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钩鱼时浮标调灵,调顿的台钓好方法! 教学 > 视频

 伊春anan 2014-04-05
化绍新大师关于钓鱼浮漂调钓灵与顿 
在网上好多钓友对于钓鱼浮标调钓灵与顿之说众说不一,甚至怀疑钓鱼大师和高手们在蒙众网友。几年前,在好多平面杂志上关于钓鱼浮标调钓的有关学说或释疑的文章已经很多,因为写文章的的先生们或钓友们我大部分都不认识。学识、理论高的作者把流体力学、物理、数学等理论知识都表现在文字上,这类文章的体现使得好多文化层次低的钓友看的一头雾水。钓技好而文化水平不高的钓友又不能在文章上做出详细的解释,读者们也得不到实质的东西,另外,钓友们的钓技水平高低不一,而且认识钓技的层次也不一样,钓的少而写文章多的、钓的多写文章少的又出现理论和实践的不统一,在我看来我们不必刻意的去争执这些问题,权当是做一项乐趣去对待也未尝不可。而钓鱼这一项户外运动的真谛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实际操作当中又是非常综合运用的活动。钓鱼是学到老而无尽,钓到老还有不明白的课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体八年前,在老鬼钓鱼学校就调钓灵钝问题我和翟少明、刘树森、钟舜尧、程宁几位同仁做过争论和平衡,为了在给学员授课中达到统一,避免教练口径不一。我们把调的高为钝、钓的高为钝、调的低为灵、钓的低为灵的说法体现在课堂上,就灵钝这课题我们再把它放到实践中去,让钓友们去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一、浮标调高的体现:取一只浮标,调十目,钓三目,用轻饵,在水下的体现是双饵悬浮,这样看起来确实很灵。如果把这一套拿到岸上,摆出这种状态,我们用嘴轻轻一吹,双饵晃动,灵!再回到水里,一条小鲫鱼游到下钩的饵前,离饵还有十几毫米时开始吸食饵,饵微微一动;离嘴还有一半距离,但浮漂一动未动,没有信号出现,又过来一条比上次那条大一点的鱼,  也是在同样的距离吸食饵料,饵料动的幅度到了嘴边,浮标信号是微微一下挫,提竿不中鱼,再挂同样大的两颗饵再下去,过来一条大的鲫鱼,也是同样的距离吸食饵料,饵料进口且浮漂下挫一目的信号出现,提竿中鱼。    
 
    二、同一支浮漂,调六目钓三目,同样的饵料,挂同等大小,再来三条这样的鱼,仍然是同等的吸饵距离。饵是一饵轻触底,一饵悬(饵的位置现状改变),还是吸食下钩。第一条鱼吸食饵料,饵料到了嘴边,浮漂微微一个下挫信号,提竿不中鱼,挂饵再钓。第二条中等大小的鱼,一口吸到嘴里,浮漂下挫一目半,提竿中鱼,挂饵再钓。第三条鱼,饵料非常容易进嘴,并且鱼继续前游,浮漂信号反映是黑漂,中鱼,调六目钓三目中两条鱼。
     
    三、再把浮漂调四目钓三目,还是原先的饵料,挂的还是一样大。饵料下沉到位,下钩躺在水底,子线略微弯曲,上钩触底。再来这样三条鱼吃饵。第一条吸食鱼饵,仍在同样的距离上,饵料一动不动,再近一半的距离继续吸食,饵进嘴,贴近钩部弯曲的子线晃动一下,浮漂无信号,小鱼吧饵料吐出来,弯曲的子线又晃动一下,浮漂仍无信号,小鱼再次把钩上剩余的饵料吸进嘴时接着前游,子线跟着鱼移位,浮漂微微下挫,提竿中鱼。挂饵再钓。第二条鱼,第一口吸食,饵料到嘴里但不深,弯曲的子线晃动幅度大,浮漂微微下挫一点,提竿中鱼,刚把鱼提起离底,脱钩跑鱼。第三条鱼,一口进嘴,明显吸的深,浮漂下挫一目,提竿中鱼,调四目钓三目,中二条跑一条。

