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氏中医@医案 妇科 18例@@

 连元康lian 2014-04-06

产后血崩不止

    
  龙XX,女,27岁,已婚,干部,1955年2月8日初诊。

  患者于产后五小时内,即开始阴道大流血,曾经注射、口服药物,输血、刮宫等治疗,现迄五十六天,血仍不止,时有血块流出。腹部肌肉枯黑无泽,少腹肌肉微现肿硬。颜面苍白,目无神采,语言低缓,唇舌皆无血色,面目手足浮肿,右下肢不仁,左下肢麻木,肌肤甲错,关节与腰部均疼痛,阴道除下血块兼有脓汁流出。小便淋漓不禁。耳下取血,已成淡黄色液。舌淡苔白,六脉微细。良由产后流血过多过久,气血两虚,兼之损伤冲任,八脉无力统驭,升降失和,营卫不谐,气无能以帅血,血不足以固气,已成危候。所幸每餐尚能进稀饭一碗,胃气尚存,犹有运药之能,当急以固气止血为务。

处方:
  党参一两 黄芪五钱 白术四钱 大熟地四钱 龙骨五钱 牡蛎三钱 乌贼骨一两 阿胶珠二钱 蒲黄炭一钱 连服三剂。

  2月12日复诊:患者食纳渐增,精神稍有好转,色泽如前,阴道仍不时有血块流出,惟较过去略少,脉转沉细,舌仍淡而苔白,斯时仍未脱离险境。宜原法增减:去熟地加党参五钱,血余炭三钱,三七(研末吞)三分,姜炭五分,升麻一钱。连服四剂。

  2月17日三诊:病情虽略趋稳定,诸证依然存在,遂继以参、芪、术为主,益气、强心、健脾。鹿角霜通督脉之气,阿胶养肝肾之阴,杜仲、续断续络脉之绝,并强腰膂,以之为辅。三七、蒲黄炭涩血之源,以之为佐,恐止涩过甚,兼以香附舒气之郁,以之为使。

处方:
  黄芪一两 党参五钱 白术三钱 鹿角霜一两 阿胶三钱 蒲黄炭三钱 续断二钱 炒杜仲四钱 制香附一钱 三七三分(研细冲) 服一剂后,流血减少,于原方中去香附,减黄芪为五钱,因味过甘,胃气略阻,服药欲呕,加酸枣仁三钱,山萸肉一钱五分以缓肝胆之急。再服一剂。

  2月19日四诊:流血之量再度减少,但仍有小血块和脓液排出,小便淋漓未止,饮食略增,神色少好,是日午后四时体温升高达39℃,至夜即恢复正常,此属血虚之潮热。脉舌尚无变化,仍宜固气止血,前方加龙眼肉、乌贼骨以润心肝而实脾。处方:
黄芪一两 党参一两 鹿角霜一两 阿胶三钱 龟板一两 熟地四钱 杜仲三钱 续断二钱 山萸肉二钱 龙眼肉三钱 乌贼骨一两 服一剂。

  2月20日五诊:尚有流血现象,脉仍微,四肢仍肿,乃气虚血败真象,续宜固气止血为治,重加炭类以涩之。处方:
朝鲜参五钱 黄芪五钱 阿胶四钱 荆芥炭八钱 血余炭二钱 侧柏炭二钱 地榆炭二钱 泡姜炭一钱 陈棕炭三钱 荷叶炭三钱 连服二剂。

  2月22日六诊:流血现象减少,睡眠食欲转佳,面目四肢浮肿如前,并觉身痛,乃流血过多,经络失养之故,主以补气生血,调和营卫为治。

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三钱 桂枝木(去皮)三钱 白芍三钱 党参五钱 阿胶四钱 炙甘草二钱 大红枣六枚 服一剂而血止,食欲增进,因议暂停服药,观察两日,惟以饮食调摄。

  2月25日七诊:阴道脓液亦减少,右下肢知觉由不仁而渐复,食眠均佳,但小便仍淋漓,脉见弦大有力,此尚属虚象,宜续补气血,兼益冲任,以补血汤和鹿角霜通督脉之气,龟板补任脉之阴,佐熟地、阿胶补冲任之血,杜仲、续断、破故纸续经脉而利关节,并补损伤。

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三钱 杜仲三钱 续断二钱 破故纸三钱 阿胶三钱 鹿角霜五钱 熟地四钱 服一剂,次日加炮姜一钱,川牛膝三钱续服。

  2月27日八诊:病无他变,议用血肉有情之品,助长生气生血之力。乌骨鸡一只,黄芪四两,当归八钱,炖服。每日炖一只鸡,连服三日。

  3月1日九诊:连日进血肉之品,滋养培补,病员已能起坐和站立,腿部麻木消失,关节灵活,肿亦消退,肌肤甲错渐脱,但因失血已久,损伤过甚,虽见新复,宜续补气血,并固奇经。

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三钱 桂枝木(去皮)三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二钱 补骨脂三钱 龟板一两 阿胶三钱 鹿角胶三钱 熟地四钱 炒杜仲四钱 服两剂。

  3月9日十诊:连日来病员曾一度兼外感用疏解,并因输血来源不洁,可能因之感染疟疾,曾用抗疟之剂。现均已愈,消化亦渐正常,阴道脓液很少,小便亦略能收摄,大便略少,可能由液枯所致,脉象缓和,议健强脾胃,益气补血,兼固冲任之虚。

处方:
  党参四钱 白术三钱 茯苓三钱 炙甘草二钱 木香一钱 砂仁一钱五分 黄芪五钱 当归二钱 鹿角霜五钱 龟板五钱 淡苁蓉四钱 大枣四枚 连服五剂,即停药以饮食调理,身体逐渐恢复,肌肉丰满,精神健强,经妇科检查一切正常,遂出院回家。

  按:中医对于血崩的认识,一般认为有以下的六种原因: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本例患者阴虚之体,又兼新产之后,气血暴伤,冲任受损,故而逼血妄行。是劳伤、气陷、虚弱三者兼有的血崩证。

  考历代医家有关崩证的理论非常丰富,《素问·阴阳别论》记载:“阴虚阳搏谓之崩”。陈自明谓:“妇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杀血心痛,由心脾血虚也”,“大抵数小为顺,洪大为逆,大法当调补脾胃为主”。严用和指出:“漏下者,淅沥不断是也,崩中者,忽然暴下,······又久不止,面黄肌瘦,虚烦口干,脐腹冷痛,吐逆不食,四肢虚困,甚则为胀、为肿······”。李梴认为:崩漏之由,“虚与热而已”,“治法多端,随证制宜”,“脉微弱为少气,女子主崩中漏下,致面色焦枯”。除春甫谓:“妇人崩漏,最为大病,······,大都凉血固涩,升气益荣而可愈也”。总括前人治崩要法,辨悉六者之由,不外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个步骤。本例辨证论治的原则,都是依据各家的理论进行的。初诊时,已经产后大流血五十余日不止,气血两竭,而见肿胀,下肢不仁,小便失禁,六脉微弱,病情的确是非常严重的。唯幸尚能啜粥,胃气未绝,故尚能运药,有由危转安之机。治病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临床上具有深刻的意义。在全部治疗过程中,最初使用大量的参、芪、胶、地,所以止血塞流,中用炭类药物,所以止血澄源,末用气血双补及血肉之品,所以还复其旧。若只塞流而不澄源,则内虚之漏不可遏,若只澄源而不复旧,则孤孑之阴无以立,此所以临床贵乎本末不遗,前后不紊,方可言治
 
 

