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氏温灸法六各种病证的常规灸法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4-04-03

十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此病的形成与胃液中的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发病多见于青壮看,病程迁延。腹痛有周期性、节律性,伴返酸、喛气、呕吐等症状。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为办和十二指肠球部,常为单一性,但也可有多个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时存在时,称为复合性溃疡。

(一)治   疗

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规灸法灸治。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规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中脘(单穴)

足三里(双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2日

期门(双穴)

太冲(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下脘(单穴)

天枢(双穴)

气海(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30分钟

4日

胃俞(双穴)

不容(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5日

肝俞(双穴)

章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6日

脾俞(双穴)

三阴交(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7日

乳根(双穴)

大陵(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8日

膈俞(双穴)

膻中(单穴)

巨阙(单穴)

各灸25分钟

灸30分钟

灸30分钟

9日

肾俞(双穴)

照海(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1.各种胃病,如萎缩性胃炎等均可按此法灸治。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加灸脐30分钟。

(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例

例1  裘××,男性,54岁,住天津市西门内大街。1957年9月21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自幼少食,瘦弱,成年后经常便秘,腹胀,失眠。至1957年7月吐血一次并有间断呕吐。8月~9月住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住院号:30144),诊为“急性胃出血、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医生已通知家属:患者病危,并应予手术治疗。家属考虑患者自体状况极差,未同意手术治疗,于9月21日将患者接出院试用温灸治疗。现症:极度瘦弱,纳差,频嗳气,大便量少,失眠每隔6~7天呕吐1次,为咖啡色胃内容物,卧床不起。按之,剑突下及脐周有硬块,右胁下及脐上触痛。

(2)治疗:嘱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巨阙20分钟、期门25分钟;3日,膈俞15分钟,梁门20分钟;4日,肾俞30分钟,然骨15分钟;5日,关元30分钟,三阴交15分钟;6日,肝俞15分钟,气海30分钟;7日,胃俞15分钟,天枢20分钟;8日,脾俞15分钟,下脘25分钟;9日,大肠俞、悬钟各15分钟(因此患者体质甚弱,故灸时减少)。每日灸脐3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第1日灸后,随即矢气两次,感觉腹内舒服。灸至1周,已有饥饿感,进食增多,睡眠佳,精神显好,灸至近1个月时,一日患者有便意而大便不下,结果请医生使用肛门镜掏出一个大粪球,次日又掏出一个(脾胃呆滞,使宿粪阻于肠道,故致呕吐,灸可健脾胃,泄积滞,宿屎运下后,吐可自止)。此后未再呕吐,大便亦正常,已能坐起并下地走动。灸至2个月,已无病症,体力颇增,止灸。

例2  卫××,男性,36岁,住河北省可间县行别营乡。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1959年6月开始有呕血伴咳嗽、咯痰、多方求治未效。现间断呕血,自觉胃脘烧灼、刺痛,因进食则胃内不适,故食量已减,咳嗽有痰,无力参加劳动。

(2)印象及治疗:溃疡病,气管炎。自1960年2月5日,通信嘱共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胃俞30分钟,下脘60分钟;3日,肝俞20分钟、承满25分钟;4日,膈俞20分钟,滑肉门25分钟;5日,肺俞25分钟,尺泽20分钟。以上5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1960年2月15日患者来信说,胃内烧灼感减轻,食欲佳,已能进熟食,但仍间有吐血,得信嘱加灸大陵20分钟。3月21日来信说:已不吐血,进食如常人,胃脘痛好转,体力增长,仍有时胃内灼,小腹凉。复信嘱自灸2日穴:1日,关元、三阴交各30分钟;2日,气海、然谷各30分钟。4月7日来信说,自觉已病症,去天津医学陆军附属医院做钡餐造影示:胃溃疡痊愈。至1976年10月信访,知此人体健,未再犯病。

例3:王××,女性,28岁,住天津市东效区,1962年5月2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自1961年冬季感觉胃内烧灼,两个月前开始出现胃痛,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现症:近日持续胃痛,呕吐,大便6~7次/日,色黑。尚有鼻塞,发热,背部及两肋胀痛,小便淅沥不畅,经期腹痛,白带多。

