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穴概况

 快乐就好949 2014-04-04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了解自已身体状况为了方便,准确利用经络穴治疗疾病,我们必须初步掌握经络穴位的基本情况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

十二经络循行方向:

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五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共有六个。 (五行属火) 肝(属木) (属土) 肺(属金) 肾(属水),心包经(属火)也在其列。五脏经络叫阴经。 

  六腑 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 小肠(五行属火) 大肠(属金) 膀胱(属水) (属木) (属土) 三焦(属火) 六腑经络阳经

 

                                             按照五行学说,各条经络上的穴位,一方面属于这条经络的属性,(如小肠经上的穴位都有小肠经的火性),另一方面,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用以说明经气由四肢末端向心脏方向流注肘膝关节,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五输穴除了有所属经络的五行属性外,还有各自的五行属性。(如肺经“井”穴少商,既有肺经“金”的属性,同时又有少商所在“井”穴“木的属性。)

五输穴的位置:

”穴多位于手足之端,'井’水的源头,所出为井,井之为义,汲养而无穷。

”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脚掌多位于掌)趾关节上,“荥意思是迂回小水,所溜为荥,像山溪细

”穴多位于腕或趾关节部,“俞”是灌注的意思,所注为俞,像山泉的瀑布,倾泻而下。

  ”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所行为经

 “”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所入为合,“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五输穴中阴经和阳经的五行属性:

   阴经的“井”(属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

   阳经的“井”(属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

  五输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一个公司里不同部门主管的作用:

  “井”主心下满,(如腹胀,郁闷);“荥”主身热,(如上火,发烧);“俞”主体重节痛,(指浑身酸痛,身体倦怠,关节疼痛);主喘咳寒热,(善治热性,阴虚咳喘之症);  主逆气而泄,(呕吐,嘴苦,咳喘,腹泄等)。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六阴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经脉

井(

荥(

输(

经(

合(

 

手三阴

手太阴肺经(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君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三阴

足太阴脾经(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足少阴肾经(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六阳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

经脉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三阳

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

液门

中诸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三阳

足阳明胃经(土)

历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木)

足窍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十二经络中,还有几种特定穴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十二经原穴表

手三阴经

肺经

太渊

心经

神门

心包经

大陵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合谷

小肠经

腕骨

三焦经

阳池

足三阴经

脾经

太白

肾经

太溪

肝经

太冲

足三阳经

胃经

冲阳

膀胱经

京骨

胆经

丘墟

络穴

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络穴名称首载于《灵枢·经脉》篇。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五穴 ,故称为“十五络穴”。

十五络穴表

手三阴经

肺经

列缺

心经

通里

心包经

内关

手三阳经

大肠经

偏历

小肠经

支正

三焦经

外关

足三阴经

脾经

公孙

肾经

大钟

肝经

蠡沟

足三阳经

胃经

丰隆

膀胱经

飞扬

胆经

光明

任、督、脾大络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脾大络

大包

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而为十六郄穴。

十六郄穴表

阴经

郄穴

阳 经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蹻脉

交信

阳蹻脉

跗阳

背俞穴

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

十二背俞穴表

六 脏

背 俞

六 腑

背 俞

肺俞

大肠

大肠俞

肾俞

膀胱

膀胱俞

肝俞

胆俞

心俞

小肠

小肠俞

脾俞

胃俞

心包

厥阴俞

三焦

三焦俞

募穴

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十二募穴。

十二募穴表

两 侧 正 中

脏腑

募穴

募穴

脏腑

中府

膻中

心包

期门

巨阙

日月

中脘

章门

石门

三焦

京门

关元

小肠

大肠

天枢

中极

膀胱

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八会穴表

八 会 穴 名 经 属

脏会

章门

脾经募穴

腑会

中脘

任脉

气会

膻中

任脉

血会

膈俞

膀胱经穴

筋会

阳陵泉

胆经合穴

脉会

太渊

肺经输穴

骨会

大杼

膀胱经穴

髓会

绝骨 (悬钟)

胆经穴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八脉交会穴表

经 属

八 穴

通八脉

会合部位

足太阴

公孙

冲脉

胃、心、胸

手厥阴

内关

阴维

 

手少阳

外关

阳维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足少阳

足临泣

带脉

 

手太阳

后溪

督脉

目内眦、项、耳、肩胛

足太阳

申脉

阳跷

 

手太阴

列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

照海

阴跷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得八穴相互交会的关系是: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入腹会于关元,与冲脉相通;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外关通过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循天髎,与阳维脉相通;临泣通过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带脉相通;申脉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后溪通过手太阳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照海通过足少阴肾经循阴股入腹达胸,与阴跷脉相通;列缺通过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任脉相通。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病,又能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故内关既能治手厥阴心包经病,又能治阴维脉病。余同。

下合穴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合治内府”的理论而提出来的。即指“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

因大肠、小肠、三焦三经在上肢原有合穴,而以上六穴都在下肢,为了区别,故以下合穴命名。

下合穴表

手 足 三 阳 六 腑 下合穴

手三阳

手太阳

小肠

下巨虚

阳明

大肠

上巨虚

少阳

三焦

委阳

足三阳

太阳

膀胱

委中

阳明

足三里

少阳

阳陵泉

 

经络所主时间:

肝经(13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肺经(35肺经旺。将肝供来新鲜气血输各器官。)大肠(57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胃经(79胃经旺,有利于消化。)脾经(911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心经(1113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小肠(1315小肠经旺,有利于分清浊,吸收营养。)膀胱(1517膀胱经旺,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肾经(1719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心包经(1921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三焦(2123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胆经(231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