产后伤暑

    
  罗姓妇,24岁,产后受病。适逢六月盛暑,产后三日,恶露不下,饮食不进。望之面紫,鼻孔眼角俱有淡血渗出,舌抵齿不收,大汗出,高烧,烦渴引饮,饮后即吐出,片刻又饮复吐,诊其脉浮而无力,其证为虚,所服之方生化汤加桃、红,已数剂,瘀血仍不行,二便不利。蒲老寻思良久,处方颇难,产后本喜汗出,产后脉虚,恶露不下,少腹满,为常见证,但高烧口渴而吐,眼鼻渗血,舌出抵齿,均非产后常有之证。然而服芎、归、桃、红数剂恶露亦不下,病势反加,考虑其因,中暑伤气,其脉亦虚,加之口渴、汗出为暑病之征,按古人中暑脉虚、烦热、汗出、口渴,为人参白虎汤证,但产后恶露不下,小腹胀满,饮后即吐,水不下行,非白虎所宜。于是权变施治,以清为主,通瘀为佐,用二香饮加味:鲜藿香二钱,香薷一钱五分,杏仁二钱,扁豆花三钱,滑石块三钱(布包),生甘草一钱,鲜荷叶半张,银花三钱,藕节一两,茜草三钱。煎成频频与之,以代茶饮。服第一次仍吐出,再进则未吐,一剂服完,热退渴止,汗亦减少,第二剂去香薷、杏仁,加桃仁二钱、童便半杯,入药兑服,一小时后,即下黑血块,舌即收,眼鼻亦不渗血,始进稀粥,食后即安眠熟睡。次日复诊,神志安静,脉息迟缓,主以归芪建中汤加藕节、黑豆:潞党参三钱,桂枝一钱五分,白芍二钱,炙甘草一钱,生黄芪三钱,当归一钱五分,藕节五钱,炒黑豆五钱。连服二剂,瘀血已尽,微有淡血少许渗出,食、眠、便均正常,停药,以产后营养休息之。蒲老常法生化汤治之,瘀血不行,病势反增,芎、归乃辛温性烈上升之药,芍、地乃柔腻下降之品,均不宜于暑,用藿香和胃辟恶,香薷芳香微温,除烦解热利水,乃却暑之圣药,扁豆花和胃清暑,银花清热散结,杏仁利肺气,荷叶清热宣胃,滑石、甘草和中清暑,藕节、茜草通瘀散滞而不燥,一服暑消,再剂去香薷、杏仁不再宣通肺气,用桃仁、童便,破瘀结引血下行,一服而瘀滞尽去。临床治病,全在详察病因病机,时令季节,不可忽略,所以辨证论治,细心体会,认真思考,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关键

 

人工流产后发热

    
  患者宋XX,女性,37岁,住某医院。

  病史:妊娠四月半。因坐凳不慎跌倒,以致阴道流血,于8月22日急诊入院。检查外阴正常,子宫颈外口松弛,内口闭合,宫底脐下一横指,胎音不好,阴道有血,给以保胎治疗,次日阴道流血增多,似月经样,即人工流产,手术经过顺利,但术后随即发高烧,口服四圜素,而高烧寒战,连续四天不退,体温39.6℃,腹部稍胀,肠鸣音弱,剑突下至全腹均有明显压痛,有肌紧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呻吟叫腹痛,阴道出血不多。化验检查:血:血色素11.7,白细胞19,000/立方毫米,中性90%,单核2%,淋巴8%;尿:蛋白微量,红细胞3~4,白细胞7~8。血压120/80毫米汞柱,脉118次/分,血培养(-),当时诊断为晚期感染性流产、败血症,连续用过土、金、链霉素及多粘菌素和中药柴胡桂枝汤加减数剂,体温于9月1日渐降至正常,但患者自觉症状仅腹痛减轻,其它无好转,身困胸闷,不思饮食,头晕,9月3日体温又升高,畏冷发烧,周身酸痛,用抗菌素皆不敏感,体温日益增高,9月7日体温39.7℃,西医会诊认为产后感染未能控制,据检查炎症不是仅限于子宫内膜,已进入肌层及结缔组织,胎盘残留不下,主张手术摘除子宫,家属及本人未同意而于9月8日请求蒲老会诊:体温39.7℃,自诉寒热往来日数发,发寒时四肢亦发凉,热蒸时汗出不彻,胸闷,腹微满,少腹按之痛,头痛不眩,全身酸楚,不思饮食,口苦口干不欲饮,恶心呕吐一次,吐出所食之物,大便先干后稀不畅,小便黄,恶露尚有少量,为稀薄脓样,脉象模糊,浮沉皆无力,舌质暗红,苔黄白秽厚满舌,神色不衰,语音清亮,按证实脉虚,神色不衰是实非虚,当舍脉从症,因小产正虚,湿热蕴伏,以致复发热,形似柴胡证,但脉不弦,胁不满,张仲景虽云小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但其主要症候非属足少阳经证而似手少阳证,表现三焦郁闭之象,治宜调和三焦,疏解湿热。

处方:
  茯苓皮三钱 杏仁二钱(去皮) 苡仁四钱 白豆蔻一钱(打) 茵陈三钱 猪苓二钱 法半夏二钱 滑石块四钱 黄芩一钱(酒炒) 晚蚕砂四钱(包煎) 白通草一钱五分 淡竹叶二钱 二剂,每剂煎两次共取300毫升,分四次服。

  9月10日复诊:服药后潮汗周身出透,身体渐觉舒适,寒热解,体温下降,9月9日上午体温35.8℃,下午体温36℃,大便六次而稀色腐有脓血,化验检查找到革兰氏阳性杆菌,红细胞30~50/高倍视野,白细胞15~20/高倍视野,今日体温36.6℃,大便仅一次,尚有欲便之感,腹满减,尚有微痛不舒,俩身微汗续出,已能吃一碗稀粥,尚恶心,食不知味,口苦干皆减,脉沉弦缓,舌苔减,病势初步好转,继续调和三焦,清解湿热,原方去黄芩、晚蚕砂、竹叶,加厚朴一钱,藿梗一钱,神曲二钱,茯苓皮改连皮茯苓,二剂,服如前。

  9月12日再诊:服药后体温稳定,头痛身酸皆除,口已不苦尚微干,饮食略知味,精神好转,前天大便四次,昨日三次,质稀有粘液,脉沉缓有力,秽腻苔再减,病势已衰,但余邪未净,继续理脾胃,和三焦,清余邪为治。

处方:
  连皮茯苓三钱 扁豆衣三钱 苡仁四钱 白豆蔻一钱(打) 广陈皮一钱五分 厚朴一钱五分 藿梗一钱五分 茵陈三钱 滑石四钱 生稻芽三钱 神曲一钱 三剂,每剂煎二次取200毫升,分三次服。

  9月15日四诊:体温正常,大便每日一次,纳食增加,味和,精神渐振,腹胀已微,时有矢气,阴道已不流脓样液,脉和缓,舌质正红苔退净,停药观察以饮食休养十余日出院,不久恢复健康参加工作。

  按:本例为人工流产继发感染,炎症不仅局限于内膜而波及子宫肌层结缔组织,胎盘残留未出,对各种抗菌素皆不敏感,西医会诊主张手术摘除子宫,而中医根据脉证,审证求因,非产后热入血室,乃产后蕴伏湿热为病,患者流产小产已八次,由于谨防再度流产,先多睡少活动,时逢长夏,阴雨尤多,居处卑湿,久而伤气,湿邪蕴伏,复因损伤动胎,西药保胎无效,继则人工流产,正气再损,蕴伏湿热之邪乘虚而发,三焦郁闭,营卫不通,虽脉象模糊,浮沉无力,但神色不衰,故当舍脉从症,据汗出热不解,热而不烦,周身困倦酸疼,胸膺发闷,少腹微满,小便黄,大便先干后稀,舌苔秽厚腻,口干不欲饮,诸症皆为湿热郁闭之象,拟调和三焦,疏解表里,达邪外出,服一剂药后里通表和,肌表之邪由潮汗而解,蕴积肠胃之湿由下泄而出,体温随即降至正常,中医认为郁闭已开,三焦通畅,湿不遏郁,其热自除,服两剂后体温稳定,诸症悉减,但恶心,食不知味,腹微痛,故去清里之黄芩,宣泄之竹叶、晚蚕砂,加厚朴、藿梗、神曲,重点转向调理肠胃,一剂后饮食知味,精神好转,脉转沉缓有力,秽腻苔退而未净,湿热之势虽衰,余邪未彻,去苦降之杏仁,淡渗之通草,加陈皮、稻芽和中健胃以冀恢复脾胃功能,脾胃健强,营卫调和,三焦通利,余邪即可消除,服三剂后,脉象缓和,舌质正常,苔退净,精神、饮食、二便俱正常,停药观察嘱病者以饮食调养,病去强之以药反伤胃气,患者颇遵医嘱,不久恢复健康而出院
 

人工流产后流血不止

    
  刘XX,女,37岁,1960年4月13日初诊。

  患者施人工流产手术后一月,流血不止,色黑粘稠,腰酸腿软,头痛,神疲,心慌,烦躁,睡眠不佳,身微热,汗出,面黄少神,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涩,左关见动。认为由冲任损伤,瘀血阻滞,治宜调和冲任,消瘀止血。

