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牡丹传奇1

 漫步月球路 2014-04-02
读 家
    1 炎帝尝百草认知牡丹

    书名:洛阳牡丹传奇

    编著:李有刚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历代洛阳牡丹的故事和传奇,荟萃了洛阳牡丹文化的精华,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和喜爱洛阳牡丹。洛阳牡丹文化渊远博大,作者选取最能体现洛阳牡丹生命价值的典章作为题材,力求真实准确,忠于史实。

    作者简介:李有刚,吉林长春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在洛阳日报社、市委办公室工作,1983年任洛阳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90年后任洛阳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其文学创作以散文、报告文学、电视连续剧为主,报告文学《蓓蕾》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6月号卷首。

    牡丹属原始被子植物,其原始种群起源于中国,出现在白垩纪,距今有上亿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牡丹一直生活在山野,一年仅开花十余日,花开时虽烂漫繁盛,红火一时,“可是山中无人到,花开花谢总不知”,随后就陷入漫长的沉寂之中,任凭风吹雨打,无人问津,也无人怜悯。美丽的牡丹难道就这样在深山中永远沉默下去吗?其实命运难测。在忍受了无边的孤寂之后,终于有那么一天,有个人来到了它的身边,开始关注它,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祖先炎帝。

    相传,炎帝的故里或在洛阳孟津县的平逢山。然而,炎帝是一个氏族首领,在领导氏族为生存奔波的倥偬之中,为什么要到漫漫山野里,又在万千植物之中去关注牡丹?

    人类远古时期对于物种的认识大多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为了改变生吞活剥、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开始尝试了解各种植物,以便为自己所用。但是野生植物许多是有毒的,弄不好会出人命,怎么办?炎帝不仅懂得“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的道理,而且是身先士卒、处处为民、敢于牺牲自己的好“领导”,对于这样危险的事他要亲自去做,于是他开始遍尝所有的植物。

    炎帝发现牡丹及其药用价值,也是因为他尝试了牡丹。炎帝的氏族栖息在广大的河洛地区,这里的邙山、锦屏山、万安山、嵩山都有野生牡丹生长。炎帝发现了这奇异的花卉,并加以尝试,从而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

    后人把炎帝神农氏一生尝百草的经验全部记录了下来,取名《神农本草经》。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具有治疗寒热中风,除瘀血,安五脏的功能,并把它列为中品。

    《神农本草经》对牡丹的记述是炎帝尝过牡丹并了解它的药性的最有力证明。如果炎帝没有尝过牡丹,并在氏族中反复地试用,怎么会知道它的治疗功能呢?牡丹正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被炎帝发现才得以进入人类的视野,开始了和人类的亲密接触。

    炎帝之后,牡丹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和喜爱。到了夏代,牡丹已经由民间进入夏朝宫廷的后苑。《古琴疏》载:“帝相六年,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植芍药于后苑。”帝是指夏代的一个君主,在位28年。羿是夏代有穷部落的君长,亦称后羿。武罗即后羿之医。如果说条谷贡的芍药就是牡丹,那牡丹这时已经成为最初的贡品。帝相也非常重视,令人植于宫城之中。这说明,这时的牡丹已经不是炎帝发现时的长在山间无人问津的野花了,它和人类已经有了更多的接触,并且有人把它作为一种珍贵的花卉献给帝王。如此,牡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年。

    命运确实难测。牡丹由一个“山姑野丫”进入皇宫帝苑,是它发展史上的一个界标,从此它的命运发生极大的改变。牡丹的药用价值开始转向了它的观赏价值。这种对美丽牡丹的发现和价值转换,使牡丹的未来发生了惊人的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