可丧了寡人!

        连用了魂、身、心、人四个押韵的字,使人感到震撼。



姜伯约墓  李调元

平襄怒气凛生祠,犹见灵风日满旗。

百战自能撑巨敌,三分谁使堕巫师。

沓中种麦余残陇,关上披榛觅断碑。

斫石投戈定何处,荒山绝涧水凘凘。

  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化楠之子,乾隆癸未进士,官直隶通永道,有《童山文集》。其父李化楠也有《谒姜伯约祠和大儿调元壁间韵》诗,亦为咏姜维祠事,其云:

露冷荒山伯约祠,忠魂犹绕汉旌旗。

降王不惜三分业,上将空提一旅师。

心迹未能光旧史,勤劳特与表丰碑。

遥遥千古谁知己,不尽寒江日夜凘。

  李化楠,字廷节,号石亭,四川罗江人。乾隆壬戌进士,顺天府北路同知。

独莲 发表于 2009-3-7 20:59

4:转韵诗

所谓转韵,是指一首诗作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用几个同一韵语后,换用别的韵语。一般说来,凡转意的地方,必转韵。转韵的地方,意必换。不过由于古诗中有韵已换而意尚未转的,或意已转而韵尚未换的,即意未尽而韵中无可使用之字则换韵,意已尽而仍有可使用的字则不换韵的情形。所以意转则换韵,换韵时,意不可不转的说法,是理论上的主张。而意虽转而不换韵,韵虽换而不转意却是实际上的问题。
    转韵是古体诗的特征,为近体诗所无。《诗经》在押韵上就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由于一韵到底的诗,易流于平板,转韵的诗多波澜变化,所以唐以后的七言古诗,转韵之作多。古风之转韵有二式,一为自由式,即转韵距离、韵脚平仄皆不定者;二为固定式,即转韵距离、韵脚平仄皆固定者,通常四句一转韵,韵脚平仄交替。一韵到底及自由转韵之古风称仿古古风,固定转韵之古风称新式古风,新式古风多律句,且往往合黏对。
    转韵的形式不必一定,每四句转韵的称为逐解转韵格,六句、八句、十二句等转韵的称为逐段转韵格。所谓解,犹如所谓章,这是音乐上的称呼。一解虽限于四句,然一段是六句、八句、十二句等的通称,惟以八句为正格。逐段转韵的为古诗转韵正格;逐解转韵为古体正调。然古诗中间有二句一转的,名促进法;也有三句一转的,名单杀法。促进法是略四句一解的下半,而急促进行每句为韵。单杀法是杀去一解中的第一句或第三句,杀去第一句的,首尾二句押韵;杀去第三句的,每句为韵。转韵之法,以平韵、仄韵交互使用为正式,但仄韵中有上声、去声、入声。前解押上声之韵,后解押去声之韵。前段押入声之韵,后段押上声之韵,音节亦可生出变化来。假如从平声转平声,从上声转上声,则非常法。一般来说,转韵而首句押韵的,是七古转韵的例程。四言、五言虽未必如此,但也间有用这形式的。至于转韵之际,以前解末尾的文字叠用于后解之首的叫蝉联法,又名蛛丝接法,这是秦汉以前惯用而大盛于唐的笔法。
  顾宁人言:“《三百篇》无不转韵者。唐诗亦然。惟韩昌黎七古,始一韵到底。……余按《文心雕龙》云:‘贾谊、枚乘,四韵辄易,刘歆、桓谭,百韵不迁:亦各从其志也。’则不转韵诗,汉、魏已然矣。”
    朱自清《诗韵》说:“押韵不可太密,上文已举‘柏梁体’为例。就是隔句押韵,有些人还恐怕单调,于是乎有转韵的办法;这用在古诗里,特别是七古里。五古转韵,因为句子短,隔韵近,转韵求变化,道理明白。但七古句字长,韵隔远,为什幺转韵的反而多呢?这有特别的理由。原来六朝到唐代七古多用谐调,平仄铿锵,带音乐性已经很多,转韵为的是怕音乐性过多。后来宋人作七古,多用散文化的句调,却怕音乐性过少,便常一韵到底,不换韵。所以韵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随着意义变的;我们就韵论韵,只是一种方便,得其大概罢了,并没有什么铁律可言。词的句调比较近于说话,变化多,转韵也多。可是词又出于乐歌,带着很多的音乐性,所以一般的看,用韵比较密。它以转韵调剂密韵,显明的例子如《河传》。还有一种平仄通押(如贺铸《水调歌头》‘南国本潇洒,六代竞豪奢 ’一首,见《东山寓声乐府》)也是转韵;变化虽然不及一般转韵的大,却能保存着那一韵到底的一贯的气势,是这一体的长处。曲的句调也近于说话,但以明快为主,并因乐调的配合,都是到底一韵。不过平仄通押是有的。”
    词中有转韵,转韵的多为小令,如《菩萨蛮》、《虞美人》,长调很少转韵的。
    五古转韵,古诗十九首已有之,见“行行重行行”一首,已有一平一仄两韵。
    就五古言,一韵到底者最多,次为自由转韵(李白《古风其十八》、杜甫《潼关吏》、孟郊《隐士》等),新式古风之五古极为罕见(如卢纶《送吉中浮归楚州旧山》),四句一转韵但不一定平仄递用者较多(李白《妾薄命》、《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杜甫《石壕吏》、李贺《平城下》)。就七古言,则正相反,新式古风最常见,一韵到底者极少。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唐】王建
辉天复耀地,再为歌咏始。素传学道徒,清门有君子。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封章既不下,故旧多惭颜。卖马市耕牛,却归湘浦山。
麦收蚕上簇,衣食应丰足。碧涧伴僧禅,秋山对雨宿。
且欢身体适,幸免缨组束。上宰镇荆州,敬重同岁游。
欢逢通世友,简授画戎筹。迟迟就公食,怆怆别野裘。
主人开宴席,礼数无形迹。醉笑或颠吟,发谈皆损益。
临甃理芳鲜,升堂引宾客。早岁慕嘉名,远思今始平。
孔门忝同辙,潘馆幸诸甥。自知再婚娶,岂望为亲情。
欣欣还切切,又二千里别。楚笔防寄书,蜀茶忧远热。
关山足重叠,会合何时节。莫叹各从军,且愁岐路分。
美人停玉指,离瑟不中闻。争向巴山夜,猿声满碧云。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
薛道衡
京洛重新年。 复属月轮圆。云间壁独转。 空里镜孤悬。
万方皆集会。 百戏尽来前。临衢车不绝。 夹道阁相连。
惊鸿出洛水。 翔鹤下伊川。艳质回风雪。 笙歌韵管弦。
佳丽俨成行。 相携入戏场。衣类何平叔。 人同张於房。
高高城里髻。 峨峨楼上粧。罗裙飞孔雀。 绮带生鸳鸯。
月映班姬扇。 风飘韩寿香。竟夕鱼负灯。 彻夜龙衔烛。
欢笑无穷已。 歌咏还相续。羗笛陇头吟。 胡舞龟兹曲。
假面饰金银。 盛服摇珠玉。宵深戏未阑。 兢为人所难。
卧驱飞玉勒。 立骑转银鞍。纵横既跃剑。 挥霍复跳丸。
抑扬百兽舞。 盘跚五禽戏。狻猊弄斑足。 巨象垂长鼻。
青羊跪复跳。 白马回旋骑。忽睹罗浮起。 俄看郁昌至。
峰岭既崔嵬。 林业亦青翠。麋鹿下腾倚。 猴猿或蹲跂。
金徒列旧刻。 玉律动新灰。甲荑垂陌柳。 残花散苑梅。
繁星渐寥落。 斜月尚徘徊。王孙犹劳戏。 公子未归来。
共酌琼酥酒。 同倾鹦鹉杯。普天逢圣日。 兆庶喜康哉。

西洲曲  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杰作,也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作品通过季节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缠绵,笔触细腻。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沈德潜说:“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杂曲  徐陵
倾城得意已无俦。洞房连阁未消愁。宫中本造鸳鸯殿。为谁新起凤凰楼。
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念情无歇。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碧玉宫妓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张姓本连天。
二八年时不忧度。旁边得宠谁相妬。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只应私将琥珀枕。暝暝来上珊瑚床。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系赞美陈后主之妃张丽华的美貌。四句一转韵,平仄韵相间。

从军行   隋  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七言转韵,音节自然,已近似唐人歌行之体。
   
    唐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转韵者,诗曰:兰生不当门,别是闲田草,风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摇花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沫清风吹。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冰川诗式》四:‘古诗平头换句法:此法七句方一换韵,又首句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门(平声首句)草老(一韵)欺枝(一韵)’,互平仄也;‘池(平声首句)美佩(仄一韵《队》)吹随(平《支》一韵)’,互平仄:是非双杀,是转换韵一格也。”上所引是李白的《赠友人》诗,因其连续转换三韵,故称连韵诗。又《南齐书"乐志》:“又寻汉世歌篇,多少无定,皆称事立文,并多八句,然后转韵,时有两三韵而转,其例甚寡。”
  
  自叙诗二首  温泉行  韦应物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韵一)
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
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
玉林瑶雪满寒山,上升玄阁游绛烟。
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
朝廷无事共欢燕,美人丝管从九天。(韵二)
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韵三)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
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韵四)
这首诗的体式是七言歌行,仍是四句一绝的结构,转韵三次。第一韵四句。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贪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它运用顶针句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表现了一种轻快、咏唱的情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随之更新。
  
白头吟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发乱如丝。
但看旧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夷门歌 王维
七国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赢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赢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此诗凡十二句,每四句一换韵,前四句用文韵,中四句用纸韵,末四句用尤韵。不仅四句一换,而且平仄韵交替出之,四句平声韵换四句仄声韵,复又换四句平声韵。盖四句为近体之最基本单位,所以绝句必为四句,重复四句即成八句之律诗,再加四句则为最小之排律。是以四句乃近体之基本单位。每四句换一韵,换韵之距离极为规律,且又平仄韵交替。此种换韵方式为唐以前所罕见,但唐人每以此种方式换韵,明显系受近体格律影响所至,他如王维《故人张諲工诗善卜易兼能丹青》,岑参《送费子归武昌》,高适《古大梁行》,崔颢《七夕词》,李颀《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母潜》《古从军行》,孟浩然《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家》等,皆四句一换韵,且平,仄韵交替出之,一如王维《夷门歌》。东坡七古,此种换韵方式极为普遍。

 

.5:促句诗

促句诗是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厌,以三句一转韵,须有气韵,有胎息,非多读古诗,不能应手也。否则掉转不灵,便失之滞,锻炼不精,又失之俗。兹将其作法略示于后:
    悲 秋     宋筠
    江南秋色摧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
    家在江头白鸥浦,一生未归鬓如织。
    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
    上诗“暑”、“雨”、“浦”三字为一韵,“织”、“赤”、“壁”三字为一韵。然六句却有六转。第一句是虚写秋来,第二句是实写秋来;第三句是因秋思家,第四句是思家不归;第五句是怕到秋深,第六句是作诗悲秋。层层都到,可与文忠公之《秋声赋》并传。
  
促句换韵法
鲁直观伯时画马诗云:
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
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吃逢一豆。
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
    此格禁脔谓之促句换韵。其法三句一换韵,三迭而止。此格甚新,人少用之。余尝以此格为鄙句云:
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晚凉徐度一襟风。
天分风月相管领,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
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不妨举酒成三人。(渔隐)

唐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东师西门伫献捷。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节奏急促有力。

 

奇诗之一.6:倒押前韵诗

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吴融
珠佩元消暑,犀簪自辟尘。
掩灯容燕宿,开镜待鸡晨。
去懒都忘旧,来多未厌新。
每逢忧是梦,长忆故延真。
杏小双圆压,山浓两点嚬。
瘦难胜宝带,轻欲驭飙轮。
篦凤金雕翼,钗鱼玉镂鳞。
月明无睡夜,花落断肠春。
解舞何须楚,能筝可在秦。
怯探同海底,稀遇极天津。
绿柰攀宫艳,青梅弄岭珍。
管纤银字咽,梭密锦书匀。
厌胜还随俗,无疑不避人。
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舞转轻轻雪,歌霏漠漠尘。
漫游多卜夜,慵起不知晨。
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
凤笙追北里,鹤驭访南真。
有恨都无语,非愁亦有嚬。
戏应过蚌浦,飞合入蟾轮。
杯样成言鸟,梳文解卧鳞。
逢迎大堤晚,离别洞庭春。
似玉曾夸赵,如云不让秦。
锦收花上露,珠引月中津。
木为连枝贵,禽因比翼珍。
万峰酥点薄,五色绣妆匀。
獭髓求鱼客,鲛绡托海人。
寸肠谁与达,洞府四无邻。