处方:
  全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白芍一钱五分 干生地三钱 侧柏叶(炒)二钱 川续断一钱五分 芡实一钱五分 地榆(炒)一钱五分 生杜仲二钱 艾叶(炙)一钱

  复诊:服前方五剂,流血减少,血色仍紫,舌红,苔薄黄,脉沉数,仍宜调和冲任,但因瘀久化热,于和血之中佐清热化瘀之品,前方去艾叶加炒丹皮一钱五分,炒栀子一钱五分,莲房一个(烧半焦),又服七剂。

  三诊:流血已止,诸症见轻,脉沉弱,左关微弦。根据流血日久,气血两伤,在瘀去血止后,继用益气补血,以资巩固,乃用丸药缓图。

处方:
  补中益气丸早服二钱,人参养荣丸晚服二钱,月余而恢复健康。

  按:本例于手术后而血流不止,可能因冲任损伤之故。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脉损伤,不能约制经血,以致气血紊乱,故血流不止。同时,损伤则不能无瘀,瘀久则化热,血得热则行,故其治法,先以调和冲任,消瘀止血,继用和血清热,终以益气补血,俾冲任复,气顺血活而流血自止,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恶露不净

    
  陈XX,女,成年,已婚,1963年5月7日初诊。

  自本年3月底足月初产后,至今4旬,恶露未尽,量不多色淡红,有时有紫色小血块,并从产后起腰酸痛,周身按之痛,下半身尤甚,有时左少腹痛,左腰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处有静脉曲张,食欲欠佳,大便溏,小便黄,睡眠尚可,面色不泽,脉上盛下不足,右关弦迟,左关弦大,寸尺俱沉涩,舌质淡红无苔,由产后调理失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紊乱,恶露不化,治宜调营卫,和血消瘀。

处方:
  桂枝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茯苓三钱 炒丹皮一钱 桃仁一钱(去皮) 炮姜八分 大枣四枚 服五剂。

  16日复诊:服药后恶露已尽,少腹及腰腿痛均消失,食欲好转,二便正常,脉沉弦微数,舌淡无苔,瘀滞已消,宜气血双补,十全大补丸四十丸,每日早晚各服一丸,服后已恢复正常。

  按:患者产后四旬,恶露不尽,腰及少腹痛,周身亦痛,便溏等症。考《医宗金鉴》谓:“产后恶露······日久不断,时时淋漓者,或因冲任虚损,血不收摄,或因瘀行不尽,停留腹内······。”“产后少腹痛,其痛若微,乃产时血块未净,名儿枕痛······。”今患者恶露色淡红,舌淡红无苔,脉上盛下不足等,由产后调理失宜,有冲任虚损之象。便恶露有时有小血块,色紫,少腹痛,加之左腰至大腿有静脉曲张等症,则兼有血瘀之象。又兼周身痛,则因有瘀滞以致营卫不调之征,借用桂枝茯苓丸加味,用桂、芍、枣调营卫,用炮姜、茯苓、温运经脉,桃仁、丹皮消瘀和血。药后瘀滞化而少腹痛消失,营卫和而身痛止,大便亦调,以后改用十全大补丸以双补气血而善其后。前方共七味药,治疗的范围较广,而诸症皆有效,所以用药不在乎多而在乎精。药量方面,亦不在乎重,蒲老常说:药用适当,量不在乎大,量大往往药过病所,反伤胃气,用得适当,虽量小甚为有效。

产后受风

    
  李XX,女,29岁,1963年10月15日初诊。

  产后已二周(第三胎),恶露未尽,头痛身疼,恶寒不发热,微汗出,背及两膝关节发凉,饮食如常,大便干结,小便通畅,脉浮缓尺弱,舌质淡,苔薄白。此属产后受风,营卫不和,宜和营卫,祛风为治。拟熟料五积散加减。

处方:
  党参一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苍术一钱 厚朴一钱 枳壳(炒)一钱 陈皮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一钱 桂枝一钱 白芷一钱 桔梗一钱 防风一钱 黑豆三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用好醋一小酒杯,水半杯,和匀,将药浸湿炒成黄色为度,再加水慢火煎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剂。

  复诊:头痛、身痛俱减,余症同前,脉沉细涩,舌质正常无苔。认为外感已解,血气未和,宜调和气血为治。

处方: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干生地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黄芪三钱 桂枝八分 炙甘草八分 阿胶珠二钱 艾叶一钱 续断一钱 炮姜一钱 再服三剂,诸恙皆平而获痊愈。

  按:产后气血新虚,瘀滞未尽,营卫未和,风邪乘虚而入,此时纯补则碍邪,驱邪则伤正。故取调和营卫,祛风除湿之法,宗熟料五积散加减,攻补兼施。连服三剂,头痛身疼解除,恶露仍未尽,此风邪已去,营卫未调,继以胶艾四物汤与黄芪建中汤合方,调气血,和荣卫,佐以续断、炮姜,温以行瘀,连服三剂而获痊愈。

  由此体会,中医治病,重视虚实标本,或先治标,或先治本,或标本并治,或攻补兼施,此例先治标,后治本,若处理失当,则有延长病机之可能。

滑胎(习惯性流产)

    
  姚XX,女,35岁,已婚,1958年5月30日初诊。

  婚后十二年,先后流产或早产五次。其中一次是妊娠四个月流产。余均为五个月和六个月。每于妊娠一个月后必漏血十余天,并同时出现血压降低,引起头晕,至三、四个月左腿及左腰疼痛,虽屡次积极进行保胎措施,仍不能避免妊娠之中断。在第四次妊娠时,曾服胎产金丹亦未获效。现已怀孕两个多月,近二十天内有恶心呕吐,择食,大便稍干,小便正常,精神较差,睡眠尚可。诊其脉 左关沉弦短,右沉滑,舌正无苔。根据病史西医诊断为习惯性流产,中医则属滑胎。现有恶阻之象,治宜先调脾胃,次固肝肾,待脾胃健强,续予补肝肾以固胎本,并建中气以养胎元。

处方:
  1.台党参二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广陈皮一钱五分 砂仁一钱(打) 藿香二钱 山药三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此方缓服三剂,恶阻止后,继服下方。

  以泰山磐石与安胎银苎酒加减合方:

  2.熟地黄四钱 白术二钱 制黑川附子一钱 别直参一钱 杜仲三钱 当归一钱 桑寄生三钱 杭巴戟三钱 苁蓉三钱 川续断二钱 苎麻根三钱

  此方每剂煎两次,每次煎一小时,共取四百毫升,分两次温服。一周服一剂,并绝对控制性生活,以免扰动胎元。

  患者按法服之,直至足月顺利分娩。

  按:本例五次流产,已成滑胎之征,每次妊娠月余时,必漏血十余天,又兼胎漏之象。究其原因,一系脾胃较弱,胎气失养,一系肝肾不足,胎本不固。即习惯性流产。治之之法,首调脾胃,继强肝肾,使胎得所养而本且固。佐以苎麻根等以兼顾胎漏,因而第六次妊娠赖以足月顺产,其效甚显
 

闭经

    
  白XX,女,27岁,已婚,1956年5月11日初诊。

  患者月事不以时下已二年半之久。近一月来头晕目眩,心中胸膈不舒,睡眠不佳,饭后脘胀,消化力弱,二便尚调,颈部右侧淋巴腺肿大约一年。现已两年零两个月经水未来潮,自觉脐下有软包块,按之则痛,肌肉日见消瘦。检查:脉搏82次/分,体温37.4℃,血压104/64毫米汞柱。颈部右侧淋巴腺肿大,约1X1厘米,心、肺正常,肝在肋下能扪到边缘,腹部胀气,子宫体正常大小,后倾能动,左右穹窿无扪痛,子宫颈口有轻度糜烂。脉象两寸微,两关弦,两尺沉涩,此属肝郁脾弱,心肾不交,《内经》谓:“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治宜先调肝脾。

处方:
  抱木茯苓三钱 炒白术三钱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醋炒竹柴胡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炒栀子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制香附三钱 夏枯草三钱 吴萸八分 生姜三片 四剂。

  复诊:服上方,头晕、目眩略减,饮食渐增,胸膈略舒,大便正常,月事仍未至,颈部淋巴腺仍肿大,脉如前,原方加消瘰之品。

处方:
  抱木茯苓三钱 炒白术三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醋炒竹柴胡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丹皮一钱 炒栀子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五分 制香附三钱 夏枯草三钱 莪术二钱 三棱二钱 海藻三钱 牡蛎四钱 五剂。

