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鹳草

 修和 2014-04-04

药性

味苦、微辛,性平。归肝、大肠经。体轻燥散。

1.《滇南本草》:“味苦、辛,性微温。”

2.《药性考》:“苦,微辛。”

3.南药《中草药学》:“苦、微辛,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

祛风燥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酸楚,跌打伤损,泄泻痢疾,痈疮肿毒,风疹疥癞。

1.《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通行十二经络。治筋骨疼痛,风痰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牙疼,疥癞等症。兼解诸痨热,其应如响。敷跌打损伤,能定痛治瘀。”

2.《药性考》:“去风,疏经活血,筋健络通。损伤,痹症,麻木皮疯,浸酒常饮。”

3.《现代实用中药》:“止久泻,厚肠胃,调中健脾。”

4.《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活血通经,清热止泻。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痢疾,疱疹性角膜炎。”

5.《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

6.《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用于疯狗咬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熬膏。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制成软膏涂敷。

配伍

祛风燥湿,活血通络:

本品苦燥辛散,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活血脉,止疼痛,故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泻痢、疮疹等证。凡风湿痹痛者,可与桂枝、当归、鸡血藤等同用,以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作用;若历节疼痛,痛处红肿,手脚屈伸不利,骨节渐大者,宜与寻骨风、防己、地龙、络石藤等配伍;以增清热除湿止痛之效。凡跌打伤损,闪挫扭伤,筋骨疼痛者,可用本品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与苏木、当归、红花等煎服,以增强活血消肿之功。凡大肠湿热而致泄泻、痢疾者,可与黄连、马齿苋等伍用,以清热燥湿止泻痢。凡皮肤湿疮,浸淫瘙痒者,可与黄柏、苦参、地肤子合用煎汤,内服或外洗。

附方

1.治风湿痹痛。老鹳草250g,桂枝、当归、赤芍、红花各18g,酒1000ml,浸1周,滤过。每次饮1小盅,每日2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肌肤麻木,坐骨神经痛。老鹳草适量,清水煎成浓汁,去渣滤过,加糖收膏。每次9-15g,每日2次,温开水兑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3.治腰扭伤。老鹳草根30g,苏木15g,煎汤;血余炭9g,冲服。每日1剂,日服2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治妇人经行,预染风寒,寒邪闭塞子宫,令人月经参差,前后日期不定,经行发热,肚腹膨胀,腰肋作疼,不能受胎。五叶草五钱,川芎二钱,大蓟二钱,吴白芷二钱。引水酒一小杯,和水煎服。晚间服后忌风。(《滇南本草》)

5.治急慢性肠炎,下痢。牻牛儿苗18g,红枣9枚。煎浓汤,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6.治咽喉肿痛。老鹳草15-30g,煎汤漱口。(《浙江药用植物志》)

7.治疮毒初起。鲜老鹳草适量,捣汁或浓煎取汁,搽擦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8.治蛇虫咬伤。老鹳草鲜品、雄黄末少许,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临床报道

1.治疗细菌性痢疾:

①老鹳草干全草每日30g,水煎成400-600ml,分2-3次口服。以后改为老鹳草片剂,每日15-18片(折合干草30g),分3次口服,以7-10日为1疗程。共治疗203例,其中符合急性典型菌痢诊断者143例,非典型菌痢31例,慢性菌痢29例。治愈172例,占84.7%;好转28例,占13.8%;无效3例,占1.5%。总有效率为98.5%。急性病例治愈率高于慢性菌痢患者(P<0.01)。治愈病例中,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数分别为腹泻3.1日,腹痛4.1日,里急后重2.7日,大便外观恢复正常3.6日。细菌培养阴转情况:肛拭培养阳性者73例,达临床治愈60例,占82.2%,细菌培养转阴64例,阴转率87.7%。说明老鹳草治疗菌痢的近期疗效较好。

②老鹳草胶囊(每粒含生药约4-5g),成人每次服2粒,儿童每次1粒,每日4次,或用老鹳草片(每片重0.25g,含生药1.2g),成人每次服6片,儿童每次3片,每日4次。共治疗182例,其中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113例,急性非典型细菌性痢疾69例。结果,前者显效61例(占54.0%),有效50例(占44.2%),无效2例(占1.8%);后者显效46例(占66.7%),有效21例(占30.4%),无效2例(占2.9%),两组总有效率为97.8%,经统计学分析,老鹳草对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2.治疗乳腺增生病:

用单味干或鲜老鹳草每日30-60g,当茶冲服或煎服,每日2-3次,30-60日为1疗程,月经期照常服药。共治疗58例,用药时间最少15日,最多180日,大多数患者服药在30-60日(服药时间长短与乳腺增生程度有关)。结果临床治愈(疼痛与肿块消失)30例,占51.7%;显效(疼痛消失,肿块缩小仅留残根)24例,占413%;无效4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本组患者用药后对疼痛全部有效,一般在服药后10日左右疼痛消失,肿块在服药15日后开始变软,以后逐渐缩小与消失。用药后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缓泻,1-2日后好转,不需停药。

3.治疗疱疹性角膜炎:

老鹳草干全草100g,加水煎成500ml,滤过后高压灭菌,加防腐剂10%,尼泊金液1.5ml,即得20%眼药水。每小时滴眼1次。除初期同时用1%阿托品散瞳外,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共治疗各种类型疱疹性角膜炎31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3.4%。其中树枝型6例(包括1例浅层点状角膜炎),有2例仅用本品治疗,显效、有效各1例,另4例加用可的松液滴眼治疗,显效、无效各2例;盘状型16例,有7例仅用本品治疗,显效3例,有效4例,另9例加用可的松治疗,显效7例,有效2例;混合型(盘状兼溃疡)9例,有3例仅用本品治疗,显效1例,有效2例,另6例合并可的松治疗,显效4例,有效2例。结果表明,20%老鹳草眼药水合并可的松滴眼,对盘状型、混合型疱疹性角膜炎,可减少角膜基质炎症浸润,加速痊愈;但对树枝状角膜炎效果则不明显,加用可的松反使溃疡愈合迟缓,不利角膜上皮修复,故以仅用老鹳草眼药水点眼为宜。

4.治疗小儿急性咽炎:

凡西医诊断急性咽炎并符合中医辨证外感风热证或肺胃实热证,年龄0.5-14岁,病程少于3天,未用过抗生素治疗者列为观察对象。不包括伴有重度营养不良或严重全身疾病,或经证实为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者。治疗组45例,口服老鹳草合剂(每1ml含老鹳草生药1g),3岁以下5ml,3-8岁10ml,8-14岁15ml,每日3次,同时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维持液适量作为安慰剂。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青霉素10-15万u/kg,每日1次。两组中体温高于39℃者临时给予冰袋物理降温,伴高热惊厥者给镇静剂止痉,不用退热药及其他药物。结果:两组均全部治愈。96小时两组所有病例体温均恢复正常,均于用药48小时内体温下降,5日内症状体征消失,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传染科.新医药学杂志,1974,(7):33;

[2]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中草药通讯,1974,(5):48;

[3]杨崇典.中医杂志,1983,(9):30;

[4]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新医药学杂志,1973,(3):19;

[5]魏群德,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1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