绮阁临初日,铜台拂暗尘。
鷾鸸偏报晓,乌鶂惯惊晨。
鱼网裁书数,鹍弦上曲新。
病多疑厄重,语切见心真。
子母钱征笑,西南月借嚬。
捣衣嫌独杵,分袂怨双轮。
贝叶教丹觜,金刀寄赤鳞。
卷帘吟塞雪,飞楫渡江春。
解织宜名蕙,能歌合姓秦。
眼穿回雁岭,魂断饮牛津。
药自偷来绝,香从窃去珍。
茗煎云沫聚,药种玉苗匀。
草密应迷客,花繁好避人。
长干足风雨,遥夜与谁邻。

倒次元韵   吴融
南陌来寻伴,东城去卜邻。
生憎无赖客,死忆有情人。
似束腰支细,如描发彩匀。
黄鹂裁帽贵,紫燕刻钗珍。
身近从淄右,家元接观津。
雨台谁属楚,花洞不知秦。
泪滴空床冷,妆浓满镜春。
枕凉欹琥珀,簟洁展麒麟。
茂苑廊千步,昭阳扇九轮。
阳城迷处笑,京兆画时嚬。
鱼子封笺短,蝇头学字真。
易判期已远,难讳事还新。
艇子愁冲夜,骊驹怕拂晨。
如何断岐路,免得见行尘。

无题    韩偓
小槛移灯灺,空房锁隙尘。
额波风尽日,帘影月侵晨。
香辣更衣后,钗梁拢鬓新。
吉音闻诡计,醉语近天真。
妆好方长叹,欢馀却浅颦。
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
致意通绵竹,精诚托锦鳞。
歌凝眉际恨,酒发脸边春。
溪纻殊倾越,楼箫岂羡秦。
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
乐府降清唱,宫厨减食珍。
防闲襟并敛,忍妒泪休匀。
宿饮愁萦梦,春寒瘦著人。
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碧瓦偏光日,红帘不受尘。
柳昏连绿野,花烂烁清晨。
书密偷看数,情通破体新。
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
合成云五色,宜作日中轮。
照兽金涂爪,钗鱼玉镂鳞。
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堕髻还名寿,修蛾本姓秦。
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麟脯随重酿,霜华间八珍。
锦囊霞彩烂,罗袜砑光匀。
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
偷儿难捉搦,慎莫共比邻。
紫蜡融花蒂,红绵拭镜尘。
梦狂翻惜夜,妆懒厌凌晨。
茜袖啼痕数,香笺墨色新。

倒押前韵  韩偓
白下同归路,乌衣枉作邻。
珮声犹隔箔,香气已迎人。
酒劝杯须满,书羞字不匀。
歌怜黄竹怨,味实碧桃珍。
翦烛非良策,当关是要津。
东阿初度洛,杨恽旧家秦。
粉化横波溢,衫轻晓雾春。
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别袂翻如浪,回肠转似轮。
后期才注脚,前事又含颦。
纵有才难咏,宁无画逼真。
天香闻更有,琼树见长新。
斗草常更仆,迷阄误达晨。
嗅花判不得,檀注惹风尘。

 

奇诗之一.7:犯韵体诗

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

       逢郑三游山    盧仝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有“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即称“犯韵”或“冒韵”。

   

    写诗要尽量避免犯韵,但是如果故意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如元代佚名《仙吕"桂枝香》:

妖娃低叫,萧郎含笑,

映窗纱体态轻盈,描不就形容奇妙,

想牵情这厢,想钟情那厢,

撩人猜料,朝来心照,巧推敲,

非紫玉藏春院,盗取红绡寅夜逃。

 

奇诗之一.8:短柱体诗

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近人谭汝为《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所谓短柱体是在诗的句中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如短柱。”“句中韵在《诗经》、《楚辞》、汉代谣谚中就有一些例证,在词曲中句中韵更为常见。”如果通篇每句用句中韵而成短柱体者则为短柱体诗。这种通篇用句中韵因费力难工故不多见。

             折桂令席过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元  虞集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乎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其中以“舆、庐、祚、扶、暮、榆、渡、泸、驱、蜀、拒、吴、乎、羽、殂、数、虚、物、除、汝、如、赋、欤”各字为韵,各句中或两韵、或三韵。

相思又寄新词,
事事依依,字字凄凄。
有题无题,若即若离。
念之小池落日,
却之天地尽失。
谁试执笔?宋时苏李。
算此神思,万只一矣!

    曲中[沽美酒过太平令]为带过曲。由[沽美酒]、[太平令]两支曲牌组成。[沽美酒]小令兼用。又名[琼林宴]。连套须带[太平令]。[太平令]小令兼用。可带尾声用。亦入[正宫]。全曲定格13句,定格字句:五、五、七、四、七、六、六、六、六、二、二、二、六,共64字。第五、六、七句为三个两字句,文义独立或连贯即可,谓之短柱体。短柱体偶有增至四句或减为两句的。

 

奇诗之一.9:四声诗

汉语字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四声诗就是每句诗用同一种(或两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古诗中有一句全平、一句全仄(含上、去、入三声)的,如李白《醉起》诗有句:“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全篇每句都用平声,或者全篇一句平声、一句仄声,并且按四声顺序排列的,则始于唐代陆龟蒙《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皮日休、陆龟蒙并有四声诗的唱和之作。全篇都用仄声字的,则有宋梅尧臣的《舟中夜与家人饮》。
    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如八句诗,二、四、六字眼俱用平声者,为平声体。如八句,一句二、四、六字用平声字,二句二、四、六字为上声,三句平、四句又上;五句平、六句又上;七句平、八句又上,只是平一句、上一句,此为平上声体。又八句,一句二、四、六字平声,二句二、四、六字去声,只是平声字眼一句,去声字眼一句,为平去声体。又八句,一句平声,二句入声,至八句,为平入声体。大抵平声体,八句二、四、六字俱用平声,上、去、入三声者,皆隔一句用平也。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吕叔湘《语文常谈》选刊之二:“正如有双声诗、叠韵诗一样,也有一种四声诗。例如陆龟蒙的诗集里有《夏日闲居》四首,每一首的单句全用平声,双句则第一首平声,第二首上声,第三首去声,第四首入声。引全平声的一首为例:荒池菰蒲深,闲阶莓苔平。江边松篁多,人家帘栊清。为书凌遗编,调弦夸新声。求欢虽殊途,探幽聊怡情。本来是平仄相间,构成诗律,现在全句、全首一个声调,当然也只能算是语言游戏了。”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声   唐陆龟蒙
荒池菰蒲深,闲阶莓苔平。江边松篁多,人家帘栊清。
为书凌遗编,调弦夸新声。求欢虽殊途,探幽聊怡情。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上声  陆龟蒙
朝烟涵楼台,晚雨染岛屿。渔童惊狂歌,艇子喜野语。
山容堪停杯,柳影好隐暑。年华如飞鸿,斗酒幸且举。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去声  陆龟蒙
新开窗犹偏,自种蕙未遍。书签风摇闻,钓榭雾破见。
耕耘闲之资,啸咏性最便。希夷全天真,讵要问贵贱。

    夏日闲居作四声诗寄袭美"平入声  陆龟蒙
端居愁无涯,一夕发欲白。因为鸾章吟,忽忆鹤骨客。
手披丹台文,脚著赤玉舄。如蒙清音酬,若渴吸月液。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声   陆龟蒙
幽栖眠疏窗,豪居凭高楼。浮沤惊跳丸,寒声思重裘。
床前垂文竿,巢边登轻舟。虽无东皋田,还生鱼乎忧。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  陆龟蒙
层云愁天低,久雨倚槛冷。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
心将时人乖,道与隐者静。桐阴无深泉,所以逞短绠。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去声  陆龟蒙
乌蟾俱沈光,昼夜恨暗度。何当乘云螭,面见上帝诉。
臣言阴云欺,诏用利剑付。回车诛群奸,自散万籁怒。

    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入声   陆龟蒙
危檐仍空阶,十日滴不歇。青莎看成狂,白菊即欲没。
吴王荒金尊,越妾挟玉瑟。当时虽愁霖,亦若惜落月。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声  唐皮日休
塘平芙蓉低,庭闲梧桐高。清烟埋阳乌,蓝空含秋毫。
冠倾慵移簪,杯干将餔糟。翛然非随时,夫君真吾曹。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上声  皮日休
沟渠通疏荷,浦屿隐浅筱。舟闲攒轻蘋,桨动起静鸟。
阴稀馀桑闲,缕尽晚茧小。吾徒当斯时,此道可以了。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去声   皮日休
怡神时高吟,快意乍四顾。村深啼愁鹃,浪霁醒睡鹭。
书疲行终朝,罩困卧至暮。吁嗟当今交,暂贵便异路。

    奉酬鲁望夏日四声四首"平入声  皮日休
先生何违时,一室习寂历。松声将飘堂,岳色欲压席。
弹琴奔玄云,劚药折白石。如教题君诗,若得札玉册。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声  皮日休
涔涔将经旬,昏昏空迷天。鸬鹚成群嬉,芙蓉相偎眠。
鱼通蓑衣城,帆过菱花田。秋收吾无望,悲之真徒然。
过、望古读平声。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上声  皮日休
河平州桥危,垒晚水鸟上。冲崖搜松根,点沼写芡响。
舟轻通萦纡,栈堕阻指掌。携桡将寻君,渚满坐可往。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去声  皮日休
狂霖昏悲吟,瘦桂对病卧。檐虚能彯斜,舍蠹易漏破。
宵愁将琴攻,昼闷用睡过。堆书仍倾觞,富贵未换个。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入声  皮日休
羁栖愁霖中,缺宅屋木恶。荷倾还惊鱼,竹滴复触鹤。
闲僧千声琴,宿客一笈药。悠然思夫君,忽忆蜡屐著。

    五侧诗  舟中夜与家人饮  [宋]"梅尧臣
月出断岸口,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月渐上我席,暝色亦稍退。岂必在秉烛,北景已可爱。
    诗为五古,以五侧为名,说明全篇俱用仄声,堪称一绝。诗写月夜作者与妻在舟中对饮,颇具生活气息。“出、别、独、俗、席、稍、烛”在中古音里属入声字。“颇”有平、上两读,这里取“叵”音,意为“不可”;“暝”字《广韵》有平、去两读,这里取mìng 音,“暝色”即夜色。

    下面转录一首特殊的“四声诗”,以供作辨别方言和普通话声调对应的练习。
     春游九岭咏七律
春归山中花新开,游人如云联绵来。
踩草品果小子喜,伴妇引女老杖买。
兴至赋句泻翠处,步倦用饭寺院外。
酌毕复吃鳖一只,月落蝶匿芍药白。