  三诊:服上方食眠较好,浑身皮肤觉痒,颈淋巴核略软,午后微短气,并见手足心热,脉尚如前,此经闭日久,络脉受阻,气血不和,仍宜调和肝脾,并主通经和络,病程日久,宜以丸剂徐图,兼服下方。

处方:
  1.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白术三钱 桂枝二钱 泽泻二钱 川芎二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制香附三钱 鳖甲五钱 鸡内金三钱 川楝炭二钱 五剂,每日上午服一次。
  
  2.大黄 虫丸十丸,每夜服一丸,开水送下。

  四诊:药后腰腹胀,仅下白物,未见红色,午后手足心热减,大便正常,消化稍差,舌苔秽滞,脉象如前,宜原方加减续服:
  1.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醋炒柴胡二钱 白术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制香附二钱 三棱二钱 莪术二钱 官桂一钱 鸡内金五钱 川楝子(炮)二钱 炒小茴一钱 藕节五钱 三剂。
  
  2.大黄 虫丸六丸,服法同前。

  五诊:药后三天下少许红液,有似月经,间日以见少许,腰痛,小腹胀痛,二便正常,脉象转为弦滑,此血滞络阻日久、肌肉消瘦,若不能经消瘀,终必经闭血枯,今经有欲通之象,宜乘势续进。

处方:
  1.当归二钱 川芎二钱 白芍三钱 桂枝三钱 三棱三钱 莪术二钱 丹皮二钱 延胡索二钱 五灵脂三钱 炙鳖甲五钱 川楝子二钱 鸡内金五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三剂。

  2.大黄 虫丸六丸。

  六诊:三次攻剂之后,下血之量虽不多,兼有粘膜及白物。小腹按之痛,脉沉小紧,大积大聚,衰其半而止,改用调胃理气和血之剂。

处方:
  茯苓五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桂枝二钱 香附三钱 橘核二钱 川楝子(炮)三钱 泽泻二钱 鸡内金五钱 官桂一钱 木香一钱 五剂。

  七诊、八诊:病情比较缓解,阴户下气(阴吹),时有粘膜脱出,小腹及腰仍有胀痛,脉弦滑,改用舒肝理脾,疏利积气。

处方:
  竹叶柴胡一钱五分 制香附三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川楝子二钱 五灵脂三钱 京三棱二钱 蓬莪术二钱 鸡内金三钱 先后十剂,并送茴香橘核丸,每次二钱,日二次。

  九诊:月经来潮,量尚不多,有小血块,色紫黑,共行四天,腰已不痛,食、便 正常,脉弦滑,病人至此经事已通,气血初顺,仍以原法调理,再过两月,而体力精神渐复,以后又有妊娠。

  按:月经闭止而见肌肉消瘦,头晕目眩,气短心慌,手足心热,饮食较差,欲作风消之候,人见之莫不知其为虚,但颈部淋巴结核,气郁之象,少腹胞块能移,血瘕之征。根据《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先调肝脾,使其饮食渐增,头晕目眩渐减,而后通经化瘀,以法攻之。若只知其为虚,而补气补血;不知其月经久停,络脉受阻,气血不和,瘀结已成,而忽视通经化瘀,则虚者愈虚,闭者日闭,瘀者日瘀,而为血枯经闭。故用三攻之法,而月经即有欲通之机,虽不补而补已寓其中,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三攻之后,而即用调胃理气和血之剂,虽不再攻而攻已尽其用,“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

崩漏不止

    
  周XX,女,54岁,1962年6月22日初诊。

  患者阴道流血已四月余。从去年起月经每数月来潮一次,量稍多,夹有血块。今年春节期间,连续流血十五天,止后四十多天又开始流血,迄已四月之久,始终不止,血色鲜红或偶下烂肉样血块,素有头晕目赤,腰疼,大便干燥,小便正常,尚能行动和操持轻微家务。询其过去病史及生育情况,曾有性病历史,早已治愈,正产八胎,健在三人,余均早夭。诊其脉两寸尺均弱,左关弦急,右关弦缓,舌质嫩红,舌苔薄白。此属崩漏日久,荣气已虚,冲任不固,治宜调复冲任,止血化瘀。

处方:
  干地黄五钱 当归三钱 清阿胶三钱(烊化) 川续断二钱 炒杜仲二钱 炮黑姜一钱五分 茜草二钱 乌贼骨三钱 服六剂。

  复诊:阴道流血今天开始稍减,精神、食纳、二便均如常,睡眠亦可,脉寸细关弦尺弱,舌淡苔薄白,于原方加白芍二钱、艾叶一钱、醋制香附一钱五分,服十剂。

  三诊:四个多月之阴道流血,服药后基本停止,但尚有白带,偶有心慌,头不晕,胃纳佳,二便正常,脉沉弱,舌质、苔如前,由于病程过久,气弱血虚,非益气无以助统摄之力,故用参、苓、术、草,非补血无以复血海之损,故用归、地、阿胶。然补而毋滞,故仍用乌贼、茜草、香附以化瘀理气。

处方:
  党参二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当归二钱 干地黄三钱 清阿胶三钱 乌贼骨三钱 茜草一钱 制香附一钱 服五剂。

  六至十二诊:最近两月一直未见阴道流血,精神体力均逐渐恢复,食眠俱好,间有头晕、目眩、噫气、腰疼、白带等。其脉沉弱或沉缓,舌质色正,苔多薄白,根据荣虚气弱,冲任不固,始终以养荣益气为主,兼调补冲任,下方进退共服五十四剂。

处方:
  炙黄芪三钱 当归二钱 干地黄五钱 清阿胶三钱 白芍二钱 炒杜仲二钱 续断二钱 乌贼骨三钱 茜草一钱 或加地榆炭,艾叶炭,或加怀山药、炮姜炭。

  按:傅山谓“妇人有年五、六十,经断已久,忽又行经者,或下紫黑块,或红如血淋,或谓是还少之象,谁知是血崩之渐······”。本例年已五十之外,又流血四月之久,渐成血崩,且老妇阴精既亏,岂容久漏,故急用归地阿胶养荣滋阴,杜仲、续断调复冲任,妙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而以黑姜引血归经,是补中又有收敛之意;尤以乌贼骨、茜草去瘀生新,是应用古人“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之旨。若一见血崩,即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恐随止随发,不能痊愈。必须于补血之中,兼行瘀和荣之用。

经行如崩(二)

    
  汪XX,女,50岁,已婚,干部,于1962年9月29日初诊。

  三星期前月经来潮,至今二十余日未止,开始量少,一、二天后突然血量增多,并有血块,近几日来少腹疼痛,腰痛,曾服中药数剂及注射止血针,仍不止,现血块略少,头目眩晕,食欲尚佳,二便正常,自觉手心发热,有时微汗,精神不佳,面黄不泽,脉五部沉弱,右关独洪大,舌质淡,无苔。属中气不摄,冲任不固,流血过多,致气血两亏,治宜甘温固涩,以圣愈汤加味,补中气,固冲任,益阴止血,庶免血亡气脱之虞。

处方: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二钱 熟地黄四钱 红参三钱(另煎) 炙黄芪八钱 清阿胶二钱(烊化) 炒续断二钱 地榆炭二钱 莲房炭四钱(存性) 服二剂,浓煎,频频服之,不拘时。

  9月30日二诊:服药后经血减少,腹痛稍轻,手心发热亦减,仍觉腰痛,站立及行走时仍觉眩晕,食欲及二便尚佳,睡眠不佳,脉沉弱、右关略缓,舌质淡无苔,仍宜益气养血,并固冲任。

处方:
  红参三钱(另煎) 炙黄芪五钱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茯神二钱 枣仁二钱 炒远志一钱 龙眼肉二钱 醋制香附五分 熟地四钱 炙甘草一钱 鹿角霜四钱 炒杜仲二钱 炒续断二钱 荆芥炭五分 服三剂。

  10月3日三诊:流血已大减,手心已不热,小腹尚有微痛,腰髋酸欲寐,食欲、睡眠、二便均正常,脉右弱而缓,左三部沉弱,舌质淡无苔,仍用调气血、固冲任。

处方:
  红参三钱(另煎) 炙黄芪五钱 当归二钱 熟地三钱 白术二钱 茯神二钱 枣仁三钱 龙眼肉二钱 炒杜仲二钱 鹿角胶二钱(烊化) 清阿胶二钱(烊化) 破故纸二钱 炮姜炭五分 木香三分 服三剂。

