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一词,与社会的现代化同步,变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医疗术语。那,得了癌症都是怎么办的?手术、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标准流程,许多患者与癌症决一雌雄的战斗后果,不仅徒劳无功,而且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多悲惨的遭遇。了解与癌共生的道理,才能享有安然自得的余生。这是初次被告知罹患癌症患者的必备知识。其实,只要知道,癌症,只是慢性病。 《癌症,别急着开刀》中日本医生近藤诚先生大胆告诉你,得了癌症急着开刀,可能会死得更快!《癌症,别急着开刀》把重点放在,初次被宣告罹患癌症的患者所必需具备的知识上。近藤诚医生认为,即使是癌细胞也与正常细胞一样,有很多共同的性质与机能,对患者来说,癌细胞并不是异物,它依然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术在切除癌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痛苦,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加速患者死亡。用放化疗或者抗癌药歼灭癌细胞效果有限,能用抗癌药治好的癌症不到十种。近藤诚医生用医学界认可的科学方式揭开了医界极力隐瞒的种种关于癌症的事实,破解一般大众对癌症的错误认识,提出与癌共生,也许才是正确的道路,才能让患者活得更自在长久。 精彩书摘 与癌共生的概念始于对癌症看法的改变 迄今为止,社会一般的共识是,癌是体内的异物,是威胁生命健康的仇敌。根据这样的看法,引申的结论当然是对癌瘤展开彻底的歼灭战争。但是,秉持着这样的看法,如果最终不能克服癌症,或不幸死于癌症时,就沦落为一场战争的失败者!人生的最终一幕,却带着失败的心情含恨而终,这样岂不是相当悲哀吗? 关于与癌共生的概念,乃是人类利用近代医学或现代医学与癌症搏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萌发的想法。医学在部分领域中,虽然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对医疗癌症的领域而言,大部分还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非但如此,治疗后饱受后遗症或毒性折磨的患者绝不在少数。基于这些事实,人们终于产生了疑问,开始认为“与癌症拼搏”的观念是不近情理的做法,而与癌共生的概念就是基于反省的立场出现的产物! 共生的概念并不是把癌视为仇敌,而是将其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两者的构造和机能有很多共通点,而几乎没有相异之处。虽然被冠上癌的称呼,实际上却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此,身体内发生癌瘤,不如说是自然的现象。让我们从死亡统计来讨论看看。 癌症的发病会随着年龄而逐渐增加。小孩的癌症成因,因包含着畸形的要素,情况略为不同;而成年人的癌症很明显,几乎都是随着年龄急骤的增加。如把年龄作为横轴,疾病死亡率作为纵轴画出图表,癌症的死亡率曲线与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是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溢血)、肺炎等诸病的死亡率曲线,都呈现出急剧上升的图形。因为这些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相同,所以相互的死亡率曲线呈现平行状态。所谓相同原因亦即老化。虽然都是属于疾病,但是本质上是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加的一个现象。 在欠缺癌症治疗方法的时代,很多胃癌或子宫癌的患者,都被认为是“老死”,也就是安详地去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渐渐认识癌症的存在,种种治疗法开始普及,老人的癌症死因逐渐被发掘出来,因而老死的人口也就逐渐减少。动手术或接受化学疗法之后,受尽折磨死亡的人口则骤增。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癌症可以说是使人能安详辞世的一种上天的巧妙安排 癌症与心肌梗死或中风有不同之处。后两者发病后就算能够幸免一死,常会半身不遂,或是行动不便。日常生活会感受到相当限制,生活品质因而恶化。但是,如果是罹患癌症的话,经常到临终前为止,仍能保存健全的思考力,身体的行动也与平常差不多。因此,还有能力处理完一些剩余的工作,或是出门旅行,留给让家属追思的回忆。 基于这个观点来说,特意遭受治疗的痛苦,或因后遗症而牺牲余生的生活品质,或因复发又再度饱受痛苦,直至去世,这一连串的选择实在是太可惜了啊!假如在知道癌症之后,坦然接受与癌症共存亡的命运,也是一种临终的态度。 看清楚:患者“与癌症拼搏”的真正对象不是癌症本身,而是副作用或毒性! 人们对癌症虽然有种种的不同看法,但是必须看清楚一个不容争辩的严肃事实。虽说是患者与癌症拼搏,事实上大部分搏斗的对象并不是癌症本身。比如由于转移癌发生的疼痛,以镇痛剂或放射线治疗法来治疗时,能充分达到目的,这种治疗方法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拼命格斗。但是,时常有医生劝说患者以化疗药物抑制疼痛。其实,化疗药物不但镇痛效果少,而且会遭受副作用或毒性的反击。遭受反击时,患者一般都误以为是身体在与癌症搏斗,但其实这痛苦是因为使用化疗药物的结果,所以患者战斗的真正对象不是癌症本身,而是副作用或毒性! 再来举手术为例,初期胃癌的患者动手术切除全胃后,会留下并发症、后遗症的困扰,使日常生活充满不便和痛苦。这种痛苦也常被误以为是与癌症搏斗的现象。其实,手术之前,这些痛苦和不便完全不存在!这些苦难都是因为动手术所带来的后果。 那么,为什么社会上还热烈提倡“与癌症战斗”的观念呢?理由颇为简单,因为患者不再与癌症搏斗的话,就会有一大群人的生计受到威胁,包括医院、制药厂商、医疗器材厂商等等。 与癌共生并非要你放弃治疗,而是希望你能回复从容的心境,找出一帖真正适合人生的良药。 请注意这概念并不是提倡放弃治疗。举例而言,小孩如果有急性白血病,针对这种治愈率高的疾病,当然应该积极地接受治疗。但是,虽是同样的急性白血病,老人不仅医治不好,而且由于治疗的强烈副作用或毒性,还会造成生活品质极度恶化。即使幸运地治好白血病,仍有99%会复发。复发造成的绝望,可能比当初放弃积极治疗时更强烈。胃癌或肺癌等固体癌的治疗,也同样经常发生复发的悲剧。 笔者个人认为,与癌共生的概念是让患者、家属可以回复镇静心境的一种平衡装置,借此尽量让患者不至于在人生的最后,还得遭遇到悲惨的状况。但愿在与病魔埋头拼搏中,就算时间短暂,还是能让患者、家属试着沉思自然或生命的道理。换言之,共生概念即是使每一个人回复从容安详心境的良药。因此,对于与癌症共生概念的意义有了理解之后,即使继续维持传统治疗癌症的概念也不会造成妨碍。只要在与癌症的苦斗挣扎中,偶尔反思一下与癌症共生的道理,从中截取优点作为参考。 作者介绍: 近藤诚,执业医师,留美医学博士,长期从事癌症放疗工作,资深专业人士。着有《你还是要接受癌症筛检吗?》《大病院“手术名医”的吹嘘》《新·化疗药物副作用指南》《根据数据检讨化疗药物的停止或使用》《“可医好的癌症”与“不能医好的癌症”——医师隐匿“癌症治疗”的现实》《病患诸兄,请莫与癌症拼搏》《谈一谈癌症的复发与转移》《成人病的真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