奇诗之一.10—12:双声叠韵体诗

双声词叠韵词在诗经中就常见,但不能叫双声叠韵体诗,因为它还不是整句整首每个字都用双声词或叠韵词。那时的双声词叠韵词还处于一种自然存在的状况,人们还没有从理论上搞清楚。从汉朝开始,中国人接触了梵文,始惊讶于其音素分析的细密,于是回过头来留意自已的汉字。悟出汉字的发音是可以切分为前后两半的,于是把前半叫作“声”,后半叫“韵”,这样的觉悟竟促成了汉字标音法的大革命——反切的发明。这是发生在东汉的事,到了六朝,反切注音法风靡一时,大多数的书都采用了反切注音,例如《尔雅音义》、《毛诗音》等。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知二者为何物。乾嘉间,吾乡周公霭先生著《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其言曰:‘两字同母谓之双声,两字同韵谓之叠韵。’ 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伽蓝记》之‘狞奴慢骂’,‘狞奴’两字,皆从n得声。‘慢骂’两字,皆从m得声也。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如梁武帝“后牖有朽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王长康强’ ,‘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1)。自李淑《诗苑》伪造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是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用之于词。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结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惜世之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歌本来是押韵的,在六朝也有人异想天开,写了一些“双声诗”。诗中用双声词,在《诗经》中已有。皮日休《杂体诗序》:“《诗》云:‘蝃蝀在东’,又有‘鸳鸯在梁’,由是双声兴焉。”但作为每个字都用双声,在现存的双声体诗中则以南朝齐王融的五言诗为最早。
    他们虽已开双声诗的先河,但也不过一句五字双声,像王融的诗,一首也不过二十字。宋代苏轼首先用七律写作双声诗,诘屈聱牙,别有风趣,人称“吃语诗”。每字双声的七言句,全首五十六字,一首已不容易,苏轼却有两首,且其中一首在九曲亭是临时应客请赋写的,若非平素精熟,夙有蓄积,又何能挥笔而成,文从字顺。由此更可知苏东坡的文字、声韵方面纯熟的程度了。
    叠韵诗则以南朝梁武帝萧衍等人的五言联句为最早。葛立方《韵语阳秋》引陆龟蒙诗序说:“叠韵起自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柳’。当时侍从之臣皆倡和:刘孝绰云‘梁王长康强’,沈休文(约)云‘偏眠船舷边’,庾肩吾云‘载碓每碍埭’。自后用此体作为小诗者多矣。”
    如果一首诗兼用双声叠韵的,则称为“双声叠韵诗”。晚唐陆龟蒙、皮日休以双声叠韵诗唱和,温庭筠也有这类作品。元人乔吉始用散曲作“双声叠韵曲”。双声叠韵诗历代都有作者,诚如赵翼《陔馀丛考》所说:“皆词人翻新斗巧之作,虽不足语于大方,要亦一格也。”
    不晓得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语言同样具备如此的声韵之美,双声叠韵使汉语声韵平添几分绚丽与神秘。古代文学家是探寻这种美感的先行者,其中的高手曾于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雪泥鸿爪。
    今天看来,这些双声叠韵诗可借鉴之处并不多,内容贫乏是一方面,形式上也觉拗口拗舌。我们只能把它看作一种文字游戏,但诗人们熟练运用语音知识的高超技巧,却是可以学习的。

    双声诗:又称同声诗,双声诗利用字的双声关系(音节的声母相同)写成的诗。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母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有的构成双声联绵词)。
    双声诗要求一句或整首诗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以期造成绕口令般的效果,因而也被称为吃语诗、口吃诗。双声诗创自南北朝,像王融的双声诗:

双声诗  齐  王融
园蘅眩红叙,湖荇燡黄华。
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霞。

示封中录  南北朝 庾信
贵馆居金谷,关扃隔稿街。
冀君见果顾,郊间光景佳。
    现在用普通话念起来,有些字念g声母,有些字念j声母,但在庾信的时代,它们全是念g声母的字。今天看来,这些双声迭韵诗可借鉴之处并不多,内容贫乏是一方面,形式上也觉拗口拗舌。我们只能把它看作一种文字游戏,但诗人们熟练运用语音知识的高超技巧,却是可以学习的。

蒲萄架    唐 姚合
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皎洁铭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蒙密梦冥苗。
清秋青且翠,多到冻都凋。
【赏析】:“洞”古音读“同”,声母相当于t。“皎洁”,古代声母相当于g。因此本诗中每句五字大多为同一声母。全诗描绘葡萄藤在水边、月下、秋天、冬日所展现出的不同形象,耐人寻味;然而诗的拗口,像绕口令,这是作者有意追求的效果。一句一声母,这是双声诗的又一形式。

    望僧舍宝刹双声诗  唐温庭筠
栖息消气象,檐楹溢艳阳。    气或作心
帘桡兰露落,邻里柳阴凉。    桡或作拢,阴或作林c
高阁过空谷,孤竿个古岗。    个或作隔
潭庐同淡荡,仿佛复芬芳。    庐或作庭

    双声溪上思   唐  陆龟蒙
溪空唯容云,木密不陨雨。
迎渔隐映间,安问讴雅橹。

    宋神宗元丰五年六月,公(苏轼)在黄州贬所,黄州对岸武昌西山,松柏之间,羊肠九曲,有亭址甚狭,旁有古木数十章,不可加以斧斤。公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夕,大风雷雨,拔去其一,亭得以广,乃重建九曲亭。公有戏题武昌王居士诗云:
    予往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有题一句云:“玄鸿横号黄槲岘。”九曲亭即吴王岘山,一山皆槲叶,其旁即元结陂湖也,荷花极盛,因为对云:“皓鹤下浴红荷湖。”座客皆笑,同请赋此诗: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
(吃语诗《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赏析】:此诗是苏轼戏和其表兄程正辅的。每句所用字的声母都是g或j。首联交待故乡所在位置及出产蔬果,颌联指出自己性格孤傲,甘愿埋首古代经典,岂望求得功名,颈联说自己贬官归田,而正辅却正走官运,尾联言戏作吃语诗诘屈拗口,不能像布谷鸟那样变化自如。虽属游戏之作,却蕴含了作者官场沉浮的感慨。
    又宋哲宗绍圣二年,苏公六十岁,在惠州贬所,三月,公的表兄,也是他的姐夫程之才,以提刑使将至惠州,两表兄弟相聚,相得甚欢,尽释数十年的前嫌。程之才寄一字韵之作,公《戏和正辅一字韵》诗云;
故居剑阁隔锦官,柑果姜蕨交荆菅。
奇孤甘挂汲古梗,侥顦敢揭钩金竿。
已归耕稼供稿秸,公贵干蛊高巾冠。
改更句格各謇吃,姑固狡狯加间关。

口吃诗 【明】徐兴公
绿柳龙楼老,林萝岭路凉。
露来莲露冷,两泪落刘郎。
黎岭连连路,兰陵累累楼。
流离怜怜落,李郎懒来留。
留恋兰陵令,淋漓雨泪流。
岭萝凉弄濑,路柳绿连楼。

七夕   明  刘厚坤
莲漏难留恋,南楼辇路凉。
年年来念汝,两泪落牛郎。

    纪晓岚不但很爱拿别人的相貌特征开玩笑,而且也喜欢拿南方人的口音出笑话。那年督学福建时,出了个“睡草屋闭户演字,卧樵榻弄笛书符”的时候,一直被人传为笑谈。这次侍驾南巡,又有机会到南方,他在舟中无事时,就在这副对联的基础上,写了一首诗,是专门用来应付南方官员求赠的。
    题目是 “草屋闭户言志”,仅看这题目,就让人够受的了,他那诗文,更叫人读起来非牛非马,诘屈聱牙,诗文是:
馆阁居官久寄京,朝臣承宠出重城。
散心松寺寻宵宿,喜幸花轩候晓行。
情切慈亲催寸草,拋撇蓬荜譬飘萍。
身逢盛世述书史,蛮貊氓民慕灵名。
    当时,皇上听南方官员一读这首“双声体”诗,一个个都成了“大舌头”,笑得有些支撑不住,靠在椅背上,险些倒了下去。在场的彭元瑞等人,也笑得姿态不整,失了官体。每逢南方官员求请题留,纪晓岚就将此诗抄录一份,送给人家,导演出一幕幕活剧。起初确实让乾隆皇帝很开心,但后来皇上见这样太不象话,就制止了他这种做法,不许他再给地方官员题赠什么。所以有人说纪晓岚侍驾过巡数省,看了许多风景名胜,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诗文,可能是受到皇上限制的缘故。      

当代极少见人写这种怪诗,好不容易收到两首:
五绝  双声诗 流星雨文集
楼兰绿柳林,细想休闲心。好会花寒后,秋憔起曲琴。

老村(绕口诗)理想之心
老路柳林绿,板笆斑驳蔽。屋外芜薇卧,丘墙雀腔凄。

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以期造成绕口令般的效果。叠韵是指两个或几个韵母部分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构成词或词组。如:
南北朝时的梁武帝很喜欢文学,有一次他出题让几个大臣一起作诗,要求是五个字必须迭韵。梁武帝自己先写了一句:「后牖有朽柳」;很快,其中一个大臣刘孝绰写下了「梁王长康强」;然后轮到沉约,他写了「偏眠船舷边」;后来的徐摛写的是「六斛熟鹿肉」,何逊想了老半天,用曹操的典故,写出了「暯苏姑枯庐」;再轮到吴均,他沉思了好长时间,也作不出来。梁武帝觉得很可笑,假装吓唬他们说:「何逊不逊,吴均不均,都要治罪。」
五字叠韵诗   萧衍
后牖有榴柳(上声25有)
梁王长康强 (下平7阳)
偏眠船舷边 (下平1先)
载匕每碍埭(去声11队)
六斛熟鹿肉 (入声1屋)
暯苏姑枯卢 (上平7虞)

题贺知章故居  唐  温庭筠
废砌翳薜荔,枯湖无菰蒲。老媪宝葆草,愚儒输逋租。

雨中期垂钓  唐 温庭筠
隔石觅屐迹,西溪迷鸡啼。小鸟扰晓沼,犁泥齐低畦?
按古音分别为“陌”“锡”“齐”“筱”韵

叠韵山中吟  唐 陆龟蒙
琼英轻明生,石脉滴沥碧。玄铅仙偏怜,白帻客亦惜。
陆龟蒙的《叠韵山中吟》。第一、三句用平声韵,第二、四句用入声韵。每句五字同韵。

叠韵吴宫词二首  陆龟蒙
肤愉吴都姝,眷恋便殿宴。逡巡新春人,转面见战箭。
红栊通东风,翠珥醉易坠。平明兵盈城,弃置遂至地。

奉和鲁望叠韵双声二首"迭韵山中吟  唐  皮日休
穿烟泉潺湲,触竹犊觳觫。荒篁香墙匡,熟鹿伏屋曲。

奉和鲁望叠韵吴宫词二首   皮日休
侵深寻嵚岑,势厉卫睥睨。荒王将乡亡,细丽蔽袂逝。
枍栺替制曳,康庄伤荒凉。主虏部伍苦,嫱亡房廊香。

山居叠韵  宋 陆游
禽吟阴森林,鹿伏朴樕木。呜呼吾徒愚,仆仆逐肉粟。
联翩怜鸢肩,覆悚速戮辱。艰难还山间,独欲足畜牧。
跻梯栖西溪,筑屋宿北谷。光芒常当藏,椟玉触俗目。
    古音为“侵”“虞”“先”“删”“齐”“阳”韵;而且六联中六个对句共30个字,全部都是入声字。作者赞美大自然的自由与和谐,感叹宦海风波险恶,令人苦不堪言,通过一番痛苦折磨,才认只到隐居的好处。最后以切身体会告诫世人应该韬光隐晦,免招俗人之忌。

送王平仲二首  金  王寂《拙轩集》卷二
潦倒少铄铄,耀儒馀遇迂。半面便健羡,无渠吾胡娱。
袖手久不偶,铺书如枯株。落寞各作恶,呼车姑须臾。
放浪囊肮脏,囊装将长扬。偃春晚倦献,倘佯藏光芒。
着雨苦龃龋,苍茫荒羊肠。黯淡厌渐险,仿徨伤王阳。
    全诗叠韵,读起来如同绕口令,诗歌本身实不可取,但其苦心经营、求新求奇之意由此可见一斑。

叠韵诗     仙乐集卷之一    神山无为应缘长生子刘处玄造
年春后又花残,景凋零木草全。道慧灵无好丑,了真清意辩愚贤。
人背剑游云洞,达士携琴住锦川。近终南筠万倾,好来世外论长年。

拗口诗:诗中以同声或是同韵为全诗
拗口诗二首  流星雨
斗酒绣楼头,幽洲骤又秋。 留侯谋纽绶,旧友奏勾愁。
其二
榜上怅凰郎,良章魍魉伤。苍凉狂荡桨,壮唱仰黄汤。

口吃诗:《寓简》载刘元父《嘲吃者》云:“本是昌家,又为非类。但有雄声,惟闻艾气。”谓周昌、韩非、杨雄、邓艾也。此但取口吃故事,非口吃诗也。王阮亭《池北偶谈》载文太青《戏作口吃诗》云:“结子向客苦哆口,添栗笔蜜手柳酒。”按此事见《墨客挥犀》:凤州三出手柳酒,宣城四出漆栗笔蜜。皆土产也。然口吃诗不自文太青始,唐姚合有《葡萄架》诗,云:“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察。阴烟压幽屋,密梦冥苗。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又《冷斋诗话》载东坡有口吃诗云:“江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影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干锅更戛甘瓜羹。”可见游戏笔墨,古人已有之。至如谢在杭与徐兴公《赠口吃孝廉》之作,谢二首云:“绿柳龙楼老,林萝岭路凉。露来莲漏冷,雨泪落刘郎。”“黎岭连连路,兰陵累累楼。流离怜冷落,郎辇懒来留。”徐一首云:“此又太青之后踵为之者也。”