  10月4日四诊:服药后血已止,小腹已不痛,尚有头眩、耳鸣及腰痛,因二夜未睡好,身疲酸软,筋惕,脉寸尺弱,两关弦虚,舌质正常无苔,由气血两伤,八脉空虚,治宜补气血,滋八脉。

处方:
  红参三钱(另煎) 当归二钱 熟地四钱 鹿角胶二钱(烊化) 清阿胶二钱(烊化) 龟板五钱(打破) 山药三钱 山萸肉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枣仁三钱 龙眼肉二钱 炒杜仲三钱 炒续断一钱五分 枸杞子二钱 服三剂。另以黄芪二两,当归五钱,布包,仔鸡一只同炖,炖烂后去药食之。后以十全大补丸及人参归脾丸调理而愈。

  按:《内经》:“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今患者年及五十而月经反多,类似崩症,乃由过劳伤中,气不摄血,其右关脉独洪大,即是中气空虚,真虚假实之象,所以始终治以补气血、固冲任之法,而收痊愈之功。全部治法,前方以中气为主,后方以肝肾为主,这是先后缓急之措施,其要点在于辨之明,处之当。

经行如崩(一)

    
  黄XX,女,30岁,已婚,1956年10月初诊。半年前曾因月经流血过多,施行刮宫术一次,术后又以淋沥不止,住院两月之久,以后每次经行,仍然大量出血,常致休克现象,必须至医院施行急救,注射止血针等。月经周期不准,有时为半月一次,有时二十多天,来时有鲜红血块,四肢酸痛难移,头痛、头眩、耳鸣、心跳、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诊其脉象右微左涩,舌中心裂如镜。由去血过多,气血两亏,而止之过急,络中瘀滞,因而脉证虚实互见。但毕竟虚多实少,虚者当补,实者当消,法拟益气养荣为主,消瘀为佐。

处方:
  鹿角霜二两 龟板一两 红人参二钱 续断二钱 白术三钱 补骨脂三钱 海螵蛸三钱 杜仲四钱 龙眼肉五钱 每晨并服化癥回生丹二十粒。

  11月复诊:服后腰痛、腹痛均见减轻,精神亦转佳,因其经前心中紧张喜哭,脉沉迟无力,有脏躁现象,原法参入甘麦大枣汤意。

处方:
  龟板二两 附子 巴戟 补骨脂 炙甘草各三钱 小麦 大枣各六钱 杜仲四钱 白术二钱

  三诊:因其腰痛一月半未瘥,自腰部至两大腿中有时酸痛,有时刺痛,改进温补肾阳而强腰膂之法。

处方:
  黄附片 白术各三钱 杜仲 补骨脂 熟地各四钱 狗脊 枸杞子 桑寄生各五钱 川牛膝二钱 鹿角胶六钱(烊化冲服)。

  1957年1月四诊:症状虽有好转,但尚未见显著进步,总由去血过多,气亦大伤,内不足荣脏腑,外不足濡筋骨而利关节,继宜培气血,强心肾,建中气。

处方:
  西洋参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白术 茯神 龙眼肉各三钱 山药 苁蓉各四钱 龟板五钱 砂仁二钱 加姜、枣煎,连服十剂,症状大好,全身亦不太累,又按原方再进,另用参茸卫生丸,每日二丸,分早晚两次开水送下。至2月底月经来潮只有五日,血量仅较一般略多,腰腿痛均减大半,并能停止一切西药,续予黄芪建中汤加术、附,早晚另服右归丸。经过两个月后,经行渐趋正常,4月份月经逾期十六天未转,青蛙试验阳性,已怀孕矣。

  按:流血过多而致休克,其为气血两亏可知。但止之过急,往往留血成瘀,故第一步以补虚为主,消瘀为佐。血虚则肝失所养,欲作藏躁,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第二步参入甘麦大枣。气为血帅,血虚则气无所附,故第三步益气以统血,则气血调而月事以时下。

经漏(三)

    
  李XX,女,38岁,护士,1963年2月1日初诊。

  半年来经水不断,上半月多,下半月少,色紫,时见血块,有时小腹疼痛,恶凉喜热,一个月前于某医院施行刮宫手术治疗后,仍不断流血,血色时红时紫,经常有腰及下腹疼痛,食纳甚差,口干喜大量热饮,胃脘部常有堵胀感,大便干燥,隔三~四日一次,小便正常,心慌,寐差或多恶梦,疲乏无力,曾服在药汤剂及蜂皇精等,病情不减。脉象两寸尺弱,两关革,舌质黯淡无苔,此属漏证,由气血损伤,兼有瘀结,治宜调气血,化瘀结。

处方:
  艾叶一钱 清阿胶(烊化)三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二钱 干地黄三钱 川续断一钱五分 炮姜一钱 茜草一钱 海螺蛸三钱 柏子仁二钱 桂枝一钱 白术一钱

  2月4日复诊:前方服三剂,心慌消失,胃脘堵胀减,食纳转佳,阴道流血略见多,挟黑色血块,余症同前,脉滑,舌亦如前,属瘀行血活之象,治宜调气血,固冲任兼消瘀结。

  前方去柏子仁加炒杜仲二钱,黑豆三钱,再服三剂。

  2月7日三诊:流血时减,下血块后则腹痛即减,大便微干日一次,余症无变化,脉缓有力,舌淡无苔,瘀积已去,正气略伤,治宜培养气血。

处方:
  白人参一钱五分 黄芪二钱 炒白术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炒远志一钱 酸枣仁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炮姜八分 熟地三钱 续断一钱五分 木香五分 炙甘草一钱 清阿胶(烊化)三钱 三剂。

  2月11日四诊:流血减少,偶感腹微痛,上腹稍胀,有时左侧偏头痛,周身酸软,近日腰酸痛,微咳晨起少量痰,食、眠、便皆如前,脉象左寸沉细、关弦细数、尺沉细,右寸微浮数、关弦大,尺沉细,舌淡无苔,属血虚肝热、肝风微动,宜养血平肝熄风。

处方: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干生地三钱 旋复花二钱 石决明(煅)四钱 炒菊花一钱五分 杜仲二钱 川续断一钱五分 龙眼肉二钱 莲房(火煅)一个 清阿胶(烊化)三钱 三剂。

  2月14日五诊:两天来因劳累流血又见多,夜手足冷,耳鸣,余症大致如前,脉寸尺弱关弦虚,舌淡无苔,漏血过久,冲任不固,稍事操劳,血必妄行,治宜强肝肾以固冲任。处方:
干熟地五钱 炒白术三钱 鹿角霜五钱 阿胶珠二钱 炒杜仲三钱 川续断一钱五分 山萸肉二钱 肉苁蓉三钱 炮干姜一钱 三剂。

  2月18日六诊:流血显著减少,腰及腹痛见轻,脉弦大而急,舌如前,前方加地榆二钱,再服三剂。

  2月21日七诊:血已基本止,唯有时尚有少许粉红色液体,胃纳欠佳,偶有心悸,余症基本消失,脉寸尺弱,两关沉细,由病期过久,流血过多,治宜调补心肝脾,拟人参归脾丸缓补之,连服一月血止经调而痊愈。

  按:三例经漏,皆用和血消瘀之法,但各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或先固冲任而后消瘀,或先消瘀而后固冲任,或兼清热而消瘀,灵活掌握,不可拘泥
 

经漏(二)

    
  阿XX,女,38岁,1964年7月22日初诊。

  半年前因过度悲伤,发生月经紊乱,每月数见,近两月明显,断断续续流血,血量时多时少,血色时红时些小,或下黑色血块。伴有气短、心慌,左少腹胀痛,腰酸,乳房胀,手心发麻,颜面及下肢微肿,平时有低热,体温多在37.3℃左右。大便偏干,小便正常,偶见白带增多。

  既往史无特殊,正产一胎,小产一次。此次病后,于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颈糜烂和盆腔炎,经注射黄体酮,口服合霉素、维生素C和K等药止血,病情不见好转。