(2)治疗:予先灸风门,阳陵泉各25分钟,发热,呕吐均止。此后嘱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水分、天枢各30分钟;3日,胃俞30分钟,下脘60分钟。每天灸以上3组穴中的2组(分再次灸)。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脐30。第2天,泻泄已止。嘱加5日穴与前穴循环灸:1日,期门30分钟,太冲20分钟;2日,膈俞、巨阙各30分钟;3日,不容30分钟,上脘60分钟;4日,肾俞30分钟,脐30分钟;5日曲骨、三阴交各30分钟。灸至1周,大便颜色已正常,灸1个月诸症悉愈。

(三)临床体会

温灸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效佳,于症状消失后,应继续巩固一段时间。

十六、肠炎、痢疾

肠炎是一般表现是腹痛,大便1日数次至十数次以上,如稀粥状、液状或含有未消化物;痢疾的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粘液样便,可有全身中毒症状。肠炎、痢疾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

(一)治  疗

急性肠炎、痢疾及慢性肠炎、痢疾分别按以下常规灸法灸治。

急性肠炎、痢疾常规炙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水分(单穴)

天枢(双穴)

气海(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30分钟

2日

大肠俞(双穴)

腹结(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3日

肾俞(双穴)

照海(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慢性肠炎、痢疾常规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中脘(单穴)

足三里(双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2日

水分(单穴)

天枢(双穴)

气海(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30分钟

3日

肾俞(双穴)

气冲(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4日

期门(双穴)

太冲(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5日

关元(单穴)

曲骨(单穴)

三阴交(双穴)

灸30分钟

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6日

肾俞(双穴)

复溜(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7日

大肠俞(双穴)

复结(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8日

小肠俞(双穴)

长强(单穴)

各灸25分钟

灸60分钟

注:以上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

 

(二)急、慢性肠炎、痢疾病例

例1  齐××,男性,29岁,住河间县沙河桥乡。来津做木工。1956年8月27日来诊。

(1)症状:于就诊前一天腹泻8次,服药未愈,就诊当日,一上午又泻下6次,呈稀粥样,伴腹痛,不思饮食。脐周有触痛。

(2)印象及治疗:急性肠炎。治疗:先灸水分、天枢各30分钟;再灸中脘、气海各30分钟,关元60分钟。两组穴依次使用,不间隔时间。灸完第1组穴,腹痛减轻,感觉很舒服,灸完第2组穴,又泻下稀便1次,量很少,自觉已无不适,此后未再泻下,痊愈。

例2  姚××,男性,20岁,住天津市西门内大街。1960年7月13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于就诊前两日开始腹泻,日十余次,伴发热,就诊前一日经医院治疗,热退,腹泻未止。就诊当日已腹泻15次,均为黄色稀便,多泡沫。

(2)印象及治疗:急性肠炎。治疗:灸水分,天枢各30分钟,余热灸脐30分钟,每日灸2次,连灸3次而愈。

例3  王××,男性,50岁,住天津市和平区柳州路。1980年6月28日来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1周前患痢疾,经医院治疗未愈。现症:下痢红白相间,每日4~5次,里急后重,脐周腹痛,体温不高。

(2)治疗:同例2.灸后矢气若下次,腹痛立止,全身感觉舒适,只灸1次而愈。

例4  裘××,女性,77岁,马少群的老伴。

(1)病史及症状: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震后生活颇不正常,加之暑湿困扰,积累成疾,裘氏于8月17日开始下痢,由每日2 次渐增至每日7次,全为红白相间的脓性便,食欲不振。

(2)治疗:拟9组灸穴:①水分、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②大肠俞、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③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④小肠俞、三阴交各25分钟,左大横30分钟;⑤中脊内俞25分钟,气冲30分钟;⑥三焦俞30分钟,熏灸肛门60分钟;⑦心俞25分钟,期门30分钟;⑧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⑨命门、腰俞、关元各30分钟,中极60分钟。因患者以往有长期用灸之习惯,故每日予灸2~6/组穴。灸4天后,病情好转,大便已无红白相间之脓性物,量少而硬结(不能认为无脓血即病愈,必待大便形状正常方可止灸)。至第5日,突然大便又增多,初为硬便,随之泻下红白相间之脓样便,一昼夜共14次(肠中仍有积滞,故有硬便,混浊未净,故使再度下痢),不思饮食,卧床不起,手足凉,脉搏92次/分,神志愰惚,胃脘及脐周胀且硬,于夜间3点钟开始灸治。先灸心俞25分钟,肾俞30分钟,灸完脉搏降至86次/分,再灸合谷,太冲各25分钟,灸后手足即返热。此后按前9组穴,每日灸3~6组,循环灸。1周后,下痢减至1天7次,胃脘及脐周硬痛消失,进食增加,精神显好,但述,灸心俞时感觉难受。灸至第8日,大便减至1天2次,脓血已元,为少量硬便,灸至10日,大便1天1次,软硬相兼,突觉周身发冷(老人泻痢,最伤肾气,肾虚则形寒,此非表症),予灸肾俞、大肠俞、天枢各30分钟,照海25分钟,灸完,身冷已止。至此大便已正常,以后身体渐复元。

