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应试作文讲座(四)-围绕中心去叙事

 悠悠寒雪696 2014-04-03

中考应试作文讲座(四)-围绕中心去叙事

一,中心是什么

前边讲过,记叙文用形象去表现思想,形象就是你所写的人、事、景、物,思想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了。中心也叫主题,它不同于标题,标题有时是对中心的概括和形象化的表现,但主题和标题是两回事。中心就是材料所表现的感情、态度和道理。中心有时表现为一种感情。如我写的《校园竹韵》,借校园中的竹子的描写,表现自己对老校长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之情;《杀年猪》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陪伴》表达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愿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表达对母亲激励我活下去的感激之情。有时表现为一种态度,你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如我写的《深秋时节一枝春》,借一朵霜降之后的才开的月季花的命运,批评社会不能对民办学校公平对待的现象。有时表现为一种道理。如我写的《凝聚》表现凝聚需要一个中心,凝聚可以产生奇迹的道理;《串红》,表达人生若无不断的失去,就无持久的辉煌的辉煌的道理。总之,中心是一种思想观念。

二,中心的概括和提炼

中心从哪里来,它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感悟、思索。写作文要有生活积累和感情积累,生活积累就是我们要储存记录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感情积累就是我们对这些生活材料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索,解决的是文章的中心问题。我们看到雾霾景象,这是材料,由此想到到环境的污染,我们要保护环境,这就是中心。母亲为我操劳,关心我的生活,关心我的学习,这是材料,由此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是中心。所以我们日常写日记、随笔的时候,不但要把客观事物记录下来,还要把对这一事物的评价、感悟、情感体验概括出来,这就是感情积累,这就是我们在为作文准备主题。

三,应试文对中心的要求

作文对中心的要求有基本明确,明确、突出的三个层次,若能做到中心突出、新颖、深刻,那就是一类文了。所以我们写作文时,就有一个提炼中心的问题,提炼中心就是深刻挖掘材料背后包含的意义。如,我国第一部现代歌剧《白毛女》,在创作的过程中就经历了一个主题提炼的过程。开始的时候,人们从这个白毛仙姑的故事中发现了要破除迷信的意义,后来经过作家们的反复提炼,从中发现了旧社会将人逼成鬼、新社会让鬼变成人的意义,把它定为歌剧的主题。结果公演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看了歌剧后更加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出现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上前线的空前盛况。一部戏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就是因为它的主题提炼得好。

所以中心的突出、新颖、深刻主要靠我们提炼的艺术。我写《珍惜》,前半部分写了父亲珍惜粮食的故事,后半部分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联想到现在人们生活成本高、浪费资源的现象严重,进而提出人类要可持续发展,就得珍惜老一辈人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样全文就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我写《陪伴》,全文写我陪伴母亲,结尾拔高到“有爱、有亲情的陪伴,岁月就不会老”的程度。我写《串红》,前半部分写串红灼灼其华、摇曳优美的姿态,结尾由它不断的凋落、又不断的绽放联想到人若持久的辉煌,就要不断的失去。由物及人,主题得到了深化。我写《凝聚》结尾用爷爷的问话来深化主题,前文表现凝聚需要一个中心,凝聚能产生奇迹的主题,结尾由蜜蜂联想到人,指出人应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有一位同学写给弟弟过生日的材料,她写到以往弟弟特别喜欢过生日,非常盼望过生日,可这一次弟弟却不愿意过生日了。好菜好饭、生日蛋糕摆了一桌子,可弟弟就是拉不到跟前。终于把它拉到了桌前,让他默默许愿,他却大声喊“我不愿意让妈妈走”。原来过完生日,妈妈就要离开家出外打工了。多好的一个素材呀,可惜这位同学就此打住了。我在改作文时,把它的主题拔高到了留守儿童问题的程度,这样作文就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上了,这样就使此文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引起人们的同感。如果阅卷的老师是一位母亲,她家里也留着一个幼儿,那你的文章就拨动了她的心弦,她会潸然泪下,你还愁给分低吗?