  舌质正常边缘不剂,苔薄白,脉象沉细,左关独弦,中医辨证为肝脾失调,热郁兼瘀,以致久漏,治宜清热消瘀,调经止血。

处方: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川芎一钱 细生地二钱 黄连(吴萸火炒)八分 黄芩一钱 炒丹皮一钱 茜草一钱 藕节四钱 炙艾叶一钱 川续断一钱五分 炒蒲黄一钱五分

  7月28日复诊:前方服三剂,流血反见增多,少腹疼痛剧烈,随至某医院用止血、止痛药后疼痛略缓解,但流血依然如前,余症亦无变化,脉弦细微数,舌同前,此郁热初清、瘀血渐行之象,治宜益气止血。

处方:
  黄芪八钱 当归二钱 续断一钱五分 莲房炭一个 鹿角霜四钱 地榆炭一钱 阿胶珠二钱 陈棕炭一钱

  7月30日三诊:前方服三剂,血仍未止,但血量有所减少,唯活动多时血尚多,脉舌如前,前方去鹿角霜加茜草一钱,丹皮炭一钱,再服五剂。

  8月5日四诊:流血明显减少,尚感身倦乏力,腰酸,腹微胀,大便偏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漏血已久,心脾两伤,以调心脾为治。

处方:
  党参一钱 炙黄芪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炙甘草一钱 木香五分 炒远志一钱 枣仁(炒)二钱 龙眼肉二钱 熟地二钱 杜仲二钱 当归一钱 续断一钱 炮姜一分 五剂。

  8月12日五诊:流血再减,腹胀消失,少腹偶有隐痛,脉右沉细,左弦细微数,舌淡无苔,虽漏血初减,但冲任不固,治宜滋肝肾以固冲任。

处方: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熟地三钱 白术二钱 炒杜仲三钱 续断二钱 破故纸二钱 芡实四钱 乌贼骨三钱 小茴香(盐水炒)八分 川楝子(炮)二枚 巴戟天二钱 血余炭(布包)八分 五剂。

  8月22日六诊:血止症平,舌正无苔,脉沉细左关微弦,前方去血余炭、巴戟天,加肉苁蓉二钱,三剂隔日一剂。停药观察而月经恢复正常。

  按:本例悲伤气结,肝脾失调,以致热郁兼瘀而漏,故首宜清热消瘀,俟热清瘀行后,继以益气止血,血稍止,又调其心脾、滋其肝肾,而冲任得固,经漏得愈,先后缓急,井然有序。

经漏(一)

    
  汪XX,女,39岁,已婚,干部,于1957年10月30日初诊。

  患者月经紊乱、淋漓不止已四年,因四年前生育第三胎之后,阴道一直流血,量多,有时色淡,有时深紫,夹有小血块,每次持续流血七、八天,停三、五天再发生流血状况,一年后出国期间,曾稍有好转,经期无腹痛,惟有小腹坠胀和腰酸。今年五月,经妇科检查,认为子宫纤维变形可能为子宫瘤之前期。本次月经为十月九日,十六日已净,十九日又来潮六天,量不多,呈褐色样。有时心跳头晕,口渴思饮不多,食欲、睡眠及二便均正常。脉象迟而缓,尺无力,舌正无苔,由冲任损伤,久则成漏,治宜调补冲任。

处方:
  醋制龟板一两 鹿角霜一两 生龙骨六钱 破故纸三钱 生杜仲四钱 续断二钱 杭巴戟三钱 山萸肉三钱 怀山药四钱 龙眼肉四钱 莲房(微炒焦)一个 川牛膝二钱 十剂。

  二诊:距上次月经刚二十天而又来潮,量多,色鲜红夹有小血块,腰酸,睡眠易惊醒,食欲及二便正常,脉象寸尺俱沉,两关微弦,舌正无苔,正值经期,治宜益气和血,兼化瘀滞。

处方:
  生黄芪四钱 当归二钱 干生地四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炒丹皮一钱五分 炒黑豆五钱 藕节五钱 茜草根三钱 十剂。

  三诊:上次月经共行五天,来去通畅,无腹痛,近半月来白带稍多,质稀无气味,腰不痛,月经将至,食欲佳,二便正常,睡眠好,头晕及心中消失,六脉缓和,此漏证基本向愈,惟且善养,月经来潮时服第二次方剂以调和气血,月经停止之后,再服第一次方三剂,以固护冲任。

  四诊:经治疗约半年月经已正常,最近月经又稍紊乱,经行不畅,量少,腰酸痛,食欲不佳,大便干,两三日一次,因上夜班,睡眠至多五~六小时,头晕,目倦,少精神,平时白带多,脉象左关迟缓,右关沉弦,舌正无苔,此属血滞,由情志过急所致,治宜活血行瘀。

处方: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赤芍二钱 干地三钱 桃仁一钱五分 红花一钱五分 酒军一钱 桂枝二钱 泽兰二钱 刘寄奴三钱 炮姜一钱 炒黑豆五钱 鸡血藤二钱 二剂。

  五诊:服上方后,虽然月经量稍增多,但较正常仍明显为少,仍然不畅,头晕腰酸,五心烦躁,精神非常兴奋,不能睡眠,食欲不振,大便不干,脉舌同前,原方去大黄、炮姜,加炒丹皮二钱,再服三剂。

  六诊:月经刚净,腰酸痛减轻,头已不晕,精神已不太兴奋,比较安静,睡眠转好,食欲亦有增进,二便正常,脉象左沉迟,右沉弦细,舌淡无苔,拟养营益气以善其后。

处方:
  人参养荣丸六两,每日早晚各服二钱,开水送服。

  自此月经周期复准,经行畅,每次5~6天,量中等。

  按:此例由于冲任损伤,兼有瘀滞,以致新陈代谢,失其常度,故治疗首宜调复冲任为主,并消瘀滞,但血以和为补,故继用桃红四物,活血行滞,因为补益冲任,即所以固经漏之源;活血行滞,即所以治经漏之流,源固而流畅,则经水自无失度和泛滥之虞。
 

月经量多挟块

    
  蔡XX,女,25岁,已婚,干部,于1956年6月28日初诊。

  患者月经过多约一年,经某医院用黄体酮等治疗无效。最近七、八个月来经期尚准,惟经量逐渐增多,每次经行七~八日,夹有血块,经期有腰痛及腹痛。旧有胃病未愈,平时食纳欠佳,睡眠不好,梦多,大便时干时溏,小便黄热。并有头晕,面不华,久站或头向下垂之过久,则有恶心或呕吐现象。右下腹部有压痛。妇科内诊:外阴正常,子宫体后倒,质软,圆滑,能动,约有小广柑大小,无压痛,穹窿阴性,宫颈下唇有少许糜烂。脉象弱软,舌淡无苔。此属冲任不固,气血失调,流血过多,五脏失营,治宜固冲任,调气血,并应增加营养及适当休息,节欲戒怒。

处方:
  红人参二钱 茯神三钱 白术三钱 炙甘草二钱 龙眼肉五钱 炒枣仁五钱 炒远志二钱 绵黄芪一两 巴戟天五钱 杜仲五钱 破故纸三钱 牛膝二钱 龟板二两 鹿角霜一两 服五剂。

  7月3日复诊:于6月30日月经来潮,与上次无异,量多,色紫,有血块,并夹白色粘膜样物,精神欠佳,身乏无力,脉数虚,仍宜原法加减。

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生地三钱 白芍三钱 潞党参三钱 生杜仲五钱 续断二钱 侧柏炭二钱 蒲黄炭二钱 炮姜炭一钱 地榆炭二钱 艾叶炭一钱 阿胶三钱(烊化) 龙眼肉五钱 三剂。

  7月7日三诊:药后血量减少,内挟粘膜及血块均消失,睡眠转佳,惟腿软无力,经期六天即净。脉弦虚,宜气血两补。

  十全大补丸八两,每日早晚各服三钱,并以龙眼肉八两,每日用五钱煎汤送丸药。

  依上法经过四个月的治疗,经量及血块逐渐减少,而至恢复正常,并获得妊娠,足月顺产。

  按: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潮之不汛,故亦称月汛。若经行过多,则已失其常候,其因不外两种情形,一属血热妄行,治宜清热凉血,以遏其流;一属冲任受伤,血失统制,治宜调补冲任,以固其源。本例则属后者,故取甘温调养,以奇经为主,经四个月治疗,不仅月经渐复正常,而且受孕
 