例5  赵××,男性,30岁,住天津市河北区粮店后街。1961年7月5日初诊。

(1)病史与症状:患者于1953年患腹泻,泻后有少腹重坠感,至今未愈。现症:大便每日1~2次,为稀便,肠气多,小腹胀,腰逡、纳差,畏冷食,脐周有触痛。

(2)印象与治疗:慢性肠炎。嘱共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水分、天枢各30分钟;3日,关元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中极60分钟;4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5日,大肠俞30分钟,气海60分钟。以上5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共灸20余日,诸症悉愈。

(三)临床体会

西医一般认为,肠炎、痢疾主要是因致病菌侵犯人休所致,治疗则主要应用相应的抗菌药物。中医则以为,此等病症除了“邪气”(相当于细菌等)的作用外,机体自身的功能失调也是导致发病的一个原因,而且往往是更主要的原因,这就无怪乎象灸、刺疗法这样的以调整机体功能,经常为主的疗法治疗肠炎、痢疾等往往捷效。《伤寒论》云:“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指出机体有自我修复及抗病的功能,医者若善于调之,使“阴阳自和”,则许多种病症都可随之而趋于痊愈。

温灸治肠炎、菌痢,急性者每可速愈,慢性病程者,疗效也相当好。泄痢伤人甚速,体弱,年迈者患此症颇易出现变症,应尽早治,当痢疾灸至脓血止而大便形状尚不正常时仍须继续灸至正常为止。

十七、阑尾炎

有70%-80%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病常首先在脐或上腹部出现阵发性钝痛,逐渐加重。此时的腹痛由于炎症侵及阑尾粘膜下层,刺激内脏神经,故病人常不能准确地辨明疼痛的确切位置。经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阑尾所在部位,呈持续性痛,右下腹痛是由于炎症波及阑尾浆膜,刺激体神经所支配的壁层腹膜所致。但也有部份病人腹痛开始即在右下腹而无转移的特点。

起病时可伴纳呆、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及头晕、头痛、身倦无力等全身症状。高热者常提示阑尾已化脓或形成坏疽。检查则麦氏点(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有局阴性压痛及反跳痛。阑尾穴(约在足三里下1.5~2寸处)有压痛。

(一)治   疗

按阑尾炎常规灸法灸治。

阑尾炎常规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次

肘尖(双穴)

右腹结(单穴)

各灸25分钟

灸30~60分钟

2次

下脘(单穴)

天枢(双穴)

气海(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30分钟

3次

大肠俞(双穴)

府舍(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注:1.每日上、下午各灸1次,上穴共一天半灸完,然后循环灸。

        2.每日酌灸阑尾痛处数次,每次灸20~30分钟。

 

 

 

 

 

十八、肠痉挛

此症属肠道神经宫能症范畴,相当于中医的肠疝痛,疼痛多为发作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位于脐部,或延及四周。

(一)治  疗

病程短者,灸脐及脐周诸穴即效。病程长者,治疗重在肝、脾二经,可按“肝病常规灸法”灸治(见肝炎栏下),也可酌情熏灸会阴及前阴部。

(二)肠痉挛病例

例1 左××,男性,32岁,住天津市西门内。1955年4月25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有腹痛已数年,经中西医灸治不效。现仍每日晨4~5时开始腹痛,伴有逆气上冲,食欲不振,腹胀痞满,全身无力。按之,脐旁硬痛。

