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题型预测与备考技术指要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宝塔中学 徐奉林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是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2013年的中考备考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中考命题单位也会对这一理念落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的中考命题在重视学生基本知识考查的同时,更突出了能力立意。中考试卷中除了经典题之外,还会出现材料新颖、背景新颖、视觉新颖,把物理知识的考查与科技、社会、生活、生产联系起来的新题,现将中考题型预测如下。
一、“低碳生活”,走进中考题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倍受公民关注,以“低碳”为素材而命制的试题已悄然走进各地中考试题中,2013年的中考试题照样盛行。所谓“低碳” 就是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人与自然的活动。以“低碳”为载体的试题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做一个低碳生活的现代人。
题例1: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应特别重视下列哪种能源的利用( )
A.煤碳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评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且环保无污染,因此人类应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答案:D
二、时政热点,为中考题增色
中考试题与时政热点相联系,主要涉及有关科技、生产、自然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命题者力图把这些事件与事例作为试题的背景,或挖掘其与物理现象相关的素材命制材料新颖、背景新颖的试题。如用奥运会、博览会、体育运动会、航天事业、地震、雪灾、水灾和干旱作背景,采取的措施,运用的工具和牵涉的物理现象作素材等。还有与物理相关的国际、国内大事等。2013年“酒驾问题”也不能忽视。
题例2:交警在检查酒驾过程中,首先通过嗅觉感知其是否饮酒,进而通过酒精检测仪进行定量检测。该仪器原理可以简化成如图2所示电路,其中Ro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与酒精气体密度成反比。交警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_____。若驾驶员饮酒,检测时酒精检测仪上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评析:“酒驾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今年的热点问题,此题紧紧抓住这个热点,考察分子的运动、欧姆定律、电压表等,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电压表误认为测量的是R两端的电压。 解题的关键是要会应用欧姆定律公式分析电路,酒精气体密度越大,电阻R越小,由
答案:分子运动(扩散) 变大
三、学科渗透,为中考题添彩
2013年的中考命题更加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更加注重综合学科的考查,在重视本学科综合的同时,也涉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命题时,大都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知识点的渗透、交叉、关联、融合、综合为纽带,一方面考查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一方面考查知识的迁移与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参照物中渗透语文佳词佳句,在计算题中渗透数学方法;在科研成果中渗透物理学史;在大气压中渗透地理知识;还体现声学与音乐相关;惯性与体育相连;眼睛、眼镜与生物相依;材料、能源与化学相接的命题思想。
题例3: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如图2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 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
评析: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综合性强,它有机的渗透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意思.本题要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这两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相对变化。“老树”与“枯藤”的位置没有发生相对变化,所以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小桥”与“流水”的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所以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三大要素是声现象的考察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可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答案:静止的 流水 振动 音色
四、联系实际,让中考题变活
中考试题特别重视广泛联系科技新成果,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人体有关的物理:体重、身高、密度、体积、正常步行速度、正常体温、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压强等;关注生活用品与工具中的物理:课桌多高、一层楼多高、一只鸡蛋质量多大、家用电器功率多大、小轿车速度多少、保温瓶容积多大、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指甲刀及自行车、白炽灯泡上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等;关注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如露水、霜的形成、为什么冬天水管容易破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等;关注科技应用中的物理:例如磁悬浮列车、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新技术的发明与设计等。
题例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刹车之后
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如图3所示)
图3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⑴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 摩擦。刹车后,由于 ,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 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⑵利用上表数据,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
⑶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⑷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评析:此题以交通为情景,侧重考查了惯性、摩擦和交通规则等方面知识,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解决实际问题。做题的同时对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答案:⑴滚动 惯性 做功。 ⑵0.6~0.7s。 ⑶汽车的行驶速度。
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所受的摩擦力较小,在车速相同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变长,汽车较难停下来,为保证行车安全,要减速行驶。
五、实验技能,使中考题闪亮
过去的中考实验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本实验的知识、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2014年的中考实验题力图避免学生“背实验”和在黑板上做实验的倾向,会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检测,设计实验也会成为热点。其中的设计实验题,可能具备下面的四大特点:一是跳出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束缚,不再是从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挖掘、编制考题;二是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步骤;三是试题具有开放性,设计方案的不唯一性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灵活运用知识、发挥能力的空间;四是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