经前抽搐

    
  何XX,女,21岁,未婚。

  三年前因寒夜起床大便,感受冷气昏倒,此后每次月经来潮时,即发生麻木抽搐,经后始平,腹痛量多有紫血块,曾经各医院治疗二年余,未见显效,诊其脉象弦虚,舌正无苔,乃本体血虚,风冷之气,乘虚而入,邪气附着,营卫失和,以致经期抽搐,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活络。

处方:
  当归 桂枝各二钱 吴萸八分 细辛七分 黄芪白芍各三钱 防风 川芎各一钱五分 桑寄生四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连服七剂。

  下月行经,即无抽搐,但感觉麻木未除,仍用前法。经净后,即停汤剂,早晚各服对正 全大补丸二钱。再至下月经期,麻木亦微,唯腹部仍有不适感,已不似从前疼痛,经期仍服汤剂,经后,早服十全大补丸二钱,晚服虎骨木瓜丸二钱。数月后诸证平,经期亦复正常。

  按:此例某医院检查,血中之磷、钙均较正常人减少,自服中药后,不仅症状逐渐消失,且血中磷、钙亦转正常,这里是由病愈而磷、钙自动恢复,抑药物有促进磷、钙增长作用,是值得探索的。
 

痛经

    
  吕XX,女,成年,干部,已婚,于1956年2月初诊。

  患者月经不准,已十余年,周期或早或迟,血量亦或多或少,平时小腹重坠作痛,经前半月即痛渐转剧,既行痛止,经后流黄水十余天。结婚九年,从未孕育。近三个月月经未行,按脉沉数,舌苔黄腻,面黄不荣,知本体脾湿素重,先予温脾化湿,和血调经,双方兼顾。

处方:
  白术 桂枝 当归 泽泻 香附各二钱 茯苓 益母草各三钱 川芎 延胡索各一钱五分 三剂后舌苔化薄,觉腰腹痛,有月经将行之象。

  接予:
  当归 白芍 白术各二钱 官桂 川芎 苏叶各一钱五分 炒干姜 炒木香各一钱 吴萸八分 益母草三钱 温经和血。服后未见变动,因之细询问病原因:冬令严寒,适逢经期,又遇大惊恐,黑夜外出,避居风雪野地,当时经水正行而停止,从此月经不调,或数月一行,血色带黑,常患腰痛,四肢关节痛,白带多等症。据此由内外二因成病,受恐怖而气乱,感严寒而血凝,治亦宜内调气血,外去风寒,遂予虎骨木瓜丸,早晚各服二钱,不数天月经行而色淡挟块,小腹觉胀,脉象沉迟。

  方用:
  金铃子散、四物汤去地黄加桂枝、吴萸、藁本、细辛。经净后仍予虎骨木瓜丸,经行时再予金铃子散和四物汤加减。如此更迭使用,经过三个月的调理,至六月初经行而血色转正常,量亦较多,改用桂枝汤加味调和营卫。因病情基本好转,一段时间用八珍丸调补。此后或因劳动或其它因素,仍有痛经症状,治法不离温经和血,平时兼见胃痛、腰痛和腹泻等症,则另用温中化浊、活络等法,随证治疗。由于症状复杂,病史较长,经过一年多诊治,逐渐平静,于1957年4月始孕,足月顺产。

  按:本例病程历十二年之久,经中西医治疗,恒以神经衰弱,气血两虚,进行调理,但始终未中病机,卒无成效。来本院时,初亦以温脾化湿,和血调经,不见改善,乃详溯病因,始知由经期突遭大恐,受严寒冰雪侵袭,因而经乱渐停,诸证丛生。《内经》:“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正在经期,气乱血亦乱,兼受严寒,以致血涩气滞。明因之后,故改用内调气血,外祛风寒合治之法,病情逐渐好转,调理一年,而十二年之沉痼,始竟全功,婚后九年不孕,竟获妊娠。

月经不调(二)

    
  葛XX,女,41岁,干部,已婚,于1960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月经失常已久,每月后期,量少,色黑有块,来时少腹胀痛,并有头痛头晕,午后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喜凉饮,失眠,两下肢膝关节时痛,偶尔面和四肢浮肿,大便不爽,肛门灼热,小便黄而热感。脉沉涩有力,舌质淡红,中心有黄腻苔。根据脉证,由湿热郁闭三焦,络脉阻塞,肝失疏泄,胆火上蒸,以致月经不利,形成上述诸症状,治宜清热利湿 ,解郁活络,消瘀行滞。拟龙胆泻肝汤加减兼当归龙荟丸并进。

处方:
  龙胆草一钱五分 细生地三钱 车前子三钱 麦门冬二钱 当归尾一钱 炒栀子一钱五分 枯黄芩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甘草稍一钱 鸡血藤二钱 白能草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水煎取汁,送当归龙荟丸一钱,连服三剂。

  复诊:服药后烦热、汗出、口干俱减,月经来潮色转淡红,偶尔尚见黑色,血块已减,量仍不多,仍感头痛,少腹胀,胃脘不舒,消化欠佳。脉右三部细数,左寸尺沉数,左关细数,舌红少津,苔黄中心有裂纹。壮火虽挫,病势略减,但消化力弱,未可急攻,主继续宣通郁热、和络消瘀为治,以越鞠加味,作成小剂缓图,以顾胃气。

处方:
  炒栀子一两 制香附一两 川芎一两 炒苍术一两 建曲一两 刺蒺藜二两 郁金一两 桃仁一两 桑枝二两 川萆薢一两 当归尾一两 血竭花五钱 怀牛膝一两 没药五钱 共研为粗末,和匀,分20包,每日煎一包,分二次热服。

  服后诸症消失,食欲增进,月事亦畅通,腹胀及血块均亦消失。

  按:月经不调,其治有四,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瘀者行之,滞者通之)。本例经血不利,乃由湿热郁闭、络脉阻滞而成。湿郁则化热,热郁则血结,故以清泄湿热为主。若单调经,不清除湿热,则热愈而血愈结,月经亦终不调。

  又按:两例月经,一虚一实,其症不同,其治亦异,说明虚当补,实当泻的道理。同时,还必须辨明虚实之由,如后者因湿热郁阻,故又取龙胆泻肝合当归龙荟,直接清热理湿,不单是从妇科求治法,而从内科求治法,以此类推
 

月经不调(一)

    
  谭XX,女,20岁,学生,未婚,于1960年12月12日初诊。

  患者月经从初潮起,周期不规律已六年之久,每月来潮二、三次,量少,色淡,劳动或稍累后,即淋漓不断,近四个月来加重,前不久曾服过益母草膏后,夜间经量较多,经期有小腹及腰背痛,腹部喜按喜暖。一年多来常有大便溏稀,日三、四次,小便正常。食纳欠佳,胃酸多,睡眠不佳,梦多。面黄,脉弦虚两尺弱,舌淡无苔,根据脉证,乃脾肾两虚之象,治宜温脾益肾。

处方:
  香砂六君丸九两,每次饭后服一钱。金匮肾气丸三十丸,每晚服一丸。

  12月17日二诊:服药后症无变化,昨天月经来潮,量多,色红,有血块,余无不适,脉弦滑,舌质正常无苔。值经行,改用调和气血之剂。

处方: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干生地二钱 制香附二钱 艾叶二钱 茜草二钱 川续断一钱五分 益母草二钱 藁本一钱五分 红糖引,服二剂,以后继服初诊之丸剂。

  至1961年8月8日,因考试后失眠,复来门诊时,谈其月经,自长期服丸药后,已按月来潮,量及色均已正常,经行一般五天,证明月经已恢复正常。

  按:患者在14岁开始初来月经起,一直周期不准,劳累后淋漓不断,量少色淡,腹痛而喜按喜暖,加之平时便溏,面黄,脉弦虚尺弱,舌淡无苔,症属脾肾两虚,用健脾益肾之法,月经即转正常,由此可见,脾主信而统血,肾为天癸之源,脾肾虚弱与月经关系至切,而脾肾又关乎冲任,因冲脉隶属阳明,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冲任不固,则月经失调,且易引起劳则淋漓,治其脾肾,即所以调冲任,冲任调,则经期未有不准者。若不辨虚实,单纯以四物汤作为调经通治方,难以收到应有效果。
 
 

