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喉源性咳嗽

 连元康lian 2014-04-05
喉源性咳嗽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在1989年最早提出的病名。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经治疗其它症状基本消失而遗留咳嗽迁延不愈。喉源性咳嗽是诸多咳嗽证中的一种特殊症状,病变部位在声门以上,咳嗽的起点均在喉咙口,以咽干发痒,痒则咳,咳则呛而持续不断。这是与病位在肺或在其他脏腑的一般性咳嗽所不具备的特征性症候。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综合征的一部分。
其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于濡养,而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肺气不降这一病机。正如干祖望所说:“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干燥。其所以干燥,系由于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酿成本病,此其一。‘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干生燥,燥生火,火生痒,这是另一个由津枯而造成作痒的途径,此其二。
辩证论治
干祖望将本病分为5型:
1、邪困肺经型,症见喉痒而咳,痰少色白,咯痰不爽,咽干喜热饮,对寒风刺激较敏感。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团块状增生,局部晦暗。以三拗汤加味(麻黄、杏仁、甘草、干地龙、蝉蜕、桔梗、苏梗、苏子、甘草等),方中地龙、蝉蜕有抗过敏以止痒的作用,桔梗、苏梗、苏子有降气止咳化痰的作用,病程较长而久病入络者加荆芥炭。
2、火独盛型,症见喉痒干咳、灼痛而饮水则舒。查: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局部红艳。以导赤散加味(生地、竹叶、灯心草、芦根、茅根、茜草、紫草、旱莲草等),方中茜草、紫草、旱莲草为干氏三草清热脱敏汤,可清血中之热达到止痒的目的。
3、胃火肾虚型,症见喉痒干咳,咳而不爽,咽干喜凉饮,伴口哕泛恶,偶或牙龈松动,牙齿出血,尿黄便干,舌红,苔薄映黄,脉滑实。查: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小血管扩张暴露(深红色),局部呈红艳型重度充血。以玉女煎加味(熟地、生地、生石膏、麦冬、盐水炒牛膝、芦根、沙参、杏仁、马勃等),马勃可引药入咽。
4、津液亏损型,症见喉痒频咳,咽干钝痛,饮水得解,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伴鼻干目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有裂纹,苔薄,脉细或平。查:咽后壁淋巴滤泡轻度散在性增生,局部轻微充血,黏膜表面干而发亮。以增液汤加味(生地、麦冬、玄参、沙参、桔梗、甘草等)。
5、脾衰土弱型,症见喉痒作咳、多饮求润,咽喉有痰附着,频频清嗓,咯痰得爽。伴时感胸闷脘痞,神疲乏力,便清或干而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细。查:咽后壁淋巴滤泡呈团块状增生,局部呈晦暗型充血。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百合、杏仁、陈皮、升麻、桔梗、甘草等)

 


陈萝

【释名】陈萝卜缨是指陈久的萝卜叶子,时隔1年以上者更好。

【制法】在小雪以后,大雪以前,择肥壮不蛀,并且未洒过农药者,拔出后,选白而扁的连叶平放三五日,频频洒水。这时叶子不但不枯萎,中间叶心部分,反而翘然直立起来,可将叶连根蒂削下,注意削时多带一点根蒂,用竹竿把削下的缨子倒垂晾起来,晒在朝东的屋檐下,让它上午见太阳,中午下午不见太阳,如遇大冻,还需收进屋里。

到冬至这天,把萝卜缨用稻草绳扎起,大致是五棵到七棵扎成一把,上下用稻草扎两道,然后置于北面的草屋上,草屋是麦草所盖,最好要当年新盖,如果没有相巧的,也可做一个麦草垫,架空斜向北方即可,且比屋上易于照顾。此时萝卜缨不怕冻,并希望雪压,但不要让大雨冲淋,如有大雨,应当用预制的芦席或竹帘遮盖起来。