奇诗之一.13:禽言诗

禽言诗:以禽鸣之谐音,假定为人语,表诗中之意,一般认为是北宋梅尧臣首创。
    禽言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唤起、催归,二禽名也。梅圣俞禽言诗,如“泥滑滑,苦竹冈”之句,皆善造语者也。(渔隐)
    钱钟书《宋诗选注"周紫芝》注:“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禽言’跟‘鸟言’有点分别。‘鸟言’这个名词见于《周礼》的《秋官司寇》上篇,想像鸟儿叫声就是在说它们鸟类的方言土话。像《诗经》里《豳风》的《鸱鸮》,和皇侃《伦语集解义疏》卷三所引《论释》里的‘雀鸣啧啧唶唶’,不论是别有寄托,或者全出附会,都是翻译‘鸟言’而成的诗歌。‘禽言’是宋之问《陆浑山庄》和《谒禹庙》两首诗里所谓:‘山鸟自呼名’,‘禽言常自呼’,也是梅尧臣《和欧阳永叔〈啼鸟〉》诗所谓:‘满壑呼啸谁识名,但依音响得其字’,想像鸟儿叫声是在说我们人类的方言土语。同样的鸟叫,各地方的人因自然环境和生活情况的不同而听成各种不同的说话,有的是‘击谷’,有的是‘布谷’,有的是‘脱却破裤’,有的是‘一百八个’,有的是‘催王做活’等等(参看杨雄《方言》卷八,陈造《江湖长翁文集》卷七《布谷吟》,姚椿《通艺阁诗续录》卷五《采茶播谷谣》)。”

五禽言(并叙)  苏轼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我不识使君,宁知使君死。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王元之自黄移蕲州,闻啼鸟,问其名。或对曰:“此名蕲州鬼。”元之大恶之,果卒于蕲。)
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士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袴。)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
力作力作,蚕丝一百箔。垅上麦头昂,林间桑子落。愿侬一箔千两丝,缫丝得蛹饲尔雏。(此鸟声云:蚕丝一百箔。)
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薄。君不见东海孝妇死作三年乾,不如广汉庞姑去却还。(姑恶,水鸟也。俗云妇以姑虐死,故其声云。)

戏和答禽语①    黄庭坚
南村北村雨一犁,②新妇饷姑翁哺儿。③田中啼鸟自四时,④催人脱裤著新衣。著新替旧亦不恶,去年租重无裤著。⑤
 ①禽语:指布谷鸟的叫声。它的叫声听上去也像“脱却布裤”这句话。 ②雨一犁:可以浸透一犁头那么深的土地的雨量。 ③饷:给饭吃。 ④自四时:自能明辨四季。 ⑤这两句是说布谷鸟叫人著新替旧,自然也不坏,可哪里知道去年由于租税太重,农民原来就没有裤穿。
  我国先民很早就注意到某些鸟的叫声听上去像是汉语中某个词或短语这一现象,如《山海经》中就多次提到“有鸟焉,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之类的话。到了唐代,就有人借与鸟叫类似的辞意加以发挥,构成诗篇,即所谓禽语诗。在宋代,这种诗更为流行。这体现了诗人们向往大自然,希望与之融为一体,即宋儒所谓“物吾与也”的心态。它最初也许是一种游戏文字,但严酷的现实生活却使许多作者的禽语诗变得成了讽谕诗。如布谷与脱却布裤本是一鸟,如称前名,则为劝农,如称后名,则为悯农。心随境转,诗人措辞也就各自不同了。这篇诗虽以《戏和答禽语》即开玩笑地与鸟儿唱和为题,但基本上仍然是一篇禽言诗。作者抓住农民听到布谷鸟催他们脱却布裤时的感受。代他们宣泄了在沉重剥削之下的苦痛。诗的头两句给人以气候不坏、生活平安的印象,下面却忽然出人意外地转出完全相反的情景来。黄诗用意深曲,耐人寻味处,往往如此。苏轼《五禽言》之一云:“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不辞脱裤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用意同黄,而略直致。

禽言   陆游
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耕。宦途不似农家乐,东作西成过此生。
禽言   陆游
架犁架犁,南村北村雨凄凄。夜起饭牛鸡未啼,日暮矻矻行千畦。没足勿恨尺泥,西成收薄汝噬脐。
禽言   陆游
拔笋拔笋,入箐不辞风雨窘。养成会见高拂云,取供口腹初不忍。独持两把慰倚门,慈颜一笑如春温。
禽言   陆游
老翁老尚健,打麦持作饭。终岁陇亩间,劳苦孰敢怨。
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碓舂樵爨小甑香,岂不胜汝耗太仓!
禽言   陆游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
蠢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姝缠头不论束。

二禽言戏赠难弟  (宋)赵孟坚
归归归(西浙暮春有禽鸣,连三声皆叫归),归归归,三月将尽方始啼。
木林翠密阴成幄,花片红嫣风荡飞。
归归归,汝既劝归胡不归。
归来深院日正长,煮酒菖蒲玉屑香。
醉眠藤牀觉晚凉,须臾月色到回廊。
归归归,真个归来乐未央.
笃笃笃(此啄木儿也,因其声以谓之)
笃笃笃,日长正午睡初熟。
谁其扣门访幽独,见他利喙啄枯木。
枯木中间能有几,小虫何足饱尔腹,
尽日劳苦食不足。笃笃笃,
此声尚且刮人耳,人之多言宁不渎。
戒之哉,笃笃笃。

四禽言  元   梁栋
不如归去,锦官官迷烟树。天津桥上一两声,叫破中原无住处。不如归去。
脱却布褂,贫家能有几尺布?织尽寒机无得裁,可人不来廉书度,脱却布褂。
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春水多。九嘉山前叫虞舜,奈此乾坤无路何!行不得也哥哥。
提葫芦,年来酒赋频频沽。众人皆醉我亦醉,哀哉谁问醒三闾?提葫芦。
    诗人用拟人手法在诗写了鹧鸪、提壶鸟、杜鹃、布谷鸟四种鸟,描绘了南宋初年中原战乱和人民痛苦生活的情景。
   
五禽言   元  杨维桢
唤起,唤起。东方明,门前已如市。上林有鸟杀司晨,苦杀萧娘睡方美。
提胡卢,提胡卢,沽酒何处沽?乌程与若下,美酒高无价。小姑典金钗,劝郎醉即罢。君不见城中官长壶卢提,十日九日醉如泥。
姑恶,姑恶,姑不恶,妾命苦。姑有孝女,姑为慈母。妾亦甘为东海妇。
子归,子归,子不归,白头阿婆慈且悲。子弗归,待何时?君不见西江处士章九华,十年去赴丘园科,母死妻啼未还家。
行不得哥哥,我不行,奈我何?西山有豺虎,西江有风波。风波尚可壶,豺虎尚可罗。努儿关,平地多。行不得哥哥。

题画  徐文长
山前鸣杜宇,山上鸣杜宇,山后鸣杜宇。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
    在他那里,杜鹃可以叫出两种声音,简直是会外语——“行不得也哥哥”历来是对鹧鸪的模拟。

禽言(和姚俊卿孝廉韻)(六首)
越鳥巢南,異音震耳,以別常聞,為宣厥臆,賦禽言。
天弔水。元雲黯黯天色死。蓬髮如霜不自理,玉榻金床臥忘起。八柱搖搖半頹阤,佛哭仙啼怖天毀。天公揮淚作洪水,流下崑崙為禍始。天弔水。
樹枝燒得著。十日並出,軌道交錯,妖光怪芒,天焚地爍。手無后羿弓,安得九烏落?槫桑根焦海水涸。樹枝燒得著?
兜兜。汝有田疇,予用有秋。汝車汝舟,予惟榷是求。胥人而仇,胥鬼與謀;山竭海枯,無孔不搜。不竭不枯,予沽予售。予惟鬼之酬,載冕載旒,亦莫敢予尤。兜兜。
先顧!先顧!蹇人上天天有路,天門沈沈生紫霧,愚者不悟智者悟。海上有秘方,黃金良可鑄。爾徒赤手謀青雲,群仙不歡天亦怒。河間車斑斑,何不謀之河間姹?先顧!先顧!
歸飛!歸飛!鳳皇南飛,桐落竹稀。集枯忍饑,水無蓴菰、山無蕨薇。芒芒四野,爾安適歸?歸飛!歸飛!
都護!都護!汝屯汝戍,汝倉汝庫。飽汝潼酪,雄衣猛褲。海不及煮,山不及鑄;赤地萬里,惟汝之故。山裂海飛,強者天仆;我戈我矛,我劍我屨。正我索畺,張我韶頀。我婦我孺,十日大酺。勿夢夢天,天今云寤。誰為天言,朱鳥有咮。都護!都護!

禽言"不如归去   戴昺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千山万水家乡路。
今年又负故园花,来岁开花定归否?归去归去须早归,今日江湖非旧时。
这首“禽言诗”是由杜鹃的鸣声双关见意。杜鹃的鸣声有些象“不如归去”,一般用来表现思归或催人归去的情意。
    戴昺的这首诗写在外的旅人听见杜鹃啼鸣,萌动归意,拟杜鹃的声口劝旅人早归。诗中说在外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今年又辜负了家园中的花,那么明年能否可以一定回去呢?还是早点回去吧,如今江湖之上风波迭起,是非丛生,何不早回家去安静的赏花度日。杜鹃声声,情意绵绵,颇能打动游子之心。

禽言①  明  周西
脱布裤,更纨袴。莫以新,忘其故。
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不见邓林之骨高峨峨②,夸父之杖投林阿③
①禽言:以鸟代人言。 ②邓林:传说中为夸父之杖所化。 ③夸父:神话人物。夸父追日,渴饮黄河、渭水不足,欲北饮大泽,未至渴死于道。

三禽言第三首《鸠》 明 江天多
布布谷,哺哺雏。雨,苦!苦!去去乎?
吾苦!苦!吾苦!苦!吾顾吾姑。通首依声寓意,醒人耳目。

五禽言诗其一   明  张瑄
唤起唤起,黑甜不及黄奶美。五更莫恨鸡声速,日出高人睡方足。
人子孝,不色难,鸡鸣起,来问安,先盥洗。
   
五禽言其二   清代黄遵宪
姑恶姑恶,小姑谣诼!小姑谗我有间时,狞奴点婢日助虐。
十年不将雏,自叹妾命薄;作巢犹未成,亦愿受鞭扑。
一意报姑恩,云何姑不乐?姑恶姑恶!
    这诗以“姑恶”鸟的叫声喻慈禧。慈禧本是光绪的姑妈,如今成了令人憎恨的“姑恶”。诗中指斥载漪、荣禄这帮后党“小姑”专搞造谣中伤,太监又“狞奴点婢”来助虐。光绪无子,筑巢未成,慈禧急忙另立皇位继承人。
禽言诗《稀煮粥》  清代景东诗人戴家政
稀煮粥、稀煮粥、室人交谪幼儿哭。民脂民膏不养家,摆脱梁肉煮稀粥。
千秋二字骗人多,千秋何补今米菽。不见悠悠道路人,争向先生问私蓄。

禽言六章 清 林则徐
在福州民间广为抄传,其中《禁烟》一首云:
行不得也哥哥,
毒草传遍芙蓉阿,试问近来烟禁,
罪贩若何?罪卖若何?罪吸若何?
新例赫赫从重科,不旋踵而皆无他。
王政何尝求速效,其弛毋勿纵之过。
民未知耻奚由格,塞流徒见扬其波!
漏卮今昔纵不问,金钱坐视全消磨,
奚必咸阳三月火,一灯尽彀焚山河。
起痼疾,留俟后人何?
行不得也哥哥!

《山房随笔》四《禽言》其一
鹁鸪鸪,勃鸪鸪!帐房遍野相喧呼。阿姊含羞对阿妹,大嫂挥涕看小姑。
一家不幸俱被掳,犹幸同处为妻孥。愿言相怜莫相妒,这个不是亲丈夫。
    此作可悲,读者尚不堪,况遭其时乎?