(2)治疗:嘱其自灸:1日,外陵30分钟,脐60分钟;2日,天枢、足三里各30分钟;3日,腹结30分钟,关元60分钟;4日,期门30分钟,中极60分钟;5日,肾俞30分钟,照海20分钟;6日,命门、三阴交各30分钟;7日,灸意舍20分钟,膻中30分钟,气海60分钟。以上7日穴循环灸。灸3天后,腹痛减,腹部痞块显小。灸1周后,夜间矢气频,腹中痞块时聚时散,然腹痛未发作,又灸数日,腹中痞块消,一年后随访,告知一直未再犯病,食欲颇好。

例2  尹××,63岁,住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

(1)病史:患肠痉挛多年。

(2)治疗:按肝病常规灸法灸治,显效较退,以后改用熏灸法:将灸筒内艾药点燃后,敝盖烟熏涌泉穴各30分钟,会阴及阴襄各60分钟,连熏7天,腹痛竟逝,按腹部亦无压痛。

(三)临床体会

肠痉挛一症,多为寒气下袭,肝经局促,使腑气不能下行所致,故主用肝病常规灸法治之,但有时尚须熏灸前后二阴部(肝经绕阴器)。熏灸法对肠挛痛,肛门及外生殖器疾病及腹股沟疝等均有良好疗效,熏时觉灼热即离高些,以温热为宜。

十九、病毒性肝炎

此病同肝炎病毒所引起,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间质炎性浸润。临床特点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有黄疸,巩膜皮肤发黄,小便翁如浓茶色,发热等症状。多数患者的病情能顺利向愈,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极少数呈重症经过。目前已知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型,且彼此没有交叉免疫力。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未及发病早期患者,以饮水、食物被带有病毒粪便所污染,经消化途径传播为主,贝类食物(如毛蚶、蛤蟹等)和常引起本病的暴发流行。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患者及带病毒者,由于患者各种体液中均含有乙肝病毒,故输带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及密切接触患者、带病毒者,均可导致传染。人们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慢性肝炎主要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两类,主要由急性乙型肝炎演变而来(急性期可不明显)。如急性肝炎的病程超过6月~1年,症状持续,肝功能仍有异常,即可认为已进入慢性阶段。慢迁肝的病情发展属良性,多数病人迁延多年后病情好转、稳定,肝功能可恢复正常,达到临床痊愈:极多数转变为“慢活肝”。后者病情较得杂,且可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亦可伴发肝硬变,预后较差。

(一)治   疗

按以下方法灸治。

肝病常规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中脘(双穴)

足三里(双穴)

灸20分钟

各灸30分钟

2日

期门(双穴)

太冲(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下脘(单穴)

天枢(双穴)

气海(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30分钟

4日

肝俞(双穴)

章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5日

乳根(双穴)

气冲(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6日

膈俞(双穴)

膻中(单穴)

巨阙(单穴)

各灸25分钟

灸30分钟

灸30分钟

7日

脾俞(双穴)

三阴交(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8日

胃俞(双穴)

不容(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0分钟

9日

肾俞(双穴)

照海(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10日

胆俞(单穴)

丘墟(单穴)

灸40分钟

灸40分钟

注:(1)各种肝炎、肝功异常及脂肪肝等均可按此法灸治。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加灸脐或关元(脐下3寸)30分钟。

(3)肝区痛时可灸痛处30分钟。

(4)在肝功能完全正常后仍须灸一时期,以巩固疗效。

(二)肝炎病例

例1  孔××,男性,41岁,住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956年11月30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一年前开始有胃脘不适,纳差,屡治不效,3 个月前因肝区痛,去天津市民族医院化验,诊为肝炎。现两胁胀痛,背痛,纳呆,腹胀乏力,失眠。

(2)印象及治疗:慢性肝炎。治疗:1日,灸中脘、期门各30分钟;2日,灸肝俞20分钟,章门30分钟;3日,灸期门20分钟,中脘、右不容各30分钟;4日,灸不容、中脘各30分钟;5日,灸不容30分钟,脐60分钟;6日,灸胆俞20分钟,不容30分钟;7日,灸乳根20分钟,期门25分钟;8日,灸中脘、天枢各30分钟。以后重点灸肝俞、膈俞、脐。第1日,灸后,腹中便感觉非常舒服,睡眠好;睡眠好;灸4天后,肝区痛消失,食欲增加,灸至2周,自觉腹气下行,并解下黑色大便;灸至20天,矢气颇多,诸症愈。2月后去医院化验,肝功能基本正常,遂止灸。