到了立春后几天,把它取下,松下稻草绳打散开来,摆在太阳下晒2-3天,干燥了去掉浮屑,切碎用干燥瓷坛或瓦罐装起备用。(《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咽喉门也有此药制法的记载,不过简略得多。)以上方法比较费事,条件既难选择,而且也不易保证完成。下面的方法比较简单,即按上法削下连根蒂的萝卜缨,晾在竹竿上不动,冬至以后,把竹竿改晾到朝北的屋檐下,使其仍能受到雪打,而受不到檐溜水的淋沥,立春取下,装坛备用。

陈萝卜缨治咽喉疾患,民间流传已久,制法用法,多式多样,上述的是吾家制法,是许多方法中的一二种,可是在本草书上的记载,并不太多。李时珍很感慨的说"古人不深详之,岂因其贱而忽之耶,抑未谙其利耶。"主要恐是因其易得,而被忽视了。

【性味归经】性平,昧辛苦。归肺,脾,胃肠,三焦诸经。

【功用和主治】李时珍说"莱菔,根叶同用。"

下气宽胸:《唐本草》说它"下气",宁源说它"宽胸膈",有说是"生食宽中",孟诜更说它能"利五脏",寇宗夷说"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李时珍说"生食升气,熟食降气"有说"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和中化滞:《唐本草》说它"消谷和中",李时珍说它"化积滞"。

消痰,治咳嗽及失音:《华诸家本草》说它"消痰",《唐本草》说它"治咳"。李时珍说"饮汁治失音"。《韩氏医通》谓"萝卜风干,愈伤食嗽"。

清咽,祛风热:《得配本草》述治"喉痹口疮"。其确能清利咽喉。当然和上举几点主治的作用分不开,更主要的,可能和祛风热有关,肖炳说它"去邪热气",有说它能"行风气",经验证明,陈萝卜缨对急性红喉(包括外因的风热,寒伏火,时邪,内因的痰热及痰滞),确能起到决定性的治疗作用。当然白喉、喉风等,用之为药引则可,若作为主将,则不相宜。《景岳全书》有云"萝卜杵汁和以清泉,少加元明粉搅匀,徐徐饮之,既可消痰,亦可清火。"余家于喉症之痰热重者,亦常采用此法。

上引的文献,虽然是根叶混谈的,有些主要是指根(如捣汁用者),不过上举四点效用,因英也有同样效果,屡试不爽,是可以肯定的。

另外,咽喉病的患者如兼有出血。大小便不利,或下痢,泄泻,关节疼痛,以及素来嗜酒及近烟火的,不但不须爹禁忌,反有附带的疗效,换句话说,遇到这样的患者,还应当加重使用。用量为小儿10克,成人15克。

【实际使用】

1.萝卜缨茶:陈萝卜缨,清茶叶各适量,泡茶饮,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屡患咽痛或喉蛾者,常饮之可预防发作,或减少发作。

2.甘桔卜缨汤:白桔梗6克,粉甘草3克,陈萝卜缨12克。泡茶或煎汤顿服,煎汤最好用天水,瓦铫,炭火;泡茶可酌加茶叶。主治咽中红肿疼痛,不破不腐,未发寒热者。

3.作药引:陈萝卜缨的预防和主治喉症,已如:述.重点在于红喉,不过白喉,喉痧,喉痹,喉风.喉痈,嗽瘤等症,不拘急慢,均可用作药引,并无多大禁忌,昔贤有云"汤之作引,如舟之有楫"。陈萝卜缨能人肺,胃,三焦诸经,故对喉症,用之引经甚宜。

4.外用:《喉科紫珍集》第三十五方,碧雪丹中即用白萝卜苗。

5.食疗:用白萝卜切块,与烧鸭(即已冷的烤鸭)煨成萝卜烧鸭汤作咽喉患者(尤其是白喉)之食疗,颇有俾益。

【禁忌】有谓其破气,不宜于虚人者,然酌减其量即可,不必多加顾虑。

【预防】《奇效良方》谓冬月于临卧时,食生萝卜三五片,可无咽喉之疾。又《广群芳谱》说:"王曼好劝人食萝卜根叶,云:冬食功力多甚,养生之物也。"余家经验常用陈萝卜缨加盐及麻油蒸作小菜食,或以萝卜作汤,能预防喉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