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德华.威斯顿

 freeagency 2014-04-02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威斯顿(1886—1958)也许是人体摄影史上最具公众知名度的摄影家。他的影纹清晰、形态严谨的人体摄影作品,以一种对生命的绝对解释而成为人体摄影史上的一座高峰。

威斯顿本是一个信奉画意摄影观念的摄影家,但他与情人、后来又成为他的摄影学生的蒂娜·莫多蒂的墨西哥私奔,却成了他的摄影风格转变的一个现实契机。在拉美的明媚阳光下,在他与莫多蒂的感情与日俱增的同时,他的时空观与光影感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他的以莫多蒂为对象的人体摄影作品中,作为被摄体的人体轮廓开始变得清晰、锐利,而不像以前以画意摄影手法所拍摄的人体的轮廓那般朦胧、柔和。显然,威斯顿在此时已经抛弃了画意摄影优柔寡断的美学观,开始接受纯粹摄影的美学观念。虽然在这时人体还不是威斯顿的主要题材,但从他拍摄的莫多蒂人体摄影作品中,人们已经有足够的理由预见一个人体摄影大师的诞生已经为期不远。尽管威斯顿后来与莫多蒂固政见不合等原因而分道扬镳,但他与莫多蒂的这段异国恋情却使他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风格。

威斯顿回到美国后,创设了f64小组,正式投身于纯粹摄影的影像创作,而人体摄影实验则正好成为他实践、贯彻自己的摄影理念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威斯顿以锐利的轮廓线、严谨的造型与精确的影调来严格控制人体影像制作的全过程,使得他的人体摄影成为一种充满理性的视觉作业。威斯顿认为人体本身具有无可挑剔的形态,是一种完整无缺的连续变化的生命体。对他来说,人体成为他从中发现生命宇宙规律的媒介,而摄影则是揭示这种隐而不露的神秘法则的视觉手段。

威斯顿曾经说过:“云、人体、贝壳、青椒、树木、岩石等相互之间在生命这个宇宙中拥有一种联系。生命的节奏象征全体。人通过与自己最相适合的媒介,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创造力,认识对象并记录之。只有这样的对象才体现生命的节奏,才是隐藏于外形之中的生命。”作为f64小组的一员,威斯顿通过小光圈的精确描写来给出对被摄对象的出人意表的独到发现,揭示蕴含于事物物质性外形中的超越物质的精神性。威斯顿以机械的精确性使任何有关人体的想象在此失去意义,并最终通过一种理性的手法来把握生命的构造,发现生命的本质,寻找有关生命的终极意义。

威斯顿是在1902年开始拿起照相机的,在此之前他曾经在铁路上谋事。1911年,他在加里福尼亚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照相馆。1923—1926年,他与莫多蒂在墨西哥开设了照相馆,井与当地的摄影家、艺术家展开了交流。1932年,威斯顿与安塞尔·亚当斯、维拉德·凡·戴克等一起创设f64小组,大力提倡对被摄体客观理性的描写与记录。由于威斯顿对摄影的独特贡献,他在1937年成为刚创设的古根海姆奖金的第一个获奖者。1946年,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为威斯顿举办了大型回顾展,表彰他在现代摄影史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威斯顿晚年虽然为帕金森病所苦,但仍然创作不缀。
 
 2006年4月18日,20世纪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的经典原作展首次在国内展出。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1886~1958)是一位富有独特艺术成就、传奇生活色彩、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摄影家。他既是第一位获得了古根海姆奖的摄影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名字对于国内摄影人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了,而在他逝世将近50周年的今天,我们能有如此近距离地欣赏大师平生经典原作风采的机会,也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幸会。

    这次展览汇集了爱德华·韦斯顿平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早期的肖像、《蒂娜的裸体》、艺术成就鼎盛时期的《青椒》、《鹦鹉螺》、《凯莉丝的裸体》以及《树干》、《岩石》和晚年的《海岸》等作品,创作时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爱德华·韦斯顿平生大都使用8×10英寸大画幅相机,他的黑白作品影调丰富细腻、意境深邃,堪称20世纪视觉艺术的典范。
        爱德华.威斯顿
 
                             《鹦鹉螺》
     爱德华.威斯顿
 
                         《蒂娜的裸体》
                   
韦斯顿生平概要

    1886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高地公园。
    1902年(16岁):开始用他父亲的一台简单相机拍摄照片,不久换用5×7相机。
    1903年(17岁):在芝加哥一家公司里干了三年活,他本人继续拍摄照片。
    1906年(20岁):到加利福尼亚探望他的姐姐,后留在加州,开始用明信片相机在各地巡游为顾客拍摄肖像。
    1908~11年(22~25岁):在伊利诺斯学院学习摄影,回到洛杉矾在一家相馆里修底片和冲印照片。
    1909年(23岁):与F·M·香德勒结婚。
    1911年(25岁):在特洛匹科开办自己的照相馆,主要拍摄柔焦的画意照片。
    1914~17年(28~31岁):肖像摄影获得广泛好评。频频获奖,举办了多次个人影展,1917年被选为伦敦摄影沙龙会员。
    1919~23年(33~37岁):摄影风格大变。逐渐不再拍摄商业性的肖像和柔焦画意作品,改拍影纹清晰而带有抽象主题的照片。采用特异角度和光线拍摄人象和人体的局部。结识女摄影家娣娜·莫铎蒂(TmaModotti)
    1923~25年《37~39岁):与莫铎蒂和大儿子香德勒一同搬到黑西哥城。开照相馆,拍摄了不少室外的肖像、人体和蔬菜、贝壳、树木、石块特写。
    1926~28年(40~42岁):与娣娜和儿子布列特到各地旅行。拍摄雕塑、沙漠、树木、云彩等系列性作品及贝壳、蔬菜大特写。后回到加州开照相馆。
    1929~35年(43~49岁):在卡梅尔(Carmel),开相馆,开始拍摄洛博斯系列照片,包括杉树,石块和海藻,继续在影室里拍摄蔬菜。1932年起,与亚当斯、坎宁安等共同组成“f/64群体”,并在旧金山的一家博物馆举办联合影展。
    1936年(50岁):继续拍摄沙漠和人体系列。
    1937年(51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1839~1937摄影回顾展中展出四幅沙漠照片。第一次以摄影家身份获古金汉姆奖金。
    1938~40年(52~54岁):与薇尔森结婚。又回到卡梅尔野猫山,居住在他儿子尼尔为他盖的木屋里。开始拍摄新的洛博斯海湾风景照片。为古金汉姆基金会制作了1500幅作品。由古金汉姆基金会提供资助出版了一本《加利福尼亚及其西部》画册。此书文字部分由薇尔林执笔。
    1941~45年(55~59岁):计划到美国东南部为诗人惠特曼诗集拍摄插图,因珍珠港战事爆发而中断,回到卡梅尔的家中拍摄人体、猫,与薇尔森分手,出现帕金森病的早期征兆。
    1946年(60岁):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韦斯顿大型的摄影回顾展,同时出版了一本影集。
    1947~48年(61~62岁):为柯达公司到洛博斯海湾试用彩色反转片。并在洛博斯拍摄了他一生中最后几张照片。
    1950年(64岁):法国巴黎现代艺术馆展出他的回顾影展。
    1951~55年(65~69岁):被美国摄影学会推举为荣誉会员。1952年出版(摄影50周年作品集)。1955年将一生最佳作品印制出了8套照片集锦。
    1956年(70岁):出版了《爱德华·韦斯顿的世界》。
    1958年(72岁):1月1日在他野猫山家中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