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2014-04-03 | 阅:  转:  |  分享 
  
军事历史!""#年第#期

$%#$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不对称战

争,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现场直播的战

争。美军充分运用高技术优势,只动用约#"万人的军

队,以损失&""多人的代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

基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与近年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

争如&’’&年的海湾战争、&’’’年的科索沃战争和!""&

年的阿富汗战争相比,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作战行动既

有若干相同之处,也有诸多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始终贯彻“斩首”思想,力求速战速决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美军

的高技术兵器优势,对伊拉克的军政首脑机关和作战指

挥系统进行歼灭性打击,以较小的军事投入获取最大的

军事效益。该战略的目标指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伊拉

克高级领导层,尤其是萨达姆本人,另一个是首都巴格

达。

战争的序幕由“斩首行动”拉开。美军的空中打击主

要集中在萨达姆的行宫和伊政府高级官员的住所,企图

以小战而屈人之兵,一举达成战略目标。

第一天的空中打击未奏效后,美军出动了地面部

队,继续贯彻“擒贼擒王”的作战意图。美第#机械化步

兵师高速挺进,不与伊南部的伊军部队纠缠,直逼巴格

达。开战仅(天,第#机步师就长驱直入近%""公里,进

至距离巴格达数十公里的卡尔巴拉。美军希望通过部队

的高速机动,对伊拉克军民的心理造成强烈震撼,以有

效削弱其抵抗意志。以后的作战行动中,美军依然贯彻

上述指导思想。尤其是#月底当美军的供给线屡遭伊拉

克游击队的攻击、美国政府内外普遍出现质疑美军作战

计划的声音时,美政府仍然坚持原先的作战计划不变,

决定让第#机步师和海军陆战队继续集中精力攻打巴

格达。

%月)日,当美军获悉萨达姆出现在巴格达一个居

民区地下掩体的情报后,对萨达姆及伊拉克高级领导层

进行了第二次“斩首行动”,—&轰炸机向该掩体投下

了四枚!"""磅重的“地堡终结者”炸弹。此后,以萨达姆

为首的伊拉克高层领导人的公开活动基本停止,伊各地

的抵抗陷入无组织的混乱状态。

二、广泛实施空中精确打击,严重削弱伊军的战争

力量

冷战结束后美军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空袭都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年的海湾战争和!""&年的阿

富汗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是在空袭已严重削弱对方战

争实力的情况下才出动的。&’’’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

军直接依靠空袭达成了战争目的。美军之所以如此重视

空袭,是因为空袭能充分发挥美军的高技术优势,在己

方伤亡极小、甚至“零伤亡”的情况下严重削弱对手的战

争实力和战争潜力。

此次战争当然也不例外,空中力量依然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精确制导弹药占全部投放弹药的比例进一步上

升,从海湾战争中的+,、科索沃战争中的#(,、阿富汗

战争中的-",,上升到了此次战争中的-+,。美军的空

袭强度基本保持在每天&"""枚弹药左右,打击范围遍

及伊拉克全境,特别是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基尔库

克等战略要地。打击目标从萨达姆的行宫、伊政府高级

官员的住所、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和防空系统,

逐步扩大到共和国卫队阵地和伊军的主要兵力集结地

等。虽然目前美军尚未发表对其打击效果进行详细评估

的报告,但是从伊军在战争中的表现看,空袭的效果应

当不错。伊空军基本上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基本上没有

进行像样的反击,防空部队只进行了轻微的抵抗,其原

因可能与美军持续进行高强度的空中精确打击有关。

获取准确情报和信息是远程精确打击的前提。美军

遍布空间、空中和地面的情报侦察系统形成了一个无处

不在的巨大的信息网,空中侦察与地面侦察相结合,技

术侦察与人工侦察相结合,抵近侦察与远距离侦察监视

相结合,使战场的透明度极高。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

机、侦察卫星、特种部队和卧底的“线人”!%小时不间断

地向前线指挥官和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

像和情报,引导空中力量对有价值的目标实施精确打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赵小卓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美军作战特点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专题研究:伊拉克战争

!""!

