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四(黄浦2)

 xuminglibrary 2014-04-05

29.上海音乐厅

黄浦区延安东路523号,是上海音乐厅,旧时是南京大戏院,也曾叫过北京电影院。这座建筑端庄大方,西洋味十足,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8951228日,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7个半月后的1896811日这当时被中国人叫作“西洋影戏”的玩意儿就在上海放映,当然也是在中国首次放映,可见上海的领风气之先了。20世纪30年代,南京大戏院成为专映美国福克斯公司、雷电华公司和米髙梅公司的首轮影片的中国影院,获得三大公司影片的专映权。虽然南京大戏院以放电影为主,但设计有小乐池,以供演出伴奏之用。当时的上海,音乐,尤其西洋音乐的表演还没有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但租界上流社会,在英国、法国、美国等总会建立后,时有表演。在南京大戏院,为公众表演最早的是工部局的交响乐团。这次演出是1932年。其后,工部局的夏季音乐会成为南京大戏院的固定演出。3040年代,还有一些外国著名的音乐家到南京大戏院演出。19336月世界著名钢琴家莫什维支,19376月著名钢琴家米罗维支、大提琴家皮亚斯特罗、低音提琴家约瑟苏斯特联合在南京大戏院作精彩演出。194210月,小提琴家阿德勒也曾在这里演出。舞台剧和地方戏南京大戏院也为其提供演出。1933年嘉璧歌舞班的维也纳歌舞晚会,1943年的歌舞剧《金缕曲》、日本东京宝冢歌舞团等都是在南京大戏院公演。抗战胜利后,这里演出过《孟姜女》大型乐剧,尤其是梅兰芳先生于194645月间在这里连演了13天,轰动一时。