半年之后,孔××肝炎复发,仍以上法灸治而愈,并在愈后又巩固灸一个时期,于1964年来信告知,一直示再犯病。

例2  单××,男性,35岁,住青岛市大学路。

(1)病史及症状:于1961年10月10日来信说:患肝炎已两年,久治不愈,现肝大二指,质硬,肝区经常痛,肝功能不正常,纳差,乏力,白细胞数少,兼有神经衰弱。

(2)治疗:1961年10月10日寄去灸法说明及灸器、灸药,嘱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3日,章门30分钟,气海60分钟;4日,肝俞、巨阙各30分钟;5日,乳根20分钟,天枢25分钟;6日,不容30分钟,下脘60分钟;7日,膈俞30分钟,上脘60分钟。以上7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7天后,矢气达20~30次/日,以后渐少。食欲、体力随之增长,并不再感觉疲乏。灸至10天后,化验示白细胞数已升至正常值,触诊肝脏已显软小,神衰诸症消失;灸至2个多月,在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化验复查,证实肝炎痊愈。此后,患者又坚持自灸半年时间,身体状况良好,病未再犯。

例3  杨××,男性,45岁,住天津市北门里。1963年3月23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有肝炎病史年余,屡治未效。现两胁胀痛,纳差,腹胀,大便两日一次,不干燥,小便色黄量少,腰痛,失眠,每隔数日鼻衄一次。触诊,肝大一半,脾可触及。

(2)治疗:嘱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晶,不容30分钟,下脘60分钟;3日,期门30分钟,太冲20分钟;4日,章门30分钟,气海60分钟;5日,肝俞,巨阙各30分钟;6日,乳根2~分钟,天枢25分钟;7日,膈俞30分钟,上脘60分钟;8日,肾俞30分钟,关元60分钟;9日,脾俞、三阴交各25分钟;10日,涌泉60分钟。以上10日穴循环灸,每日加灸脐30分钟。灸至7日,每日矢气达20~30次,以后渐少,随之一切症状及鼻衄渐消失;灸至40余日,经天津南开医院检查证实肝炎已愈。病愈后患者即止灸,一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三)临床体会

无论治急性或慢性肝炎,温灸确有良效。多数患者在灸后矢气增多,病症亦随之减轻。在病症消失,化验转正常之后,急性肝炎患者可继灸些时间以巩固疗效。慢性肝炎患者则是最好再坚持灸半年时间,以防复发。

二十、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面造成的弥漫肝损害,如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及纤维隔形成,终至肝脏硬化。按病因可分为肝炎后性(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血吸虫性,酒精性,中毒性(药物及工业毒物),胆汁性,瘀血性,营养性及代谢性肝硬化。

(一)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1、代偿期  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可有乏力纳差,恶心,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尚光滑,质地偏硬,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2、失代偿期

(1)全身症状:有消瘦,无力、低热,面色暗,营养障碍或下肢浮肿。

(2)消化道症状:有纳差、腹胀、恶心、呕吐,饭后上腹不适及腹泻,肝脏缩小,坚硬,表面不光滑。

(3)出血倾向及贫血:多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足及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而出现鼻衄,齿龈出血等,并伴有轻度贫血。

(4)内分泌失调:如性功能减退,睾丸萎缩、男性乳遍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出现蜘蛛痣,肝掌及皮肤色素沉着等。

(5)门脉高压的表现:有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腹水及侧枝循环开放,如腹壁及食道下壁,胃底静脉曲张,痔核等。

3、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多由曲张静脉破裂所致,可为突然大呕血及黑便。

(2)感染:因抵抗力低,常出现呼吸道,消化道的感染,如肺炎、腹膜炎、胆道感染等。

(3)其他: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等。

(二)治  疗

按肝病常规灸法(见肝炎栏下)治疗。有全身浮肿者先灸利水穴(见上篇“灸治要诀”),其中第2日穴须加灸石门穴(脐下2寸),灸30分钟。等下肢肿消,尚有腹水时即可按肝病常规灸法治疗。