军事历史#$$%年第%期

击。

三、地面部队与空中力量密切协同,充分发挥高技

术优势

美军将此次战争的目标定位为“推翻萨达姆政权”

和“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极端的战争

目的决定了美军在开战后不久就出动了地面部队。与传

统的先炸后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不同,美军兵

分三路长驱直入,直逼巴格达。西路的第%机步师在身

后留下激战尚酣的纳西里耶、纳杰夫等多个城镇,长途

奔袭数百公里,创造了战争史上大纵深突击的新记录。

中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越过欣迪耶和希拉等地,紧随其

后。东路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绕过阿马拉等城镇,与其他

两路大军在巴格达城下会合,形成合围巴格达的态势。

此外,美军积极开辟北方战线,自%月#&日第’&%空降

旅’$$$人空降到伊拉克北部机场后,数日内又在北部

几个机场空降了数千人。这些部队在当地库尔德人的配

合下对摩苏尔、基尔库克和埃尔比克等地的伊军形成了

围攻之势,并迅速攻占了这些地区。为了在伊拉克战场

上形成更大的优势兵力,美军还下令从国内增援包括第

"机步师在内的’$万兵力。

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与空中力量的配合得到了较

好的演练。地面部队在空中力量的有力支援下具备了更

快的“机动性”,无人侦察飞机在战场上空的不间断“盘

旋”给前线指挥员提供了第一手、活生生的“敌情”画

面。而空中力量在地面部队的引导下获得了更高的打击

“准确度”。

持续的空中精确打击和快速的地面部队机动相结

合,对加速战争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战仅十

几天后,战事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月&日,美军轰

炸萨达姆及伊拉克高层开会的场所,此后伊拉克领导层

几乎所有成员都销声匿迹。同一天,美军攻占了萨达姆

的共和国宫以及共和国卫队兵营,显示出美军可以攻击

城内任何目标的能力。"月(日,数千名美国海军陆战

队员渡过迪亚拉河并进占巴格达东部,使伊拉克人彻底

丧失斗志。同日,美海军陆战队控制了拉希德机场,与陆

军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市中心的钳形攻势。随后美军完成

占领了巴格达,标志着战争已进入收尾阶段。

四、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心理

战的作用

“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是这次战争的另外一个特

点。美军认为,要推翻萨达姆的统治,建立一个符合美国

利益的“民主政权”,关键在于争取伊拉克的民心。美军

的攻心战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采用收买策反、

分化引诱等方法,诱使伊军和共和国卫队高级军官投

降,但成效不明显。其二是军事行动与政治攻势紧密结

合。通过强有力的军事行动向伊拉克表明:美军不仅拥

有绝对的空中优势,而且地面部队也所向无敌,伊军如

不停止抵抗,只能招致灭亡。美军的攻心战在很大程度

上取得了成功,有效地打击了伊拉克的抵抗愿望和意

志。美军只用少量兵力就轻松占领巴格达和萨达姆的老

家提克里特就是明证。

美军将其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命名为“震慑与畏

惧”,其中含有极强的心理战意味。“震慑”的理念早在

’))年就已提出,主要内容是依靠美军的高机动性和

强大火力,在最短时间内击溃敌军,“让敌方认识到自己

的绝望局势”,从而实现“震慑”———以较小代价实现摧

毁敌军抵抗意志的目的。此次战争中,美军进入巴格达

后采取的若干行动,如占领萨达姆的总统府、攻入巴格

达市中心等,其军事意义并不大,但政治意义非常明

显。特别是美海军陆战队员利用装甲拖车将巴格达市中

心广场上的萨达姆巨型铜像推倒,具有极强的象征意

义。

五、特种部队大显神威,成为战场上的主角之一

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名字命名的“拉氏

战略”的要点之一,是强调特种部队与空中力量和地面

部队在作战中的密切配合。这种战法在阿富汗战争中曾

小试身手,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故伎

重演,共派出了包括“绿色贝雷帽”、“三角洲突击队”和

“海豹突击队”等在内的约

’万人的特种部队,占总兵力

的比例是越南战争以来最高的。

美军特种部队在战争爆发前就深入伊拉克进行侦

察和准备工作,为大军入侵伊拉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战争开始后,特种部队在伊拉克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攻

击伊军的通信设施和指挥中心,寻找、摧毁伊军的导弹

发射装置,并占领了该地区的+—#和+—%两个机

场。在南部地区,特种部队占领了鲁迈拉、祖拜尔等地

区,有效地控制了这些地区的油田。在北部地区,特种部

队在库尔德武装的配合下,夺占了苏莱曼尼尔等地的机

场,为空降部队开辟北方战线打开了通路。美军进入巴

格达前,特种部队早已在此活动,窃听电话,窃取计算机

数据,追杀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和共和国卫队的重要人

物,搜查可疑的生化武器藏匿地点,为空中力量、主战坦

克和火炮指示打击目标,并在事后评估打击效果。特种

部队的杰出表现使其与空中力量、地面部队一起,成为

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三大力量。

作者:赵小卓,军事科学院外军部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飞

专题研究:伊拉克战争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