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决不做“玻璃孩儿”

 红花绿叶园 2014-04-03
坚决不做“玻璃孩儿”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现在的孩子太容易晕倒了,上体育课晕倒,军训晕倒,活动开幕式,甚至升旗仪式都可能晕倒。

  现在的孩子也听不得责骂,一句责骂会严重到孩子去自杀。

  好多人说,看着健康的孩子,实际上却像玻璃一样脆弱。

  看似有些夸张,但过度照顾与圈养,或许真的会培养一个“玻璃孩儿”。

  撰文、编辑 王彦丽 美编 春雷

  玻璃孩:原本指患有脆骨病的孩子,而如今却用来形容一些“玻璃化”的孩子,身体素质下降,或者镶着脆弱的内心,好像玻璃般的强硬却易碎。

  阳光浴,强壮一个身体

  连线专家: 省妇幼儿保科主任 卢莉颖

  裕华区第二幼儿园书记 董慧君

  阳光浴活动是改变玻璃人现状的很好的活动,阳光浴能使身体自动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春季的阳光较足,比较柔和不强烈,是孩子开展阳光浴活动的最佳期。

  做阳光浴活动要注意时间选择。董书记以幼儿园为例介绍,一般是3月底到5月中旬,阳光不宜太强烈,让孩子脱掉上衣,在上午和下午各活动一个小时。

  不过,在脱衣之前,一定要稍微热身。另外还要及时补充水。

  孩子的健康可能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的睡眠、心情舒畅等来实现。营养均衡是首位的,孩子不偏食,每天喝半斤到一斤奶,吃一个鸡蛋,保证适当的瘦肉、鱼、水果、蔬菜等,以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的摄入。

  适当多运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孩子每日运动30~60分钟,每天坚持跳绳200~300个,对孩子增高都有帮助。踢毽、打球、慢跑、游泳等运动也可以对膝关节有适宜刺激。

  因为生长激素是在深睡眠中分泌的。因此睡眠充足对孩子非常重要。每天晚上要让孩子10点前入睡。当然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不能上网玩游戏到深夜。

  另外,要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状态不好,抵抗力免疫系统也会差。

  正能量,强大一颗内心

  连线专家:德正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钱永霞

  玻璃孩儿 家长制造

  有一个朋友曾经分享,她的小女儿抓了一把蜘蛛网,举着小手跑到奶奶面前。奶奶大叫,孩子大哭了起来。后来,这孩子就怕蜘蛛网。

  一位女大学生曾跟钱老师说:爸爸从我小时候就当着亲戚朋友面夸我听话、老实,让我失去了在陌生人面前争辩抗争的欲望,甚至不会在众人面前哭喊,从此变成了一个始终只会逆来顺受的倒霉角色。看来不适当的表扬也可能造成孩子性格的软弱。

  孩子往往从父母身上获得对世界的认知,所以爸爸妈妈的人格特质改变、塑造着孩子的经验世界。而孩子对父母表情的解读,存在差异,受认知发展水平所局限,常会错误建构了情绪体验,尤其是父母的敏感会被孩子放大。比如打雷或放炮时妈妈就赶紧抱紧孩子,会传递给孩子恐惧的心理感受。孩子考不好时“苦着脸皱着眉”,爸爸劝孩子说“没事儿,我们下次一定考好”,传递给孩子的是“考不好真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情”的理念。

  现实中,玻璃孩儿的形成有生理、心理、环境多方面的原因,过分敏感、过度自尊、性格脆弱,也并不是一日之功。

  

  做有勇气的父母

  我们往往把问题锁定在孩子身上,只是针对“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改正孩子的毛病”,是舍本逐末的事情。有勇气的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会说:“他(她)有问题,你来帮我治疗一下”,而是会寻找自己的问题,从修正自身的旧模式开始。

  家庭和谐,健康的种子。在孕早期,胎儿能够透过妈妈情绪的变化,感知到外界环境的质量;孩子出生后,即便不会说话,也能够感知到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争吵还是和谐。父母都有责任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孩子心灵的种子才能健康成长。

  学习教育策略。儿童的成长 ,不只是身体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不到的心灵的成长,孩子最初是用整个身体在感受的,慢慢地才有语言和思维。我们要了解孩子的特质和成长节奏,才能避免亲子互动中太大的失误。父母被教导,如要对孩子鼓励、保护;要进行挫折教育;要在几岁的时候分床;要让孩子独立……所有的教导都只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标准,也仅仅是一种理论而已。每一个孩子的先天特质不同,发展就有不同的节奏。孩子比较容易教的时候,是父母的荣幸;孩子不太容易带时,更是对父母的考验。

  TIPS:关注两个重要时期

  玻璃孩子生理上表现主要为:比较敏感,从小不太容易教养,睡觉不太安稳,喜欢含着奶嘴、枕着妈妈的胳膊、抓着妈妈的头发、抱着一个依恋物……

  小学是离开父母发展同伴关系和知识探索的时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也非常快速,发展顺利的儿童能够利用规则与同伴进行游戏,凭借努力获得“我能行”的心理感受。小学三年级时,有的学生开始出现不适应,老师和家长没有觉察,因为自尊心,孩子也不肯表达自己的困难,又缺少策略。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内心体验非常痛苦,这种状况持续久了之后,老师或家长一句小小的批评,就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

  初中更是一个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玻璃孩子”的特点是没有办法适应太过猛烈的变化,一下子加大的课业量,一下子改变了的授课方式,突然变化的朋友关系,都可能给他们带来“过大”的压力。玻璃孩子一般太过完美,不容许自己失败,他们在“幻想层面”把困难放大了,父母老师都觉得本来努力一下就能够达到的,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呢,真是不可理解。岂不知,玻璃孩子伤不起,一丝细微的裂痕都可能破坏他们内在完美的自我意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