(三)肝硬化病例介绍

例1  王××,男性,23岁,住山东省威海市田村乡。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1962年8月来信说:1955年患肝硬化,脾亦肿大,每天饭后及劳动后,右胁疼痛。1962年10月突发消化道出血(大便泻下大量陈血),当即失去知觉。住当地医院治疗,病情平稳后出院。至5月份因饮酒再次引发便血,遂被送往医院行脾切除术(肝硬化可导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后者引起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现在仍肝痛,腰痛,劳累后加重。肝功能不正常。

(2)治疗:1962年8月22日通信嘱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不容30分钟,下脘60分钟;3日,期门30分钟,太冲20分钟;4日,章门30分钟,气海60分钟;5日,肝俞、巨阙各30分钟;6日,乳根、天枢各25分钟;7日,膈俞,上脘各30分钟。以上7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2个月后,体重增长5千克,肝区及背痛均好转。肝功能转正常;灸至4个月,肝区已无痛感。10看后,他人告知,患者身体健康。

例2  刘××,男性,住河北省南和县。1973年7月22日,患者家属来信求治。

(1)病史及症状:患者有肝硬化腹水,曾在天津住院治疗,未效。现腹胀,纳差,易疲乏,下肢浮肿,有腹水,肝脏变硬,左腿麻木。

(2)治疗:嘱按肝病常规灸法自灸。因下肝肿不甚,未用利水穴。灸20天后函告:食欲很好,体力有所恢复,肠鸣多,每日矢气20~30次,下肢肿及腹水消退许多,肝脏已触摸不到;灸2个月后下肢肿及腹水全消退;左腿麻木已愈。精神、体质均显好,只是在面部及身体两侧出一些如小米粒大的疹子,觉痒。复函云:此灸后湿气排出之故,以后自愈,如不退可灸曲池、大陵各25分钟。灸至3个月,来函称病愈。

例3  阎××,女性,52岁,住天津市西门内。1975年8月21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有肝炎病史已9年,屡治未效。现两肋胀痛,腹胀,腰痛,纳呆,大便少而不爽,小便黄,间有遗尿,目视昏暗,失眠,头痛,易怒,面色苍黄,肝大,质硬,有压疼,脾及触及,腹水性阳性,下肢浮肿。

(2)印象及治疗:肝硬化腹水。治疗:嘱按肝病常规灸法自灸。灸至月余,矢气颇臭,日下20多次,最多达60多次,以后渐少,大便随之转正常,进食增多,体力显好,腿肿略消;灸至3个月,腹水明显消退,腰部水肿已消失,小便中白色沉淀物(在灸治过程中见到大、小便有异常排泄物,多为病邪消散之兆,不必惊恐);灸4个月后,腹内常有过水音,腹水全退,腹已柔软,进食较灸前增加一倍,已不易发怒。但下肢仍肿,嘱邮膝至踝部内外侧一灸筒俟一灸筒往下灸,不论穴位,每处灸25分钟,每日灸2处(两腿共2处),亦做循环灸,以前灸穴照常灸治。灸至近半年,触摸肝脏仍质硬,不光滑,左胁下仍不适,脾脏仍大,仍腰痛,余症均显著好转。嘱腰痛片及腿肿处每日灸2次;灸至8个月后予加2日穴;1日,二白、束骨各60分钟;2日,肘尖、内踝尖各60分钟与前穴循环灸。因患者用灸日久,故每日灸时间延长一倍;又灸3个月,各种病症已基本痊愈,可外出做一切家务,只是肝脏触之仍质硬,脾仍大。

(四)临床体会

灸后积气,积粪、积水渐渐排下,于是食欲增加,体力恢复,各种病症均可望好转,但肝脾触诊的改善不明显。

肝硬化患者情绪易于波动,因发脾气或郁闷而致病情反复的事例是有的,如若家人能体谅、容让这些患者,便之处于融洽的生活气氛中,对病情的好转有保证。

病症消失后,不做重体力,不再饮酒,并巩固灸半看时间是必要的。

二十一、肝脓肿(病例)

此例为少群弟子,北京温灸师张广泉所治,因些症少见,录于此供参考:

患者肝右叶内存在体积6×5×6㎝的脓肿,疼痛难忍,高热不退,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诊断为肝脓肿,内科治疗未效,因高热不能手术,故邀张广泉治疗。

