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摄影路 且败且珍惜 篇一:半幅时代2014-04-03 14:29
算来从09年初入了泥坑之后,玩单反也五年了。今天决定来晒个(其实是晒物,因为所有购买价格其实没啥好晒得……)。 估计不少入坑的同学都和我一样,是从D90开始的。我的D90(澳洲行货)够于09年2月底(或者3月初),当时考虑的还有观音的450D,500D。最后敲定D90的原因是因为这货有肩屏,比观音那两台高(hao)端(kan),预算也没高多少。 深深的没想到的是,这都五年多过去了,这货竟然还在卖! 一代神机!这真是有种桑塔纳的感觉…… 澳洲的套头式18-55 VR,没啥好说的,便宜,素质也还行。当时升级全副后我还有一段时间想把它留着,因为有VR,有超声波对焦,拍视频还是不错的。
09,10年两年真是什么都不懂,拍照只会用P档,还觉得单反这种高端货用auto真是瞎了!
同时购入可能所有尼康用户都或多或少接触过的“人类光学精华”, 50 1.8D。 后来买的仿徕卡造型遮光罩。说实话太小了,不是很好看。
不过不像其他人,50我用的不是特别习惯。这个头在APSC上等效75,对我来说施展不大开来。我自己当时的摄影水平也就是开始会用A和S档,M档还是一窍不通,很多技巧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曾经出门,想用大光圈拍虚化的效果,可是怎么拍怎么过曝,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澳洲白天太阳非常好,室外1.8光圈iso100快门4000不过曝才怪了……当时真是蠢啊! 11年初,在我本科的最后一学期,我有一门可以跳出专业学院选的选修课。于是我选择了艺术学院的摄影课。因为是1级课,所以这门课是非常初级的一门课,每个人发了一台手动的胶卷机,胶卷统一是ilford的蛋挞400,我发到的是一台60年代的美能达(自带测光表),配50 1.8标头。说实话从这个相机我才真正的懂了各种相机机械原理,果然老的机械的比新的电子的好懂啊
这是我用家用入门打印机扫描的底片,然后再通过PS反色等等调的,所以不用在意画质之类的细节 同期几张照片
50,35合照 合体!
以下不一定是35拍的,有些是带着SB900和其他头拍的。
以下全来自17-55搭配D90。有些有打灯,有些自然光线。
应该说D90陪我从啥都不懂到瞎懂一点,记录了很多我和我老婆的故事,我们和我们的猫的故事。但是出掉的时候还是听不舍得的,可惜穷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啊 下面是一些随便的照片,机身是D90。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真的是来晒相机镜头的么?呵呵,图羊图森破啊!其实我是来晒喵的没发现吗! APS-C篇就到此结束了。其实本来想把FX篇也一起贴掉的,不过突然发现图片实在是太多了。为了篇(shua)幅(fen)的考虑,我决定还是分两篇来发了。下一篇就是全副的坑了。好了我们下次再见,么么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