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中医中药贴脐疗法】精选(23)——疟 疾

 默 语 2014-04-07

     
     【按语】疟疾,俗称“打摆子”。其发病是感受疟原虫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其它季节也有零星发生。本病的特点是,每次发作必先寒战,后则发热,继而汗出热退,常伴有剧烈头痛,烦渴。或1日1发,或间日1发,或3日1发。发生过后,常有轻微头痛,乏力。若病反复日久,可引起贫血,甚至出现脾肿大,左胁下有“包块”。即中医所谓的“疟母”。 本病的传播源是蚊子。应以预防为主,消灭蚊子是防治本病途径。

     
1、【截疟膏】贴脐法:
     【主治】各种类型的疟疾。
     【配方】威灵仙50克,米醋适量。
     【制法】将威灵仙入锅内,加入米醋,煎至浓缩成膏,冷却即成。
     【用法】取药膏摊于布上,发作前2小时敷于脐上,胶布固定,保持6~12小时,每天1次,3~4次为1疗程。

     
2、【截疟散】填脐法:
     【主治】疟疾反复发作,寒颤发热。
     【配方】甘遂、甘草各等份。
     【制法】上二味药共研细末,装瓶密封保存。
     【用法】发作前2~4小时取药末适量,填入脐内,用胶布固定。12小时后去掉。一般用药1~2次即愈。
     【附注】献方者从师获此方,曾治疗10人,其中治愈8人,占80%,有效2人,占20%。总有效率为100%。

     
3、【截疟饼】贴脐法:
     【主治】疟疾。
     【配方】苍术、白芷、川芎各等份,面粉适量。
     【制法】前三味共研细末,密封储存。
     【用法】发作前2小时,取药末3~4克,加入面粉适量,用水适量调制成膏,制成药饼,如铜钱大小,将药饼贴于脐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6~12小时去药。每天1次,3~4次为1疗程。
     【附注】据献方医师称:本方第1次用药后,疟原虫大量消失,第2次用药后,消失率为80%,第3次用药后消失率100%。为了防止复发,可用药到4次。

     
4、【疟母膏】贴脐法:
     【主治】久疟不愈,左胁下有包块,肿块质地坚硬,胁脘胀满,胃纳不振,脉小涩。
     【配方】阿魏3克;独蒜1枚;补硝10克。
     【制法】阿魏研末,与补硝、独蒜共捣如泥,制膏。
     【用方】将药膏摊于2张棉布上,分别贴于脐上和肿块上,胶布固定。当患者口中有蒜味时,即可将药去掉。
     【附注】贴药后如脐部有水泡时,可用消毒针刺破,涂抹紫药水即可自愈。
     【案例】略。

  
        
                                     默 语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