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城深处理发店

 苏迷 2014-04-07
古城深处理发店
理发店的角角落落都让人有种怀旧感。
 理发店坐落在瓣莲巷深处。
 理发用具都上了岁数。
骆卫忠的刮脸手艺一流。
 小店成了老顾客碰头聊天的“根据地”。
金钢钻牌发蜡散发着蜡香。
 
  □苏报记者 徐志强/摄 梁海燕/文

  身穿白大褂的理发师,老式理发椅,电推子,金钢钻牌发蜡……走进瓣莲巷的这家理发店,好像一下子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
  顾萌华和骆卫忠是店里的两位理发师,他们都是从十七八岁开始学徒,从事这个行当有40多年了。刚出道时,他们都在国营理发店“千里香”工作,1998年“千里香”关张后,两人合伙开了这家店。顾萌华的拿手“技艺”是长波浪和蘑菇头。在她看来,流行发型千变万化,但也有周期和恒久不变的因素。“前几年流行波波头,那不就是蘑菇头的变形吗?”而长波浪的整个造型只要一把梳子、几个卷发夹子和一把吹风机,往昔的时尚发型在老店里“复活”,让人印象深刻。
  “刮脸和电推子,现在的理发师大概已经没几个人会了。”骆卫忠说,刮脸这种老手艺,要比电动剃须刀厉害多了,“能去根,三天内摸不到新长出来的茬子”。
  从2块钱一盒到12块钱一盒,理发店这几十年来一直在用金钢钻牌发蜡,这种香味浓郁的老国货成了这家老店的“标志”。前几年,这种发蜡供货商断货了,他们还特意到上海去购买。后来,在彩香新村又发现了新供货商。“可惜发乳已经买不到了”,顾萌华说,老规矩是先涂发乳,再涂发蜡。但这种瓶装的美加净牌发乳在市面上已经找不到了。
  老店红火,离不开老顾客。骆卫忠说,他们的顾客大多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铁杆粉丝。正在剪头发的陆丽珍老人已经87岁了,她说,自己的头发还是黑色时,在“千里香”店认识了两位理发师,一直跟随到现在。如今老人已经满头银丝了。除了周边的客户,还有从园区湖东、吴中区木渎赶来的老客户。两位理发师说,只要这些铁杆粉丝支持,他们就会继续做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