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祖嘉宾热议根亲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

 wps0321 2014-04-03

拜祖嘉宾

热议根亲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

郑州日报记者 王红 陈凯 郑磊 高凯 李娜 孙志刚

“黄帝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身为华夏子孙,能够每年回来拜拜自己的始祖,找找根的感觉,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采访中,拜祖大典嘉宾们口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根亲文化”。他们表示:“作为炎黄子孙,无论我们在海外走多远,这颗‘中国心’都不会改变。”

黄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根文化

“从黄帝甲子建都开始,到今年正好经历了5010年。因此,今年的拜祖大典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这可以进一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黄帝根文化。”昨日,在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黄帝故里基金会理事长白东升开门见山,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黄帝所在的年代,正处于我国三皇五帝的历史时期。在白东升看来,对于这段历史时期的描述并不是很清晰,“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与其他历史不同的就是没有断层,而黄帝的历史正好就是中华历史的源头,也可以说黄帝所在的年代创造了中华传统文化,黄帝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根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追述黄帝根文化开始,而且也有利于清晰这段光辉的历史。”

中国很多当代年轻人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白东升直言不讳地说:“这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白东升认为,拜祖大典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借助这种载体可以增加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拜祖大典提升河南文化影响力

“根亲文化是促进一个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凝聚力,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睦和谐的纽带。”世界客家播迁路全球根亲文化组委会副主席司马众志说:“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华人华侨的祖根地,拜祖大典可以提升河南文化影响力。”

司马众志今年正好60岁,他从2006年起,每年都会参加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他心中,拜祖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表示,老一辈的华人华侨都有根的意识和感情,近几年,他也一直着力邀请年轻一代人参与到拜祖大典活动中,让中华的传统文化能传承、发扬下去。

连着9年邀请华人华侨来参加拜祖大典,司马众志明显感觉到华人华侨对河南变化的惊喜。提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司马众志用“很英明的战略”来形容。在他看来,港区是联结河南与世界的纽带,也可以提升郑州及河南在全世界的地位。在祈福牌上,司马众志写道“祝愿河南航空腾飞”。“这是我的梦想,也是全河南人的梦想。”他表示,相信郑州航空港区一定能为河南带来更快速的发展。

把事业做好 把信仰树立好

“家族和睦,民族团结,华夏腾飞。”今年是香港曾氏投资集团总经理曾德奎第二次参加拜祖大典,昨日上午,祈福树下,一身正装的他作为祈福代表,郑重地将祈福牌挂上枝头。

“我又来了!”曾德奎说,去年,他第一次来到新郑黄帝故里参加拜祖大典,今年的大典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更节俭、更朴素、更庄重、更亲切。”

在曾德奎看来,身为华夏子孙,能够每年回来拜拜自己的始祖,找找根的感觉,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老百姓需要知道是自己从哪里来的,应该做些什么,需要到哪里去。而拜祖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并懂得华夏历史,也能帮助人们看清今后的路。”谈及拜祖大典的意义,曾德奎说,拜祖活动,可以让人们更加有所作为,同时增强民族凝聚力。

“把事业做好,把民族振兴好,把信仰树立好。”曾德奎一口气用了三个“好”表达自己的心愿,他说,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历史,身为华夏子孙,他既感到骄傲,同时也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义务和责任牢记祖先的教诲,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好。

无论走多远 不变“中国心”

新西兰河南商会会长张亚循祖籍就在新郑,因此对新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次是他第五次参加拜祖大典。

“每次来心情都很激动,回到家乡寻根拜祖,感受自己家乡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心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炎黄子孙无论在海外走多远,这颗‘中国心’都不会改变。”

除了为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外,还令张亚循感到骄傲的是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次来感觉都不一样,家乡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路宽了,楼房高了,环境变美了,人民富裕了。”

张亚循给记者讲了一件“小事”:几年前,想捐钱给家乡修条路,找人来测量的时候,却发现,政府已经把家乡的路修好了,“政府时时刻刻想着民生实事,这是当地人民之福。”张亚循由衷地说。

作为祈福嘉宾,张亚循在祈福牌上庄重地写下“中国梦,梦想成真”,这是祝愿,也是期待,希望中国越来越好,人民富足,社会和谐。

大陆是根也是家

“我现在正在努力地学习普通话,但有一些话不好调整,所以还不敢拿出来献丑,咱们互相提醒着来交谈。”台湾台中黄氏宗亲会总召集人黄英敏操着一口台湾腔对记者说,3月29日,他们从台中向郑州出发,中间走走停停,4月2日准时到达甲午年拜祖大典的现场。其实,在他们的这个团队里有不少人已经参加过往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但在组织参加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时候,大家参加的热情依然高涨,毕竟这里才是根亲文化的起源地。

谈完组织参加此次大典的情况后,黄英敏介绍了台中黄氏宗亲会发展的情况,他说:“现在的黄氏宗亲会在台湾发展很快,台湾很多地方都有了分会,而且成员遍布各行各业。同时,宗亲会的成员们都是支持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有志人士,渴望来到新郑拜祖,渴望能够常回到大陆看看,这里是根也是家。”

给全球华人华侨带来归属感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拜祖大典。去年,作为炎黄子孙的代表,我在祈福树上挂上了自己对中华民族的祝福。今年,我很荣幸地参与了‘净手上香’的大典环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能在自己的家乡拜祖,我很激动、也很自豪。”昨日,啟福置业董事长卢福明如是说。

“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也是炎黄子孙文化传承的肇始。我们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拜祖,不仅是对人文始祖的敬仰和缅怀,也是对华夏文明的光大、弘扬。”卢福明认为,拜祖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黄帝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我省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都吸引了全球华人眼光。它也是一个纽带,通过拜祖,追寻中华民族的根,不仅连接了两岸三地,还给全球的华人、华侨带来归属感,这种血浓于水、同根同宗同源的精神,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文明传承的内核,大力推动了中国梦、民族梦的实现。”对于拜祖大典的意义,卢福明高度评价。

增强海外华人对根的认同感

“拜祖大典对华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以此为纽带可以增强海外华人对根的认同感。”拜祖嘉宾高宇航说。高宇航曾在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担任过教育领事,多年在国外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华人渴求“根”的认同感有深刻的感受。

“回到新郑祭拜黄帝就是寻根的一种形式,是增强海外华人联络,凝聚力量的很好的平台。”高宇航认为。

“传统文化有很强的生命力,祭拜祖先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高宇航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血脉相连,寻根问祖不仅能增强这一代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能教育下一代,使他们认识祖先文化。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着巨大变化,身在海外的游子也渴望有这样机会回家乡看一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拜轩辕无疑是搭建了一个让海外游子了解家乡、了解河南的平台。”聆听着拜祖盛典振奋人心的拜祖辞,看着身边嘉宾无比激动的情绪,高宇航激动地说。

愿海峡两岸互利双赢

“新郑拜祖大典影响越来越大,这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华两岸华商协会理事长林晋宇这样评价拜祖大典,并在祈福牌上写下“海峡两岸互利双赢”几个字。

“新郑拜祖大典搞得很好,很多宝岛台湾的媒体、民众代表都慕名前来。”林晋宇说,这有利于把两岸同胞文化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让两岸同胞的心联系在一起,感情不断融合。关于拜祖大典,林晋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互动,让全世界更多的华人能够拜祖认亲。

同时,作为中国经济新领军人物,林晋宇也不忘“老本行”:“希望通过这次大典,祈福中华儿女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他说,郑州都市区建设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性发展,给众多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和环境,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在河南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