治疗经过,用3个温灸筒捆在一起成品字形,上午灸患处2小时并灸二白、束骨各25分钟;下午灸患处2小时并灸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灸后第2天上午做超声波检查,见肝脓肿边缘已变清淅(说明脓肿的扩展趋势已被控制),当即又灸患处两小时,灸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下午仍灸患处两小时,灸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第3天做超声波检查,脓肿体积为6×4×6㎝。以后按肝病常规灸法治疗并加一级穴;一白、束骨,共灸3个月痊愈。

二十二、肝气旺盛(病例)

李××,女性,46岁,住天津市西门内。1960年5月12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10年前于产后患全身疼痛且易激怒,时常与人争吵,争吵时即感头顶胀痛,头晕目暗,两胁闷满,心悸,全身哆嗦;常感觉胃中空虚(这是心包络的病)食欲差,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痛,全身乏力,面色苍黄,肝大一倍,按压里患者觉气上冲头部,头胀,腹部任脉全有压痛。

(2)治疗:嘱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3日,不容、下脘各30分钟;4日,章门30分钟,气海60分钟;5日,肝俞、巨阙各30分钟;6日,乳根25分钟,天枢30分钟;7日,膈俞30分钟,上脘30分钟;8日,脾俞、三阴交各25分钟;9日肾俞30分钟,关元60分钟;10日心俞、通里各25分钟;11日,内关、照海各25分钟。以上11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5天后,腹中肠鸣多,尚未得矢气。灸至10天,矢气频,两胁胀痛已减,与人吵架次数已减少,进食颇增,赤白带已止,但仍间有头痛。嘱加两日空;1日,风池,悬钟各25分钟;2日,肺俞、列缺各25分钟与前穴循环灸;灸至1个月,头胀痛欲止,情绪已稳定,并主动向邻舍致歉,说明以前常与人争吵是自己有病造成的。面色已显红润;灸至1个半月,仍有轻度头胀,嘱加灸百会、大陵各20分钟,涌泉25分钟;灸至3个月,肝未触及,头胀已止,胃内空豁感亦消失,饮食颇好;灸至3个半月,朋友已正常,诸症愈。

(3)临床体会:肝气旺盛,这是中医的说法,此证不少见,或与其他病相杂,互为因果。温灸治此症疗效肯定,一俟肝气调顺,相杂的其他脏腑的病亦常顺热易愈。

二十三、胆囊炎(病例)

例1  某人患胆囊炎,病情严重,面目发黄,胆区疼痛,曾住院治疗4个月未效。1979年7月17日开始按肝病常规灸法治疗(第10日加灸胆俞、丘墟各25分钟,治1个月,矢气颇多,从此病症好转,连灸3个月痊愈,观察6年未复发)。

    例2  某人患胆道结石,住院开刀取石并切除胆囊,以后原胆区部位仍疼痛时作。1976年用温灸治疗(方法同例1)治疗后疼痛止,10年后随访,未再犯病。

二十四、原发性肾小不球肾炎

原发性肾炎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肾炎并非单独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且有不同病理变化的一组肾小球疾患,故又称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上从起病急骤、血尿、高血压、浮肿为特点,其中多数属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本病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炎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如丹毒,脓皮病等链球菌感染史,然后突然起病,也有在感染后数日即发病的。但也有些患者并无前区感染史可追寻,部分轻症患者仅尿中有少量蛋白及红细胞面无症状,另一部分病例则既无尿常规、肾功能等化验异常又无症状,仅在做肾活组织检查时被发现典型急性肾炎的病理表现。有3%~5%病例甚重,可有尿闭及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炎除一小部分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成外,大多数及一开始就无急性过程且病因不明。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表现有较大个体差异,一般有蛋白尿或血尿,伴以管型尿,病至后期大多数尚有浮肿、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一)治    疗

急、慢性肾炎均按肾脏病常规灸法治疗。

肾脏病常规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中脘(单穴)

足三里(双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2日

关元(单穴)

曲骨(单穴)

三阴交(双穴)

灸30分钟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3日

肾俞(双穴)

照海(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4日

志室(双穴)

复涌(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5日

命门(单穴)

天枢(双穴)

气海(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30分钟

6日

膈俞(双穴)

京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7日

大肠俞(双穴)

水道(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8日

章门(双穴)

阴谷(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9日

期门(双穴)

悬钟(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1)各种肾炎、肾结核、肾病综合征等可按此法灸治。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加灸脐30分钟。

