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花青石巷

 杂乱无章周敬平 2014-04-02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经典,千百年来倾倒多少才子佳人,又令多少北人胡客对江南雨巷心驰神怡。我每一次玩吟,每一次都不禁心神荡漾,柔情滋生,思绪又回到儿时外婆家那曲曲弯弯、青石铺就的古镇小巷。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翌晨,当人们醒来,雨也知趣地停歇了,墨镜般的青石巷路,锃亮得叫人不忍踩踏。小巷人家几乎都会栽上几种花草,可偏偏没有杏花。外婆家小庭院的院墙高高的,爬满了青藤,墙根边有月季、茉莉、菊花,还有海棠,“燕子归来新社雨,海棠开后却春寒。”陆放翁是诗翁,也是花痴,仅写及海棠的诗就有十几首。但我不明白,杜子美咏花诗几十首,却唯独不写海棠,真是如杨万里所说“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还是如王禹偁所评“莫学当年杜工部,因循不赋海棠诗。”?不过《古今诗话》确有记载 “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夏天来了,“玉骨冰肌耐暑天”的茉莉开了,虽不是一花独秀,倒也是独有奇芳。青石巷里,左邻右舍的苿莉花香你缠我绕,穿墙透院,也分不出香飘谁家,整条巷子薰透不说,还穿过长长的青石弄堂,蔓延去正街他巷。清晨,当你一开门,就会看见,幽长的巷子隔上一段,就有坐着或倚墙站着的女孩和老嬷,手提小竹篮装着用青丝竹签串好的茉莉花,那馨人的花香伴着甜甜的微笑,一起投向早行人。卖花却不吆喝,一夜酷暑,凉静的夏晨正是酣睡时分,卖花人怕吵醒小巷。假若八百多年前,陆游曾在此巷小憇,怕也要吟出“满巷尽是茉莉香”的雅句了。

  外婆家不卖苿莉花,而卖豆腐花。天露微曦,外婆家就打好了几锅豆腐,由我母亲在小巷尽头正街口售完,然后再去上学。随着母亲渐进豆蔻年华,豆腐也越发好卖,母亲再也不愁上学迟到。这并不是豆腐的质量更好了,而是女大十八变,卖豆腐的人天生丽质,比豆腐还水灵。真所谓“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有些从不起早,也从不持家旳青皮后生,一早就在豆腐摊点候着,而且买一斤豆干还分两三次跑。舅舅见生意太好,还以为豆腐做得好,嚷着要提价。卖豆腐时,母亲从不吆喝,总是羞涩地低着头,端站一旁。好在豆腐已一块块划切好,一斤四块;豆腐花的舀勺一勺一份,自家取货自付款,惹得想搭讪的后生总是面对一个笑而不语的哑美人。许多年以后,母亲出嫁生子,孩子上学了,当他们读了鲁迅的《故乡》,又从舅舅那儿听到母亲卖豆腐的轶事,一起自豪地戏谑母亲为“豆腐西施”,母亲仍然是卖豆腐时的神态,笑而不语。父亲更自豪地说,也只有在江南雨巷,闻着苿莉,吃着豆腐长大的女孩,才如此冰清玉洁,外慧内秀。并说几个妹妹,你们住洋房,吃奶粉长大的,没有一个有妈妈漂亮。妹妹们一起回击父亲,那是怪你这一半呀!

  一次放学回外婆家,突然发现,巷子里的青石路不见了,据说青石被撬起砌水垱了。施工时,由于青石镶嵌太紧,还敲断不少青石板,这条弥漫着明韵清风,浸淫着市井俗趣的古巷便生生抽剥了她的皮筯。此后,我那小脚外婆也少出门。又过了些年,外婆和小巷人家迁居乡村“深挖洞,广积粮”,宅院便一锁几年,偶尔回去瞅瞅,花木凋枯,野草丛生,“万里归来悲故物,铜驼埋没草齐腰”的感伤油然而生。后来,小巷的枯骨残骸也难幸存,干脆拆个干净,宅地也平整为田畴,正是“断碑移作砌,广第灌成园”。从此,那艳而无香的俏海棠,那香而不骄的雪茉莉,那雪夜烫心的小汤圆,那夏日沁肺的沙西瓜……连同那雨淋淋、风习习、长幽幽的江南古巷,以及我儿时的梦,一起烟消云散、销声匿迹了,倘若还能依稀忆起,也只能是“一纸清诗吊兴废”“广陵非复旧时城”。文章来源:上饶日报2012年2月2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