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扫墓探秘

 baileej 2014-04-07

清明,一般在每年新历的四月五日左右,《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据《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记载:「清明节始于周代,……,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变成清明节的一部分。」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可见,清明扫墓,在古代十分盛行。

清明扫墓的习俗来源于寒食节。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之子重耳为躲避陷害,流亡在外,由大臣介子推等人陪同。一次重耳因饥饿晕倒,介子推忍痛割肉煮汤救其主。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晋文公),便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却不慎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因此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亲自上山寻找,介子推避而不出,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以此来逼介子推下山,结果,介子推母子抱一棵大柳树而死,晋文公事后追悔莫及。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放火烧山的第一天,也就是清明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即禁忌烟火,寒食一日。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带众臣在绵山下寒食一日,第二日清明节,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见大柳树復活,便截其枝条编成圈戴在头上,并赐大柳树为「清明柳」,后来祭祀介子推逐渐演化为公众扫墓祭祖。

扫墓意义

民俗大多起源于老百姓在日常生活里产生的心理需求,如消灾、祛邪、避祸、祈福、许愿等。笔者认为,清明节的习俗之所以能自古延至今天,是因为清明节纪念的对像是已故的亲人。

所以,清明扫墓既是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又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恩报,像古人说「饮水恩源,慎终追远」,可见古人视此为传统美德。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祖、上坟、扫墓,是后人对祖先尽孝的一种体现,籍此可将这种传统孝道代代相传,不断延续。

很多人问,古人为何选清明扫墓?据笔者按《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是指比较温暖和煦的东南风,这时天气逐渐回暖,阳气上升,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换,此时,正是活人与亡人进行「精神交流」的最好时间。后人在清明节祭拜和整修先人的墓地,使墓地气象一新,充满生机,会获得一年的心里平安,并使祖先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先人虽已逝去,但通过扫墓,仍与后人联繫在一起。

习俗内容

一、扫墓:俗谚曰:「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民间信仰认为,祖先如果在坟墓里住得安稳,其子孙后代才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祖先的墓地连结着后人的情感,所以,自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祭祖扫墓。按照旧时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来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墓前,再将纸钱焚化,并为坟墓添加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古人认为,清明时节,万物復苏,亲人的灵魂也会苏醒,并能收到食物和纸钱。

二、插柳:中国许多地方清明有插柳和戴柳的习俗,据说也是为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大柳树下。第二年,晋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时,发现被烧焦的柳树还能復活,便认为柳树强大的生命力能给人以生的希望。逢杨柳吐青,便是介子推再获重生之时。扫墓后在坟上插柳枝,是人们对生的渴望,既希望死者永生,又祈愿生者长寿。

在古代,清明节又是鬼节,正是百鬼出没之时。而在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手持宝瓶中的柳枝蘸水可普度众生,因此,人们把柳视为吉祥物,认为清明节在门口插柳能避邪。

三、踏青:踏青是传统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其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清明时节,生气始盛,万物生发,人们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出外踏青,能沾上清明时天地之灵气和生机,古时,一些久卧病床或年迈体弱者,习俗上这天都一定要由家人搀扶到室外适当地走一走,以促其体内的阳气流转,有利于身体健康。否则,病人长卧病床,病情可能会加重。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共画一千六百四十三人和二百零八头动物,还有车辆、 船只和房屋,表现了中国古代清明节的繁荣景象。可见,古代的清明节不只是扫墓祭祖,还是一个欢庆节日,同时含有春游踏青、蹴鞠、拔河、放风筝等户外活动,笔者认为,清明扫墓、插柳、踏青等习俗体现了「阴阳协和」与「思亲报恩」的文化传统。

注意事项

一、从堪舆学角度而言,扫墓的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之间最好。天未亮和日落时不宜扫墓。二、扫墓时,穿素色衣服庄重肃穆,可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三、扫墓时要着装整齐,神情肃穆,切忌粗言粗语、大声喧哗,更忌对亡者说不敬的话。四、扫墓时要集中精神,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批评和踩踏别人家坟墓。五、孕妇、病人及年幼的孩子不宜去扫墓。六、按照古代习俗,扫完墓回来,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