(3)此病常因感冒而加重,于感冒时每日灸风门、阴陵泉2~3次,常能使病情立安,如经常感冒,可隔4~5日灸一次风门,阳陵泉以防感冒。

(4)有咽炎、扁桃体炎者,务须兼治,比如患有咽炎,须将肾病灸穴与咽炎灸穴穿插使用(重复的灸穴可不用)。

(5)如有小便不利,可先着重灸关元、曲骨、三阴交(即第2日穴),小便利则面及下肢肿均可好转。

(二)肾炎病例介绍

例1  王××,男性,4岁,住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965年4月15日初诊。

(1)症状:患者于月初出现眼睑浮肿及下肢肿,小便色深黄,含有白色沉淀物,经天津儿童医院诊为急性肾炎。

(2)治疗:1日,肾俞,天枢各20分钟;2日,京门、气海;关元各20分钟。以上2日穴循环灸,每日加灸脐20分钟。灸后小便色渐变浅,水肿渐消退,灸至1个月,去儿童医院复查,证明已痊愈。

例2  刘××,女性,13岁,住天津和平区建设路。1963年11月17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3年前发现尿色红,在天津新华医院检查,诊为肾炎,经住院治疗未效。现小便黑红色,腰痛,坐时间长即痛甚,颜面及下肢浮肿,扁桃体肿大,恶寒,盗汗,纳差,易感冒,肝脾有触痛。

(2)治疗:嘱自灸:1日,中脘、天枢各30分钟;2日,关元30分钟,中极60分钟,三阴交25分钟;3日,肾俞、照海各25分钟;4日,命门、大肠俞各20分钟,水道25分钟;5日,期门25分钟,太冲20分钟;6日,膈俞,京门各20分钟,气海60分钟;以上6日穴循环灸,每日加灸脐30分钟。灸至1个月,腰痛已止,坐的时候长了也不能,小便色变浅,浮肿已消失,扁桃体已不肿,未再感冒,盗汗好转,进食增多。肝、脾触痛已无,但近日起荨麻疹。嘱加灸3日穴:1日,三焦俞、曲池、血海各20分钟;2日,肺俞、尺泽、合谷各20分钟;3日,肝俞20分钟,巨阙30分钟,下脘60分钟,与前穴循环灸:又灸半个月,荨麻疹愈,大便色已正常,化验尿,各项指标均正常,但又感冒,嘱速灸风门、阳陵泉各25分钟;共灸至3个月,化验尿蛋白(+),灸至5个月而愈。此后患者继续灸治1年,一切正常。于1988年随访时,得知从未再犯病。

(三)临床体会

温灸对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均有良效,小儿灸穴不必很多,慢性患者一定要长期灸,在灸至2~3个月后,每日灸的时间及次数可酌情增加,可逐渐减用或停用内服药。减激素时要有过程,不宜骤停。注意休息及饮食安排亦甚重要,请参考内科学的有关内容。有人曾在病情好转后,因吃螃蟹使病情加重,故凡寒性、高蛋白食物均应谨慎食用。

 

 

 

 

 

 

(编者:中脘是治胃要穴,然“腑会中脘”,故其灸效还不只在于治胃这一方面,灸中脘善于顺理三焦之气,于利水,于治肾病均为必要)。

多灸中脘、气海,关元受益很大。

1)患肾病后,长期血钙低,易导致抽搐,而补钙一般须配服鱼肝油以利钙的吸收,但我的血胆固醇值甚高,不愿多摄入油脂,而在灸的过程中发现灸此三穴,并在抽搐时灸抽搐的部位,连灸5~6天,抽搐就能缓解。

2)患肾病后因蛋白排出的多,按医嘱宜多吃瘦肉、鸡蛋白及豆制品等,但这些食物均不好消化,而重点灸以上三穴,我的饮食状况逐步好转。

3)病后经学血钾低而有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我一方面服用氯化钾,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如菠菜、黄花菜、菜花、花生、土豆、胡萝卜,芹菜、杏、酸枣、蘑菇、核桃等同方面重点灸以上三穴,收到血钾回升和症状消失的效果。

4)临床体会:肾病综合征不容易治好,而此患者竟获全功,这与他在治病过程中敏于体验,善于思考,能比较贴切地自我调整治法不无关系。治病绝非仅医生可为,用心的患者常“久病成医“而能自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