题例5:如图4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当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若用F=5.8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
图4
解析:题目涉及两种摩擦:静摩擦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都必须根据二力平衡来判断。当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时,由于木块静止,摩擦力与拉力平衡,所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5.3N。由图乙可知,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的拉力为5.1N,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应等于5.1N。若用F=5.8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受到的也是滑动摩擦力,此摩擦力的大小只能为5.1N而不是5.8N。这是因为决定摩擦力大小的不是拉力,而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答案:5.3 5.1
六、拼盘综合,使中考题增容
中考试卷中的综合计算压轴题通常以某种事实为背景,以某种器具或用具做载体,把热、力、电、光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综合分析和综合计算的能力。尽量避免繁、难、偏、怪的现象,体现了物理基本知识的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大都把热、力、电、光4个知识内容中的两个或3个知识内容的考点以拼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中,拓宽了考查范围。
题例6:医院里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锅对器械进行消毒,不同的器械所要求的温度、压强不同。如图5为自动测量锅内温度、气压的电路原理图(虚线框内为锅内部分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
(1)若对总质量为5kg、初温为15℃的钢制器械进行消毒,消毒温度须达到115℃时,器械共吸收多少热量?[c钢=0.46×103J/(kg?℃)]
(2)压强传感器R1(阻值随所受的压强大小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置入锅内,其受压面积为2cm2,如果R1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70N,则锅内允许的最高气压是多少?
(3)A1为显示锅内气压大小的仪表(实质是电流表),当锅内气压不高于1标准大气压时,A1显示气压值都为0,此时R1阻值为200Ω,求:气压表零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Al刻度盘多少毫安处?
(4)热敏传感器R2(阻值随温度发生变化的可变电阻)置于锅内,A2为显示温度的仪表(实质是电流表);R2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当电流表A2示数为60mA时,锅内的温度为多少?
评析:这是一道热、力、电综合试题,学生必须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要有独立创新的能力,会根据试题中的材料和提供的条件,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物理知识点,再寻求科学的解题方法,才能顺利地解答此题。
解析:(1)吸热Q =c m(t2-t1)=0.46×103J/(kg?℃)×5kg×(115℃-15℃)=2.3×105J
(2)允许最高气压pm=
(3)依题意,当锅内气压不高于1标准大气压时,压强传感器的电阻都为R1=200Ω,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I1=
(4)电流表A2示数I 2=60mA时,热敏电阻阻值R 2=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随电阻的变化是线性的,温度升高5℃,电阻减小10Ω,电阻由80Ω变到75Ω,电阻减小5Ω,则温度升高2.5℃。
∴锅内温度为t3=100℃+2.5℃=102.5℃
中考备考技术指要
1.抓住基础 注重能力
中考试卷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比例较大,也是中考的重点。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材料和背景中探索物理规律,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的方法。
2.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中考试题大多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通过叙述物理情景并设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物理量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求解。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指甲剪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汽车上的力、热、声、电、光等”。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要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加强实验 注意拓展
中考实验题分基本技能考查和拓展创新考查两种形式。基本技能(1)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各种仪器的认读和使用。(3)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拓展创新有(1)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2)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3)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估。学生应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在实验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学会评估。
在探究性试题中,学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猜想要有依据,不能胡猜乱想;实验设计要具科学性,要能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
4.选用新题 大胆取舍
要大胆放弃一些旧、偏、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层面上选取那些有价值、有时代气息、利于落实基础、培养能力的新题,达到提高处理信息能力的目的。
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5.收集信息 科学处理
生活中信息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信息。学生也要学会从铭牌、说明书、表头等相关材料中收集物理信息,命制信息题,从而认识考试中信息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在解题时,学会阅读、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弄清解题的大致步骤,做到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6.关注热点 关注社会
中考命题会在新颖的材料内容上进行加工,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关注和体现试题的价值取向;体现多学科的综合和渗透,反映地方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突出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STS”意识。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做到(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和成果。(2)关注时事新闻。(3)关注新产品的投放和使用,(4)关注评估与估测。多做一些把这些内容作为背景或作为载体的训练题,用以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