三禽言其一   成多禄
鹁鸪鸪,鹁鸪鸪,江水涨,井水枯。大雨大雨连声呼,长安之米贵于珠……
  
杂言古风"思归乐 南宋  周紫芝
山花冥冥山欲雨,杜鹃声酸客无语。客欲去山边,贼营夜鸣鼓。
谁言杜宇归去乐?归来处处无城郭。
春日暖,春云薄,飞来日落还未落,春山相呼亦不恶。
    此为“禽言诗”(原题)五首之一。杜鹃(杜宇)所唱的“不如归去”为人所熟知,,本诗就是抒发归去乐究竟何如的。
    首联以阴沉的山地气氛起兴,听着酸楚的杜鹃歌声,客人更加沉默寡欢。次联写出他的心境,原来想归去,却怕那明火强梁。第三联客人自问自答:城池都被抢光了,何乐之有?末联反而是客人劝杜鹃:还是在山里飞开飞去吧!看那里有多美呀!

附: 鸟鸣的联想和禽言诗(节选) [url]http://eyaeyao.blogchina.com/[/url]
    随着人们对鸟鸣想象的日益丰富和诗歌艺术的不断发展,宋代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禽言诗”。禽言者,鸟语也。禽言诗已不是在诗歌中一般地描写鸟鸣,而是用拟人化的笔法,把鸟鸣当作人语,立意造型融为一体,具有诙谐含蓄、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禽言诗一般认为是北宋梅尧臣所首创。他写的《四禽言》分别模仿杜鹃、提壶、婆饼焦、竹鸡四种鸟的叫声,化入作者所要叙述的事和所要抒发的情:
    不如归去,春山云暮。万木兮参云,蜀天兮何处?人言有翼可归飞,安用空啼向高树?
    提壶芦,沽美酒。风为宾,树为友。山花缭乱目前开,劝尔今朝千万寿。
    婆饼焦,儿不食,尔父向何之?尔母山头化为石。山头化石可奈何,遂作微禽啼不息。
    泥滑滑,苦竹岗。雨萧萧,马上郎。马啼凌兢雨又急,此鸟为君应断肠。
    第一首借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寄托归思。第二首借提壶鸟的叫声劝酒祝寿。第三首则通过婆饼焦的鸣叫述说一个传说故事。第四首通过竹鸡“泥滑滑”的叫声描述雨中行路的艰难。这些诗中既有鸟语,又有人言,人言鸟语浑然而成一体,诗句明白流畅,朴实无华,而意境却幽远、深邃。这四首诗中以《婆饼焦》一首最为生动、婉曲。这大约是因为婆饼焦的叫声异常婉转,富于变化,使人听起来不禁浮想联翩。
    梅尧臣是北宋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禽言诗,同他的其他诗作一样,风格力求平淡,这对于纠正晚唐五代以来诗坛上的靡丽之习,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仅就他的禽言诗而论,尚缺少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同梅尧臣相比,苏、陆的禽言诗内容更充实,生活气息更浓厚,有些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加苏轼《五禽言》中的一首:
    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脱却破袴”是当地人对杜鹃叫声的想象,诗人把它巧妙地嵌入诗中,构思成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位勤苦劳作的农民被阻在雨后暴涨的溪水边,当他不得已脱下破袴踏入冰冷的溪水时,水中映出了他身上地主逼租留下的伤痕。这几句诗,不仅写出了农民凄苦的外貌,而且写出了他们悲凉的心境,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陆游写的《禽言》四首,是借“架犁”、“拔笋”、“打麦作饭”、“堂前捉绩子”等鸟鸣声直接描写农事活动的。
    架犁架犁,南村北村雨凄凄。夜起饭牛鸡未啼,日莫矻矻行千畦……
    老翁老尚健,打麦持作饭。终岁垄亩间,劳苦孰敢怨……
    近于白描的几笔勾勒,把农民起早贪黑、冒雨耕作的勤苦,以及虽劳苦而不敢有所怨尤的抑郁心情表现了出来。《堂前捉绩子》一首生动地描写了蚕女们的生活:
    堂前捉绩子,力作忘朝餐。鹅黄雪白相照耀,插茅作簇高如山。蚕女采桑至煮茧,何暇膏沐梳髻鬟?缫成蜀锦与楚縠,舞妹缠头不论束。
    蚕女们从采桑养蚕到煮茧缫丝,废寝忘餐地劳动,她们创造的社会财富被阔人们恣意挥霍,而自己却连起码的梳洗打扮都无暇顾及。这首诗里,鸟鸣与全诗的意境自然地融和在一起,不露痕迹,使诗歌有声有色,有景有情,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幅农村生活的生动画面。
    宋以后,不断有人写作禽言诗,如元代梁栋写过《四禽言》。其一云:
    脱却破袴,贫家能有几尺布?纤尽寒机无得裁,可人不来廉叔度。脱却破袴。
    这首诗用朴素凝炼的语言,反映了穷苦人民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东汉人廉叔度在蜀郡为官时,曾经废除不许百姓点灯的禁令,使人民得以日耕夜织。诗人借古喻今,叹惜没有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吏。诗歌首尾用“脱却破袴”呼应,一方面使“禽言”意味更突出,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使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
    就写作禽言诗的数量来说,元代的桂?算是最多的。他的《八禽言》中的《婆饼焦》一首,比起梅尧臣的来,想象力更为丰富,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婆饼焦,婆饼焦,阿婆制饼妇为烧。炉红火烈饼成炭,婆怒逐妇归蓬蒿。化为异物身羽毛,至今衔怨语声高。婆饼焦,妇休逐,少待来年新麦熟。
    这首诗借用婆饼焦的叫声,巧妙地构思情节,寄托了诗人对封建社会受压迫妇女的同情。
    后世禽言诗中,最有名的当推明代邱濬的《三禽言》。邱濬熟谙历史掌故,他的禽言诗均取材于古代寓言或历史故事,因而有较充实的思想内容,对后人多有启示和教益。这里介绍其中的两首:
    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入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不如归去,中华不是胡居处。江淮赤气亘天明,居庸是汝来时路。不如归去。
    前一首诗以宋金对抗为背景。宋高宗建炎三至四年,金兵南浸,其中一路从湖北进入江西,追赶宋隆佑皇太后。隆佑由南昌仓猝南逃到赣州,这里的十八滩头,水性湍急,显示宋王室前程凶险。辛弃疾曾写《菩萨蛮》词一首感怀此事,词中有“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的名句。邱濬即以鹏鸪叫声入诗,反复咏叹,表现了深沉的民族感情。后一首诗小序云:“元至正十六年,子规啼于居庸关。”至正十六年,即公元1357年,其时,以推翻蒙古贵族黑暗统治为目标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已风起云涌,“不如归去”表达了当时汉族人民驱逐元朝反动统治者的共同要求。这首诗以杜鹃的啼鸣衬托人民的反抗情绪,透过活泼轻捷的语句,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堂堂的民族正气。如果说宋代诗人的禽言诗多是一幅幅色调柔美的耕织图和乡俗画,那么,明代邱濬的禽言诗则是一篇篇明快的政治小品。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们麇集于枝头,翱翔于蓝天,或婉啭啼鸣,或放声高唱,用悦耳的歌喉,美化着大自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情趣。

【?】《诗经"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著):“这是一首禽言诗。全诗以一只母鸟的口气,诉说她过去被猫头鹰抓走小鸟,但依然经营巢窝,抵御外侮,并抒写她育子修巢的辛勤劳瘁和目前处境的困苦危险。这当然是一首有所寄托的诗……汉乐府的《雉子班》、《乌生》、《蜨蝶行》、《枯鱼过河泣》等,以及贾宜的《鵩鸟赋》、弥衡的《鹦鹉赋》都以禽言诗的形式反映了压迫者的残酷与被压迫者的悲愤。其后曹植的《美女篇》、《吁嗟篇》、《野田黄雀行》、《七步诗》,也都是通首寄托的。”

 

奇诗之一.14:风人诗

风人诗,又叫子夜体、吴歌格,实际就是谐音双关诗,是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是民歌的又一个传统特征。这种诗体,称为“风人体”。这个名词,最早见于锺蝾《诗品》。他说谢惠连“工为绮丽歌瑶,风人第一”。似乎是指民歌风格的诗。严羽《沧浪诗话》论杂体诗,有“风人诗”一格。注云:“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体。”这就是以“晴”字谐“情”字音的方法了。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云:“古有采诗官,命曰风人,以见风俗喜怒、好恶。”这里说明了“风人”是古代的采诗官。但古书中却未见有这个官名。总之,这个名词虽然早已出现,但在唐代才开始流行。当时所谓“风人诗”,后世却称为“谐音诗”。大约在中晚唐时代民歌中盛行这种谐声法,皮日休、陆龟蒙都有几首风人诗,刘禹锡也采用在他的竹枝词中。  
    在古代的诗词里尤其是乐府民歌中,常常喜欢借“芙蓉、莲、藕、丝、布(匹)”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事物的语词,以谐“夫容、怜、偶、思、配”等对应词相同相近的音,构成谐音双关。这种手法可追诗溯到《诗经》,到了唐朝,文人从民歌中吸取营养,写下了不少佳作。
    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 “丝”双关“思”,以“碑”双关“悲”,以“篱”双关“离”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以关门之“关”双关关念之“关”,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 “苦”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在形式上南朝民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双关隐语很多,《吴歌》尤其如此。有的是同字双关,如“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消”字双关消融和消瘦;有的是同音双关,如“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字谐怜爱之“怜”。也有比这些更曲折或复杂一些的,如“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碑”字谐“悲”,又以“石阙”作为“碑”的同义语。又如“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离声”以“黄檗藩”隐“苦篱”,以“苦篱”谐“苦离”。这些双关语用得巧妙自然的时候也能增加语言的活泼性,但多少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这种玩意是文人们最感兴趣的,所以仿作者纷纷。
     风人诗的两个特征:一是双关借意,二是在使用了双关辞的上下句子中,都是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
   《中国歌谣》引道:
    我国文字属于单音系,所以同音的文字非常多。因为音同意异的缘故,平常谈话中间,就往往引起人家的误会。此种困难,实是中国文字的缺点。但在修辞学中,有时也能运用这种同音意异的文字,构成双关的“谐音辞格”。“谐音辞格”的妙处,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类的修辞,在诗人的作品里很不多见,而民间口语里,或方俗文学里,则非常的多。
    《唐诗中使用吴歌格的现象》提到:
     所谓“吴歌格”便是指谐音双关语,巧妙地运用文字上的谐音关系,一个辞语,同时可以关照两种不同的意义。……元陈秀明编的《东坡诗话录》云:
莲子劈开须见忆(谐薏),楸枰着尽更无期(谐棋),
破衫却有重缝(谐逢)处,一饭何曾忘却(谐吃)匙(谐时)。
(其实吴语“时”“汝”谐音,“忘却时”又谐“忘却汝”。上三句都说情爱,这里忽然来一个“忘却匙”,并无多大意义,远不如“忘却汝”有情味。)
    (古辞又云:“围棋烧败袄,着子故依(衣)然。”陆龟蒙皮日休固(间)尝拟之,陆云:“旦日思双履,明时愿早谐。”皮云:“莫言春茧薄,犹有万重思。”是皆以下句释上句,与《藁砧》异矣。《乐府解题》以此格为风人诗,取陈诗以观民风,示不显言之意。至东坡《无题》诗云:“莲子擘开须见薏,秋(楸)枰着尽更无棋。破彩(衫)却有重缝处,一饭何曾忘却匙!”是文与释普(并)见于一句中,与风人诗,又小异矣。〔《丹阳集》〕)
    赵彦才注云:“此吴歌格借字寓意也。”更有称为子夜体的,因为子夜歌是吴歌格中的主要曲调,且相关语用得最多的缘故。“吴歌格”的诗,又可称为风人体。唐宋诗论家,往往把风人诗列于杂体诗中,这种“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意”的双关语,由来已久,但唐人诗集中,始有“风人诗”的标题,宋严羽沧浪诗话解释道:“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意。如古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多用此体。”
    《六朝乐府与民歌》也引道:
    所谓谐音双关语,一个语辞可同时关顾到两种不同意义的磁语。……这种双关语也称表里双关,因为他正同谜语一般具有表里两重意义。……此种谐音双关语在六朝的清商曲辞中最为发达。他们一般格式是两句为一组,上句说一事物,下句申明上句的意思,而双关语就在下句的申明中出现。不论是“谐音辞格”,“吴歌格”,“风人体”,“谐音双关语”等称谓,可知“双关”是《子夜歌》中一个很重要的形式技巧,他让中国字发展同音的特性,造成诗歌中的歧义,也使得表达的意思更加委婉含蓄。

