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阳江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积极做好民营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分类指导民营企业建起科协,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探索新时期“讲、比”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扎实稳妥地开展“讲、比”和“厂会协作”等工作,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分类指导民营企业建起科协
近几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战略决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阳江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民营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和需求也日趋增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企业实现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核心是人才和科技。加强民营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促进企业经营、技术进步,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此,阳江市科协充分发挥其作为科技人员群众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网络联合、信息灵通的优势,紧紧抓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有利契机,制定了《关于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和发展科协组织的意见》,得到了阳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下发了相关文件,为在民营企业中发展科协组织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在组建民营企业科协的工作中,阳江市科协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指导,精心组织。对国企转制企业,积极做好与企业经营者的联系与沟通,争取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和参与,吸收企业的高层领导、科技骨干参与企业科协的组建,做到既尊重新企业领导的意见,又尽可能采纳原企业科技人员的合理要求;对规模较大、科技人员较多的民营企业,则通过积极发动企业内的技术骨干,以他们为主组建企业科协,并帮助企业制订好科协的机构设置、工作机制、运行方式以及职能任务,使企业科协组织规范化、活动正常化。此外,对科技人员较少的民营企业,阳江市科协还通过牵头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职称考核等措施,帮助企业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促进人才成长,壮大科技队伍,为企业科协组建打下良好基础和创造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组建科协。
目前,阳江市已在一批科技人员比较集中、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民营企业建立了科协组织。同时,还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科协理顺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到组织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指导企业科协在“科技兴企”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玉台到阳江指导工作时,曾赞扬阳江市民营企业科协工作“抓得早、发展快、效果好”。
“讲理想、比贡献”企业科研人员积极性高
民营企业科协的组建,为企业的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贴身服务的家,使其成为科技交流的主渠道与“科教兴企”的主要力量。通过团结和动员企业的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科技研发与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贡献了力量,也为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科协把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把“学科学、学技术”与“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已成立的民营企业科协中都做到有培训室、有科普长廊,每月定期张贴科普挂图或有关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知识、技术、人才的优势,采用分期分批、多层次、多形式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专业知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科协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已建立企业科协的40多家民营企业中,有17家获得了“市民营科技企业”称号,有16家获“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有11家获“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作为民营企业科协的典型,阳江市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科协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活动,成为了“科技兴企”的主力军。公司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招标和竞标项目等,都由科协组织专家论证、评审;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员工的技术培训、考核等都由科协负责;公司科协秘书长参加总经理办公会议,代表科协行使决策权和表决权,反映科技人员的合理要求,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宝马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基镛对企业科协这班科技高参真诚以待、委以重任,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以“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机制激励人”,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2003年和2004年的两年中,该企业科协完成了20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进55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开发研制新产品350多个,其中全铝带式散热器填补了省内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有4项产品属国内首家开发成功的新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份额,也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2006年,宝马利公司科协全年共组织重大科技决策咨询服务项目6项,开发新产品150多个,完成技术攻关6项,实现技术改进10项,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厂会协作”为企业创新插上翅膀
以初步建立的民营科协组织为基础,阳江市科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组织和动员所属学会发挥智力、技术优势,与相关企业结对子,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科学管理进行项目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围绕地方的科技发展需求,积极加强与相关省级学会、专家、高校院所的联系,架起技术合作的桥梁,通过开展“厂会协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2005年12月,组织承办了“广东省厂会协作签约暨科技项目推介会”, 有30个省级学会、80多家企业参加。会上,10个省级学会与阳江市18家企业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
针对阳江五金企业较多的实际情况,为帮助有关企业解决在金属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阳江市科协联合广东省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4个单位,召开了“阳江市企业应用节能、环保型金属加工液及清洗防锈技术推广交流会”,该市从事金属加工制造业的五金刀剪等相关企业都派主管生产技术的人员参加了会议,促进了民营五金企业的技术革新,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此外,为帮助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解决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和晋升问题,2006年5月,联合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为阳江市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的一批科技人员进行了职称认定;为阳江市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培训和评定了一批中高级技术人员。
通过开展“厂会协作”行动,有效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近年来,阳江市民营企业借助学会专家雄厚的技术力量,先后申报了省部级以上项目69个。阳江市宝马利汽车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科协与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后,借助省级专家雄厚的技术力量双方联合,先后申报了省部级以上项目13个;该公司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签订了意向书,共同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同时,借助“厂会协作”,宝马利公司科协还举办了“汽车铝热交换器技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12家大学、科研院所的14名专家、教授和省内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参加了研讨会。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科协承办了全国刀剪行业会议,由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命名的“中国菜刀中心”正式落户该企业;广东省五金刀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也在该公司建立。阳春合水镇与省养蚕学会技术结对后,也先后成功申报了阳江市技术创新专业镇和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厂会协作”在阳江绽开了灿烂的花朵。
广东省阳江市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黄淑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