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爱弥儿
2014-04-02 | 阅:  转:  |  分享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教育

摘要:卢梭的自然教育,不管是在以前的法国,还是在今天的任何国家都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所谓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强调平等、自由的重要性,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卢梭所处时代背景和他的哲学观,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自然教育思想的内涵、目标、教育进程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对今天的道德教育的理解与实施。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爱弥儿

正文: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爱弥儿》的作者,让.雅克.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他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心眼高于理性。在社会观赏,他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教育上,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残害和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根据儿童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每一卷又分为若干小节,虽然整本书在教育思想上是连贯的,但每一小节又都在阐述卢梭的一个独立的观点。

现在我主要根据小说中体现的教育观点中的其中一个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爱弥儿》中最突出的思想恐怕就应该是自然教育了,这是卢梭在整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在这本小说里,他也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来批判法国的封建教育制度。

自然教育产生的时代政治背景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人民按照社会地位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封建君主和封建教会的矛盾,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矛盾此起彼伏。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许多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对旧体制发起冲击。(二)自然教育产生的经济条件

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劳苦大众。社会财富贫富差距很大。这一时期的法国,经济上农业占统治地位,但是工商业也开始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三)启蒙思想运动的开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联合城市市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共同进行斗争,法国资产阶级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政治文化运动,也就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运动。卢梭主张自由和人格的平等,宣扬民主自由、抨击和批判了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主权灾民的理论。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他的自然教育和他的政治观点和理论紧密联系。

十八世纪法国的教育现状

十八世纪法国社会中的教育,是残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天主教会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各个学校也处于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之下,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竭力向人民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反对科学,扼杀知识,拼命的推行蒙昧主义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心育高于脑育,德育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儿童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实施严酷的纪律和体罚等一套陈腐繁琐的东西。卢梭在《爱弥儿》中,大量描绘和抨击了这种教育的丑态。。”

(五)个人的经历

卢梭出生于现今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卢梭10岁时,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这是他整个人生的一个经历简介,但是我觉得对他的《爱弥儿》成功创造产生巨大影响的应该是是他打工和隐居的经历。

在他后来的隐居生活中,他也进入到大自然优美恬静的环境中,大自然给了他自由和空间,《爱弥儿》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后来他在与华伦夫人交往过程中,开始了远途旅行,在旅行中他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他将感情寄托于大自然,大自然的奇伟、多彩和实际的美,深深的影响了卢梭的人生观。经历了多次的旅行,不论是旅途中的美景,还是乡村的田园生活,都使他陶醉着迷。他伟大的教师,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他的教师是“自然”。自然,渗透了他整个的生命。

这些经历都为他的政治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什么是自然教育?根据卢梭的解释,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顺从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卢梭把教育定义为三种: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

“把儿童看作儿童”----就是说把儿童看作儿童,而不能总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用成人的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儿童的发展状态。卢梭向来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认为儿童不是一个小大人,他们没有义务去承担成人社会的种种罪恶,而应当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自然后果法”----所谓的“自然后果法”,是指在儿童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能采取体罚的措施来惩罚他,而应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卢梭说:“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从上述关于“自然后果法”的描述中,似乎可以看到这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主张儿童在生活经验中接受教育和反对体罚儿童。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封建教育的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其中也有不足和片面之处,但仍然狠狠的冲击了封建旧教育,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他第一次把儿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打破了千年筵席是我教育的陈规旧俗,并要求教育要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也体现了他要求自由、平等的观念。但是又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主张摆脱社会制约而率性发展得自然教育其实还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企图用教育来改造整个社会,把儿童的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不免有些机械。

但是他的自然教育法在今天的教育界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做为以后会成为一名教师的我们应该尊重教育和孩子们的客观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们的心贴近大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到大自然中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他们对你真善美的认知,培养他们善良纯真的品质。

参考文献《爱弥儿》

《忏悔录》上海译文出版社

献花(0)
+1
(本文系卡卡小青20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