资料
1、以「莲」谐「怜」,表示怜惜,怜爱,怜子的意思
怜爱之意
高山种芙蓉,赋经黄糱屋,采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子夜歌〉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物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子夜歌〉
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做芙蓉,莲子何能实〈子夜歌〉
郁蒸仲暑月,常啸出湖边,芙蓉始结叶,花艳未成莲〈子夜夏歌〉
青荷盖绿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子夜夏歌〉
怜子之意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子夜歌〉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夏歌〉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子夜夏歌〉
掘作九州池,尽是大宅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子夜秋歌〉
2、以「棋」谐「期」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子夜歌〉
3、以「走」谐「诅」或「咒」
驻筋不能食,蹇蹇步闱里,投琼着局上,终日走博子(子夜歌)
句中「博子」又谐「薄子」
4、以「碑」谐「悲」
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子夜歌〉
5、以「雉」谐「涕」
秋爱两雁雁,春感双双燕,兰英接野鸡.雉落谁当见〈子夜秋歌〉
雉,古与涕音同
6、以「梳」谐「疏」
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回头批节脱,转觉博志疏.〈子夜歌〉
7、以关闭之关谐关念之关
郎为旁人取,负侬非一事,攡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子夜歌〉
8、以布匹之匹谐匹偶之匹
见娘善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机丝,知欲早成匹〈子夜夏歌〉
9、以厚薄,帘薄之薄谐薄情之薄
感欢初殷勤,叹子后辽落,打金侧玳瑁,外艳里怀薄〈子夜歌〉
念爱情慊慊,倾到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薄〈子夜歌〉
人各既畴匹,我志独乖违,风吹冬帘起,许时寒薄飞〈子夜歌〉
10、以物之苦辛谐人之苦心
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糱郁成林,当奈苦心多〈子夜歌〉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糱向春生,苦心随日长〈子夜春歌〉
11、以光之亮,照,明谐人之亮察,照拂,表明
夜半冒霜来,见我辄怨唱,怀冰暗中倚,已寒不蒙亮〈子夜冬歌〉
冬林叶落尽,逢春已复曜,葵藿生谷底,倾心不蒙照〈子夜冬歌〉
12、以梧子谐吾子
怜欢好情怀,移居做乡里, 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子夜秋歌〉
13、以丝子谐思子
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子夜歌〉
14、以相丝谐相思
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不相思,独在机中织〈子夜春歌〉
    以上的谐音辞格,可以看出当时人民巧妙引用日常事物来表达情感,譬如下棋的棋局,其中的棋子,都成为约期的渴望,譬如莲花,从花到果实及秋天生成的藕也都当作歌诗中的譬喻意象。这种谐音双关,影响后代诗作甚深,在民歌的流传上更屡屡而见。

    晋代的《子夜歌》有一句:
  雾露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
  “芙蓉”即是莲花(荷花),在雾露里的莲花,看不分明。这个“莲”字被用来作“怜”的谐声字。“见怜”即是“被爱”。这里表达一个女子的忧虑,不知道那个男子到底爱不爱她。
  又有《读曲歌》一首:
  奈何许!
  石阙生口中,
  衔碑不得语。
“石阙”即是碑。碑生在口里,即是口里含着碑。“衔碑”是“含悲”的谐声字,这首民歌是一个不幸的女子的叹词,“怎幺办啊!我满含悲哀,话都说不出来”。“雾露隐芙蓉”和“石阙生口中”这两句都是为谐声字而作的比喻,不是诗歌的本意。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赏析】这是一首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其中“莲子”谐音“怜子”,意思是爱你。“低头弄莲子”意思是爱你之情如水般清纯忠贞,绵远攸长。乍看之下这是一首写采莲的情景,原来,作者是借双关来表采莲人相思之情啊。

    刘禹锡有一首著名的《竹枝词》,也用这个传统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既是晴天,又不是晴天。一个女子听到她的爱人在江船上唱歌,捉摸不定,不知他对自己到底有无爱情。这里就用“晴”字来借作“情”字。

风人诗四首  唐 陆龟蒙
十万全师出,遥知正忆君。一心如瑞麦,长作两岐分。
破檗供朝爨,须怜是苦辛。晓天窥落宿,谁识独醒人?
旦日思双屦,明时愿早谐。丹青传四渎,难写是秋怀。
闻道更新帜,多应发旧旗。征衣无伴捣,独处自然悲。

和鲁望风人诗三首  唐  皮日休
刻石书离恨,因成别后悲。莫言春茧薄,犹有万重思。
镂出容刀饰,亲逢巧笑难。日中骚客佩,争奈即阑干。
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风人体  唐 曹邺
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
夜夜如织妇,寻思待成匹。郎只不在家,在家亦如出。
将金与卜人,谲道远行吉。念郎缘底事,不见天与日。

    寒山诗中有一种特殊的“风人体”句法,这在梵志诗中也绝难见到。所谓“风人体” ,即是指两句诗中,上句是导入下句的铺垫,中心意思在下句中表达,“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云:“六朝乐府《子夜》、《读曲》等歌,语多双关借意,唐人谓之风人体,以本风俗之言也。……上句借引他语,下句申释本意。”这种句法,经常利用同音字易被通用和派生出其它意思的特点,使诗句兼有两种意思,即双关的手法。比如:
我见一痴汉,仍居三两妇。养得八九儿,总是随宜手。
丁防是新差,资财非旧有。黄蘖作驴秋,姑知苦在后。(《寒山诗注》第125首)
  这里以黄蘖味苦,双关人生之苦;以驴拴在驴后,双关时间之后。寒山诗中诸如此类的“风人体”句法还颇有一些,如:
蚊子叮铁牛,无渠下嘴处。(同上,第063首)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同上,第066首)
水浸泥弹丸,方知无意智。(同上,第085首)\
徐六语破堆,始知没道理。(同上,第095首)
秤矫落东海,到底始知休。(同上,第135首)
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同上,第141首)
黄连搵蒜酱,忘计是苦辛。(同上,第208首)
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同上,第269首)
    为何在王梵志的诗中无风人体,而在寒山的诗中却有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显然是由于王梵志依存的是中原的文化传统,但寒山依存的是南方的文化传统,风人体少见于北方文学而多见于南朝乐府,故寒山诗中有之而梵志诗中无之,亦不足为异矣。

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隐居在林薮,智境何由出。
枯槁非坚卫,风霜成天疾。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铨曹被拗折,洗垢觅疮瘢。
必也关天命,今年更试看,盲儿射雀目,偶中亦非难。
   以上第一首诗,劝人不要做默默无言无益于后辈的隐士。风霜枯槁的生活,非但不能卫生,反而会成天疾。这种消极的隐居生活,正如土牛耕石田,永远不会得稻的。得稻是得道的谐音,这两句用了风人诗的句法。第二首劝考试失败的人不要灰心。成败都是天命,你不去考,就放弃了机会。因劝他今年再去试一下,说不定偶然考中了呢。末句用了比喻格的成语,也是风人诗的表现方法。

    乐府有风人诗,如“围棋烧败絮,着子故衣然”之类是也。然或一句托一物耳。独杨元素《荷花》借字诗四韵,全托一物,尤为工也。诗云:
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向来因藕断,特地见丝多。
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

子夜词  清 吴伟业
人采莲子青,妾采梧子黄。[1]置身宛转中,纤小欢所尝。[2]
[1]莲子:与“怜(爱)子”谐音。青,与“亲”谐音。诗中用青的莲子隐喻爱情刚刚开始。梧子,梧桐子,与“吾子”谐音。这句用梧子已黄喻爱情已经成熟。[2]宛转:有圆转意。诗中以梧子的仁包于壳中,隐喻置身欢的怀抱。纤小,指梧桐的仁,女子自喻。欢,女子对情人的称呼。尝,品尝。

鹧鸪天   李桃
一两点春愁已去,三四只早燕衔泥,五六月燎人天气,七八处乱蝉高嘶。酒(九)在手,欲成诗(十),西楼夜阑几时依(十一)?骤雨歇、歌罢新曲,十二里桥相思寄。牐?br/> 注:下阕“酒”为“九”的谐音,“诗”为“十”的谐音,第三句“时依”为“十一” 的谐音。全词共从“一二”到“十一、十二”数字。上阕为夏景,下阕抒情。

音韵诗
犀嬉戏
西溪犀,喜嬉戏,犀吸溪,戏袭熙。稽熙夕夕携犀戏,稽熙嘻嘻希息戏。稽熙细细习洗犀,惜犀牛嘶嘶喜袭熙。
    这是首同音诗,除了“稽”“携”“嘶”几个字外,全部都读xi音,只有四声有所不同罢了,像这样整首都是同音的实为罕见。此诗生动描绘了一个叫稽熙的人与一头犀牛在溪边嬉戏的情景。

饥鸡集矶记
唧唧鸡,鸡唧唧,几鸡唧唧集矶脊。机极疾,鸡饥极,鸡冀己技激及鲫。机即济蓟鲫,鸡计疾机激几鲫。机急极,鲫极悸,急急挤集矶级际,继即鲫迹极寂寂,继即几鸡饥,即唧唧。
   
圆周率诗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逝狮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拾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编写的一篇看得懂读不清的文章,虽不是诗,但从这里可充分说明汉字同音异义的特征。本文摘自《文萃》

同音解意诗一或二首:咏木碳,致撒卡     权杖
得材堪为风雨顺,要暖人间不爱身。
成炭火中燃欲尽,丹心红处便成尘。
或写作:
德才堪为封禹舜,要暖人间不爱身。
诚叹火钟燃欲尽,丹心红处便成尘。
    两诗同音异字,第一首大意为:成材的大树,可以调节气候,炼成炭又可以为人们带来温暖,在木炭燃烧的时刻,木炭的核心红通通的,而后就化成了灰尘。第二首大意为:撒卡的品德和才华可以和古代的明君大禹和虞舜和提并论,为了人间的爱和正义从不爱惜自己,只是可惜此刻十二宫的火种将要燃尽,他的生命也随之逝去。

 

奇诗之一.15:声韵诗

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声母诗
    近代的韵书可以明代《韵略易通》(公元1442年)为代表。体例上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分类更加细致,条理更加明晰。《韵略易通》把韵基、声母、韵类、声调这几种音类成分都分别得很清晰。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韵略易通》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即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叫做“韵部”。全书共分二十韵部,分别以“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等作韵目。第二层分类以声母为标准。该书音系有二十个声母,用一首“早梅诗”二十字作字母,这首诗是:
    早梅诗  明  兰茂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柳边求去地,颇他曾入时,英门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早梅诗前四句咏梅,接着三句取为声母,最后一句“打掌与君知”则有一段和密码学相关的典故。
    王力先生所作的“声母诗”,用上了所有的声母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晓。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周有光的声母诗《采桑》:
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
ch r q m z  c s j tn
风过扑鼻香,花开落,知多少。
f g p b x  h k l zhd sh

韵母诗
    与《采桑》相映成趣的还有一首韵母诗《捕鱼》:
人 远 江 空 夜,
en uan iang ong ie,
浪 滑 一 舟 轻。
ang ua i ou ing
儿 咏 唷 调,
er iong ê io iao
橹 和 嗳 啊 声 。
u e ai a eng
网 罩 波 心 月,
ang ao o in ue
竿 穿 水 面 云。
an uan ui ian un
鱼 虾 留 瓮 内,
u ia iu ueng ei
快 活 四 时 春。
uai uo -i -i un
    周有光:“古代没有韵母诗,古人也不会分析韵母。这首《捕鱼》肯定不是最好的,不过韵母诗的确不好写。”

反切诗
    “反切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至于最后一个单字嘛,就谐音得了。
     戏作切语竹诗  苏轼
隐约安幽奥,萧骚雪薮西。交加工结构,茂密渺冥迷。
引叶油云远,攒丛聚族齐。奔鞭迸壁背,脱箨吐天梯。
烟筱散孙息,高竿拱桷枅。漏阑零露落,庭度独蜩啼。
扫洗修纤笋,窥看诘曲溪。玲珑绿醽醴,邂逅盍闲携。