在提炼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你揭示材料意义的话一定要和材料的意义吻合。你们可以参看《学生作文评点(四).生命中的瞬间,材料是主人苦等一夜,却在昙花开放前的一刻离开了,没有欣赏到昙花的美丽。其中包含的意义当是,成功在于最后瞬间的坚持,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可这位同学的结尾却写到,“昙花一现,瞬间短暂,若是错过,只剩遗憾”。显然与材料的意义不符。

三,怎样突出中心

同学们可以参阅我的《围绕中心去叙事》一文,其中我已把怎样突出中心的问题说得比较透彻了。这里从写作的角度谈这个话题。

1,在记叙的之后用议论抒情句去点明中心。如《珍珠鸟》,《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常用的方法。虽然这样写欠含蓄,太直白,但对应试作文来说,提分还是有效的,因为阅卷老师看得太快,他没有时间对你材料的意义作深思熟虑,你还是告诉他吧。不然他就会说你的作文中心不明确。

2行文中要紧紧围绕中心去叙事,有时还需要在形式上写上点明中心的句子,切不可为了含蓄而运用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如我的下水作文《凝聚》,写我拜访养蜜客的经过。我先写那些采了蜜的蜂明显腿粗,为下文设伏,然后跖开一笔,写渐飞渐远的蜜蜂,由此引出凝聚需要一个中心这个句子。再接下来写看甩蜜,引出中心的第二点凝聚可以产生奇迹并呼应上文。结尾又用爷爷的问话来深化中心。整个的叙事过程紧紧围绕中心来进行。

3开头要暗示中心。比如我的《串红》,开头写到:俗话说,花无百日红,可校园里的那一池串红却红了半年有余了。这个开头既设置了悬念,又暗示了它不断绽放又不断的凋落的主题。《岳阳楼记》也是开头很好的暗示中心的例子。

4围绕中心去叙事,还要用好插叙,善于通过联想把不同时空里的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扯到一起,避免单线思维。有一位学生写表现父爱的作文,用的材料是一个狂风大作的下午,放假了,我正愁回不了家的时候,父亲骑着摩托车来接我了。我坐在车上一路流泪,感激父亲。这样写就很空洞,没有表现力。我给他做了这样的设想,我坐在摩托车上,父亲的身后想,父亲从哪来的呢?五十里外的工地上;父亲在工地上干什么呢?打工;为什么打工呢?为了给我挣学费;当初,因为家穷,我不想上私立学校,可父亲坚持把我送到私立学校,这样被迫去打工了。这样一联想,中心不就突出了吗?学生作文时思路狭窄,多是不善用联想,把不同时空的事写在一起。要不用小标题,要不用板块拼接,这样反而使中心不集中了。

5用详写的材料去表现中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略写上山的经过,详写下山的经过,就是表现中心的需要。有一位同学写表现母爱的作文,用的材料是我考试失利后母亲安慰、鼓励我。很明显母亲对我的安慰、鼓励是表现中心的材料应详写,而这位同学却详写了我考试失利后的痛苦心情,对前者却一笔带过,犯了详略不当的错误。

6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去突出中心。比如我的《平凡的人生,伟大的精神》一文,开头部分就用对比的手法振起了全篇。《校园竹韵》、《深秋时节一枝春》、《串红》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定要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已》就是这方面的典范。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要小心,比如有同学开头写到,我不是个好学生,为了突出下文自己变成了好学生。结果阅卷老师还没读到变成好学生呢,就不看了。你在他的心目中就是个坏学生了,给自己做了反面广告。要善于给自己做正面广告,如《太阳味儿》,开头说全乡一个人考上了县重点中学,那就是我。

总之,材料是风筝,中心就是你攥在手中的那根线,千万不要松手哟。应试作文尤其如此,因为篇幅所限,不许你铺陈张扬。

参考文章大多在我的博客中。《串红》《陪伴》《围绕中心去叙事》《学生作文评点(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