  南京大戏院是仿西方古典建筑形式成功的典型实例之一,也是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戏院。20世纪20年代末,电影行业成为一种朝阳产业,上海的一些社会名流瞄准了这一行。当时的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麦包禄路(今龙门路)口,是潮州会馆的一块土地。1929年,怡怡公司经理何挺然租下建戏院,邀请中国第一代留洋美国的华人建筑设计师范文照、赵深设计。1930年建成,取名叫南京大戏院,同年326日开业首映美国歌舞片《百老汇》。建成之时,它的建筑水平和设备一流,压倒了雄踞沪上多年的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院)和奥迪安戏院(位于四川路)。而此时“大光明”还没有建。以致当时美国的《纽约日报·上海通讯》把南京大戏院比作当时美国设备最好的戏院“洛克赛”,称其为“亚洲的洛克赛”。南京戏院正面门楼为4层,其余为2层,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占地面积约138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纯粹的西方复古主义样式。外墙下部墙面为汰石子,上部为红釉砖清水面。正门上方采用了两根半圆形古典爱奥尼克壁柱和两根爱奥尼克四分之一圆壁柱,组成了三开间的壁龛和3扇圆拱形窗。圆拱窗门之上是横条浮雕装饰,加上雕花屋檐,使建筑显得十分古朴典雅。雕塑是特别邀请留法新诗人、雕塑家李金发设计,由音乐、舞蹈、戏剧的情节组成。人物造型取材西欧神话故事,特别强调抒情和诗意。拾级而上,是6扇木框玻璃大门。推门进入,你会感到非常惊奇,好像走进的不是中国的剧院,而是巴黎或罗马恢弘而古老的宫殿。门厅、楼梯、回廊以及高大的圆柱全是大理石装饰的古典形式。观众厅平面为钟形,平顶较高。二层层高最高。正立面,沿延安东路一面,及其转角处有券形门和阳台。三楼上挑出檐口。四楼顶上有巨大的广告牌。当你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豪华的中央大旋梯把观众导向两个方向。前是走马廊,后有休息室。楼上、下的休息厅可容纳千人。内部设施十分讲究,具有当时的一流水平。观众厅特制的地板视之似坚,踏之则软,步履无声。四周墙壁用拉毛粉刷,一墙一柱的建筑造型都有助于音响传播。厅内柱身是用大理石材料,柱头为黑白混合,柱头和壁上的装饰都采用古希腊式样的花纹。舞台设计有自动上下的银幕及备用自动吊杆,装置丝绒台幕。有冷暖气机房,具有空调和风洞设备。整个建筑的外表高尚且有艺术魅力,建筑的装饰富有变化,色调淡雅。古典的爱奥尼克柱子与券式门窗配合的协调而大气。整个建筑具有一种韵律感。有人比喻南京大戏院是“凝固的音乐”。据说,1959年在上海几十座影剧院选音乐厅,最后选中了南京大戏院,不是没有道理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南京大戏院改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建国10周年,文化部门要举办“上海之春”需要一个固定的音乐表演场所。著名音乐家丁善德、贺绿汀、黄贻钧、谭抒真等力荐北京电影院,政府组织专家多方论证,由于“北京电影院”的音响效果好而入选。1959年对舞台、乐池等进行改建,改名“上海音乐厅”。“文化大革命”中曾改名“革命音乐厅”,民族音乐与交响乐的改编版,如钢琴伴奏《红灯记》、交响乐伴奏的《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成为音乐厅主要演出节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称上海音乐厅。自1960年起,上海举办的历届“上海之春”音乐节、国际广播音乐节,这里都是主要演出场所。国际、国内的音乐团体来沪,也大多在这里演出。本市的院团更把这里作为新人作品展示的首选演出地点。20世纪80年代,普及音乐知识,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厅推出贝多芬作品系列音乐会,市民连夜排队,门票一抢而空。长期以来,当你一走进休息大厅,映入眼帘的是16根合抱的赭色大理石圆柱,气度非凡,观众厅的色彩淡雅庄重,与其演绎的古典音乐有着惊人的统一。其自然音响之佳,既得到建筑学专家的首肯,更为众多的中外艺术家认同。90年代,改革开放欣逢盛世,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商业演出频繁,许多音乐家和音乐团体光临上海这座日益国际化的大都。著名的小提琴泰斗斯特恩,以及阿卡多、祖克曼、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郑京和、林昭亮;钢琴家拉萝查、傅聪、殷承宗、许斐平、古斯塔夫·罗米罗、朱丽亚弦乐四重奏团、费城交响乐团的室内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等,均来上海音乐厅表演,并获得巨大成功。在音乐厅坐着,静静地聆听大师们的演奏,看着他们高超的技巧,听着他们从容不迫的心声,你会感到是人生最快乐的享受,你一定会被回荡在这里的音乐所陶醉。为庆祝上海音乐厅建厅70周年,于2001年特邀波兰国立肖邦音乐学院的音乐家来上海,在音乐厅分12场演奏肖邦的全部钢琴作品,开创了中国世界音乐巨匠作品全集演出的先河。上海的主要音乐表演团体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等,更是把上海音乐厅作为他们的主要演出场所,每年都要奉献许多台精彩的节目。我国年轻的音乐家在这里成长,现已经成名的大提琴家王健、中提琴家张立国、小提琴家薛伟、王晓东、张乐、黄蒙拉,歌唱家髙曼华、刘捷、胡晓平、黄英、陈小群,指挥家陈燮阳、张国勇、胡咏言等,最早都是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大舞台的。一位音乐评论家在一篇文章中描写上海音乐厅的那种氛围。他写道:“当灯光黯淡,当指挥在掌声中走上台,当音乐在寂静中轰然而起,曾有多少热爱音乐的心灵随之颤动。美妙的音乐为爱乐者打开了一扇门,如同走进了天堂或者仙境。”

  1995年延安路高架的修建,音乐厅面临汽车噪声和地基震动的困扰,上海市政府毅然决定进行平移修缮,保护这座艺术的圣殿。2003611日,音乐厅终于成功地向东南移动了66.46米并抬高1.68米,远离了高架。现位于西藏南路过街天桥的南边,西藏南路路西,一片嫩绿的草坪中,东与“大世界”塔楼隔街相望,北隔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与上海大剧院相距不远,形成了上海城市中心的高档文化区。音乐厅平移工程保留了原建筑的古典风格,新建的外墙西立面和南立面完全参照原北立面的西欧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整体非常和谐,艺术浮雕也得到恢复。有一位新闻记者动情地说:(这是)留住一座城市对音乐的爱情。老的上海音乐厅共有观众席1122座,其中楼下640座,楼上482座;镜框式舞台深8.35米、宽16米,音乐会可使用面积约100平方米;舞台上方有可调控反响板、备有斯坦威D—274三角钢琴1架(编号474380)。60路调光台,其中面光46路、顶光4路、内侧光10路。24路雅马哈调音音响1套,台口话筒插口16只。世界著名的声乐、器乐大师竞相在此一展高超的艺术才华。上海音乐厅,一座中外闻名典雅的音乐殿堂。200510月,平移后的上海音乐厅重新与广大市民见面。

 

         1.音乐厅正面
          2.音乐厅夜景
         3.音乐厅局部
          4.建筑细节
          5.音乐厅内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