    综上三种浮标调目不同,钓目一样,这是我在水下观测系统,观察后的综合分析后举的例子。因为我们是单讲调目高低的灵钝之说,
因素,例如:饵硬、线粗等。而钓的这小、中、大鲫鱼,都是未被钓过,而且是正常吃饵(也不包括猾口鱼和另外因素)。

浮漂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想让它下沉出信号,必须是鱼来操作,而我们调漂时,从高目调到低目,必须用加铅皮的办法进行调整,铅皮有重量才能把浮漂拉下去。如果把铅皮剪掉,那么谁来把它拉下去,是鱼。肯定浮漂在水面露的越多,鱼拉的就越费劲。咱们调十目钓三目,其中的水下七目,是由饵重把浮漂拉下去的。由于水的浮力和张力(这样说不知道对不对)作用,浮漂自身在没外力的作用下,肯定浮在水面上。所以,调目以后剩在水面上的部分,就需要力来把它拉下去。因为这样我们才称它叫做剩余浮力。而就是这四个字,现在我也不敢说了,因为有文章说这是错误的。但否认剩余浮力这种说法的先生,你得给这种现象起个名字,有60%钓友认可,我们就用这个名字去称。也可能是文章我看的少,至今还没发现真名叫什么

所以,我认为调的低应该称为灵,我们是为了钓鱼,调钓灵钝的使用也是在鱼上,除其钓鱼之外,谁爱说灵就灵,说钝就钝 如果说,调的越高越灵敏,那么,换位置思考,那就用大漂就灵,用小漂就钝。单纯的说一个灵字,咱们想象的就是敏捷、快。归纳起来,反应速度和反应幅度。如果调的高就灵,当我们钓小口鱼,冬钓大棚的时候,很少见调八目、调十目,常见的都调三目、调两目。口强调高目,口弱要加铅,说明了什么?大家可以认真思考。

排除灵钝之说,在调漂时,钓者是根据鱼情去设定用的漂型,漂号,无论灵和钝怎样,调和钓,能钓上鱼,能钓的比别人多,才是硬道理。理论是为了应用,实践当中又能出更多理论,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而用的好才是能者。我有一个很好的应用经验,我到一水域钓鱼,鲤鱼、草鱼、鳊鱼都有,我主攻鲤鱼、草鱼,而都在三斤以上,前提是这个水域天天有人钓,钩跑、钩蹭的鱼很多。我调十二目钓三到四目,上半天能钓上来的大部分是鲤鱼,大信号明显,小信号倒是模糊,但只钓了一条草鱼,水底是风化石底,淤泥很薄,我把十二目加铅皮变成调七目,还是钓三目左右,下午钓的草鱼就多于鲤鱼。下挫一目就提竿,钓上来的是草鱼;下挫三目或者黑漂,则是鲤鱼。钓上来的草鱼经观察,嘴和身上都有伤,它们吃饵时非常小心,后来才知道,鲤鱼是从网箱跑出来的,喂颗粒养成了大张口抢食的习惯。草鱼是从小在这个水域长大的,基本不喂,吃饵张口不大,再加上害怕,吃饵轻,所以,调高目时小信号模糊的现象,就顺理成章了。
饵重调目高,饵轻调目低;搓饵调目高,拉饵调目低;重饵信号大,轻饵信号小;搓饵信号大,拉饵信号小。所谓调高一目也叫高,低一目也叫低。钓也是这样,在应用中,鱼情决定运用。我们不要老在一句话,一条应用中去唠唠叨叨,钓鱼,是一项非常综合的运用。
http://ww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98
 
 (图片来自网络)
台钓方法 > 程宁调浮标的方法教学 > 视频
钓鱼视频 > 台钓浮漂的使用3> 浮漂之调灵调顿
 
 
http://www.tudou.com/v/wbl5IYtQw8M/&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YmApOGj2w/?resourceId=0_06_02_99#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bl5IYtQw8M/

钓鱼视频 > 台钓浮漂的使用4> 浮漂之调灵调顿
 
 
http://www.tudou.com/v/ZQYmApOGj2w/&resourceId=0_04_02_99/v.swf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YmApOGj2w/?resourceId=0_06_02_99

钓鱼视频 > 台钓浮漂的使用5> 浮漂之调灵调顿
 
 
http://www.tudou.com/v/E-y3LeZ1Sno/&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YmApOGj2w/?resourceId=0_06_02_99#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y3LeZ1Sno/
 