益元胶囊(月经不调)病例

    范某某 女 19岁 北京某大学 2005年10月8日初诊
  月经稀发三年多,16岁月经初潮,之后月经一直不规律,多数推迟,最长时一年未行经。一年前曾接受雌H补充治疗后,月经能按时而至。5个月前停止激素治疗后,现已两月未行经,以往经期4—5天,经量较多、无痛经,末次月经25/6。
  现症:精神不振、眼睑微肿、心烦、手足心发热、睡眠欠安、大便干,舌质红、苔白,脉沉细。
  辨证:气血两虚、肝肾不足
  中医诊断:闭经
  西医诊断:原发性闭经
  治疗:补益气血、滋补肝肾
  处方:女贞子15g 大云15g 免丝子15g 当归10g 白芍15g 鹿角霜15g党参20g 黄芪20g 枸杞15g 羊霍15g木香10g川芎5g 灸甘草3g炒枣仁15g茯苓10g
  药后精神明显好转,手心热,心烦,,睡眠欠佳。
  2005,10,20,二诊
  辨证:气虚改善,阴虚突显,改投养阴补气。
  处方: 当归10g 赤芍15g 白芍15g 川芎5g 生地15g 枸杞子15g麦冬10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五味子5g 柴胡10g黄芩10g 薄荷6g陈皮10g 远志5g丹皮6 g枳壳5g炒枣仁15g灵芝10g茯苓10g党参25g黄芪25g
  2005、11、3三诊
  药后手心不热,心烦减,睡眠好,面色转红润有泽,大便偏稀,舌质红、苔少量,脉沉细。
  处方:当归10g 白芍15g 党参20g黄芪20g枸杞15g大云10g 干姜3g
附片3g川连3g 木香10g 鹿角霜10g 茯苓15g 苡仁15g 夜交藤15g 益母草10g 女贞子10g
2005、11、21四诊
月经仍未来潮,大便转成形,日一次,纳食增,体力好,眼睑肿已消失,自觉乳房发胀,临近考试,睡眠易醒欠安。舌脉同前。
处方: 当归10g 白芍15g 枸杞15g 大云10g女贞子15g炒枣仁15g
茯苓15g党参20g 黄芪20g 紫河车6g 干姜3g 附片3g川连3g 鹿角霜6g 寄生15g木香10g益母草15g
  2005、2、19五诊5天前月经来潮
  上方再进七剂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天癸是由肾气充盛而产生的,天癸成熟的征象,在女子是有月经排出。此室女闭经案,16岁初潮后,月经不能如期而至靠雌激素维持,说明年已二七肾气仍未充盛,天癸未成熟,故见月经稀发,治宜补肾精以促天癸之成熟,益气血以助月经之化源。药用:女贞子、大云、菟丝子、枸杞子、淫羊藿补肾为主;参芪四物汤益气养血;茯苓、远志养心安神。药后体力恢复,精神好转。仍手心热,心烦,睡眠不佳,说明无形之气易生,而有形之血难复,故治以养阴血为主,方用四物汤养肝血,枸杞、麦冬、二至丸、五味子养肾阴,参芪益气,小柴胡汤畅气机以助气化,枣仁、远志安神,取效后,仍遵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旨,加附子、干姜体现了阴中求阳之旨。

  王某某 女 32岁 绵阳个体编织户
  1997年1 月6日来诊时自述;“经常头痛,有时昏得抬不起头,偶尔下蹲时起立,眼前好像有很多雪花飞舞.脱发很多,经常口干、腰痛有时好像断了一般,小腹经常疼痛。月经将至的前7-8天就流浅红色血水,耳朵刺痛流少量鲜血.平时根本不能接触冷水,一接触冷水,手脚心就烧得利害。经常感冒,稍干活就觉得疲惫不堪.有胆囊炎、鼻窦炎、肾盂肾炎等病史”.按常规服完40g“益元散”后,患者自述“上述各种症状都有减轻,尤其使人高兴的是,这次月经到期即至;不像以往先流七、八天浅血水,耳朵也不出血了,月经颜色也较以往红艳。别人也说我脸上有点红润了,不像以往青黄青黄的”.患者脸上的黄褐斑也减褪了三分之一。

  张晓慧 女 32岁
  自14岁初潮至今痛经近20年,多方求治无效,每次行经痛苦异常,中西药并进止痛,亦需5-7天才能缓解,发作时呻吟翻滚,面色苍白,腰腹及手足冰冷,只能卧床休息,无法上班,患者自称我这肚子里不知什么东西作怪,这么难受,不如死了算了,1999年11月服用益元胶囊丙型,外用雷火神针外灸肾俞穴2月后,痛经减60%,行经时只微痛,可以适当活动,服用至2000年5月,痛经痊愈,经期可以正常工作。

  宋某某 女 36岁 四川大学教师
  2000年7月初诊:月经极度紊乱,行经10余天方净,1-2天后又至,几乎没有月经干净的时候,患者痛苦不堪,精神忧郁,烦躁不安,面部色斑,腹胀,大便不成形,服益元胶囊配合中药一月后,月经6天即净,12天后又至,色斑减退60%,患者精神非常轻松,较上次开朗很多,继服半年,月经完全正常。色斑消退,面色白里透红。

  李玲 女 38岁 广元市某美容院老板
  月经提前一周,前5天黑色血水,第6天颜色转红,半月方净,乳房硬结,约2cm不规则包块,胀痛、压痛,月经前期乳房胀痛不堪,不能触摸,经常腰痛,神倦,冬天手足凉,臀部凉,纳差,大便2-3天一次。2001年10月服用益元胶囊2个月后,精神好转,手足及臀部转暖和,腰痛减,乳房胀痛痊,硬结变软,仍然压痛,但较服药前压痛减轻,月经10天即净。继服3个月,乳房硬块消失,腰痛痊愈,月经准时,颜色鲜红,6天净。大便一日一次。

  艾某 女 24岁 西南科技大学学生
  2002年2月来诊,痛经,行经时疼痛异常,痛剧时反胃,痛后自感极度虚弱,纳差、面色苍白、便秘2-3天一次大便,经常服用果导、三黄片、牛黄解毒丸等。服用益元胶囊一月后痛经痊愈,大便改为一日一次。在2002年夏天本科毕业考研的最后冲刺时间里,坚持服用,感觉精力充沛,较同寝室的女生耐疲劳、记忆力好,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

  蔡冬梅 女 37 律师事务所
  2002年5月服用流产药后半月恶露不净,小腹痛,精神倦怠,服药2剂后出血量增多,鲜红,有少量淤血块,小腹隐痛,继服2剂,下猪肾大一块淤血后血止,腹痛痊愈,精神健旺。之所以第一次服药后出血量不止,反而增多,直至下猪肾大血块方愈。皆因宫腔内淤血未能排出之故!

  马琴 女 26岁 绵阳人出嫁至福建
  月经推后7-20天,痛经,月经量少,多瘀块、色暗红,右侧少腹痛,右附件积液,右卵巢囊肿,结婚一年未孕,消瘦,体重79斤,偏头痛、眠差,经常心跳快,畏寒。2002年6月10日开始服用益元胶囊一月后,睡眠佳,月经仅仅推后2天,痛经大减,量增多,纳增,病人风趣的说:“这次月经仅推后2天,几乎不痛,我好久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了,我巴不得它提前些!”

  杜洁 女 35岁 税务局干部
  2003年1月诊:月经或提前7天或推后10余天,颜色乌黑,量少却迟迟不净,迁延10余天,经期小腹凉痛,卵巢多个小囊肿,头昏,记忆力减退,眠差多梦,心烦易怒,背心凉,口中异味,服用益元胶囊一月后月经颜色转暗红,8天即净,经期小腹凉痛大减,2月后记忆力增强,睡眠转佳,背心暖和,月经量增多,颜色鲜红,5天即净。口中清爽,心情舒畅。坚持服用半年后,B超显示卵巢囊肿消失!

 

二、妇科治验

    妇科的疾病,一般分经、带、胎、产四大类,其余均与男子所患的疾病同。因此,中医妇科与内科之间,常常是有紧密联系的,而又有区别的。蒲老就具备既擅内科,又擅妇科的特点。在他的临床治验中,对妇科疾患,除运用妇科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瘀则消之――作为临床实践的理论指导,同时,还紧密地结合内科的理论体系,作为辨证论治的认识依据。我们对蒲老妇科的经验,接受尚少,体会尚浅,不能窥得全貌,仅从门诊病例中选择部分的月经病及产后病,加以初步整理。可以看出,同是月经不调,或同是月经过多,其证有虚有实,其治则有补有消。根据不同的病情,用不同的治法,收相同的效果,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