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凯莉:扒下公务员这层皮,你还是什么?

 学到用时 2014-04-06

 

在狂飙突进的大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如此渺小的存在,就像走在北京的王府井,步行的人摩肩接踵,一股看不见的力量不断地推动你往前走,可恍然回首,却不知道竟是为了什么在奔波劳碌、残喘终日。

 

想来我的朋友七公也有类似的感受。在南国轻描淡写的阳光下,他惬意地喝着一杯摩卡,同样轻描淡写地告诉我:“我辞职了。”听闻这一消息,我是惊讶的,毕竟30出头一点点的七公在某热门机构的公务员系统耕耘了将近10年,且具备了一定的“往上走”的职位和资历。但我又并非特别惊讶,从小浸淫在小城市的机关大院里,加上也曾“瞎猫撞上死老鼠”考上了首都的公务员,尽管最后做了记者,但我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无奈和心酸,还算是深有体会。

 

谈话的末尾,七公激烈地反问:“扒下公务员这层皮,你还是什么?”这一问题大概也是许多年轻公务员午夜梦回之时的扪心自问吧。前有青年乡长晒不足2000元的工资单,后也有大学生村官跟国家领导人抱怨工资太低,无法糊口。但真正下决心“扒下这层皮”的公务员,可谓少之又少,以至于某证监局局长下海办了一个农场,也成为见多识广的财经圈内爆炒一时的热闻。

 

所有经历过公务员考试的人,大概都会懂得,相比高考,这大抵是内容更为繁琐、竞争更为激烈的考试,千军万马走一条摇摇欲坠的独木桥。特别是在经济数据曲线图呈现悲观态势时,这一条独木桥在家长,甚至公众看来,更是闪闪发光的“康庄大道”。毫无疑问,我们无须怀疑任何类型的考试在普世意义上的甄选能力,能够进入公务员系统的,总是这个国家里的在学历、才能最为顶级的人士,在思想觉悟上更是适配于这一体制。

 

所有足够荣幸从而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年轻人,首先要做的是调试自己,收敛锋芒。我曾有一个潮男同学,后来在北京某乡下做了乡长,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扔掉潮牌服饰,换上公务员的职场装扮,比如大背头、短袖白衬衫、黑色西裤以及米黄色夹克衫。在初入体制的最初几年里,除了具备特殊背景的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都必须忍受仅供糊口的低薪,当然,隐性福利也是存在的,只是并没有那么多。写材料、改报告,是所有年轻人需要忍受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而一些官场恶习,比如喝酒、比如人际交往,也是避免不了的,出身、后台、机遇更是硬通货、若是情商不够,或者在这一话语系统里进步得太慢,可能导致很长时间都无法融入这一职场文化,升职往往遥遥无期,内心的煎熬更是不足为外人道。所以,有不够靠谱的调查称,中国的公务员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罹患抑郁症、躁狂症的比例相当之大。

 

万事万物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务员的身份似乎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带来的变化并不算大,暂且不谈灰色地界,仅从经济价值上来讲,依靠本职收入,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实现财务自由更是无从谈起。如果说从社会学上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指个人的人生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而个人价值的源泉在于个人的创造性活动。那么,公务员在系统里所做的事情,比如写材料、改报告,乃至参与制定国家方针政策,他们所做的事情的确让体制里的身份得到了肯定,并为体制的完善做出了贡献,但对个人价值的提升来说,似乎并不存在显性的效果,从撰写充满特定语言规则的材料中能得到多大的裨益,我并不抱有太多的希冀。试着想象,十年后、二十年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才能和幸运获得擢升,办公室里每天捧着茶杯逛论坛的老同志便是当代年轻公务员的明天。

 

正如七公所说,看不到希望,是年轻公务员在当代最为现实的迷惘。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系统里呆久了,如同温水里煮的青蛙,有一份想出去看看的心,但似乎却失去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室外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寻求安稳,是人性最本能的选择,失去了体制的庇护,扒下了公务员这一层皮,就等于失去了人生最初的设定,肉体与精神或将陷入双重的否定。不过,全盘否定总归是不理智的,若论起妥协的艺术、平衡的艺术,辩证看问题的方式,再加上在潜移默化里学到的体系思维,永远没有其他任何一份职业能比公务员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学到更多!

 

周凯莉 

一线记者转型专栏写手后,诚意推出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保证99%原创,必然好看,带点儿浮夸,和财经沾点边儿,必须和社会学挂钩。产量不高,但质量还不错,只是闹着玩儿,不接广告。欢迎关注,绝不后悔。 

我的微信公众号beautifullady_

或直接点击这篇文章的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直接点击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