 
浮漂怎样调灵怎样调顿!......下面解答......
“调四目,钓二目”,是台湾钓法在正常情况下的浮标调整方法之一,而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比如天气变化,鱼性反常,又怎样决定调和钓之目数呢?共有两种调整方法,即;过於灵敏调整法和过於迟钝调整法。记住,台湾钓法是千变万化,当中含有很高的智慧和技巧,不容小观!
例如鱼儿靠近鱼饵,有时会将鱼饵移位,浮标就会左右摆动,这是鱼将鱼饵吸在咀唇外面往上顶,这时的浮标大都因为灵敏性过强,稳定性较差,要增加它的稳定性,由过於灵敏改成迟钝或过於迟钝,可将原来的钓二目改成钓二目半或钓三目、三目半甚至四目; 或者增加铅片重量,把调整的目数减少,直至上鱼为止。
又如,由於鱼的胃口不好,或是鱼饵不合吃,鱼儿吃食的讯号便很轻,鱼饵被吃掉了的反应也很微,甚至没反应,钓者不易察觉,这叫过於迟钝。解决的办法是;垂钓时要减少目数,或调整时减轻铅片,增加目数。把原来的钓二目改成一目半、一目甚至钓平水;或者一点一点地剪去铅片,使调整的目数增加,提高浮标之灵敏度,直到上鱼为止。这是由过於迟钝改为过於灵敏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上述浮标的调整,可以出如下几点结论:
调整时,水面上的目数越多越灵敏,目数越少越迟钝。
垂钓时,水面上的目数越多越迟钝,目数越少越灵敏。
越迟钝,浮标反应不明显,但稳定性好。
越灵敏,浮标反应很明显,但稳定性差。
由於天气、气温、鱼性及水质的不同,浮标的调整便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不断改变调整方法,以适应各种变化,具体可归纳为下列四种:

1)调灵敏,钓迟钝;
2)调迟钝,钓灵敏;
3)调灵敏,钓灵敏;
4)调迟钝,钓迟钝;

这四种调整方法,由篇幅关系,只能作如下简单介绍:

第一种 <调灵敏,钓迟钝> 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上。

第二种 <调迟钝,钓灵敏> 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三种 <调灵敏,钓灵敏> 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上;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下。

第四种 <调迟钝,钓迟钝> 调整时,水上浮标保持在四目以下;垂钓时,水上的浮标要保持二目以上。

在垂钓实践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调整法,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否则,以上四种变化哪怕背得滚瓜烂热也亳无用处。

调漂也没那么麻烦,基本调四到五目,至于钓几目就看鱼口了,鱼吃口好钓二到三目也行,吃口柔钓一目或者调三钓一。灵与顿是相对的,什么情况叫灵;抬杆中鱼才叫灵,不中就是不灵,鱼口千变万化,调出你的钓点中鱼最佳信号,这才叫灵,有时提杆慢半拍不失为中鱼最佳办法!...... 

不同调目的灵敏度之间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变化,几毫克的铅皮就可左右漂的全部目数!而不同钓目的灵敏度却是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哦。因为它决定着水下钩、饵、子线、坠的状态,以及鱼儿吃口动作传导速度和效率!所以大家不要在调目上太过于下功夫,而忽略了钓目对灵敏度的影响。。。。

同一只漂的调目高低不是由灵敏度来决定的,而是因你所用饵料大小和比重来决定哦!饵料大、比重大,调目就得高一些,反之饵料小、比重轻,调目相应就该低一些,钓目则是另一回事哦!钓目越小说明钩、饵悬浮的可能就越大,子线就越垂直,

鱼儿的吃口动作就会更容易被传导至漂上,因此就更灵敏,随着钓目的升高,钩会由悬浮到触底再到平躺于水底,子线也会由垂直变弯曲再到平躺于水底,这时坠子也会由悬浮到触底再到平躺于水底淤泥中。。。钓组由灵敏逐渐变迟钝到极其迟钝哦。这种极其迟钝状态下你的调目再灵敏也是无济于事!当钓目最小时可能你的双饵都处于悬浮状态,

漂的调目高低在此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你想要加减的铅皮这时都被饵重抵消到同一个平衡上了。唯一不同的是饵团大小上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