 

奇诗之二.16:嵌字诗

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故意把一些意义特殊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嵌字诗,是杂体诗的一种,嵌字的本义大多和诗歌的意思毫无关系。
   
    “镶嵌”是把词语拆开镶进别的字;或有规则地嵌入特定与语句,暗含另一层意思;或把词语拆开交错搭配。细分为“镶字”“嵌字”“拼字”三类。
    1、镶字。把词语拆开插进别的字,以加强语意或延长音节。例:“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好西,孝敬父母。”(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好东好西”便是。
    2、嵌字。把几个特定的字或词,分别嵌入诗句或文句中,暗含另一层意思。例:“古今沧桑变,玉石故乡还。泉水向东流,观陇思江南。”(李政道《思江南——题甘肃天水古玉泉观》)——嵌入了“古玉泉观”“思江南”七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乐府诗集》)——嵌入了东西南北四字。
    3、拼字。把联合词组中的两个词或合成词语中的两个词素分开来间接使用。这种拼字法可以算介在“镶字”“嵌字”之间的一种。如不说“详细情节”,却说“详情细节”,如不说“山水重复”,却说“山重水复”。

    由于嵌入字或词的归属不同,嵌字诗又分好多种。如卦名诗、针穴名诗、数名诗、六甲诗、十二辰诗(生肖诗)、人名诗、鸟名诗、兽名诗、草名诗、树名诗、曲名诗、车名诗船名诗、屋名诗、将军名诗、宫殿名诗、星名诗等好多体。
    由于嵌入字或词的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嵌字诗又分又分为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凤尾等好多格。
    嵌在第一字的为“鹤顶格”;
    嵌在第二字的为“燕颔格”;
    嵌在第三字的为“鸢肩格”;
    嵌在第四字的为“蜂腰格”;
    嵌在第五字的为“鹤膝格”;
    嵌在第六字的为“凫胫格”;
    嵌在第七字的为“凤尾格”;
    其它还有好多格式,不下五十多种。

梁简文帝萧纲《卦名诗》:
栉比园花满,径复水流新。
离禽时人袖,旅谷乍依萍。
丰壶要上客,鹄鼎命嘉宾。
车由泰夏闼,马散咸阳尘。
莲舟虽未济,分密已同人。

梁元帝萧绎《针穴名诗》:
金推五百里,日晚唱归来。
车转承光殿,步上通天台。
钗临曲池影,肩拂玉堂梅。
先取中庭人,罢逐步廊回。
下关那早闭,人迎已复开。

嵌字诗   [明]"施耐庵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军师吴用为了诱迫卢俊义上山入伙,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家的墙题下的反诗。诗的每一句第一字合起来,就是“卢(芦)俊义反”四字。后来卢的管家向官府告发,逼得卢俊义不得不上了梁山。

沽酒      [清]"伦文叙
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未曾开。
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人家快出来。
    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伦文叙半夜三更去敲一家酒店的门,说要沽酒。店家颇为不悦,有意刁难,就指着对面柴店的招牌,要马上以“有柴出卖”为字首,做一首嵌字诗,不然别想买酒。伦文叙当然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吟出上面这首诗。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
[宋]"苏   
     郑庄好客,
     容我尊前先坠帻。
     落笔生风,
     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
     莹骨冰肌那解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据说,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被召回京,路过润州,知润州的是许仲途,他就在府中设宴招待苏轼。席间有营伎(官府的倡伎)郑容,请求“落籍”(取消营伎的身份)高莹从良。许仲途让她们把请求的公文拿给苏轼看,苏轼就提笔在公文之后写了这首词。此首词每句的第一字联起来,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苏轼的意思,当然是批准她们的要求。
注:郑庄:西汉郑当时,字庄,以好客闻名。尊前:宴席上。坠帻:即落帽,潇洒不拘礼仪貌。籍籍:声名显赫。高山句:喻德高者容易年老。莹骨句:虽是年老,但莹骨玉肌,实非年老。用《庄子》语意。

 

奇诗之二.17:藏头诗

藏头诗:是杂体诗的一种。本来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现在一般说的藏头诗是指嵌字诗中嵌于句首(鹤顶格)的诗。

    藏词,是将人们熟知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熟语,包括成语),在使用中故意隐去本词,即藏去本来用以达意的词,而只用藏余的部分来代替。可细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种。
    1、藏头,又称为“抛前藏词”。本词在所用熟语的前部,使用中藏去本词,仅截取后部来代替本词。如不惑之年,的“不惑”,语出“四十而不惑”(《论语"为政》)同类型的很多。
    2、藏腰,又称“舍中藏词”。藏去的本词在熟语的中段。如“岂不念旦夕,为你惜(居诸)”(韩愈《符读书城南》)其中“居诸”两字语出“日居月诸,胡叠而微”(《诗"柏舟》)。“居诸”代日月,居字为藏头,藏去了日字;诸字为藏尾,藏去了月字。又如“一二三五六——没四(事)(歇后语)。这里以藏腰兼偕音飞白形成歇后语。
    3、藏尾,又称“弃后藏尾”。藏去的本词在所有熟语的尾段。如“(原言)之怀,良不可任。”“原言”语出“原言思子,中心养之”(《诗"二子乘舟》),所隐之词“思子”原在“原言思子”的尾部。

    古人对藏头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律诗中一二三联,只讲所寓的景与情,而不讲其题意,到尾联才讲明题意,此为藏头。另一种是明代学者徐师曾在他的《诗体明辩》中说“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第一种解释,离题甚远,不提也罢。第二种讲得就是人们所说的“藏头拆字诗”或“离合藏头诗”。此种诗利用汉字离合和回文体结合,甲句时取某字左部,乙句时用某字右部,左右逢源,皆能成诗,又因其首字含在某离合字内(如木含在横内)故有芷头之称。其实这种离合藏头诗就是“头一字藏在尾句的尾字里,首尾相接,可以把全诗画成个圆圈的”的诗体,或称借字联边。现在藏头诗似以唐白居易《游紫霄宫》为最早。

游紫霄宫  藏头拆字体七言
    白居易
              酒浆洗
            中好 ^ 尘埃
          得山       道未
        相觅           甞于
       还               名
      子                 利
      公                 两
     高                   相
     香                   忘
     飘                   怀
      桂                 天
      月                 洞
       明               丹
        轮旦           客霞
          达歌       三诵
            莲采   紫清
              里章府
水洗尘埃道味甞,甘于名利相相忘。
心怀天洞丹霞客,各诵三清紫府章。
早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
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寄贾宣州藏头诗
    孔平仲
             短蒿会
           松荫 ^ 当年
         付长       喜得
       知寡           曹陪
      相               宴
     友                 衎
     旧                 自
    年                   忘
    皋                   劳
    东                   回
     有                 天
     禄                 地
      干               君
       孙学           惫应
         素非       乾挟
           书论   我坤
             亥豪尚
高会当年喜得曹,日陪宴衎自忘劳。
力回天地君应惫,心挟乾坤我尚豪。
豕亥论书非素学,子孙干禄有东皋。
十年旧友相知寡,分付长松荫短蒿。

明宣宗'偶成賜太監王瑾
今朝避暑到瓊林,木葉含風霧氣侵。人喜軒窗開朗霽,齊聽笙歌動清音。
日長偏稱從容勸,佳飲何妨瀲灩斟。斗酒金瓶須慢瀉,寫懷詩句醉時吟。

《秋夜偶成》其一:
木扉掩后意逾清,青简开时眼益明。
月上满庭初皎皎,交枝竹影乱纵横。
其二:
木叶半林霜气清,青苔满岸水痕明。
月光光里砧声急,心事未消烟尚横。
头一句头字“木”藏在尾句的尾字“横’里,第二句头字“青”藏在头句的尾字“清’里,第三句头字“月”藏在第二句的尾字“明”里,第四句头字“交”藏在第三句的尾字“皎”里,这样“首尾相接,可以把全诗画成个圆圈的。”一旦画成圆圈,二十八字的七绝,只用了二十四字,每句的头字都藏在了其它句的句尾,故曰“藏头”。


拆字诗

东汉民谣《怨歌》:
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

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过五首拆字诗,其中一首《鸣蜩早》云: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吸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这道题为《鸣蜩早》,拆开为“口鸟虫周早十”六字。作者巧妙地把这六个字依次安排在句子首尾的固定位置上,使它从内容上化入诗句,浑为一体,不见镶嵌之际,在形式上别具一格,独有匠心。

    析字诗又叫拆字诗,其实析字诗分拆字诗、合字诗与拆合综合诗。析字诗与离合诗相似,但又不尽相同。拆字诗,是根据汉字多合体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离合诗是先分离后合并,一般是四句(或六句)离合成一字,此字在句中不露,谜味较浓;拆字诗则是一句一字或两句一字,此字句中露底,没有谜味,如果拆字不露底,则是谜语了,叫拆字诗谜。离合诗还有其他形式(如药名离合诗),而拆字体则较单一。
    宋"刘一止《苕溪集》载有“山中作拆字语寄江子我郎中,比曾以拆字语为戏,然卒未有以为诗者,请自今始。”诗曰: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黄鹄,志士心未已。
    刘一止(1079---1160)字行简,南宋初年有名学者,为官有节有品,博学多才,诗词皆可观,《宋史》有传。这首诗的巧处除第六、八两句外,每句第三字都可拆为前两字,如“明”拆为“日”和“月”、“岚”拆为“山”和“风”等;而第六句则“重”拆为“千里”、第八句“志”拆为“士心”。日月明叫合字,志士心叫拆字,这是拆合综合诗。

传说苏轼亦有拆字诗:
一大青山水连天,白水汪汪不见泉。
山山不见神仙出,舟公来问打渔舩。
此诗《东坡集》中未见,应该是后人伪托。这类体裁,与谜的关系不大,但对宋以后的通俗文学,影响则较大。

行酒令   无名氏
三个朋友在酒馆里喝酒行令。其中一位因罢官失职,闷闷不乐,另一位嘲笑他说:
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
去了溪边水,添鸟便成雞。
得势猫儿雄似虎,褪毛鸾凤不如雞。
罢官者听后,不甘示弱,反驳道:
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
去了棋边木,添欠便成欺。
鱼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第三个朋友见他俩争锋相对,担心大家下不了台,就赶紧打圆场说:
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
去了湘边水,添雨便成霜。
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明朝末年,战乱蜂起,驻防四川江油梨雅镇的一位姓萧的将领整饬军务准备应敌之时,不免十分牵挂远在富顺的妻子和儿女。就在这时,儿子来到了梨雅镇,带来了母亲刘氏写的十首拆字诗。这种拆字诗即把一个字拆解成三个字,分别以这三个字开头写成前三句诗,再把这三个字合成本字作为开头写出最后一句诗。刘氏是离合“驛梅驚別意,堤柳暗離愁” 十个字成诗的,因当时使用繁体字,这里仍须使用繁体字才能看出其离合的关系。原诗如下:

馬革何人試裹屍?四維不振笑男兒。
幸聞碩果存幽閣,驛使無言寄雅梨。

木偶同朝只素餐,人情說到死真難。
母牽>******齊含笑,梅骨留香莫畏寒。

苟活何如決意休?文姬胡拍總刊羞。
馬嘶芳草香魂斷,驚醒人間妾婦流。

口中節義系誰無?力挽江河實浪虛。
刀鋸不移巾幗志,別無芥蒂是吾徒。

立也傷悲坐也傷,日斜光景對殘陽。
心憐夫嗣兒還父,意慘君愁女伴娘。

土兵劫去又官兵,日望征人不復生。
疋練有緣紅粉盡,堤邊一勺是匡城。

木嫁原知冠蓋凋,夕陽古道冷蕭蕭。
卩邊似聽征魂泣,柳絮因風未許招。

日前送別唱陽關,立石望夫還未還。
音信頻從隴外寄,暗傳汝婦已投繯。

凶莫凶兮國破亡,內庭無救各奔忙。
讶嗣〕珊斡茫侩x卻塵氛骨也香。

禾黍流離最可憐,火焚無與救眉燃。
心雖甘作黃泉客,愁向山頭望杜鵑。
    萧某读后,始知妻子虑丈夫在战乱中难以幸免,故留下这十首离合体诗后,已与女儿投缳自尽。萧某妻刘氏于国破家亡之际从容就义,抒写此绝妙好词,实在堪称旷代逸才,惜乎隐没民间而鲜为人知。

    明末郭纯贞的诗多抒发自己抑郁的情怀,读来催人泪下。她曾因思念沐忠亮,以“驿梅惊别意,堤柳暗伤情”作拆字诗十首:
马蹄踏破板桥霜,四顾无人暗断肠;
幸有香魂萦妾梦,驛门深锁五更床。
木兰初发送云鞯,人去兰州路几千;
勿谓天池迷雁迹,梅花传信报君还。
苟道首期一楫归,文光遥映美人衣;
马嘶墙外君何去,驚起嫦娥泪暗飞。
口里嗟君梦里逢,力穷无路诉苍穹;
刀环在手凭谁赠,别锁春怨尽掩宫。
立旁闲庭扪翠钿,曰君曰妾两相牵;
心怀闷懑浑如醉,意似春蚕已再眠。
土圭测咎度日斜,日泊西山起叹嗟;
是影是真俱是幻,堤絮高噪暮投鸦。
木落山空近晚秋,夕阳归雁过南楼;
耳边不听真消息,柳絮纷纭弄黑头。
日渐西驰事渐遐,立盟空复待年华;
音书一断鱼沉海,暗地思君哭落花。
人间何必辨春秋,人死人生总是愁;
易理既明休问卜,伤心唯听泪珠流。
心中眷念君知我,主决仍然我与君;
青鸟已空云外信,情牵终世总无闻。

“霜飘枝结泪,花落蝶含愁”出自《入世奇谭》
霜:
雨润秋窗思不堪,木鱼漫打晓星沉。
目空色界如如动,霜叶飞红又乱心。
飘:
西山落日染红霞,示妾惊魂万点鸦。
风送残花随冷月,飘飘荡荡到天涯。
枝:
木棉花映泪痕红,十里长坡思旧容。
又是一年春草绿,枝枝杨柳弄情风。
结:
丝绸不剪著麻衣,士为功名远别离。
口念神灵千万福,结成如意寄相思
泪:
水中明月梦中情,户透西风梦早醒。
犬吠柴门人寂寂,泪残烛冷又天明。
花:
草鲜柳嫩又春归,人到情痴自不悲。
匕首几回能割恨,花间恨煞燕双飞。
落:
草头朝露浪头花,水月镜中看物华。
各自相思了无益,落花溪畔赏烟霞。
蝶:
虫声清夜胜琴箫,世上情缘望鹊桥。
木梗花香侵绣阁,蝶飞入梦梦飞遥。
含:
人生多颂百年期,之子于归忆旧时。
口念誓词人不见,含恨终年锁翠眉。
愁:
禾稻尚青落叶黄,火炎初退感秋霜。
心随征雁南还北,愁逐波澜涌大江。

    古杭州一才女,新婚不久夫君外出经商,十年不归。才女日夜思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万分忧伤中写出了感人的拆字诗:
霜飘枝结淚花落蝶含愁
雨余栏外慕蝉鸣,木叶萧萧秋季晴;
目断天涯音讯渺,霜衣谁汇寄边城。
西陵离别几经霜,示士音书竟渺茫;
风拂碧梧愁又至,飘流何日复归杭。
木兰斜倚眺行云,十载幽思万里分;
又至秋后残花落,枝头杜宇泣黄昏。
丝丝嫩柳锁青烟,士子飘游不计年;
口说归期何日至,结成鸾凤晚风前。
水涨江边日影斜,户前双燕又还家;
犬声空吠人何在,泪洒东风怨落花
草长池塘又感秋,人在何居妾倚楼;
匕首东风难割恨,花前反悔觅封侯。
草蔓池塘又感秋,水天一色作华裘;
各怀相思何时会,落暮香闺空自愁。
虫蚁无知惜离别,世情何故两相违;
木兰花下同谁玩,蝶恋枝头几度飞。
人之青春有几何,之南之北离别多;
口谈诗书空怀悬,含恨青山锁翠娥。
禾黍青青半茬黄,火侵初退感秋伤;
心怀游子征衣薄,愁笔题诗泪万行。

拆字令
    拆字本是古代一种占卜法,术士令求卜者任说一字,加以分合增减,随机附会,解释吉凶。宋代以后,人们把拆字引入作诗,遂有“拆字诗”;引入酒令,而成拆字令。拆字令有多种形式,兹举两种。其一,拆字贯成句令。行令方法:一字拆开成一句,再一字拆开成一句,最后以古诗贯串。古诗中须含上述拆合之字。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前明陈询,忤权贵被谪,同僚送行,因饯席说令。陈询日:‘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高谷曰:
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其二,拆字问答令。行令方法:先说三字,与后一句暗合,再自问自答。

    《笑林广记》:有一人专门白吃,人人怕他,绰号“圣贤愁”。一天,吕洞宾与铁拐李化成凡人,携酒邀他同饮。席间,吕仙出拆字令,以白吃家的绰号为题,先行“圣 ”字道:
耳口王,耳口王,壶中有酒我先尝,
有酒无肴怎么办,割下耳朵作羹汤。
当即抽剑将自己耳朵割下。
依次是铁拐李,行一“贤”字道:
臣又贝,臣又贝,壶中有酒斟一杯,
有酒无肴怎么办,割下鼻子锅里烩。
当即将鼻子割下。
轮到圣贤愁自己,当行“愁”字,就应令道:
禾火心,禾火心,壶中有酒合我心,
有酒无肴怎么办,拨根汗毛表寸心。
于是拨下一根汗毛。两位仙人道:“我二人出酒不算,还割耳割鼻,你竟只拨一根汗毛!”圣贤愁道:“往常我是一毛不拨,今天能忍痛拨下一根汗毛,已经是慷慨得有些过份了。”

    晚清《金桂生随笔》载有沈启南所写的《咏田诗》一首,十分有趣。
昔日田为富之足,今朝田是累之头;
拖下脚来成甲首,伸出头去不自由。
田在心上常思量,田放胸中虑不休;
当初只望田成福,谁料多田叠成愁。

    唐朝末年,扬州开元寺
龛龙去东涯,时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沙流。

独莲 发表于 2009-3-7 21:20

奇诗之二.18:建除诗

建除诗:杂体诗名,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淮南子"天文训》云: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古阴阳家曾以此建、除十二字搭配十二地支以定时日吉凶祸福。南朝宋代诗人鲍照有《建除诗》,共十二联二十四句,每联第一句开头分别冠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因十二辰的头两个名称为“建”“除”,后人遂称此种诗为建除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列有建除体。

    建除诗则是古时文人之笔墨游戏,该诗体首见于六朝鲍照,以宋黄庭坚最为多作。

    建除诗  鲍照

建旗出炖煌,西讨属国羗。

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

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

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

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

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

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

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

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

收功在一时,历世荷余光。

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

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



   建除诗  (齐)范云

建国负东海,衣冠成营丘。

除道梁淄水,结驷登之罘。

满座咸嘉友,苹藻绝时羞。

平望极聊摄,直视尽姑尤。

定交无恒所,同志互相求。

执手欢高宴,举白穷献酬。

破琴岂重赏,临濠宁再俦。

危生一朝露,蝼蚁将见谋。

成功退不处,为名自此收。

收名弃车马,单步反蜗牛。

开渠纳秋水,相土播春畴。

闭门谢世人,何欲复何求。



建除诗  陈  沉炯

建章连凤阙,蔼蔼入云烟。

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

满衢飞玉轪,夹道跃金鞭。

平明尘雾合,薄暮风云褰。

定交大学里,射策云台边。

执事一朝谬,朝市忽崩迁。

破家徒徇国,力弱不扶颠。

危机空履虎,击恶岂如鹯。

成师凿门去,败绩裹尸旋。

收魂不入斗,抱景问穹玄。

开颜何所说,空忆平生前。

闭门穷巷里,静扫咏归田。



建除诗  梁宣帝

建国惟神业,十世本灵长。

除奇逾汉祖,徯后类殷汤。

满盈既亏度,否运理还康。

平阶今复睹,德星行见祥。

定寇资雄略,静乱属贤良。

执讯穷郢鲁,吊伐遍徐杨。

破敌勋佣盛,佩紫且怀黄。

危苗既已窜,妖沴亦云亡。

成功勒云社,治定礼要荒。

收戟归农器,牧马恣刍场。

开山接梯路,架海拟山梁。

闭欲同彭老,延寿等东皇。



建除诗  唐  权德舆

建节出王都,雄雄大丈夫。

除书加右职,骑吏拥前驱。

满月张繁弱,含霜耀鹿卢。

平明跃騕褭,清夜击珊瑚。

定远功那比,平津策乃迂。

执心思报国,效节在忘躯。

破胆销丹浦,颦蛾舞绿珠。

危冠徒自爱,长毂事应殊。

成绩封千室,畴劳使五符。

收功轻骠卫,致埋迈黄虞。

开济今如此,英威古不侔。

闭关草玄者,无乃误为儒。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晁补之

建策移汉都,奉春缘衣布。

除地愿见公,乃以舍人故。

满船载明月,且复酌清酤。

平旦袯襫出,牛羊下来暮。

定境要两言,出处非并趣。

执臂欣逢迎,秋兰在堂下。

破甑雨生衣,蹇不改兹度。

危莫如人心,难莫如行路。

成事安得悔,来者其可悟。

收拾不须陈,千言一弃屦。

开门见井市,终岁纷遑遽。

闭门面墙壁,少日丰暇豫。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定交诗效鲍明远体吴晁无咎   黄庭坚

建鼓求亡子,元非入耳歌。

除去绿绮尘,水深山峨峨。

满堂悦秦声,君独用此何。

平分感秋节,空阔湛金波。

定夜百虫息,高论听悬河。

执揽北斗柄,斟酌四时和。

破屋仰见星,得子喜且多。

危柱无安弦,野水自盈科。

成道在礼乐,成山在丘阿。

收此桑榆景,相从寄琢磨。

开怀溟河阔,百怪出蛟鼍。

闭藏愿自爱,惊人取谴诃。



建除诗"思过往   野蟒

建功愧无成,伏枥老泪横。

除见沉腰折,更叹白发生。

满诉柔肠断,尽说热血盈。

平白钟毁弃,无端瓦长鸣。

定然情未了,却恨语微轻。

执意将恶缚,奈乎失长缨。

破说何以憾,天命难抗衡。

危言道故意,非为使人惊。

成眠浑不觉,梦往桃源耕。

收束笑鹏举,坦荡乐未名。

开怀一觞酒,高歌酹月明。

闭目思过往,感慨忆赤诚。



用简斋建除体韵   宋方岳

建旗凛大将,负弩纷前驱。

除此两不能,锄荷则有余。

满畦老菘韭,贫犹未饥虚。

平生错料事,不到齐王竽。

定无相携人,岁晚谁与娱。

执杯手欲龟,风雪侵貂褕。

破颜划孤啸,郁屈终不舒。

危坐发深省,宁若巾柴车。

成败未可知,芜我瓜芋区。

收身黄觳觫,心迹何裕如。

开口不言钱,未害书生迂。

闭户聊课诗,政与俗士疏。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  宋  陈与义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

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

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

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

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

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

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

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

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

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

开尊且复饮,辞费道已迂。

闭口味更长,香断窗棂疏。



陪诸公登南楼啜新茶家弟出建除体诗诸公既和余因次韵  宋  陈与义

建康九醖羙,侑以八品珍。

除瘴去热恼,与茶不相亲。

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

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

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

执持甘露椀,未觉有等伦。

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

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

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

开口得一笑,兹游念当频。

闭眼归默存,助发梨枣春。



碾建溪第一奉邀徐天隐奉议并效建除体   黄庭坚

建溪有灵草,能蜕诗人骨。

除草开三径,为君碾玄月。

满瓯泛春风,诗味生牙舌。

平斗量珠玉,以救风雅渴。

定知胸中有,璀璨非外物。

执虎探虎穴,斩蛟入蛟室。

破镜挂西南,夜阑清兴发。

危言诸公上,殊胜弄翰墨。

成仁冒鼎镬,闻已归谏列。

收汝救月弓,蛙腹当坼裂。

开云照四海,黄道行尧日。

闭门斲车轮,出门同轨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